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國人都多多少少有所瞭解,會受有些影響,但是,這對當代中國的發展有什麼實質性的幫助嗎? (比如美國在那薄薄的歷史中照樣發達了。)


文化帶來的是什麼?是習慣習俗,自我認同,經驗教訓。全盤西化放棄自我帶來的是什麼?是定位混亂,文化崩塌,參考土耳其。

幫不幫助,悠久歷史都在那,抹黑無益。

後髮型現代化,就要走好自己的道路。

美國不到3百年的歷史,比起來確實太短,美國歷史文化也沒有自己的,勝利女神都是法國的,美帝人民也都是歐洲移民(小小的嘲笑下)。

那為什麼出現這種現象呢,我覺得歷史文化對現代社會還是有作用的,但是現在我們似乎沒怎麼發掘沒有大力的推廣,相比日本韓國他們對自己的歷史文化的保護我們還是要虛心學習下的。

古代還是有很多好東西的,四書五經,服裝,建築,禮制。


我覺得沒有幫助,反而是個拖累。美國的成功已經證明,一個國家歷史的長短和這個國家能否變得優秀沒有任何關係,有些人就是看不見這件事。無論從邏輯上還是從直覺上都得不出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必然是一個優秀的國家這個結論。反觀鄰國日本,幫助日本從明治維新後崛起,二戰後重新站起來的不是它自己的大和文化,而是全盤接受了西方思想與模式。

一個整天意淫著歷史以為突然有一天能從墳堆裏會挖出來幫助自己稱霸全球的東西出來的國度是一個還沒睡醒的國度。

五四前後,廢孔學,禮教,科舉,中醫,陰陽頭,引進民主與科學的知識和概念,引進日語與英語辭彙,停用文言文,編漢語語法和漢語標點,尊重女性地位,穿西服,開西醫館和大學,循紳士制與淑女制,開啟民眾思想啟蒙運動,這才救中國於旦夕之間。中國就是太看重什麼五千年的歷史,纔在變革的路上舉步維艱。
可以參見福山《政治秩序的起源》,他認為現代政治制度的三要素是現代國家、法制、政府問責,三者缺一不可。而中國是最早發展出現代國家體制的,比西方早1800年。這一傳統不光在中國,對整個東亞都有深遠的影響,以至於所有非西方的後發先進國家全部在東亞。

最大的幫助可能是提供了豐富的治理經驗和對策,歷史就是循環,當下絕大多事件都可以從二十四史裏找到借鑒和參考方案。


外國有(幫助),中國沒有。

絕大多數傳統已經被割裂了,如果你還硬要找回來,那就比當年那些破四舊的渾蛋還要下作。

昨天剛學到一句:不做死就不會死。

這樣說你就好理解了,請仔細思考,你、你父親、你母親、以及你們家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

他們的個人發展路線,和幾千年家族傳統有什麼聯繫?

」我考上大學是因為我姓羅,而我們羅姓的來源是兩千多年前洞庭湖畔天子分封的一個諸侯國?而正是我們王室家族幾千年來的血脈傳承,賦予了我小宇宙無窮的力量,才使得清華大學於我而言猶如探囊取物?「

」神經病!「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