这完全是看哪个故事版本,不同的版本里,两个人都有比对方强的时候。

一般来说,《兴唐传》《隋唐演义》《瓦岗英雄》之类,秦琼比尉迟恭厉害。

有的版本是在白璧关,三鞭换两锏,两人硬碰硬打了一场,秦琼的第三锏没打,恩服尉迟恭;

有的版本是他们两个在美良川单锏对双鞭打过一场,秦琼用撒手锏赢了尉迟恭,而且撒手锏收放自如,最后轻轻在尉迟恭头盔上敲了三下,尉迟恭甘心服输。

而在《响马传》《隋唐英雄》之类的书里,则是尉迟恭胜过秦琼。且不说秦琼没有日夺三关夜抢八寨的本领,后期他的金纂提炉枪断了以后,根本没有趁手的长兵刃,而尉迟恭那条大铁矛可是很不好惹的,若不仗著关键时刻呼雷豹吼叫一声把乌骓马吓趴了,就算再有一个秦琼也让大老黑穿了糖葫芦了。那类书里,秦琼只能靠计谋赢尉迟恭。

在《说唐》里,秦琼是左天蓬帅星临凡,敬德是黑煞神降世,秦琼本来比尉迟恭厉害,但是上天让他遇到尉迟恭一定要带病,红泥涧救驾,这个故事里的「三鞭换两锏」,尉迟恭打得秦琼差点吐了血,硬咽下去的,幸好徐茂功及时派八员大将来救场,不然就连李世民都要让尉迟恭给宰了。

总体来说,大部分隋唐故事里,秦琼要比尉迟恭强一点。不过尉迟恭有黑白两位夫人,比秦琼更幸福,这才是人生赢家。


我们当然都知道,《隋唐演义》既然作为演义,里面的人物描写,有许多成分,不是符合历史事实。

小说隋唐演义中,排出了当时的十三杰,秦叔宝和尉迟恭并列第十三,这给了我们两个想像的空间:

第一、为什么排到13?因为秦琼是整部书的书胆,不把秦二哥列进去,这个没有办法交代。评书业内人士把《隋唐演义》,称为「黄脸」书,指的就是秦琼秦叔宝。所以后面无论再有多少英雄都不再列出,只列到第十三。

第二、因为秦琼与尉迟恭在武艺上不相上下,打三鞭还两锏。后来二人又结伴担任门神的任务,所以把他们二人并列。

但是二个人的本领和作用,其实是相差很远的。我们说一个人的本领和作用,不只要有武略,更需要有文韬。

前面说过秦琼作为整部书的书单,整体的故事是以秦琼作为主线贯穿。从程咬金尤俊达劫皇杠,到秦琼卖马;从贾家楼结拜,到瓦岗山树旗;从秦琼拯救李渊一家性命,到帮助李氏建立朝廷,秦琼在这一系列的重要关口,都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所以单凭武艺论高低,实在是委屈了智勇双全的秦二哥。

放在现代职场。

假设公司两个部门经理,取得了同样的业绩。其中甲是公司的创业元老,乙是公司的后起之秀,因有才华被老板赏识。你能不能把甲乙两个人相提并论,并且说,两个人做出同样的贡献呢?

这是一个有趣的话题,请大家可以自行想像,会发生什么样的职场变故。


尉迟恭和秦叔宝曾经干过一仗,两人谁厉害?我觉得秦琼更胜一筹,也就是说,秦琼更厉害一些。有人可能提出异议,唐太宗的凌烟阁24功臣像,尉迟恭排名在第七位,而秦琼排名倒数第一,这作何解释呢?

其实这是秦琼没有参加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政变的缘故,那时候秦琼年纪也大了,不愿意加入李家兄弟抢班夺权的战斗,况且当时秦琼认为李渊是皇帝,忠于的是李渊,李家私事不是外人能说清楚的。所以没有参加那次政变,而尉迟恭是主要骨干,李世民能杀死太子李建成,控制当时的皇帝李渊,成功夺权,尉迟恭功不可没,这是尉迟恭名次排在前面的主要原因。但是不代表尉迟恭的功夫就比秦琼厉害。秦琼比尉迟恭出道早许多,早年秦琼是山东响当当的人物,人称"赛孟尝",手中一对瓦面金锏,坐下一匹黄骠马,马踏黄河两岸,锏打山东九州三十六府一百单八县,雄镇山东半边天,孝母似专诸,交友赛孟尝。尉迟恭恐怕那时候还在山西打铁糊口呢。论年龄来说,秦琼(571——638);尉迟恭(585——658)。秦琼比尉迟恭大14岁。若说二人谁对唐朝功劳谁大,秦琼比尉迟恭做的成绩要大,论个人谁对李世民功劳大,尉迟恭曾经救过李世民的命,尉迟恭比秦琼功劳要大。所以两者总体来看,不分伯仲,各有建树!


