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銀槍趙子龍,一身是膽拒敵兵。趙雲這個人物,在演義裏實在太完美,從出場到離世一生徵戰,未有敗績,(詐敗誘敵的不算啊)就算年老了也能匹馬單槍,連挑韓家五子。也是五虎將裏結局最好的一個,可說是隻要談到三國,幾乎都會扯上趙雲。

看命題,猜測應該是想問,演義初期北海孔融,被黃巾餘孽管亥圍城,而向劉備求援,劉備擔心自己兵微將寡不能敵,向公孫瓚借兵時將趙雲一併借走的事吧。

其實簡單分析下,當時劉備與公孫瓚的關係,便不難得知,為何公孫瓚肯借趙雲了。

當時的劉備處境是相當尷尬,破黃巾有功,而不得賞,後棄官而投奔公孫瓚,後公孫瓚讓劉備去了平原,也算給他一安身之地,所以這時的劉備是依附在公孫瓚下的,關起門來是一家人,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公孫瓚會借兵借將給劉備了。

另一方面,北海孔融在當時是有很大名氣,而能擊破黃巾餘孽救孔融,也是一種仁義之舉,如能成事,那將會受益匪淺。劉備也的確因此而攀上了徐州陶謙,當然這是後話了,以後有機會再討論吧。


因為趙雲在公孫瓚哪裡並沒有特別突出的表現,對於公孫瓚其實是可有可無的存在,三國演義給趙雲加了很多戲,袁紹手下大將可以說是公孫瓚的剋星麴義結果被趙雲一槍殺了,文丑擊敗公孫瓚四位將領,公孫瓚大軍潰敗的時候,趙雲躍馬橫槍,和文丑大戰五十回合,穩住了公孫瓚大軍。可謂非常出彩,可實際歷史上趙雲在為公孫瓚效力時期,一直到敗亡都沒有什麼出彩的地方。

趙雲其實在袁紹哪裡也待過,然後又投奔公孫瓚的,歷史上趙雲是遇到了劉備才真正被視為心腹,和陳到一起護衛中軍。其實趙雲、陳到和典韋、許褚的定位和作用一樣,是掌握親軍,護衛主公的心腹將領。所以劉備在世的時候,趙雲也是很少有獨領一軍出去作戰的,因此有趙雲不被劉備重用的說法。那麼其實典韋和許褚也是一樣,很少有出去作戰的經歷,但從來沒有被說不被曹操重用的說法。

言歸正傳,公孫瓚不看重趙雲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的原因了,漢朝是非常注重世家門第的,袁紹、袁術能力並沒有很多諸侯強大,四世三公的地位讓兩人崛起的非常快,可謂一呼百應。整個時代都是更看重門第的,所以曹操的唯纔是舉、劉備的禮賢下士、孫權的推衣解食才被大書特書,很少有真正平民出身的將領和名臣。

公孫瓚重用的不是自家的兄弟,就是幽燕地區的士族,而趙雲只是平民出身,因此在袁紹哪裡不待見,在公孫瓚這裡也沒有太大的作為,只是趙雲認同公孫瓚抗擊鮮卑、烏桓等異族的氣概,而默默追隨,遇到劉備,趙雲纔算是真正走上了漢末三國的舞臺。

趙雲「一身都是膽」的評價也是在漢中之戰,黃忠帶兵馬出戰尚未回來,趙雲只有少數兵馬留守營寨,曹軍來攻,趙雲命令營寨大門洞開,旗幟倒放,營寨鴉雀無聲,曹軍唯恐有埋伏,竟然不敢上前,趙雲一聲令下,帶頭衝鋒,曹軍一看果然有埋伏,竟然被趙雲嚇退。這纔是歷史上真正的「空城計」,劉備也因此讚譽「子龍一身都是膽」。


提這種問題的都是傻缺!基本的三國演戲框架結構都不知道,屬於壓根就沒看過原著或者電視劇的!

第一,公孫瓚壓根就沒有主動讓趙雲去跟隨劉備!趙雲在公孫瓚手下唯一一次跟著劉備的經歷是劉備為救徐州而向公孫瓚借兵,借了趙雲等三千人馬。解了徐州之圍以後,趙雲就回公孫瓚部了!

第二,趙雲跟隨劉備壓根就很公孫瓚沒一毛錢關係了!趙雲是在公孫瓚自焚以後纔去找劉備的!

第三,虎威將軍更是在公孫瓚死了多少年後的事了!趙雲雖說在公孫瓚處的時候也算一員戰將,到底是知名度戰績都太低!趙雲的名揚天下還是在劉備手下以後了!

所以,你個腦殘拿趙雲幾十年後的成就去套公孫瓚,有一毛錢的邏輯嗎?


看不上唄,當初公孫瓚白馬義從橫行的時候,趙雲根本就入不了他的法眼。

不得不說劉備這個人的眼光毒辣,一眼就看上了趙雲,從第一次見到就展開了手段進行拉攏。

結果後來,公孫瓚敗亡,趙雲又變成了無主之人,劉備再次拉攏,將其收到了身邊。


因為那時候趙雲還不出名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