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接觸這個系列是十二歲的時候。和波西剛到混血營的年紀一樣。

我很喜歡波西和安娜貝斯相遇的那一刻。

當時波西剛殺死彌諾陶,奮力拖著昏迷的格羅佛爬上混血之丘,倒在主屋的門廊上。安娜貝斯低頭看著他,對奇戎說:「他就是那個人,一定是。」

就是那麼堅定的相信,他是預言中能開啟她尋找任務的那一人。(雖然路克對波西說安娜貝斯把所有來到混血營的人都當做預言說的人XDD

 

一個七歲逃家,在混血營長大的女孩;一個對自己所處世界仍一知半解,乍到混血營的男孩。

安娜貝斯比較「世故」,知道更多希臘神話與天神的知識,對於很多東西的認知也更覺得理所當然。但波西不同。他就像是水,而你無法強制水應該擁有怎樣的形體。

當波西把梅杜莎的頭寄往奧林帕斯山時,格羅佛讀出他的情緒,是希望讓波賽頓以他為傲。而波西否認了。他說他只是討厭被操弄。

有趣的事情是我相信了。十二歲的我,讀著十二歲波西的說詞,我是真的相信他並沒有那些解讀出來的情緒。他就是想要讓天神們知道他不甘當一枚棋子。為甚麼呢?大該就是在那樣的年紀裡我也時常感受到那樣的情緒吧?覺得自己被過度解讀,討厭那些大人用自以為的篤定態度說我絕對是怎樣而怎樣。但是事實是在我心裡沒有哪些想法阿!我就是很直觀的表達了自己的情緒。那與我的行為並不會相差太多。或許你會說我潛意識裡的確就是那樣。但我想說的是,小孩啊〜大多都覺得自己是不被理解的。那讓我們在心裡的某個角落盤踞著一種悲劇英雄式的憂鬱,默默的承受,或獨自向這個世界宣戰。

在這背後有那些解讀出來的情緒嗎?或許吧?至少在孩子心裡是沒有的。

如今我能明白波西背後的原因的確是想讓他父親驕傲。只是他藏在希普諾斯夢境的最深處,悄悄的左右他的行為而不自知。

我們可以很輕易地看見波西的成長。從懵懂無知,到帶領任務小組完成一次次的考驗。但最重要的是他在面對自己的情緒也更成熟了。他漸漸地瞭解自己想要取悅天神父親的困難,也漸漸接納自己想縮短遙不可及距離的渴望。那是一個孩子對於父愛誠實的反應,出自於本能地想要接近這個長期自童年即缺席的角色。

曾經我還因為讀太多遍把對白深深烙印在腦海裡。讀他的原文書時腦裡直接跳出翻譯過的句子(害我以為自己的英文怎麼變那麼好xd)後來規定自己有好長一段時間都不可以再看他,直到把對話情節都忘光光。當然,這還是很難的一件事,但我終於在十六歲的時候重讀了這套書。順帶提一點,我沒有特地挑這個年紀喔!但他就那麼剛好是波西面臨大預言的歲數。發現這件事給我一種很奇妙的感覺。彷彿我跟著主角一起長大,起點與終點(那時我還不知道它將會出混血營英雄的續集)。美妙的循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