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論壇六:當代經濟學研究方法(閉門論壇)

  時間:2014年4月19日(週六) 14:00-18:00

  會議地點:北京大學人文學苑多功能廳

  主持人:王勇——香港科技大學

主持人:今天很高興,大家一起參加我們慶祝活動的當代經濟學研究。首先有請國發院巫和懋教授給大家致辭。 巫和懋:很榮幸受到邀請參加分會場的活動。實際上行老師跟我說的時候,是同學發起有這樣的聚會。會不會找我當嘉賓呢?發起活動之前,我看到行老師的時候,我做了同樣的建議,所以他們聽到要組織這個會,先找我當嘉賓。我覺得大家聚一聚是非常好的想法,我代表國家發展研究院,歡迎所有我們碩士班同學、博士班同學、博士後同學、還有雙學位的同學,歡迎大家。 我記得很清楚,我畢業的時候,我拿博士的時候,我要離開學校的時候,我問我的指導老師,我說對我以後有什麼建議?指導老師說了兩點建議。第一點以後要做重要的,不要做短小輕浮的研究。第二點你要foster a research community,好好的經營或者培養一個研究社區,大家一起討論,能夠互相辯論,然後才會有學術進步。發起我們畢業生在學術界的聚會是很好的一次機會。 作為國家發展研究中心成立以後有很多的任務,有智庫的任務,今天早上大家看到很多的成就。除了智庫之外,它還有很重要的研究就是培育人才。我們與很多同學談話中,很多微信上,微博上都說,我們研究中心是中國青年學子心中的一塊聖地,想來這邊好好學經濟學。我們1994年成立以後,有碩士班,有博士班。經濟學碩士畢業433人,中間156人出國,現在在國外都去了很好的學校,然後在美國很好的學校教書,還有好多拿到tenure的。還有很多回國的,在我們兄弟院校任教,在國內嶄露頭角。碩士畢業生的培養,實際上在國內,我想可能在培育人才上面,我們應該算是第一名吧。 我們碩士班和博士班都很強,我們有117位博士,2000年開始第一位博士畢業,2006年,7年時間畢業38位,2007-2014年1月畢業80多位。前面7年跟後面7年相比,後面7年是前面7年的兩倍。博士畢業的同學在學術界也有很多人,這幾年北京很多高校,好的職位都被我們國發院畢業的博士生佔據了,在外面的聲譽挺好的。我聽很多人說你們打出品牌來了。我們的博士同學都有一年出國訪問的機會,更為國際化。博士畢業生不僅僅在國內高校找到好的職位,還有同學在美國也找到很好的工作,其中有兩位同學進了IMF的總部,不遜色於美國著名大學的博士生。博士生項目這幾年發展挺好的,這都是因為我們同學非常努力,在外表現非常優秀,也替我們北大國發院爭了光。 我們還有很多位博士後同學,今天可能也來了好幾位。博士後還有好多,我這裡沒有詳細的名單,像巴曙松,吳東,還有在座的李欣都是我們的博士後,在學術上也很有貢獻。甚至我在國外聘任的時候我還碰到我們國發院雙學位畢業的同學,他們到國外讀書,我們聯絡可能比較好,但是他們一樣表現非常的優秀。像光華就有我們雙學位的畢業生在任教。實際上合在一起,在中國學術界裡面,甚至國際學術界裡面,這都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我參加20年院慶的時候,當大家同聚一堂。希望一方面聯絡感情,另一方面可不可以彼此建立這樣一個research community,更多的討論,更多的互相幫助。讓我們在學術上越做越好,不要忘了回到國發院,同時幫助我們自己國發院未來學術的增進。徐建國就是我們北大碩士回來任老師,希望以後還有這樣的機會,讓我們研究團隊、學術的團隊,越來越壯大。我今天用非常高興的心情,歡迎大家,希望你們在自己的事業上、學術發展上越來越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歡迎,謝謝! 主持人:謝謝巫老師!我們還有幸請到了宋國青老師。請允許我做一下自我介紹。我是00級的碩士生王勇,宋老師是我的導師。今天還很高興的就是98級的師兄白金輝,他是專程從美國飛回來的,他星期一還要趕回美國上課,馬上就要走,他也是宋老師的學生。王鵬飛也是宋老師的學生。等一下他們也會向我們分享經驗,他們都拿到了tenure。還有很多宋門的子弟,我作為宋門子弟非常的自豪,包括巫老師剛才提到的徐建國也是宋老師的學生。至少到我們那屆為止,一年級的宏觀都由宋老師教授,他使用的是盧卡斯的書以及薩金特的書。我去年還碰到了白燕師姐,她是1996年的碩士,是第一批學生,她也是宋老師的學生,現在在Rochester做宏觀。朱勝豪是99級碩,也是宋老師的學生,現在在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做宏觀,他有一篇Econometrica以及其他文章。歡迎宋老師給大家講幾句。 宋國青:我們聽聽你們年輕人做了什麼?巫老師的研究各方面都跟得上,我這幾年跟書本脫離的比較多,實在說不出好的東西。昨天我在會上說了,從00年以後出國的人相對就少了,前幾年出國的多,01年以後,畢業以後在國內的比較多,因為01年是股市的一個很高的高點,國內需求很大,咱們都衝上去了。後面的在國內工作的學生越來越多。說說你們在國外的情況吧。 主持人:我自己也是做宏觀的,業界的朋友都知道,大家都說宋老師是中國宏觀經濟第一人。我沒有任何阿諛奉承的意思。我現在和鵬飛是同事,我們經常說我們以前讀書的時候,宋老師說的很多話我們根本不理解,過了幾年以後,現在開始做中國經濟方面的研究,越來越意識到很多話真的需要琢磨。時間關係,接下來邀請李力行老師給大家講幾句。 李力行:我是路過,看到講當代經濟學研究,就是想聽聽,沒想到是校友的論壇。如果一定要說,我有一點體會供大家思考。我們在這兒談當代經濟學,大家都要發表學術期刊AB,國際期刊什麼雜誌。另外一方面,我們上午開會,能看到社會各界對經濟學家,尤其是中國的經濟學家,似乎有一些期待,期待大家解決宏觀經濟問題、民生髮展問題、政府政策問題。在我們學術發表和社會期待之間有沒有一種差距呢?我回國6年了,我始終感覺有一點困惑,我自己的感覺是仍然存在這樣的鴻溝,而且暫時沒有抹平的趨勢,這個觀察可能對我們國發院很重要,我把這個疑惑拋出來,供大家思考。