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的5月,初夏時節,剛在學校贏了辯論演講,討論不要給重刑犯用死刑的Bobby Franks,在回家路上被殺害了。死時,他只有14歲。

(圖源:Chicago Museum)

孩子的父母來自芝加哥的一個富裕的猶太家庭,Bobby是一家三個孩子里的老幺,備受寵愛。噩耗傳來前,他的父親James和母親Flora,已經有不祥的預感。

(圖源:Chicago Museum)

原來,兒子失蹤後,他們收到了一封索要贖金,署名George Johnson的信件。但沒等到綁匪拿贖金,兒子的屍體就在芝加哥郊區的一處下水道被發現。Bobby的死相無比慘烈,全身被潑滿了腐蝕酸液,早已面目全非。

(圖源:Chicago Museum)

不遠處,警官發現了一副玳瑁色的別緻眼鏡。為什麼荒郊野嶺出現了一副不同尋常的眼鏡?而眼鏡的主人,又是誰?

(圖源:Chicago Museum)
(圖源:Chicago Museum)

正值咆哮年代,經濟繁榮的芝加哥,黑幫文化盛行,流氓和富人,身份隨時能夠切換。猶太富商之子,別緻玳瑁眼鏡,酸液腐蝕毀屍,幾重衝擊性的線索,令芝加哥警方和當地的富裕階層惴惴不安。
(圖源:Chicago Museum)

是惡意的仇殺,還是連鎖綁匪籌劃的第一起罪案?所有的焦點,落到了那副眼鏡身上。順著鏡框邊上的編號,警方找到了芝加哥地區唯一一家銷售這種設計材質眼鏡的店家。

店家清晰記錄了銷售記錄,兩副賣到了其他城市,而剩下的,被一位猶太青年Nathan Leopold內森·李奧波德買走。

(圖源:Chicago Museum)

19歲的內森,父親是白手起家的百萬富翁,他本人也是芝加哥大學當時最年輕的畢業生之一,並已經參加了哈佛大學法學院的考試。

面對這樣身份的眼鏡主人,警方壓根兒沒把他往嫌疑人的身份上想。甚至為了避人耳目,不讓內森被冤枉,警察在開到他家附近的時候先停了車,悄悄步行到了的家門口。

(圖源:Chicago Museum)

面對上門問詢的警察,精通15種語言,智商超過200,十分熱衷觀察鳥類活動的內森表示,很久前出外看鳥時,丟失了眼鏡。

但當警官讓他仔細回憶觀鳥的位置,以及眼鏡放在衣服的哪處位置時,內森卻給出了多個自相矛盾的答案。智商超群,房間整齊有序的天才,無法說出觀鳥地點的表現,讓辦案人員高度警覺。

(圖源:Awesome Stories)

他們很快搜查了內森的房間,在一盒信件里,一個新的名字出現了:Richard Loeb里查德·羅布。

(圖源:Pinterest)

里查德是內森的好友,比起內森,里查德的背景更加顯赫,父親是猶太巨富,知名公司的副主席。他長相英俊,年僅17歲就從密歇根大學畢業。

(圖源:Chicago Museum)

更重要的是,里查德的父親Albert,是Bobby母親的表哥。換句話說,他也是慘死的Bobby的表哥。而他的家,離表弟的家只有一兩個街區的距離。這樣的巧合,令人更加警覺。

(圖源:Chicago Museum)

三個猶太富裕階級的年輕人,被一宗命案牢牢捆在了一起。

內森和里查德(圖源:Chicago Museum)

警方在問詢完內森後,又將觸角伸向了里查德。里查德說,Bobby失蹤那天,他倆開著內森家的車在芝加哥的娛樂圈撩妹子,尋歡作樂完便回了家。可這樣的辯詞,最終還是被家裡的司機捅破。

里查德和內森(圖源:Chicago Museum)

司機說,Bobby出事那天晚上,兩位少爺並沒有開家裡的車,因為他那天晚上剛好在修理髮動機。司機的老婆也表示,車一整晚都停在內森家的車庫裡。

連續三日的問詢,從眼鏡問到車子,內森和里查德的不在場證明被一一擊破。最終,他們承認了殺害Bobby的罪行。可警方等待的,卻是更加複雜的揭露。

里查德先坦白了殺人的事實,但將鍋丟給了內森,他表示,自己是司機,動手的人是內森。而內森說,策劃整起罪案的人是里查德,自己被他蠱惑,成了幫凶。

可無論是誰先動的手,Bobby慘死的事實已經不可扭轉。警方將調查的方向,轉向了他們為何殺人上。

(圖源:Chicago Museum)

