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平在2018《國資報告》年會上發表演講:尋找企業家 財經 第1張

尋找企業家

內地建材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宋志平

宋志平在2018《國資報告》年會上發表演講:尋找企業家 財經 第2張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朋友:

大家好!非常歡喜與大家在2018《國資報告》年會上見面,下面我主要和大家交流三個方面的內容。

誰是企業家?

一直以來,大家提到音樂家、作家和科學家時,覺得很好確定,但提到企業家時,卻有不同的認識。“企業家”這個詞是舶來品,以前歐洲人把有冒險精神的商人稱為企業家,後來熊彼特和德魯克把有創新精神並創造了財富的企業創業者和經營者定義為企業家。在早期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中沒有提到過企業家。毛主席建國初期把民族工商業領導人稱作“紅色資本家”,可以說是對企業家的一種肯定。改革開放後,我們開始把國企的改革領導人稱作企業家,像步鑫生、馬勝利等,後來我們把民營企業帶頭人像任正非、馬雲、馬化騰等當作企業家。也有一段時間不提企業家,只提企業創業者,其實這是“企業家”這個詞匯的英文直譯。近些年,一些學者認為民營企業有企業家,而不承認國有企業有企業家。

到底有沒有國有企業家呢,今天展示的都是堂堂正正的國有企業家,這些人既是創業者,亦是開拓者,為我國的經濟發展和改革開放做出了重大貢獻。習近平總書記還在福建工作的時候,就經常鼓勵企業家,主持中央工作以來更是多次講到企業家。總書記曾指出,“市場活力來自於人,特別是來自於企業家,來自於企業家精神”。2017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關於營造企業家健康成長環境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更好發揮企業家作用的指導意見》,把企業家作為市場的主體,高度概括了企業家精神,第一次提出和肯定了國有企業家的歷史地位和重要作用。

一些學者認為,國有企業裏就不應該提企業家,資產都是國家的,這些人只是在那工作,只有在民營企業纔有企業家。但實際上,國有企業是有企業家的。我們的國有企業,絕大多數都有艱辛的創業過程,也有不少的企業是白手起家,很多國有企業的領導人能創新、會經營,為國家創造了巨大的財富,同時也肩負了社會責任,他們就是國有企業家。剛才介紹的這些國有企業家,都曾為企業改革和發展立下了赫赫戰功,他們是真正的國有企業家。

拿我個人的經歷來看,我1979年大學畢業就到北新做技術員、銷售員,後來做副廠長,又做了十年廠長。北新建材從一家極度困難的企業發展成為一家很有名的上市公司,這家企業前年的稅後利潤是23.4億。我2002年到內地建材做一把手,當時只有20億的營業收入,是個資不抵債的公司。而舊年做到了3500億收入、200億利潤。十幾年裡,企業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我2009年同時任國葯集團董事長,2014年離開,去的時候國葯360億收入,離開的時候是2500億,舊年國葯的收入應該超過4000億。回看這段經歷,正是國有企業培養了我。作為眾多國有企業家中的一員,我以做國有企業家為榮。

大家常講,我們既要民營企業,又要國有企業,既要有民營企業家,也要有國有企業家。我也常常和媒體講,其實國進民退不存在,現在是國民共進。現在我們國有企業一項很大的工作就是支持民營企業的發展。無論國有企業家,還是民營企業家,我們都是好朋友。今天晚上我要趕到道農會,去參加這個民營企業家的年會。道農會是馬雲他們做的,每年都邀請我去,有時候還讓我出個節目。開始我說你們請錯人了吧,我不是民營企業家,我是個央企負責人。他們回答,我們就是要請你來。而我也希望一年一度去看看這些民營企業家,瞭解他們的所思所想,他們的文化,他們的進步,這些亦是我很關心的事情。無論國有企業家,還是民營企業家,大家都是企業家,不應厚此薄彼。我們無論做哪種所有制的企業家,都是很光榮的。