歡迎大家回到中心來,尤其是我們青年老師更希望學界的前輩,因為早年畢業的同學,校友們,現在已經是學界的前輩了。多回來交流指導,我們也可以受益。 主持人:謝謝李力行老師。我想中心有一位老師,所有的同學都認識,無論你是哪一屆畢業的。她就是我們親愛的行老師。 行老師:首先非常高興,實際上特別感謝大家,我覺得我這邊做的不太好,提前沒有把這個作為很重要的日程放在裡面,正好巫老師前兩天跟我說,巫老師特別有責任感,時刻考慮經濟中心的發展方向,我們是偏學術的,以學術為導向的,為什麼20年週年沒有學術方面的。他跟我說我就想到,我怎麼樣想著做一個這樣的東西。時間有點緊,結果大家就自發組織這樣的活動,所以特別感謝各位同學和各位校友,還有王勇,這是我特別有感觸的。說明大家對學術有很高的熱情,國發院有很高的凝聚力。特別感謝巫老師。 我沒有聽過宋老師的課,肯定聽不懂。但是我經常看學生寫的宋老師的逸聞趣事,說宋來師的課基本要聽三年才會懂,或者出去以後再回來再聽才懂,所以宋老師參加我們的活動我也很高興。李老師沒在我們這邊上博士,但是還是回來當老師了,非常高興幾位老師來參加學術會議。國發院博士生這幾年發展比較好。截止去年國發院博士就業去向50%都是教職,大部分都是從事學術研究,跟我們的目標是一致的。我們的碩士也有從事學術研究的,在各個行業表現特別的優秀,像宋老師的學生張煥騰同學不參加業界的論壇,來參加咱們的,我很感動,這是宋老師培養的結果。今天還有好多同學都是從國外回來的,非常認同我們中心,凝聚力挺強的,預祝我們會議開的成功,預祝大家以後發展順利,謝謝。 主持人:謝謝行老師,我向大家先報告一下我們會議大致的議程安排,其實是非常informal 的,大家都是中心的老師或者同門師兄師弟。 我們中心的學生,在國外都有一個共同的名:CCERers,現在是NSDers。接下來大家有什麼問題都可以問在座的老師。姚洋老師也會參加,大概三點鐘左右過來,我們會有個合影。大家問問題結束以後,我們就請金輝師兄和王鵬飛跟大家講一講美國的tenure制度和在美國的心路歷程。金輝師兄拿到了tenure,另外一位是鵬飛也拿到了tenure,最近又當上了爸爸,這些都是值得慶賀的事情。所以請鵬飛也跟大家講一講,做宏觀的都知道鵬飛的發表速度非常amazing。培林師兄是林老師的博士生,是我們的大師兄,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工作,對師弟師妹們一直非常熱心,並一直參與我們的學術活動,我們也請他給我們講講他在政策機構的一些經驗。這些經驗介紹之後,我們在座的所有同學大家都做自我介紹,然後大家就可以隨便討論。如果大家對經濟中心有什麼問題,對經濟中心現狀和未來規劃有什麼問題可以問一下在場的老師。 我先問一個問題吧。我是在學術界的。經濟中心未來3、5年之內,研究方面有什麼計劃,或者研究人員方面有沒有什麼側重點?那麼請巫老師說幾句?您對中心和國發院做了很大的貢獻,我們校友一直看到您忙前忙後,每次在AEA meeting,見到您和大家一塊兒交流,所以您跟大家說一說吧。 巫和懋:我代表我個人的意見,不能代表整個院的方向。如果姚老師來的話可能講的更清楚一點。我們在座很多是CCER時代畢業的,2008年10月25日,在中國經濟中心基礎上成立國家發展研究院。為什麼要成立國發院?其中很重要的功能或者作用就是要擴大編製。在中國經濟中心時代大概20位左右,在成立國家發展研究院的時候,我跟林老師到學校去做了很多的爭取,最後花了很大的力量,最後同意成立國法院。我們要兩個東西,一個是編製,另外一個就是辦公場所。辦公場所本來是想要了朗潤園邊上的那塊,就是現在的Stanford中心,因為我們成立的比較晚,學校 10月初就跟Stanford中心簽了約,所以我們沒有拿到。後來拿到了承澤園,以後幾年國發院的發展,承澤園落成的話,那是很大的幫助。 另外一個就是編製。學校不做任何的承諾,沒有說國發院可以多大,我不知道現在有什麼變化?每一次,我們要聘新老師都要去學校爭取,我們說想聘的有多好多好,學校基本沒有拒絕過我們,一直用這樣的方法,增加到今天40多人,大概是42位。在這個過程中,還是爭取到相當不錯的老師名額的擴充。以後或許還是順著這個軌道,國發院以後的發展,你可以看到,我們現在很多領域,還有很多的研究中心,現在上是6個研究中心,代表了研究的方向。智庫方面,政策研究方面,國發院在成立的時候,周其仁老師就說要做鄧小平研究院。所有的政策研究必須以學術研究為基礎,我們對學術研究也絕對沒有放鬆過,所以你看到,我們碩士班同學,博士班同學,都還要讀三高。我們碩士班是3年的學制,你可以看到北大已經沒有學術的碩士了,基本上沒有了,都是零星的,剩下都是專業碩士。 我們在外在環境變化之下,國發院還是堅持原來的想法,還是推出學術的碩士,三年的碩士。博士也強調學術研究。實際上就是說在我們研究方向來說,基本上是北大的精神,兼容並包,每個人都是獨立自主的精神,自己找到自己的興趣方向做研究,所以也有專門比較多做政策研究的,也有比較多做學術研究的,合在一起就匯成一股力量。實際上不是像計劃經濟一樣,說好了要做什麼,它是一個自然成長的過程。在自然成長過程當中,希望秉持我們原來的理想,學術研究和政策研究要互相配合,才會取得真正的成果。這是我的理解,不知道有沒有回答了王勇同學的問題。 主持人:謝謝巫老師的回答。接下來開始第二個議程,請師兄,師姐或者CCER畢業的同門介紹一下他們的學術之路。首先邀請98級碩士師兄白金輝介紹他在北美的求學和作為老師的經歷,他最近拿到了tenure。 白金輝:今天很高興能參加這裡的活動,因為王勇上午跟我講,讓我講一下,之前沒有準備。我簡單講一下,如果大家有什麼問題,我很高興跟大家在一起討論。今天到這裡,很高興,我昨天下午從美國飛到這裡,很快直接回去繼續講課。大家都問為什麼為了參加一個活動就從很遠的地方跑回來?第一個感覺是在中心的感覺和其他地方的感覺不一樣的,中心的凝聚力特彆強,我在美國讀過書,在美國工作過很長時間。我知道所有的地方沒有感到哪個地方像咱們中心學生凝聚力這麼強。我聽到這個消息,一定要在很短的時間回來參加活動,跟大家繼續保持交流。 