在深入的對話中警方發現,里查德從小執迷於犯罪案件,家裡全是各式各樣的罪案故事和小說。而大他一歲的內森,除了喜歡鳥類和語言,對哲學,尤其是大哲學家尼採的道德批判,以及法律是否能約束「超級人類」的觀點十分贊成。

(圖源:Chicago Museum)

而大家還記得最開始提到的,內森和里查德之間的信件嗎?當警方仔細研讀兩人的通信時發現,維繫兩人之間的,除了一致的世界觀,還有另外一面。

在那些信里,內森和里查德之間,充滿了晦澀又激情的告白話語。乍一看,還以為是熱戀中情侶的調情信。可在同性之愛無法啟齒的年代,里查德對警方的質詢反抗激烈,斷然否認了和內森的關係,只表示,他們是最好的朋友。

(圖源:Chicago Museum)

在很後來,內森說:「里查德是那種,所到之處都用他的魅力迷倒眾生的人。他可以讓所有人臣服於自己之下,而我不可救藥地成了他的跟隨者。

(圖源:Chicago Museum)

隱藏的禁忌關係,讓兩人前所未有的親近,為了和里查德走得更加長遠,內森陷入了深淵,甚至連殺人,都能和對方達成一致。被逮捕後的審問中,兩人都表示,「想創作一起完美罪案,只是Bobby倒霉,剛好撞到了我們。」

(圖源:Chicago Museum)

殺害Bobby前,兩人花了三個月的時間踩點計劃,研究租車和行車路線,還租了酒店的房間以備不時之需。內森後來給律師說:「殺人只是個實驗,簡單的就像殺死一隻蟲子一樣。」

1924年5月21日,這對瘋狂又偏執的戀人,在家附近的街區尋找獵物時,發現了獨自一人走在回家路上的Bobby。認識對方的里查德,將孩子引誘上車,表示會送他回家。孩子一上車被種種毆打,被捂死後,全身又被潑滿了腐蝕液,拋屍下水道中。

(圖源:Chicago Museum)

在搬運屍體的過程中,內森上衣口袋中的眼鏡不慎掉落。並最終成為了扳倒他和愛人的關鍵證據。一場本以為「完美」的屠殺,最終成為了毀掉三個家庭的悲劇。

(圖源:Chicago Museum)

那一年9月,因為有錢有勢,內森和里查德的父親為兒子們重金聘請了律師,最後只被判終身監禁外加99年刑罰。

(圖源:Chicago Museum)

入獄後,他們仍然保持著關係,甚至憑著以往的教育經歷,將監獄的教育系統改革,並添加了高中和初中的課程。

(圖源:Chicago Museum)

12年後,里查德在牢房中被獄友James Day殺害,全身上下被剃鬚刀捅了五十多次。有報道說他是因為試圖性侵對方被殺,也有人說是在反抗被性侵中失去了性命。

目睹愛人死亡的內森,此後繼續監獄的教育工作,並於20年後被保釋出獄。他搬到了波多黎各,娶了一名寡婦,最終於1971年因為心臟病發去世,終年66歲。

(圖源:Chicago Museum)

內森在回憶錄里寫道:「過去的幾十年,我無時無刻不在懺悔。懺悔剝奪了別人的生命,失去了所有幸福的權利,還枉費了自己一生的時光,變成了這樣一個肥胖又醜陋的中年人。」

死於非人罪惡的Bobby,他的父親在案件結束後不久死於心臟疾病。人們都說,他因心碎而死。而他的母親精神失常成了瘋子,再也沒能從打擊中復原。

(圖源:Chicago Museum)

富家子弟的傲慢,對法律的蔑視,視生命如草芥的殘忍,還有那偏執又盲目的崇拜之情,人的瘋狂,令人不寒而慄。

內森和里查德(圖源:Chicago Museum)

source:

theparisreview.org/blog

britannica.com/biograph

crimereads.com/leopold-

chicagotribune.com/life

famous-trials.com/leopo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