秦秦叔宝一般是元帅,敬德是先锋官, 秦琼的地位更高,敬德次之。 但在李世民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敬德排名第七,几乎可以说是最前的武将了,秦琼却排名最后,二十四,最后一名。 怎么回事?那么二人的武艺谁厉害呢? 

秦叔宝,先后在来护儿、张须陀、裴仁基帐下任职,因勇武过人而远近闻名。后随裴仁基投奔瓦岗军领袖李密,瓦岗败亡后转投王世充,因见王世充为人奸诈,与程咬金等人一起投奔李唐。投唐后随李世民南征北战,是一个能在万马军中取敌将首级的勇将,据新旧唐书记载,秦琼每次随李世民征伐,敌阵中常有炫耀自己兵强马壮的武将,李世民就让秦琼前去,单枪匹马常将敌将斩杀于万众之中。

尉迟恭是隋末唐初的一员猛将,以武勇著称,但他最初效力于刘武周麾下,曾与唐朝为敌,多次将唐军击败,归唐以后,北邙山力救李世民,大败单雄信;玄武门之变诛杀李元吉、大破突厥,一生戎马倥偬,征战南北,驰骋疆场,屡立战功。

可以说二人都是隋末唐初猛将,唐朝武德二年三月,刘武周命宋金刚、尉迟恭南下,准备拿下整个山西,然后夺取天下。尉迟敬德骁勇善战,先后「陷晋、浍二州」,并多次击败唐军,「袭破永安王孝基,执独孤怀恩、唐俭等」。李渊闻讯后,立即派李世民带兵北上,与宋金刚所部决战。在这场战争中,秦琼与尉迟恭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杀。「太宗遣殷开山、秦叔宝邀之于美良川,斩首二千余级,」,打的尉迟敬德「仅以身免」。此战秦琼功劳最高, 李渊赐给秦琼金瓶,并慰劳秦琼说:「你不顾妻儿远道而来投奔我,如今又立下这样的大功,我的肉都可以割下来给你吃,更何况是赏赐一些仆婢和财帛呢。」于是拜秦琼为秦王府右三统军,民间小说里还流传著三鞭换两锏的传说。据说尉迟恭用水墨钢鞭打了秦琼三鞭,而秦叔宝用金装锏打了尉迟恭两锏,结果尉迟恭当场吐血逃跑,秦琼没吐血。所以秦琼比尉迟恭的战斗力要略高一筹。不久后尉迟恭投靠了李世民,之后俩人并肩在李世民麾下为将,为他征战天下,从而立下赫赫战功。在此期间,俩人尽释前嫌,也结为生死之交,关系莫逆。

武功上尉迟恭比秦琼略高,为何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排名在前那,就不得不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尉迟恭在玄武门之变诛杀李元吉救了李世民,秦琼在这次基本上就是打外围。还有就是秦琼戎马一生,历经大小战斗二百余阵,屡受重伤,贞观年间就退居二线了。,贞观十二年就去世,贞观十七年才有的凌烟阁。

那么为什么秦琼在玄武门之变没有尉迟恭表现突出那,魏征的一句话给出了答案。魏征曾这样评价秦琼,说他是一个良臣,但是不是忠臣,他只会忠于江山社稷和国家,而不会为了某一个人而去动摇江山社稷和国家基业,这其中也包括他的老大李世民。所以秦琼不会像尉迟恭一样做李世民的敢死队

至于谁的贡献高,我认为是尉迟恭较高,地位的话前期秦琼高,后面就不如尉迟恭了。因此凌烟阁功臣排位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一般来说是秦叔宝厉害一点,隋唐十三杰中二人同为第十三杰,但是秦叔宝和尉迟恭之间有个典故就是「三鞭换两锏」,秦叔宝略胜一筹。年老的二人争夺元帅,比赛举金狮,尉迟恭撼动不得金狮分毫,而秦叔宝却能把金狮举起来,说明秦叔宝还是要厉害一点的。


在《隋唐演义》小说中,秦叔宝比尉迟恭略高一筹,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在实力上。在秦叔宝收服尉迟恭时,二者曾比过一次,秦叔宝用撒手锏胜出,还有在第五十四回,敬德「三鞭换二锏」,略输一筹。二是在智谋上。在领兵打仗,排兵布阵方面,秦叔宝则更要高出很多。其实,秦叔宝是典型的有勇有谋,而尉迟恭则是有勇无谋,所以综合来看秦叔宝要比尉迟恭厉害一些。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