第二個我感覺中心這麼多年讓我回頭來說最強烈的,中心給大家創造的眼界跟大家的價值取向跟其他的機構很不一樣。像我們,我們每個人做經濟學都知道,經濟學有很多種不同的做法,我自己個人的總結,我們自稱做經濟學的人有三類人,第一類研究經濟,第二類研究經濟學,第三類研究經濟學家。經濟中心研究什麼?很多人講研究經濟。大家用邏輯方式找到答案,這個方式不一定是最正式的,但是要抓住主線,直接找到到對重要問題的回答。  做經濟學就是如果有大的問題,大家用更加形式化的方式來解決。像中心的老師有很多是這樣的老師。第三類研究經濟學家,每天讀論文,看看別人做什麼,瞭解很多理論,很多論文,但是沒有自己的新問題,進行解決。我在中心學會的,大家要關注經濟。比如說我個人,並不是做應用經濟問題,但是我從來沒有放棄,在價值觀上,要做到的是在最後,這個問題一定要和經濟有關係。我們是放在大的問題上,最後要有大的應用在裡面。 現在回到正題,我介紹一下我個人的經驗。如果是我很侷限的介紹,一個人在海外做學術是什麼樣的經歷的話,我以個人經歷很快地進行簡單的介紹。我是1998年入學,01年碩士畢業,跟宋老師一起做研究,01年畢業之後直接出國,06年拿到博士,然後直接到美國大學任教,這是最標準的流程。 當你博士畢業之後,你在這裡大學剛開始工作的時候,像每個人的第一筆投資一樣,你把自己的人力資本進行投資,你就想往下六七年,成果會是什麼樣的話,你最後要拿到晉陞,拿到tenure,可以發展你自己的研究領域。在這個期間,如果你的目標定在這樣的學術道路的話,最重要的標準,你有多少的學術發表。學術發表的話,最終就說別人對你的認可,就像我們研究經濟的,像計算我們自己的市場價值一樣,是你的市場價值和你的數量進行決定的。 學術界的學術價值就是發在什麼樣的期刊上,這個期刊名聲有多大,你發多少篇文章。當你知道這一點且你有感興趣的題目,那麼需要策劃的事情就是,你最後能不能選定重要的領域,在這個領域中,所有的研究都圍繞其中你自己有的題目來開始。大家對你進行評論的話,別人想到的一件事,能不能用一兩個詞概括。比如說這個人是做宏觀貨幣政策的,還是做其他的勞動政策方面的。如果別人想到你的時候,都可以用一兩個詞概括的話,就說明你這個人在一個領域裡有了自己的成就,往下的評價標準,就是你在這個前沿對他推進有多大。如果過了六七年,別人就會按照這個標準進行評定。 簡單說起來,要說到具體的可以說很長,我不想花太多時間到很具體的細節。我只想說其中一點,你選擇什麼樣的題目,對你往下的5-10年的職業走向是有很大的影響的。如果你選錯了一個,大家對你不太認可,沒有市場需求的一個題目,而且就是說,並不是很重要的題目的話,你往下所有的努力,都是在一開始選定的時候就走入了誤區。選定題目的時候,最重要的,你要看出,市場到底有多大的需求,現在大家關心的問題是什麼,而且你想到的,市場上的供給是多少,是什麼樣的,有多少人在研究類似的題目。這個不取決於一個題目是很冷,還是很熱,但是你找到自己最重要的定位。 比如說力行講到中國宏觀經濟有很多問題,但是理論上還沒有人做,這就是一個典型的問題。需求很大,但是是一個很難進入的題目。因為你想用很正式的方法來解釋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的話,你要有一個大的切入點的話,我覺得很多人有各種各樣的直覺,而且有很多邏輯性的考慮,但是要達到那一步學術的嚴格性,可能對他的要求非常高,需要有少數,需要對現實和理論把握性很強的人才能做到。 我想有很多人會探討自己的經驗,我就停在這裡,如果你們有什麼問題,我們可以繼續討論。 主持人:謝謝。剛才給我們介紹的是98級金輝師兄,他在耶魯拿的博士學位,經濟中心的學生是有傳統的,每個人都會很無私的把自己在經濟中心求學的經驗經歷毫無保留地給師弟師妹介紹,這種傳統也一直保留至今。他畢業以後我們也經常聯繫,我們申請出國的時候,也會請師兄給我們一些建議呀,修改修改PS這些。離開了經濟中心,但是師兄弟之間的情誼是一直連接的。等我在讀書的時候,金輝已經馬上要找工作,他告訴我很多經驗。他當了老師以後又給講了我們很多的經驗。他自己拿了tenure,在不同階段,師兄師姐給我們各種有用的信息,各種各樣的幫助。 王鵬飛:我叫王鵬飛,是00級的宋老師帶的碩士生,03年畢業的,我跟王勇是同學。我很認同金輝講的凝聚力,中心改變了我一生。包括我做的題目還是受宋老師當年的影響。比如說我做了很多存貨的研究,我讀碩士的時候宋老師一直強調存貨在經濟中的作用。我還做過關於資產價格對實體經濟的影響,這個也很受宋老師的啟發。 王勇講金輝師兄非常具有奉獻精神,我特別認同。我去年去華盛頓做一個講座,我向金輝老師要了一個他從博士時就開始積累的關於計算大型異質性模型的程序,他很無私地分享給我了。一般沒有人指導你開發這個程序的話,你自己學的話大概要一年半的時間,這是非常無私的精神,也是因為我們在中心一起的情分。我簡單講一下我做研究的一點點心得,包括教訓。 首先對我們來說有兩類研究,一類研究是為了發表而發表的,這是很無奈的事,我們都喜歡研究有興趣的經濟學問題,如果你要走學術道路的話,你有發表的壓力。發表的壓力也沒有給你很長的時間,很多學校給你6年的時間,但是在第5年的時候,就要遞申請,現在大部分文章發表週期比較長,從投稿,到被別人接受,大概週期是2年的時間,你前面的4年,要有很大的壓力。 金輝師兄說要選非常好的領域,這個領域非常關鍵,在這4年期間,不太可能從一個領域轉入另外一個領域,進入一個領域有很大的成本,你要熟悉很多的文獻,讀現有的文獻就要花很多的時間,還要對現有的文獻進行一些總結。首先要選擇比較好的題目,一開始選擇比較好的題目,你一旦選擇一個領域,最好選擇一個比較具體可操的題目,在研究中學習。關於做小題目的時候,我有一個趣事。有一次跟日本的一個經濟學家交流,他說他們在哈佛讀書的時候,有兩個老師,一個老師說你們要做獅子,你們要做大的問題,他們聽了以後很失望,因為做大問題很難。他們又找另外一個老師,另外一個老師跟他們說,他說你們不一定要做獅子,你們做土狼也可以,非洲的土狼也可以也有肉喫。 索羅拿經濟學諾貝爾獎的論文,就是對原來的經濟模型進行很小的修正,索羅模型之前也有一個多馬模型,資本和勞動沒有替代性,索羅做的就是資本和勞動有替代性。