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錦在2018《國資報告》年會發言:國企有沒有企業家?企業家與工匠精神異同? 財經 第1張

10日下午,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國資報告》舉行2018年年會。

國有企業家在改革開放進程中發揮了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值得大家的銘記和尊敬。傅成玉、宋志平、劉明忠等企業家在會上演講。

接着由《國資報告》總編輯毛增餘、內地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羣慧、內地人民大學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李錦、上海浦東發展銀行的副總經理宋瑞波、中企雲鏈金融信息服務公司董事長劉江進行圓桌對話。

毛增餘提出國有企業家的話題怎麼提出來的,講了背景與意義。接着輪流發言。因為前面有傅成玉、宋志平、劉明忠與黃羣慧談了看法,我在學習他們講話的基礎上,做了補充,並突出地陳述了自己的看法。

李錦在2018《國資報告》年會發言:國企有沒有企業家?企業家與工匠精神異同? 財經 第2張

毛增餘提出國有企業家的話題怎麼提出來的,講了背景與意義。

李錦在2018《國資報告》年會發言:國企有沒有企業家?企業家與工匠精神異同? 財經 第3張

內地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羣慧、 內地人民大學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李錦、上海浦東發展銀行的副總經理宋瑞波、中企雲鏈金融信息服務公司董事長劉江進行圓桌對話

一、企業家精神的普遍性與獨特性

毛增餘:第一個問題國有企業家大家怎麼看?到底有沒有國有企業家?企業家精神的內涵與表現形式

李錦:今天《國資報告》年會提出一個政治上站位高、現實指導意義強的話題。2019年國企改革焦點是什麼,是增強市場經濟微觀主體的活力,這是12月13日中央政治局會議與21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來的,而且是在覈心段落裏提出來的。市場經濟微觀主體就是企業與人,當然包括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企業家是企業的決策者,是企業的核心與領路人,增強市場經濟微觀主體的活力,從企業的核心抓起,是抓住了市場經濟微觀主體的關鍵,故此說這個論壇的主題是有高度的,對2019年開局有思想引導意義。

李錦在2018《國資報告》年會發言:國企有沒有企業家?企業家與工匠精神異同? 財經 第4張

剛才毛總編提出的話題,直奔焦點,就是國有企業有沒有企業家精神,實質上是國有企業有沒有企業家的問題。這是前提與基礎。現在,社會上有種說法,就是國有企業只有領導人,沒有企業家。對這個問題,我們必須正面回答。企業家是企業的領袖,是企業的當家人,有些是有思想的專家,與企業領導人的職責是相適應的。有企業就有家,不是有家纔有企業,概念上不能混淆。而有人認為國有企業不是個人的,不是自家的,便不是企業家,用單純所有制眼光看企業,是偏頗的,亦是陳腐的。我國的中央企業已經全部進入公司制階段,國家的資本是以股份的形式出現在公司,黨任命的企業負責人是以所有權的代表身份被授權進入公司。這部分人是企業的黨組織領導人,同時亦是以所有權代表身份進入企業的企業家。對黨忠誠與對產權忠誠是一致的。民營企業也對自己企業忠誠的。故此說,進入企業的領導人同時亦是企業家,不是官,這是要明確的。

至於國有企業家,將按照職能分成兩類,一類是所有權代表者,一類是經營權代表者,包括職業經理人。我們通常的企業家是指後一類,這類企業家來自市場,與民營企業家相似的地方更多。將來,大多數將來自市場。國有企業正在進行授權經營體制改革,就是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的。目前,多數中央企業總經理由國資委提名人選而不是任命,表明朝這個方向發展。將來,民營企業也會實行授權經營,授權給職業經理人,這是個趨勢。

