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糖尿病患者居全球第一

管好「五驾马车」切勿讳病忌药

  中国拥有沉重的「甜蜜负担」——目前糖尿病患者数已经位居全球第一;与此同时,前驱糖尿病的比例更居高不下,这意味著在未来数年内,我国糖尿病总人数还会不断攀升。但是,中国接受治疗的成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率却不到40%。在近日举行的「第四届默沙东肠促胰岛激素论坛」会上,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科翁建平教授建议,糖尿病患者要管好「五驾马车」,切勿讳病忌药。

  管好「五驾马车」

  实现ABC目标

  何谓「五驾马车」?翁教授解释,对于糖尿病患者,饮食、运动、教育、监测、药物是「五驾马车」,要「天天行」。

  管好「五驾马车」的目标,是要实现ABC——即三个目标值的英文首字母缩写:

  A、就是糖化血红蛋白(A1C),要低于7%;

  B、血压(BP),要低于130/80mmHg;

  C、胆固醇(Chl),低密度脂蛋白LDL-C<2.6,高密度脂蛋白HDL-C>1.0。

  专家提醒,如果血糖控制不好,尤其是血糖、血脂、血压不进行有效管理,糖尿病并发症就会明显增加。

  患病后勿讳病忌药

  医生在临床中经常发现,很多糖尿病患者不喜欢用药,或者对药很忌讳。但是据统计,只有约15%-30%的人在糖尿病初期,可以通过单纯的饮食加运动疗法达到满意的血糖控制标准。一年以后,这部分病人中,多半的病人必须在饮食疗法的基础上加上口服降糖药,才能使血糖控制满意。

  翁建平强调,如果得了2型糖尿病,一年以后,90%以上的病人需要选用适当的口服药物,否则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就大大增加。「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如果器官一直泡在『糖水』里,会出现怎样的后果?」糖尿病病人应改变「是药三分毒」的老观念,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

  新型DPP-4抑制剂可能延缓糖尿病病程

  目前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种类有很多种,主要分为五大类三个类型,其中以西格列汀为代表的DPP-4抑制剂有望在未来治疗领域中「大显身手」。

  这类新药一天一次,口服比较方便。且因其强效降糖、保护胰岛功能、可能延缓疾病进程、安全性良好等治疗优势而受到医生关注,较大程度提高糖尿病病人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这也是目前临床上比较认可的一类药物。它能够有效降糖,不增加体重,更重要是它的安全性比较高,低血糖反应非常少。」专家解释,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患者会出现出汗、心慌、乏力、饥饿等症状,严重者会直接导致心脑血管意外,发生昏迷,以致危及生命。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危害有时更甚于高血糖,因为老年人对低血糖往往不敏感,多有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独居老人,一旦发生低血糖可诱发脑血管意外和心肌梗死,没有得到及时救治,后果不堪设想。

  一项由中国人参与的临床研究显示,在服用一定剂量的DPP-4抑制剂(西格列汀—捷诺维)之后,可以使得糖化血红蛋白降低1.4个百分点,空腹血糖、餐后血糖都可以有效降低,更重要的是低血糖反应非常少。无论是单独使用,还是和二甲双胍药物合用,一般不会出现低血糖。因此刚刚发布的《2013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征求意见稿)》中,DPP-4抑制剂被正式列为二线治疗药物。

  遵守口服降糖药的原则

  翁建平提醒,口服降糖药物的应用原则包括以下几点:个体化治疗、小量开始、适时联合、掌握正确服药方法、严格按医嘱用药、注意用药安全、注意监测肝肾功能。

  「有时候,在治疗过程当中会出现一些问题。病人跟我说,我吃了很多药物,血糖为什么还是高呢?」此时,患者不要失去信心,应及时到医院与医生沟通,寻找原因。譬如饮食、运动有没有配套,或者其他疾病导致血糖变化,药物选择是否正确、有没有漏服、剂量对不对。「有时候老年人眼神不好,或者他经常忘记吃药,都有可能导致服药后效果不理想。」

  还有很多病人血糖控制之后就不吃药了,认为自己病已经好了。其实,症状消失、血糖降至正常,是因为服药、饮食、运动等作用下的结果,并不意味著糖尿病已经治愈,更不能随便停药,否则高血糖会卷土重来,造成病情恶化。

  (杨广)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