你從實際上來看,這個成果是很小的修正,但是對經濟學有很大的影響。不是說做小課題就沒有大成果。 最好在同一個領域裡面能做多出多篇論文,投入一個固定的成本的話,成本收益率講的,同一個領域擴展你的思想對你的職業也有其他的幾個好處。你在同一個領域,比較大的擴大你的影響。因為論文需要有評審,有評稿人。匿名的評稿人,他們給你的論文做評稿的時候,大部分人有學術公正性,但是他們也是人,也會有考慮,如果對方也可能是我未來的referee,對你可能比較公正。你在同一個領域裡面,到時候等你申請tenure的時候,也容易找到給你寫信的人,別人也容易概括你的成果。 你收到的拒信永遠比你收到的接收的信多得多,不要怕被拒絕,很多大的論文都被拒絕過,有的論文還被拒絕好幾次。盧卡斯1972年的文章,第一次投AER的時候就被拒絕了,後來投到JET上被發表了,而他後來憑藉這篇論文獲得的諾獎。Krugman的好幾篇論文也有類似的經歷。被拒絕是一個常態,被拒絕以後怎麼辦?分不同情況,如果referee覺得你的文章有可取之處,給你一些有建設性的意見,盡量按他們的意見修改,也有很多時候收到一些非常不合理的評價,那個時候,我的做法是不再修改,投到另外一個期刊,因為他們意見不合理。如果另外一個期刊還是他們做的話就沒有辦法,只能說你自己不走運,但是這個概率不是太大。爭取多參加一些會議,聽一些講座。在會議上你知道別人做什麼,你能知道這個市場上面,大家在討論什麼熱點問題,對你的研究也非常有啟發。 最後我談一下學術研究和政策研究是不是一定有衝突?我覺得它們肯定有衝突,因為學術研究,可能關注一些比較舊的問題,它需要很長的時間,但是政策研究,我們有一些很多的經濟問題,需要馬上有一個答案。但是我覺得這兩者可以很好的結合起來。我自己的觀察,在美國比較好的期刊發表的論文,很多是與美國經濟最迫切需要知道答案的問題有關。比如說美國宏觀經濟出現一個新現象,利率變成零了,我們知道利率不可能是負的,變成零的時候,貨幣政策就缺少了很多的工具。在這個情況下,美國然後調整貨幣政策,有一大波的文獻研究這個問題,有很多文章都發表到很好的雜誌。包括美聯儲的主席,他們在自己公眾演講中都會引用一些學者的研究。比如說MIT原來的畢業生,也是王勇的師兄做的關於利率為零的貨幣政策怎麼退出的研究,就被美聯儲主席採納了。很小的模型告訴你,美國對經濟刺激,要等到就業率回到原始值的一段水平之後才能退出,不能馬上退出。這是很好的例子,學術的研究和政策研究相結合的一個例子。我們知道在歐洲出現了國家債權危機,也有很多文獻就開始研究,國債違約對宏觀經濟有什麼影響?為什麼會違約?在違約情況下,他們的政策應該怎麼制定? 這是我的一點點小心得,我自己還在學習之中,金輝師兄的講話對我非常有啟發,我期待其他師兄師弟的發言。謝謝王勇組織這個活動。以八卦為主,學術交流為輔的活動也加大了我們師生同門之間的感情。 主持人:接下來我們請劉培林師兄。 劉培林:各位老師和師兄弟,我就鸚鵡學舌,重複老師們常教的一些話吧。我畢業十多年了,才對林老師那句話的含義有所感觸,林老師常說咱們坐在金礦上不要挖煤礦。《經濟學季刊》創刊時,林老師寫過一篇文章,解釋為什麼經濟學大師一開始在英國,後來到美國,以及以後會到中國,再過5-10年,中國就有可能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中國的現象就是世界的現象。李力行老師剛才提的問題,我理解,實際上是說,理論研究如何與中國的實踐需求更好地結合起來。巫老師展望未來中心發展,也有這樣的期望。我深有同感研究中國本土的問題,規範地研究,就能夠做出世界性的成就。這正如林老師1995年在《經濟研究》上的文章所指出的那樣,本土化,規範化,國際化。這個方向是沒錯的。 主持人:我說說我自己的教訓。我是00級入學的,03年碩士畢業的,導師是宋老師,林老師是我的碩士論文答辯委員會的主席,一直以來林老師也對我指導了很多很多。讀完博士,我去了香港科技大學工作。上午我參加活動的時候,我坐在金輝邊上,我看到郵件,我又接到了一封拒信。鵬飛說拒信很正常,但我還沒有拿到tenure,我是有壓力的。如果說教訓的話,從我個人角度來講,我回頭看一下,可能有這麼幾點教訓,大家都是同門師弟師妹,說出來大家可以避免走我的彎路。 大家最後做學術的,要讀PHD,要選題。選的題目自己感興趣,覺得自己能做貢獻,這當然是第一位的。但是另外一個情況是,如果你選的題目,你做的方向,如果和你所在的院系的力量最強的地方,正好是一致的話,那就最好了。我一直對經濟增長感興趣,所以去了芝加哥大學很幸運,那邊有很多大師。我對中國經濟很感興趣,我一直認為研究中國宏觀經濟,就必須要研究經濟政策如何來的,我要研究經濟政策,我怎麼能繞開政府呢?但在經典宏觀經濟學模型裡面,政府是不扮演任何重要角色的。就算做政治經濟學,文獻大部分也是研究民主國家的經濟,但中國經濟政策是怎麼來的?當時自己很自信,成績不錯,自己非要走這個方向。 現在我回過頭來看,芝加哥大學有很多大師,但是做宏觀經濟學和政治經濟學交叉的人,比如像Acemoglu這種研究風格的,在芝加哥幾乎沒有。也許別的學生在這種情況下仍然會比我在這個方向做的很好,但是我可能就做不好。實際上我最後做博士論文的時候,我的導師既有做宏觀的,又有做微觀的Myerson,他們意見不同,選模型,各種文獻的理解非常不一樣,所以比較痛苦。也許長期來講,我的想法沒錯。但是寫的時候,從小的地方入手,有成熟的領域,發表文章的話可能少一些困難。這是第一點教訓。 當上assistant professor後,肯定比當學生的時候壓力大。要teaching,到了一個地方要熟悉,一開始第一步想把自己的博士論文趕快發表,接下來取決於後續的這些東西,這個時間是很緊的。鵬飛做的非常好,他在博士生的時候,就已經開始發表了,這是非常好的。做研究的時候,如果能有資深的而且研究發表很活躍老師帶一下可能是最好的。如果你的研究很ambitious,想要發表在top five上,對於沒有發表經驗的人,是很難的,如果你的合作者有一些經驗,也是非常有幫助的。大家要珍惜很好的合作的機會。包括同門畢業的。大家都是CCER畢業的,現在我已經看到很多人合作了,我覺得這是很好的趨勢,也是很好的開始。