日本的稻盛和夫做了兩個世界500強企業,我也帶領兩家企業走進了世界500強的行列,媒體常常稱我為“內地的稻盛和夫”。有人問我,你和稻盛和夫區別在什麼地方呢?我說,稻盛和夫是老前輩,我很敬仰他,也讀了他不少的書,一定要講講區別,那就是稻盛和夫是日本的民營企業家,他為國家創造財富,也為自己創造了巨大的財富,我是內地的國有企業家,我主要是為國家創造財富。

企業家精神

企業家精神有不少內容,我覺得至少有三點:

第一,創新。企業家都中意琢磨和鑽研,是那種敢於吃螃蟹的人。創新是有風險的,不是每個創新都能成功,但是如果不創新,肯定不行。我們國企的改革也在大的創新範疇內,國有企業家有個共同的特質,就是勇於改革和創新,有機制的改革,技術產品的創新,還有商業模式的創新等等。有創新的國企領導人才是企業家,如果沒有創新,也沒有改革,那就只能是企業的負責人,算不上是企業家。為乜改革開放初期,美國人認為我們沒有企業家?因為那個時候企業重未進行改革和創新,企業只是政府領導下的一個個工廠。

第二,堅守。做企業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做企業,從1979年到今年,也正好40年。現在還一直在企業做,我這麼多年做企業的體會就是,如果你想做好一個企業,沒有10到20年的功夫是不行的;想把一個企業做到極致,可能要做30到40年。有人問我,宋總,你怎麼計算出來的?我說這不是我計算出來的,是做出來。像北新建材做石膏板,在新型建材領域做到了全球第一,規模大,效益也很好,這家企業已經做了40年。我們的另一家公司,內地巨石,是做玻璃纖維的,做到現在亦是40年。做企業是不容易的,這要求企業家能長期堅守,要有做百年老店的想法。

我最近去煙臺萬華調研,學習萬華的改革經驗,萬華的三代領導人都是在萬華內部產生的。現在的董事長姓廖,廖董事長之前的董事長也在萬華做了17年。三代人把萬華做起來了。前些年日本有一個熱播的電視劇,叫《阿正》,主要講三得利公司的故事,他們做威士忌。大家都知道蘇格蘭做威士忌很厲害,但現在世界第一併不是蘇格蘭的,而是日本的威士忌。日本三得利亦是三代人鍥而不捨,最後做出世界一流的威士忌。做企業是不容易的,企業家要長期堅守,才能終成正果。

第三,責任。古人雲,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企業家不僅是財富的創造者,更應該是關心社會、給予社會最大回饋的人。企業家不應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對國家、對民族、對社會的責任感是對企業家精神最大的升華。尤其是國有企業家,更要有家國情懷,實現保值增值是國企的必盡之責,同時還要考慮能多繳多少稅、多提供多少就業,使多少個家庭幸福安康、使多少個屋檐下有孩子的歡笑,這亦是企業家精神。

尋找企業家

我做央企領導人的這些年來,一項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尋找企業家。企業裏應是先人後事,如果沒有找到好的企業家,再好的業務也不能做。怎樣獲得企業家,我的做法是,一方面發現、培養企業裏的年輕人,讓他們成為企業家。另一方面是從社會上尋找一些企業家,讓他們加盟到內地建材,大家一起來做。

什麼樣的企業家是內地建材中意的呢?答案是癡迷者,就是那種對做企業無比癡迷、事情做不好就睡不着覺的人。做企業是個硬功夫,是個苦差事,故此在選人時我寧要“笨人”不要“聰明人”。“笨人”不是真的笨,而是做事不甚活絡,甚至是一根筋,不做成一件事誓不罷休,就像龜兔賽跑裏的烏龜似的,一刻不停地朝終點爬。

內地建材所屬平臺公司都非常專業,帶頭人要是沒有對事業的癡迷精神,沒有頑強拼搏的勁頭,沒有精耕細作的耐力,這個公司是做不好的。我們每一個平臺上都有非常優秀的企業家。