國有企業有企業家,這個問題解決了,我們討論國有企業的企業家精神便有了前提。關於企業家精神,剛才宋志平講了,黃羣慧講了,講得很好。我提出一個問題,作為補充。這便是企業家精神共性與個性問題,也就是普遍性與特殊性問題。大家對共性、普遍性討論較多,包括五個方面,忠誠擔當是根本(責任包括在其中),創新是靈魂,冒險進取是,合作包容是能力。或者三條或者九條,分歧不大。而個性、特殊性問題討論較少。而所有企業家的精神風貌都是以特殊性給人留下印象的,甚至記載入史冊的。

企業家精神的特殊性在於其生長和形成的環境,一般由五個因素組成。一是天時,二是國運、三是企情,四是事情,五是位置,六是人格,就是企業家個人的品質、性格與氣質。什麼時代背景,國家有什麼要求,企業承擔什麼任務,你處在什麼位置,這些將將影響與決定你和精神特質是什麼。傅成玉在中海油、中石化對外開放中表現出敢闖敢試,勇於鬥爭、勇於開拓的精神,宋志平在混改擴張中表現的敢於創新、包容合作精神,劉明忠在新興際華與內地一重的內部機制改革中表現出的果敢精細與敢於改革、於改革的精神,都是特定歷史時期特定環境特定地點面臨的特定任務而形成的,當然也與他們的企業有關而打上鮮明的企業烙印,與他們的個人素質有關而打上鮮明的個人烙印。他們身上體現出這種共性與個性的統一,企業家精神是這個時代的精神,亦是這個企業的精神,集中地體現了這個企業的精神。因此,我們研究企業家精神,應當從實際出發,從共性與個性的統一出發,而不是從概念出發,企業家精神便有鮮活的生命力了。

二、“企業家精神”“工匠精神”的同一性、差異性與共同點

毛增餘:第二個話題是,提出“企業家精神”與“工匠精神”的意義?企業家精神和工匠精神這兩個是不是統一的?

李錦:“企業家精神”與“工匠精神”是相通的,統一於企業發展過程中。“企業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在十九大報告中雙雙出現在,接着雙雙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振興實體經濟的背景下,如何弘揚“企業家精神”與“ 工匠精神”? “企業家精神”與“工匠精神” 如何同頻共振?是我們當前需要重視的話題。我覺得這個問題要從他們的同一性與差別性來認識。

同一性,要從三方面看,一是兩種精神統一於企業發展過程。這是企業發展這兩大支柱,以工匠精神保證質量、效用和信譽,以企業家精神經營壯大形成產業:二是企業家出身於工人,從做產品開始,多具有工匠精神;三是企業家需要工匠精神,他不再直接從事生產,但是搞好企業需要專注精神,需要爭創一流精神,這正是工匠精神的特質。工匠精神中的“愛崗敬業,實業報國、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是企業家終生需要恪守的。工人心心在一藝,其藝必工;企業家心心在一職,其職必舉,表現形式不一樣。內涵是相通的,一致的。

差異性,也從三方面看,企業家任務與使命在於整個企業生存與發展,工匠任務與使命在於單一產品;企業家關注重點在於企業內部與外部的社會人際關系,重點在人,工匠關注重點在於產品的技術質量,重點在品;工匠思維多在“內斂力和聚焦力”,企業家思維常在是一種“擴張力和組合力”。企業家領導與管理要求“宏觀把握力”“戰略決策力”“協調組織力”“執行實施力”“目標實現力”能能力,應該說比工匠層次更高,責任更大、壓力更重,在市場競爭中面對的風險更多,精神長期處在動盪中,大部分成功的企業家都是善於應變的高手。

明白同一性與差異性,就要在尋找共同點,擰成一股繩,形成共同的活力、共同的創造力。可以這樣認為工匠精神是企業家精神的來源與基礎,而企業家精神是工匠精神的提升與集中體現。企業家精神在企業精神中是起着核心性引領性、決定性作用。我們應當尋找工匠精神與企業家精神的內在聯系,使之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支撐。好工匠需要好企業家,好企業家更離不開好企業家,“企業家精神”與“工匠精神”應該同頻共振。

李錦在2018《國資報告》年會發言:國企有沒有企業家?企業家與工匠精神異同? 財經 第5張

三、 對企業家精神的認可、保護、激發、弘揚

毛增餘:第三個話題是,企業家在當前改革發展中面臨的挑戰,當前特別要重視什麼問題?