我就說兩點。現在請姚洋老師講話。 姚洋:昨天畢業生已經開了一天的研討會,主要是業界的,討論的非常的熱烈。後來王勇和鵬飛說,我們做學術的同學也應該有一個研討會,今天我們聚集在一起,大家交流一些自己做研究的心得,我覺得這是非常好的開端。CCER成立20年,我們的碩士項目,博士項目一直堅持非常高的學術標準。比如說我們碩士項目在一段時間裡頭,別的項目紛紛都轉成兩年。我們內部也有討論,我們要不要堅持三年,要不要堅持這麼嚴格的訓練。老師之間也有過討論,也有過痛苦的選擇。我們堅持下來,我們CCER還要做三年的項目。這就證明我們決策是正確的。每年畢業生裡頭,三分之二就業,按理說就業,學生學技術的東西有什麼用?但是幾年以後,我們的優勢馬上顯現出來了,我們的畢業生願意用我們自己的學生,我們很多MBA的很多畢業生願意要我們CCER的碩士。也許一開始沒有那麼快,也許我們碩士同學畢業之後,有點呆,不像有的地方畢業的靈的不得了,什麼都能打通,但是過了幾年以後發現,我們CCER的碩士還是一把好手。 出國的CCER的同學,我們在北美市場,亞洲市場,國內市場,找到的工作還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羣體。一下子就顯現出來了,沒有其他的項目能像我們這樣,一羣人一下就顯現出來了。我們在北美和亞洲主要的高校都有我們的學生教書。大家之所以坐在這裡,就是因為我們這樣的同學非常多。我們的博士項目,也是這樣的。我們有嚴格的制度。偉大是熬出來的,博士項目是熬出來的。以前我們覺得為什麼要做博士項目。周老師給我們設計博士項目,招很少的人,畢業的學生,在國內市場,只要有跟我們競爭的,多數情況下,都是我們的學生勝出來,包括我們很強的競爭對手。唯一的限制就是現在好多學校要求海歸,否則我們同學的就業途徑還是非常好的。儘管在這樣的擠壓下我們還能拿到海歸的待遇去工作。 為什麼CCER這些年培養的學生,最後能夠成功?我覺得跟我們這裡的精神是有關係的,跟我們兩個人員的來源有關係。第一大來源是80年代的發展所,周其仁老師,宋國青老師,他們打下了基礎。我不知道大家是不是知道宋老師,統購統銷的研究是超越時代的。今天說來好像是很小的一件事,1984年,中國糧食大豐收,結果沒有地方儲糧食了。國家說超購價太高了,國家付那麼大的代價太高了,現在我們給他一個平均價,統購價加超購價,根據糧食收購的多少,我們做加權平均。如果生產這麼多糧食拿的錢還是這麼多,農民不可能降低他的產量。其實宋老師沒有學過經濟學,他是地質學畢業的。他說如果你這麼做,明年減產,那時候沒有幾個人相信他,結果被他說中了。1985年糧食大減產。我們當初那一批人,當時大家學的經濟學很簡單,能用的很不容易,宋老師馬上就用上了,這是一個很大的事情。  後來變成體改所,發展所。我們創始人,第一批,第二批的人都是來自於這兩個所,這是我們的淵源。這個淵源奠定我們CCER接地氣的風格。就像周老師說的要研究真實世界的經濟學,周老師今天沒能參加這個會議,是因為他被財經拉去開城市化的會議。但是周老師下的烙印是非常深的。另外一個就是留美經濟學會,林老師是第一位海歸經濟學家,後來留美經濟學會有6位前會長到我們這裡工作。倪金蘭是我們第一屆的碩士生,現任留美經濟學會會長,兩股力量彙集到我們這裡,就像林老師說的,我們是用現代經濟學的方法,來研究本土問題。我們試圖從中國實踐裏總結出一些新的理論,對經濟學的整個發展試圖做出更大的貢獻。這就是我們堅持的理念。因為20年下來,我覺得這個理念禁受住了檢驗,以後大家畢業了,或者即將畢業,我們可能會有一些機制,我們也在做校友的工作。MBA校友工作開展的非常好,我們有研究生,我們有自己的校友會,我們本科生已經有了。這樣我們可以互通,他們在業界也可以開會,在學術界的也可以經常開會。我們院裏會盡最大的努力提供場所,提供必要的幫助,讓大家在一個平面上交流,就像今天做的活動一樣。希望大家多關注我們,有好的建議,也都告訴我們。我就說這些,謝謝大家。  主持人:謝謝姚老師,接下來合影,然後每個人再自我介紹一下自己研究領域,互相討論。

(茶歇)  主持人:陳平老師給我們留了18分鐘的視頻,聽說他要對經濟學大批判。  陳平:國家發展研究院的同事們,大家好。非常遺憾我不能親臨現場,參加大家的聚會,但是我想呢,新建一個研究院最好的方式的成果,最好的祝賀是展望。一個是軍事科技,一個就是金融。所以就來討論一下金融理論的發展和未來中國的希望。  現在我們中國的實體經濟發展的很快,只有兩個領域還受制於美國。那麼今天我就要講一下金融。中國金融實際上是完全有可能擺脫於美國的金融霸權。但是到目前為止還採取一個被動防禦的方針,當然也避免了金融危機在中國的災難,但是呢並沒有擺脫美國的金融霸權。原因在什麼地方呢,我認為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國的金融人士沒有實戰經驗,基本上是從美國的教科書上學到的。而美國的金融教科書呢是完全脫離於現實的,那麼今天呢我就來講四句話。  第一條,金融和宏觀是不可分割的,而經濟學的宏觀理論是錯誤的,是一個封閉的均衡的思維。第二條,金融的基本理論,有效市場理論也是錯誤的,實際上是一個數學包裝的宗教。為什麼呢?因為價格不等於完全信息,在很大程度上是誤導信息。第三條,資產定價理論不是理性人個體的優化行為,而是羣體的博弈行為。所以這點上在操作程度我們要大幅度地修改資產定價理論。第四條,最後一條,中國如果要在金融上能夠勝出,就必須要學習中國革命戰爭的基本經驗。一定要知己知彼,然後才能百戰多勝。如果只是模仿對手,以己之短模仿人家之長,那是一定要失敗的。我就講這四條。那麼第一條,為什麼要講現在的經濟理論,以凱恩斯為代表的是一個封閉的均衡思維呢。我舉個例子就好了,我們學習宏觀最重要的一個理論就是所謂的「IS曲線」,投資出去,曲線是向右下方傾斜的。那麼邏輯是什麼呢?說如果央行降低利率,那你就降低了投資的成本,就會刺激投資的增加,然後就會帶動產出的增加。這個理論對嗎?我告訴你們,在美國獨霸的時候,好像是對的,實際上那時候就已經不對了。在現在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完全獨霸於市場,那是完全不對的。