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分配改革方案望率先推出 面臨利益博弈挑戰宏觀經濟上海證券報[微博] 2012-12-22 01:51

「改革」已成為十八大以來最熱門的辭彙之一,也被認為是解決中國經濟問題最根本的舉措。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穩增長、轉方式、調結構,關鍵是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要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堅定不移擴大開放。其中,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推動下一步改革,也要落實好已經出臺的改革措施,同時從解決當前突出矛盾出發,及時推出改革新舉措。還要深入研究全面深化體制改革的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明確提出改革總體方案、路線圖、時間表。專家認為,在改革的諸多領域中,「收入分配改革」既有助於拉動內需,又利於緩和貧富差距,理當是2013年中國改革的突破口之一。

改革是中國最大紅利。十八大以來,「改革」已成為最熱門的辭彙之一,也被認為是解決中國經濟問題最根本的舉措。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穩增長、轉方式、調結構,關鍵是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要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堅定不移擴大開放。

作為穩增長的源動力,2013年「促改革」該如何發力?中國改革的突破口在哪裡?這是一個老而新的問題。

根據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要堅定信心、凝聚共識、統籌謀劃、協同推進,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不動搖,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推動下一步改革。要落實好已經出臺的改革措施,同時從解決當前突出矛盾出發,及時推出改革新舉措。要深入研究全面深化體制改革的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明確提出改革總體方案、路線圖、時間表。

而根據今年年初國務院同意發改委《關於2012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來看,深化改革重點工作包括加快財稅體制改革、深化金融體制改革、深化資源性產品價格和環保體制改革、深化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深化教育科技醫藥衛生等社會體制改革、推進行政體制改革、深化戶籍管理制度改革、深化涉外經濟體制改革、積極推進綜合配套改革試點等方面。

專家認為,在改革的諸多領域中,「收入分配改革」既有助於拉動內需,又利於緩和貧富差距,理當是2013年中國改革的突破口之一,而且從時間表安排上推測,收入分配改革或率先浮出水面。

收入分配改革方案或將率先浮出水面

問題複雜,難成共識,以及利益糾纏,導致收入分配改革方案遲遲難以出臺。從各方的消息來看,目前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已經在徵求意見,如無意外,或將率先浮出水面。對此,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兼薪酬專業委員會會長蘇海南表示,並不需要過多地猜測方案的具體內容。他認為,收入分配改革的路徑和目標都十分明確。其中,路徑選擇上,是要從存量和增量中尋找「突破口」,充分調整增量,部分調整存量,將「提低」與「調高」相結合;而收入分配改革的目標是要「縮小貧富差距」。

中國收入分配研究院執行院長李實對記者說,這一方案是一個框架性的文件,並不會涉及具體的改革措施,只是對未來改革方向提出指導性的意見。下一步,更重要的是各部門依據方案制定實施措施。

國家發改委於2004年正式啟動收入分配改革調研,8年來,關於「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即將出臺」的消息多次傳出,但因各種原因,始終「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樓」。

為什麼方案遲遲不出臺,其實無須多言。「簡而言之,收入分配問題本身比較複雜,導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難成共識;加之既得利益者明知該做,卻因涉及自身利益而糾纏,阻礙改革,由此導致收入分配改革方案遲遲難以出臺。」蘇海南說。

他告訴記者,目前我國的基尼係數無論是從歷史上或是國際上看,都處於高位,收入分配改革勢在必行,這已經成為共識。

對於改革的目標,蘇海南說:「收入差距縮小是目標,應該有量化的目標,如到2020年城鎮居民收入的差距由3.1倍,縮小到3倍以內;行業收入差距由目前的4.48倍,縮小到4倍左右;地區的收入差距,由現在的2.56倍,縮小到2.3倍左右,基尼係數由現在的0.5,降至0.4左右等。」

「存量」與「增量」齊頭並進

改革突破口

收入分配改革從何處突破?對此,蘇海南認為要「增量」、「存量」雙向突破,兩個方面要齊頭並進。

「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提出,調整利益格局,要善於在利益增量上做文章,在利益預期上做調整,同時穩妥推進存量利益的優化,這樣可以更好地凝聚共識,減少改革的阻力。針對收入分配改革的具體路徑設計,同樣如此。」蘇海南說,簡而言之,突破口就是「提低」、「調高」。