李錦:企業家在當前改革發展中面臨的挑戰問題,當前特別要重視環境問題。挑戰可能是主觀客觀兩個方面,一方面是主觀的,企業家自身的努力,包括素質、能力與精神狀態,一方面是客觀因素的約束。客觀的有兩個方面,一是營商環境,一是企業家精神的生態環境。當前的國企改革,需要企業家更好地發揮作用,使企業家精神得到弘揚,需要重視構築企業家精神的環境。

企業家與企業家精神的環境問題,大的方麵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生態與社會,具體包括個人的社會關系,包括上下、左右、前後、內外八個方面。

企業家環境,最重要的是政治生態環境,包括權力、職位、評價、獎懲、榮辱、輿論等要素。經濟環境、文化環境、社會環境、生態環境,也有一些要素。如果要求企業家敢於創新敢於改革,而對改革過程限制因素太多,沒有容錯機制,沒有試錯糾錯機制,企業家的“敢”字就打了折扣,容易造成走走看看狀態,實踐上造成走走停停的結果。

從馬克思主義物質利益原則來講,企業家精神是由物質利益這個基本的環境決定的。從企業家的權責利這三點統一性看,是內部生態環境。對於企業家來說,現在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監事會主席肯定是不一樣的,母公司、子公司、孫公司亦是不一樣的,各個層次的企業家精神表現形式亦是不一樣的。但是有一個核心的東西,便是權責權利的統一。分層分類分步分開,改革的核心問題是政企分開,這種分開是企業家精神的生存土壤,決定企業家精神如何發揮。

從國有企業家精神的環境來建設的環境來講,目前要講8個字:認可、保護、激發、弘揚。認可是基礎,保護是前提,激發是任務,弘揚是結果。首先要承認有國有企業家精神,當然這是與民營企業家有差異的國有企業家精神,有一致的,亦是有差異的,不是一刀切的四種五種。其次,需要保護他的權利,也要保護民營企業企業家的權利,承認他們作為人的質屬性,人的物質利益。當前重點做的事情,是激發活力,是以激勵為主而不是管束為主,是正向激勵而不是反向激勵,要有制度建設為標志的正向激勵機制。從政治上、物質上、文化上、精神上的激勵機制,把這些納入黨的建設範疇。這個機制有具體內容,不是口頭上的,對企業家總是不放心、不放手,總是要管,企業家精神便受到束縛、受到壓制。企業家精神受到束縛,企業家便受到束縛,市場經濟微觀主體企業便受到束縛。前面三條做到了,企業家精神的弘揚,便是必然結果了。當然,這是一個改革過程,不能一蹴而就,目前是剛剛開題,需要我們共同探索。

因此,國企改革的深化需要企業家精神,企業家精神的弘揚有待於國企改革的深化,這是相互支持、相互依賴、相互激發的過程。需要把企業家精神與工匠精神的激發,列入國企改革的內容。國企思想文化建設,本來亦是國企改革的內容。

從某種意義上說,2019年是增強企業活力年,從企業家精神活力的激發抓起,是一個很好的切口,亦是國企思想文化建設的突破。我們期望加快國企改革的步伐,推動國有企業的企業家精神建設,為改革增加強大的精神動力。(根據現場錄音整理,並做了修改)

李錦在2018《國資報告》年會發言:國企有沒有企業家?企業家與工匠精神異同? 財經 第6張

李錦在2018《國資報告》年會發言:國企有沒有企業家?企業家與工匠精神異同? 財經 第7張


《國資報告》由國務院國資委主管,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內地經濟出版社主辦。雜志定位於“探尋變革之道,打造陽光國資”,專注政策與制度解析,解讀報道包括國有企業在內的國際知名企業、財團組織的行為與決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