為什麼,我想道理非常簡單,如果一個央行降低利率,出現的可能不是教科書上講的一種,而是有三種。第一種,就是正常情況,假如經濟是健康發展的,大夥都對前途有信息,那你降低利率確實能夠刺激投資來實現增長。但是你看現在美國、西歐和日本面臨的情形,經濟的前景非常的不確定,經濟的改革、結構的調整毫無希望。你降低率只是給大家報壞消息,叫形勢不好。那怎麼辦,有錢的人將錢拿在手上,現金為王,不會投資。更糟糕的是第三條,如果這個國家認為經濟沒有前途,都被利益集團綁架,那你降低利率以後你看到的是什麼呢?不是投資增加,而是資本外逃。逃到哪去?逃到和西方國家競爭更有增長潛力的經濟區去。所以你們看第一條,如果我們對宏觀經濟政策沒有一個清楚的理解,那麼你要來做金融,那是一定要滿盤皆輸的。  第二條,去年得了諾貝爾獎的,經濟學獎的Fama是有效市場的提出者。有效市場理論不是一個科學理論,是數學包裝的一個宗教。為什麼,第一條,有效市場理論宣稱,金融市場尤其是股票市場對價格包含完全信息,這種說法完全是荒唐的。我們都知道現在有大數據的時代,現在的信息都非常的複雜。多種多樣的信息你只有盡量的利用,才能在競爭中獲勝。沒有任何頭腦清醒的人光看價格就能決定你是買還是賣。第二條,如果你沒有良好的監管體系,沒有兩個的宏觀調控,相信金融自由化就能達到資產有效地配置,你看到的就是西方國家包括發展中國家一連串的金融危機。那麼替代的理論是什麼呢?替代的理論很簡單,就是我們中國成功的經驗。就是你只能在混合的經濟體下多種多樣的競爭,然後充分利用各種信息,而且很重要的一條要明白,短期利潤不代表經濟效率,更不等於社會效率。所以真正在金融上難做的事情是你要看準了投資的方向,看準未來的方向,做合適的投資,而且抓準時機。沒有一種理論會告訴你,你閉著眼睛隨便投資就能增加利潤,這完全是一個神話。  第三條,金融資產理論也是錯誤的。為什麼呢?金融資產理論是假設金融市場裡面沒有競爭者,你就是一個代表者模型,你只是自我中心進行決策,然後進行一個均值方差的分析,就可以進行資產定價。實際上我們看股票市場,包括很多成功的金融家的觀察,這市場根本就不是理性的,而且不是個體行為。實際上是多空雙方羣體博弈的行為,那麼非常令人欣慰的是,我在國家發展研究院,以前叫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工作十幾年,最大的收穫是發現了北大幾個數學物理系的畢業生,他們的數學基本功比西方獲得經濟學諾貝爾獎的金融學家還要好。幫我們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市場定價,不是隨機遊走,也不是布朗運動,而是羣體行為的生命過程,我們可以完全來更新資產定價理論。一個重要的結果我們即將在定價的經濟物理雜誌上發表,就是如果不是隻看均值和方差,而是看高階矩的話,我們事實上有可能判斷平穩市場和動蕩市場的差別。在金融危機到來以前一個季度就能發出警報來進行適度的調控,所以這點上我覺得一個很重要的事情就是打破新古典經濟學和金融理論體系的迷信。要敢於用最新的科學技術方法,用最新的歷史經驗,來改變我們的經濟思維。那麼最後一條,我想擺在我們面前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國際金融的歌劇已經發生了重大的變化,但是我們現在的金融戰略還不足以適應這個變化。我給大家提兩個問題,就是你們想想看為什麼美國70年代開始,美元就和黃金脫鉤了,實際上標誌著美國經濟實力的下降。但是在過去的三十年之間,美國還能控制國際金融市場。第二條我要大家想一想,為什麼高唱經濟自由化的美國在冷戰結束以後,還要在全球維持700多個軍事基地?而在歷史上,英國和美國主導全球金融市場同時也是主導海上軍事霸權。這裡的原因是在什麼地方?第三條,為什麼中國的外匯儲備是世界第一,而且也是大宗商品最大的進口國,但是,美國仍然可以主導匯率市場、大宗商品市場,中國沒有定價權。我想我今天沒有時間來破解這個問題,留待下回來討論。在科學上來說,提出好的問題,就解決了問題的一半,所以我希望我們的同事和同學能夠吸取中國《孫子兵法》裡面的智慧,但是要稍微修改,不是知己知彼,而是要先知彼才能知己。然後才能獲得新的發展機會,謝謝大家。  (觀察者網提問):最近金融理論最熱的一個話題就是互聯網金融的問題,圍繞這個新興事物的爭議也非常大,有人說它是金融創新,也有人說它是抬高了融資成本,是吸血鬼,對於它是否該監管,如何監管的問題,業內也有不同的意見,請問您對這樣的一個新興事物是怎麼樣的看法?  陳平:因為它是新生事物,我按歷史經驗回答。美國70年代,金融創新,定義就是金融創新是用金融的辦法,繞過政府過時的監管,這是美國的定義。我對互聯網的觀察有所不同,我認為中國的互聯網金融是一個商業模式的競爭。在過去30年裡面,我們大家聽的太多了,產權清晰,產權清楚了,加上公司治理,經濟就上去了。現在你發現不對。混合經濟產權不重要,真正的競爭是商業模式的競爭。我要回答的問題。現在中國的銀行體制,商業模式是否對經濟增長有利?我認為是不怎麼有利的。非常簡單,在中國是政策銀行主導的社會,政策銀行扶持大量的國有銀行轉型,也扶持大量鄉鎮企業發展。轉型和創新都是有很高的成本的,像西方風險頭了,成功率在5%,剩下的錢在西方就是投資人承擔,中國是國有政策銀行承擔,所以國有政策銀行壞賬很多。 中國和國際接軌,把政策銀行商業化上市以後,表面上看國有銀行理順急劇上升,壞賬急劇下降?對國民經濟作用是大還是小?因為中國出了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政策,把銀行辦成了當鋪,你有大的固定資產容易抵押,你的企業很大,貸款利率很低,中小企業不能得到貸款,中國經濟儲蓄非常高,但是中小企業灰色貸款非常風險。 互聯網金融出來以後,在很大程度上,注入了新的商業模式競爭的元素。一個互聯網金融能夠發展是鑽了現在銀行官僚體制的漏洞。現在我們的銀行在節假日不上班或者辦手續非常的麻煩,他們小的喫大,大的銀行不願意啃的他們都啃。第二條就是前面我講的,價格不是完全信息,甚至固定資產抵押也不能代表它未來盈利的可能。