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邀請!孔子是中國文化的名片,是中國儒家學說的創始人,他的思想已經轉化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觀,已經融入了中國人立身處世的血液之中,長期影響著中國人的文化性格和民族性格。孔子是中國思想史上第一個發現並揭示了人的價值在於道德的人。孔子的儒家學說的核心,其實很簡單,就是如何確立為人之道的問題。孔子認為為人之道就在於仁,仁就是愛人,在自己的父母親人的基礎上,把這種愛人的情感推及及人,這樣就能建設一個互助互愛的理想的大同世界。

在孔子的人學中,仁的基本精神是愛人,愛人的基本手段是忠恕之道,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精神。孝悌是仁的根本。儒家文化特彆強調孝順父母,敬愛兄長。禮是行仁義的基本規範。孔子說克己復禮為仁,就是要把個人放在廣闊的社會中去,按照社會規範來做事和生活。可以這麼說,孔子在中國文化中,屬於中國人的精神導師,他的思想,數千年來一直影響著我們每一個人。

儒家學說在世界思想史上也是一種影響極為廣泛的學說,先不說東亞文化圈的日本、韓國、朝鮮及東南亞等國家,他們大部分受到儒家文化的影響,不管日本人、韓國人是否承認,他們主流文化還是儒家文化的事實卻不容否認。孔子的思想,在世界範圍內有極大的影響。明末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在《中國傳教史》中說:「中國最偉大的哲學家是孔子。他所說的和他的生活態度,絕不遜於我們古代的哲學家;許多西方哲學家無法與他相提並論。故此,他所說的或所寫的,沒有一個中國人不奉為金科玉律;直到現在,所有的帝王都尊敬孔子,並感激他留下的遺產。」在啟蒙時期的法國,一大批思想家是孔子的粉絲和狂熱崇拜者。伏爾泰認為孔子「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連基督都沒有說過。基督不過禁人行惡,孔子是勸人為善。伏爾泰還在在自己的禮拜堂中掛了孔子的畫像,每天禮拜。咋么樣?厲害吧!

進入20世紀後,孔子思想的影響力就更大了!1988年2月,75位諾貝爾獎得主齊聚巴黎開會,會後發表了一個宣言,最後的一句話寫道:如果人類要在21世紀繼續生存下去,那就必須回到兩千五百年以前的孔子那裡去汲取智慧。

歡迎指教!歡迎關注好玩的國學!


我也學孔子述而不作,把歷史學家湯因比對孔子的評價搬過來。

一、對中國影響深遠:孔子的思想不因其產生時代的消亡而消亡

孔子橫跨春秋戰國時期,但他的思想理論影響了整個中國封建時代。

孔子提倡的儒家仁愛思想上至皇帝,下至百姓,都具有普遍適用性。

這就是孔子對中國的影響。

二、對東亞文化圈的影響:孔子思想輻射東亞各國。

湯因比認為,在鴉片戰爭前,雖然中國在政治上沒有統一東亞的各個小國,但是在文化上已經形成了一個大的中華文明王國,日本、韓國、緬甸、越南等中國周邊的國家,都自覺學習著中華的儒家文化,東亞各民族的勤勞善良和聰明才智是不遜於其他民族的。這最終要歸功於誰?孔子。

三、對未來的影響:孔子的思想有世界主義思想的底色。

針對儒家思想,湯因比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將來統一世界思想的,不是西歐國家,而是中國,因為中國儒家的仁愛大同思想早就團結了東亞的數億人口幾千年,在未來,也會在世界上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而儒家思想給世界帶來的統一是和平與仁愛的統一。


以上是歷史學家湯因比的觀點,如果贊同,請點個贊吧。


孔子對中國人的影響怎麼說都不為過。從西漢時期,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儒家思想就從上到下滲透了中國人的方方面面,潛移默化的形成了中國人特有的品質品行。到了宋朝,朱熹理學使儒家思想在政治上進一步占絕了統治地位,四書五經幾乎成了每個人的行為規範,強烈的影響、塑造了每一個中國人的價值觀。之後,儒家思想更是滲透到了每一個中國人的血液中,融入到了每一個中國人的基因中,轉化到了每一個中國人的潛意識中。作為一個真正的中國人,行住坐卧,吃飯穿衣,言行舉止,承載和傳遞的都是儒家思想帶來的東西,不管你承不承認,事實就是這樣。即使是一個反對儒家思想的人,他運用的邏輯關係、價值體系仍是基於儒家思想產生出來。說到底,中國人都是儒家人。


孔子對中國最大的貢獻,一是兵器消天下和,二是人慾滅天下和,主張是軍隊不要掌握太先進的武器,人們要剋制自己的各種欲妄,安份守己,克盡職守,做順民,天下就會永遠太平,國家會永遠安定。這就是「和」的主要內容和功績。幾千年來中國始終統一在皇權之下,也是和的功。


孔子是中國歷史上一位有深遠影響的思想家,教育家,它對中華民族的貢獻在於規範了君,臣,禮,仁,義等一套等級森嚴的官權制度與學而優則仕只有讀書才能上進才有出息才是正理的求學之道。古人已逝,過多評價無益。總之,他是一位聖人,但決不是一位偉大的民族英雄。


忠孝仁義禮智信,不亦樂乎天下朋。先哲智慧惠天下,中外遵崇孔聖人。???? 謝搞笑剪輯大師邀!


「孔子的影響力」是被封建統治階級為了固化既得利益,他們與文化小人狠狽為奸,利用孔子的威望編造得了一套「君權神受,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愚民而治的仁、義、禮、智、信,這個虛偽的仁德傷害中華民族至今。孔子說:「顯諸仁,藏諸用,鼓萬物不與聖人同憂!盛德大業至矣哉!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這才是孔子崇尚的仁德。孔子說:「因二以濟民行,以明失得之報。」「二」是指陰陽,即「一陰一陽之謂道」,就是說陰陽能規範人們的行動。仁字的造字法與會意是:人旁代表人,二字代表陰陽,意思就是用陰陽規範行為的人才是真正的仁人。以上這些都還是千古之秘,因此,孔子的思想還沒有影響到人們。


孔子對世界最大貢獻是作易傳,為世界文明提供軸心文化,之所以叫軸心文化,是因為孔子以宇宙為學校,奉自然為宗師。構建了系統的社會生活常理,一用幾千年永不過時。比方說,革命,改革,豐收,旅遊,需求,訴訟,大過,小過,損失,利益等等……這些常理來自易傳。大家天天用常理,不知道來自易傳。當下世界,中國人必須讀懂易傳。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