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邀請讓我回答這麼艱深的問題!這個問題雖然是我的專業,但也是我在頭條最受考驗的答題!問題艱深不可怕,可怕的是怎樣用最少的篇幅說明最難的問題,讓頭條的受眾看得明白,有所收穫。在此,盡我所能解答如下:

一、邏輯怎麼來的?邏輯是針對人的思維散亂的情況而制定的思維規則。什麼是思維散亂?就是思維漫無邊際,說話語無倫次、自相矛盾。中學語文課本里講到一個賣矛的人自誇自己的矛無堅不摧,同時又自誇自己的盾無艱可摧,這就是典型的邏輯悖謬。本題所問的這兩大邏輯系統就是為解決此類問題應運而生的。

二、亞裏士多德的形式邏輯最讓人熟知的是他的「三段論」。即人要想說明自己的觀點(邏輯學叫「命題」)必須要有兩個前提,大前提和小前提。比如:任何公民都應該遵紀守法(大前提);「扒車門」違反了國家動車交通安全條例(小前提);所以「扒車門女」應該受到相應處罰(結論)。當然亞裏士多德的邏輯學不止這麼簡單,在《工具論》裏有諸多邏輯分論,特別是《範疇篇》,對學習邏輯有重要指導意義。陳那的「因明學」也是一個完整的邏輯學體系,但他的方法是倒過來推證的,即先說出命題,然後再說出論據或前提。比如:那個地方著火了(結論);從那個地方看到了濃煙(小前提);著火的地方都有濃煙(大前提)。

三、亞氏和陳那的高下要看在哪一個角度論。邏輯學是哲學的命脈,自亞氏開創西方的邏輯學體系以來,至今哲學仍在為邏輯的問題互相廝殺,有時為了「真理」而爭的你死我活(黑格爾語)。這個體系日臻完善、日漸高深,對人類自然科學和人文學科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而「因明學」是佛學系統內的邏輯學。因為佛學是「出世間」法,因明學一開始就不是為了「世間法」而立的。陳那最初的動因是為瞭解決佛教內「辯經」(辯論佛家經典)所立,是為了在弘揚佛法中把經典辯解透徹,讓人信服。玄奘法師(就是西遊記裏的唐僧)在印度所學重點就包括這個內容,所以他能在古印度打敗天下無敵手,稱作辯才無礙,被譽為印度第一高僧。但因明學與亞氏的邏輯學不分伯仲,都是體系完備的邏輯學。如果把因明學運用在「世間法」也一樣能解決問題。

順便說明一下,「形式邏輯」(包括因明學)就是一種思維工具,所以在亞氏的諸多著作中,《工具論》是專門論說邏輯學的。其實,在形式邏輯之上還有更高深的邏輯學,就是「形而上學」的邏輯學,這些就是後人拼殺出來的智慧成果了,如康德「先天範疇」、黑格爾的辯證法等等。我的體會是:凡人必須要懂得邏輯,否則你的所想、所說就難以讓人理解。聖人是不講邏輯的。老子、孔子,從不講邏輯,可在他們的思想和表達中你挑不出一絲邏輯毛病。為什麼,沒有為什麼!就是因為他們是聖人!愛恩斯坦也不講邏輯。如果他講邏輯就不會創立相對論了。為什麼?因為他是科學聖人。凡人,只有「出凡入聖」纔有資格不講邏輯。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