所以互聯網金融化尤其是淘寶網,因為有大量交易信息,可以從裡面判斷中小企業的生命力,還款機率怎麼樣,給它信用,給它貸款。國有的或者民營的大型銀行,包括跨國銀行不願意貸款給中小企業。互聯網金融可以區分市場,可以發展中小企業貸款的空間。在這點來說,初期利率會升高我不奇怪,因為現在的中小企業得到不到貸款。比灰色利率,他們是降低灰色利率。跟國有大企業,或者是跨國公司可以拿到的低利率他們當然增長,但是競爭一加劇,這個利率會下來的。央行維持互聯網金融,對打破跨國大銀行的壟斷是非常有作用的。 這裡面有風險,因為有好多新的企業,為了做大做強不擇手段,鑽法律漏洞。包括假交易套現的現象,央行制止了。中國的監管是很重要的。過去的經驗,中國以前有一個錯誤的理論,這個理論是從產權理論來的,以為越富的人越負責任。真正的大銀行,大企業,它的貸款是不負責任的。中國以前防範風險的辦法就是提高資本註冊門檻,資本越大,風險越低,我認為這個是不對的。真正監管的話要對行為進行監管。同時要看短期行為長期效果。第一對互聯網金融,我認為現在看到的建設性作用遠遠大於可能的代價,它改變了商業模式。 主持人:接下來,希望今天到場的所有的畢業生,或者已經在讀的CCER的每個人控制1分鐘之內,自我介紹一下自己的身份,自己研究的領域,或者介紹自己最近代表作的內容。介紹完之後自我討論。 李民清:非常高興參加20週年慶典,盛況如此空前,我叫李民清,我是1997年級的學生,我在北大教育財政研究所,我們研究所主要做財政方面的問題,歡迎咱們同學們,老師們,如果對這方面有興趣,經常到我們所裏指導。 張靜:大家好,我叫張靜,是CCER02級碩士,是海老師的學生,CCER05年畢業之後我去美國馬裏蘭攻讀博士學位,我主要領域是衛生(音譯)經濟學,現在也做財政方面方面的東西。 王敬媛:大家好我叫王敬媛,是03級的碩士,畢業之後,到政府部門工作,現在在北京市政府研究室。我現在主要做特別實際的政策,我是操作性的,我感覺我在中心的訓練讓我非常受益,因為很短的東西要寫出很清楚的思路,讓領導在很短的時間內明白我說什麼,我覺得這個是非常難的,也是我最受益的,希望各位多多給予我幫助。 李欣:大家好我叫李欣,是09來到CCER博士後,當時做的題目是關於國際貿易方面,關於美國次貸危機之後,模擬對國內宏觀指標的影響。2012年博士後項目之後我到北京師範大學當老師,一直研究的是關於貿易增加值覈算方面的題目,現在努力學習宏觀方面的知識和國發院趙老師做關於中國的宏觀模型,因為我處於學習階段,希望有機會跟大家學習。 孫永強:大家好我叫孫永強,是2011來國發院做博士後的,導師是巫老師,當時主題是人力資本,博士專業是國際貿易,後來2013來到北師大。 趙嶽:大家好,我是國發院2010年級的博士,我是在讀博士,我叫趙嶽,我的導師是巫和懋,我覺得這些年跟巫老師做研究,學到非常重要的一點模型和現實的關係,他強調模型從現實中的抽離和詮釋。現在做跟金融監管方面的內容。今天在座的很多師兄師姐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希望以後有更多的機會跟大家交流。 戴覓:各位師兄師姐師弟師妹大家好,我叫戴覓,我是08級的博士,我的導師是海聞老師,我的研究方向是國際貿易,現在主要用企業數據研究企業的加工貿易,包括匯率對企業的影響,最近有好幾篇文章在審,有很多經驗希望跟師兄師姐討教,希望以後各位多多指教。 陶坤玉:大家下午好,我叫陶坤玉,我是08級學生,我主要研究方向是國際金融和發展經濟學相關的議題,過去我主要做中國經濟內外失衡。現在我在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課,非常高興今天有機會大家在一起交流新的。 張煥騰:我叫張煥騰,00級的碩士,宋老師的學生。 吳斌珍:大家好,我叫吳斌珍,我感覺壓力很大,我是98級的碩士,是林老師的碩士,畢業之後出國了,回來在清華經濟管理學院,我主要研究發展經濟學,應用微觀,之前關注的中國消費為什麼這麼低,儲蓄率為什麼這麼高,從各個角度分析,包括從收入差距的角度,從養老保險的角度,從稅收的角度,還有其他的,包括教育政策的角度。另外一個做的比較多的課題,包括現在有幾篇文章做的關於教育的回報。現在關注養老和退休的問題。感覺比較雜,因為這個領域涉及的東西很多。歡迎大家跟我合作。 施新政:大家好,我叫施新政,我是00年到國發院的,03年畢業之後去和密西根大學,09年之後去清華工作,我的研究領域主要做勞動經濟學,原來比較多的關於教育方面的研究,現在慢慢的做一些別的方面的東西,有一部分的研究跟著趙老師做養老調查。 袁東:大家好,我現在是博士二年級,我叫袁東,主要的方向國際貿易和對外直接投資,評估重構和投資的狀況。第二個是發展經濟學的方向,主要關注產業演化的過程,產業轉型升級的情況。希望能夠向各位在座的師兄師姐多多請教學習。 傅虹橋:我是叫師胡生,我是博士生二年級。現在我做的文章研究醫保擴張的情況下醫院行為研究。今天見到大家很激動,回去以後更加的努力,希望跟各位師兄師姐多多請教。 楊奇明:各位老師同學大家好我是2013級博士後,人生大起大落太快了,前幾年跟2013級博士後研究,國發院2013年博士後必須先後認識一下,不然開會的時候,都不知道大家是誰。突然之間成立博士後同學會,感覺非常的激動,我之前做過教育收入方面的東西,因為是普遍的,我做的可能不上檔次,現在跟林老師和張老師做產業轉型升級方面的項目。現在做的文章比較雜,可能要儘快的聚焦到某一個領域,這樣可能會更好一些。我叫楊奇明,是浙大本科研究生,博士生畢業。 蘇劍:我叫蘇劍是1997級博士生,我現在在北京大學經濟學院任教,我的研究方向是宏觀經濟,現在主要做關於人口和經濟增長之間的研究。 譚之博:大家好我叫譚之博,是09級的博士,我主要做從金融市場特徵理解跨國對外失衡的問題,我的研究視角,從金融結構跟企業儲蓄關係,拳師失衡傳達渠道,除了金融之外,我更加關注的金融市場的特徵,比如說金融發展等等這樣的宏觀變數跟經濟增長和經濟波動的關係問題。 徐敏波:大家好,我叫徐敏波,我是04級進國發院的,07年去喬治城大學讀博士,去年剛畢業,我在北京師範大學工作。