我剛才提到內地巨石,在2000年的時候,我們想進入玻璃纖維行業,聽說有個企業家叫張毓強,他每天早晨六點起來,一直在工廠裏面,一待就是一成日。他並不是做技術出身,但是他做成了玻璃纖維這種先進產業,靠的就是他對工作的這份癡迷。我們後來就選擇了他。從2000年到現在近20年,內地巨石做玻纖從最開始一萬噸到現在的幾百萬噸,成為全球第一。他今年六十五歲,我告訴他,可以做到七十歲,因為內地巨石是一個混合所有制企業,可以不受國有企業退休年齡的限制。

再一位是張國良。張國良曾在一家國有紡織機械廠工作,公司改制時“下海”,成立了鷹遊紡機公司,因為是個“碳癡”,後來竟自己創業研究起了碳纖維。碳纖維是新材料之王,在國防、航空航天、民用等領域用途廣泛,但這項技術長期被美國、日本壟斷,尤其是高強度碳纖維更是被西方國家嚴加封鎖。我把碳纖維看作內地建材新材料的一個登頂項目。

2007年,我到連雲港出差時無意間聽說了張國良,即刻約他見面。第二天一早我就到工廠裏參觀。恰巧當時第一根碳纖維剛下線,張國良正在門口放鞭炮。他直率地說:“宋總,我放炮不是迎接你,是因為我的碳纖維做出來了。”我進到車間,一擡頭看到牆上“為國爭光”的標語,心頭不禁一震。後來我瞭解到,張國良為了研究技術,經常吃住在車間,連續奮戰幾天幾夜。我覺得,有這種鑽研精神,什麼都能搞得出來,後來我邀他加入了內地建材。如今張國良團隊已從當年的T300做到了T800、T1000,還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做碳纖維不容易,燒了十年錢才終成正果,核心還是有一位出色的企業家。

內地建材集團自已也培養了一些企業家,像北新建材的年輕的董事長王兵,大學畢業一直在北新建材工作,在一把手位置上也做了十幾年了,北新建材主產品是石膏板,與碳纖維、玻璃纖維相比,石膏板並不是高科技,是中科技甚至是低科技,但王兵特別會做市場,也把北新建材的石膏板產業做到了全球第一,這些年企業賺了很多錢。

企業家是稀缺資源,可遇而不可求,要倍加珍惜。企業家不是完人,更不是神仙,對企業家不能求全責備,如果他能夠做好企業,具有企業家精神就很好。當然,對企業家也要進行引導、教育。要發揮他們的長處,既要鼓勵創新,也要寬容失敗,不能贏了就戴大紅花,輸了就打入冷宮。對遇到挫折的企業家要雪中送炭,對遭遇失敗的企業家要鼓勵他東山再起、再展雄風。我認識一位做醫葯的企業家,就是東盛葯業郭家學,過去做白加黑感冒藥,後來這家企業賣給了英國,賺了不少錢。他在做企業的時候,曾遇到非常大的困難,後來又東山再起,現在在山西做傳統中藥。

我們現在是個經濟社會,經濟社會應該是一個創新社會,創新社會應該是一個企業家輩出的社會,一個企業家精神涌流的時代,一定是經濟繁榮的時代。一個尊崇企業家和弘揚企業家精神的國家,一定是強大的國家。我們國有企業,我們央企,更應該大力提倡和弘揚企業家精神,培育和尋找更多的企業家,這樣我們就一定會有輝煌的未來。

謝謝大家!

宋志平在2018《國資報告》年會上發表演講:尋找企業家 財經 第3張

宋志平在2018《國資報告》年會上發表演講:尋找企業家 財經 第4張


《國資報告》由國務院國資委主管,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內地經濟出版社主辦。雜志定位於“探尋變革之道,打造陽光國資”,專注政策與制度解析,解讀報道包括國有企業在內的國際知名企業、財團組織的行為與決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