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購是擴張最快的方式。隨着內地教育企業的集中赴港上市,港股收並購熱度持續上升。2018年政策頻發,給教育行業帶來了強監管和迷茫期,但是,政策的波動或許會使並購估值趨於理性。

上市熱潮助力並購重組助推業績增長

近兩年,民辦教育企業紛紛赴港上市,目前過聆訊未上市的教育企業有3家,港交所交表排隊的教育企業已達9家。一定程度上帶動了收購熱潮,上市公司並購重組後,有助於提升競爭力。一方面,有向上下游產業鏈的延伸,但更多的是橫向延伸,公司凈利潤得以大幅增加,以維持業績的快速增長;另一方面,好的教育標的成長空間依然很充足。

港股教育並購貫穿2018年,今年機會在哪? 財經 第1張

2018年全年,港股教育企業並購規模超過40億元人民幣,在港股14家教育企業上市公司中,共有9家在2018年進行了外延並購。同時,各個辦學階段都新增了上市公司作為買家,尤其是在民辦高等教育領域,宇華教育、民生教育、新高教集團、中教控股均有涉及,掀起高教並購潮。

政策導向下,佈局和整合

2018年8月,《民促法實施條例送審稿》給教育行業造成了很大恐慌,第十二條中關於民辦學校擴張做了規定:

“實施集團化辦學的,不得通過兼並收購、加盟連鎖、協議控制等方式控制非營利性民辦學校。”——《民促法實施條例送審稿》

浙江大學民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吳華教授曾表示,如果集團有通過並購等方式加速發展的計劃,會因此受到限制,從而不得不採取不同的發展策略。

除了對民辦學校擴張作出限制外,11月份《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若干意見》的出臺,直接將幼兒園標的從買家收購計劃中排除:

“民辦園一律不準單獨或作為一部分資產打包上市;

社會資本不得通過兼並收購、受託經營、加盟連鎖、利用可變利益實體、協議控制等方式控制國有資產或集體資產舉辦的幼兒園、非營利性幼兒園;

參與並購、加盟、連鎖經營的營利性幼兒園,相關部門應嚴格審核,實施加盟、連鎖行為的營利性幼兒園原則上應取得省級示範園資質……”——《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若干意見》

這也直接成為學前教育產業轉折點,而楓葉教育在2018年8月份稱,將斥資1.3億元人民幣收購湖北襄陽7所幼兒園,但直到年報公佈,該項收購仍未完成。

港股教育並購貫穿2018年,今年機會在哪? 財經 第2張

港股的並購,相對均勻的分佈在一年之中,其中以年初並購勢頭最猛。《民促法實施條例送審稿》頒佈後,並購數量有所下降,但民生教育與新高教集團進行了高教標的並購,身體力行的表示高教並購的方式是走得通的。

民生教育總裁左熠晨表示,政策的波動或許會帶來產業佈局和整合的機會。《民促法》實施分類管理,是民辦教育發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高等教育板塊可以依法選擇營利性和非營利性,政策是規範“以非營利性之名,行營利性之實”的行為,對高等教育影響有限。

地區潛力:

港股教育並購貫穿2018年,今年機會在哪? 財經 第3張

港股教育並購貫穿2018年,今年機會在哪? 財經 第4張

如果把港股教育機構並購標的,拆開揉碎來看,不難發現,選標的,是挑品牌和地域的。從2018年港股教育企業並購案例發生數量上來說,廣東省收購案例為3起,佔全年並購數量的17%,是並購案例發生最多的地區。另外,山東跟河南各發生兩起。

金額規模:

港股教育並購貫穿2018年,今年機會在哪? 財經 第5張

但從全年並購交易規模來看,湖南、廣東兩省的並購標的以民辦高校為主,《民促法實施條例送審稿》是高教並購的催化劑。它給K12、幼教帶來極大不確定性,民生教育公告稱收購高校,提振了市場信心,催化作用下,並購速度加快。

高教並購熱潮:

港股教育並購貫穿2018年,今年機會在哪? 財經 第6張

港股教育並購貫穿2018年,今年機會在哪? 財經 第7張

從細分賽道來看,交易規模就更明顯。2018年港股教育企業並購集中在高等教育、K12、幼兒園和教育信息化幾個板塊。高教並購交易規模超過30億,佔全年交易規模的73%,K12階段並購交易規模佔比24%。

而深耕高等教育市場的民生教育,在幾天前達成了與中金資本的戰略合作,並計劃設立總規模約100億元人民幣的並購基金,擬重點投資民辦高等教育。民生教育總裁左熠晨稱,2019年外延發展策略會繼續,預計潛在並購標的資源充裕,將以優質本科學校為投資重點,重點關注毛入學率比較低,具備增長潛質的區域。

估值考慮,共贏是關鍵:

2018年教育行業政策連續頒佈,監管進一步收緊,凸顯教育本質為主要導向。大背景下,並購估值也更趨於理性,真正看重的是教育標的本身質量,存在對賭條約時,從多個角度考慮對賭業績,與資本結合方式需要在摸索中前行。

民生教育總裁左熠晨稱,對於估值,在符合政策的要求和流程下,民生教育通常會從學校的辦學質量、辦學規模、辦學條件、辦學特色,以及增長空間和協同情況幾個維度來綜合判斷。他指出,教育上市公司看標的不是從短期財務投資角度,而是以產業運營為出發點,既能照顧到原舉辦人的利益,又為學校、學生、教職工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同時符合公司利益。學校、原舉辦人,新舉辦人,幾方共贏纔是最終促成合作的關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