我關注的是微觀和產業組織的東西,博士期間研究題目關於在線拍賣的東西。現在回來之後,最近接觸的一些題目跟勞動有一些關係,關於中國勞動成本的東西,希望跟各位師兄師姐有更多的合作機會,謝謝大家。 大家好,我不是CCER的學生,我本科是上海財經大學,現在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讀碩士,我的導師吳敏霞是巫和懋老師的學生,現在我做了一篇關於風險監管的文章。 張靜:各位老師,師兄師姐大家好,我叫張靜,我是03級的學生,我是清華管理學院大二的學生,今天想聽大家的交流和一些經驗。 周猛:各位老師,我是2010周老師的博士後,我從事的研究主要是民族地區縣域發展和有效援助,因為我們援藏過程中怎麼發揮資金的作用。我在中國移動從事大數據雲計算相關和技術管理的工作。 魏旭:大家好,我是魏旭,是中心08級的學生,我在中央財經學院工作,我的研究方向是微觀金融,不對稱信息下的資產政權化,也做應用微觀理論的研究,很高興認識大家。 陳秋霖:大家好,我是陳秋霖,01級碩士,04年的博士,2010年博士後,我在CCER呆了12年。沒有一個人比我在CCER時間再長了,我在這裡工作很長時間。我做的是衛生經濟學。我在CCER做兩個領域,一個是衛生經濟學的東西。第二個是拿國民轉移帳戶做宏觀經濟的影響。我現在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勞動與經濟人口工作。我們研究的是衛生政策的效果評估,包括醫保政策的工作。第二塊做單項的效果研究包括重度精神疾病的免費救治,最近破禽流感對中國的禽業影響多大。如果大家關注媒體的話,這也是一個公案,有人損失很高,有人說損失很少。我在微信上發表了生活在中國很憋屈,到現在算是人重要還是雞重要的問題。我覺得自己很幸運,選擇很重要,我第一感謝的是CCER改變我的人生,因為我曾經想做很多事,但是最終做學問了。第二個我想感謝的,選擇一個領域很重要,我很幸運在CCER01年引入衛生經濟學的概念的時候,我投身這個領域,那時候人們以為研究衛生經濟學是掃大街的,現在發現我真的很高興,到今天我發現,我們這次校友很多都是資本界,但是任何一個資本界的同學和師長都聊醫療很重要,大家都想聊醫療,13年前我這樣的選了,一不小心走入了一個非常興盛的領域。有時候一些冷門的東西未來不一定是冷門。 馮仕亮:我是中心08年級的博士生,我的導師是巫和懋教授,我自己在今年畢業去對外經貿公共管理學院。非常高興見到熟悉的師兄師姐,還有如雷貫耳的師兄師姐第一次見到,很高興和大家一起交流。 徐建:大家好,我叫徐建,我就職於北京師範大學,有的是從CCER過來的,有轉戰海外回來的,我們非常高興,我覺得CCER給我很多收穫。10年前我沒有想過自己會做這種看不懂的東西,但是現在有了這樣的機會,把自己有效的智力投在無限看不懂的經濟學上還是很有成就感。我做一個關於匯率的研究,博士期間研究什麼決定匯率,畢業之後研究匯率影響什麼。第二塊是我在工作之後,跟我們學院老師一起做題目對我影響很大。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向各位多多學習。 苟琴:各位老師我叫苟琴,我今年6月份應該可以畢業,畢業之後會去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當老師,目前我研究的方向主要是金融自由化資本配置以及經濟增長,另外一個方向研究資本項目開放對國際資本流動以及對增長的影響,希望大家對我以後的工作給予支持和幫助。 張川川:我在中央財經大學經濟學院當老師,現在有4個同事在這邊。我的研究方向是老齡化和健康經濟學,現在做的是應用計量。剛才壓力比較大,想到什麼熱點題目就做什麼,以後希望跟各位多交流,多學習,借這個機會感謝行老師,中心麻煩最多的就是行老師,非常感謝行老師。 劉航:我叫劉航,我是中心08級的博士,我在清華社會科學學院做博士後,現在方向是關於銀行的研究,特別高興跟大家見面,希望以後有機會跟各位多請教多交流。 大家好,我是2013年,7月份進站的博士後,今天很高興見到學院如雷貫耳的老師,像巫和懋老師和宋老師。進站以後最大的感受覺得很孤單,因為我的老師大部分的時間在美國,我跟他之間主要是郵件溝通,我自己做研究或者我在想有人討論的時候,找不到人,我千方百計找人交流,但是總感覺是一個人孤軍奮戰,今天在這裡見了很多前輩,希望以後有機會在學習上,或者遇到困難的時候,能通過郵件或者其他的方式,向各位請教、討教。 李曉華:我叫李曉華,我是中心2007-2009跟趙老師做博士後研究。我在中心做兩年訪問寫了兩篇論文,勞動經濟學,教育影響收入分配的問題,做博士後的時候,做人口方面的研究。我在這個期間,在中心幫著做了兩個項目。一個是中國開發數據網路,還有一個是女性經濟者的項目(音譯)中心成立20週年的慶祝活動,雖然女經濟學者培訓出去沒有大規模的回來,我代表所有的受益者說,我們中心做了對經濟學界有很大的帶動效益和影響的作用。現在有很多人回來做教授,我對中心特別的感謝。我自己從中心博士後出戰以後,我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的研究院做政策研究,中間有一兩年的停頓,現在已經OK了,我特別希望今後和大家有更多的接觸和聯繫,能一起交流合作。 陳斌開:我是05年進的中心,09年畢業去中央財大工作,現在做的比較雜,之前主要做收入分配和消費,最後又做產業和產業政策,現在偏重產業這塊的研究,希望有機會跟各位多多合作和學習。 主持人:接下來自由組合,自由討論。在微信上,大家希望有更多的時間自由討論,大家現在已經互相認識了。分開之前,請允許我代表所有回來的校友,一祝願我們的國家發展研究院,我們CCER永遠保持領先的地位,二再次感謝經濟中心的老師,巫和懋老師,宋老師,姚老師,李力行老師,行老師對我們活動的支持,抽空參加我們今天的活動. 我還要感謝少翔、坤玉、戴覓等人及志願者們為這次活動所作的大量的辛苦工作。讓我們大家用掌聲表示對他們的感謝。現在大家可以自由活動了。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