其中,「提低」包括普遍提高農村居民的收入;提高城鄉貧困居民的保障標準。「目前我國的扶貧標準已提至2300元,接近國際標準,今後還可以逐步上調至世界銀行1.25美元/日的標準。城鄉低保標準、失業保障標準也應適時提高。」蘇海南說。

再者,「提高企業退休人員的退休金,這也是老百姓直接看得到的好處。」蘇海南表示,在這方面,我國已進行「八連調」,基本翻了一番。但要承認,橫向比這部分羣體的收入仍比較低。今後應考慮繼續提高企業退休人員的退休金。

「上述都是存量上的突破,還要在增量上想辦法,提高中小企業、勞動密集型企業中一線勞動者的收入。」蘇海南指出,在工資勞動者中,這部分人羣收入一直偏低。因此,「在加強培訓、推進工資集體協商以促進其工資增長的同時,還有必要改善此類企業的生產經營環境,幫助解決融資難,加大對他們的減免稅費力度,讓這些企業能夠生存發展,有能力給員工漲工資。」蘇海南說。

存量和增量改革的難點仍是「調高」,蘇海南直言,要從三方面突破。

其一是調節部分壟斷行業企業的偏高收入。對此應標本兼治,打破壟斷,在資源配置上向公開、公平、規範發展,避免有人輕易地以低價甚至無償地佔有資源、獲得暴利。在此基礎上再用經濟手段調節其高收益,然後再調控其薪酬總額和水平的過快增長。

其二是調節部分高管的偏高收入。近年來,國家對央企負責人的薪酬管理制定了一系列規範,目前存在「自定薪酬」、水平偏高的主要是一些地方國企和某些央企的二、三級公司,這應當是下一步規範的重點。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的確定機制也應更加完善,內部制衡機制要進一步健全,確定過程應更加公開透明。

「前兩者可以先期改革,繼而再調節某些社會羣體的偏高收入。」蘇海南認為,如果這方面調整過快,可能會加劇富人移民、財產外移等問題。

因此,「首先要加強銀行的監管、財務會計制度的管理,摸清其收入底數;同時規範他們的灰色收入,打擊非法收入。在此基礎上,再通過個人所得稅調節其過高收入。在條件具備時,通過開徵房產稅、遺產稅、贈與稅等方式來調節過高收入。」蘇海南說。針對存量的調整,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副主任尹中立(微博)持相似看法,只是他認為步伐應更快一些。「從金融的角度來看,中國貧富不均主要表現就是資產價格的暴漲所致。特別是房地產,某種程度上決定了每個家庭的貧富。因此中國應儘快引入『財產稅』,包括不動產稅等應該早些推進。」尹中立說。

值得關注的是,未來中國經濟結構調整,也會導致財政收入的調整。這是否會影響到收入分配改革的推進呢?

對此,蘇海南分析指出,雖然未來中國經濟發展速度可能下降,進入中速增長階段,但如果中國經濟發展方式轉換到位,中國經濟蛋糕的質量更好了,足以支撐收入分配改革。與此同時,收入分配改革的推進,有助於拉動內需,有助於提高中國經濟的質量。「財政收入的大小,不是關鍵問題。如果收得多,用於民生的多,老百姓也沒有意見。」蘇海南說,目前來看,中國還不會像歐洲那樣,大幅提高福利,而是合理地提高福利水平,因此只要「開源節流」,並不是說只有財政收入保持30%以上的增長,才能保證民生開支。

實施細則仍面臨各方利益博弈

改革挑戰

雖然收入分配改革方案要出臺的消息讓市場充滿期待,不過,方案只是一個框架性的文件,在專家看來,後續配套細則出臺和落實纔是更重要的。然而,這一過程仍將面臨諸多博弈。

李實對記者說,此輪收入分配改革方案會提供一個改革框架,「制定具體的實施措施仍是下一輪政策博弈的關鍵。方案出來後,在後續實施過程中依然可能會遭遇討價還價等問題。在短期內不可能在每一項具體政策上取得共識。」

「近期來看,需要解決的問題主要是收入分配不公問題,特別是高收入行業和壟斷行業收入過高的問題,把這些作為短期的突破口。特別是如果能夠結合反腐,來解決不合法收入問題,在這些方面取得突破,對於政府的威望提升至關重要。」李實說。

李實提出了一些具體建議。他指出,一方面,要想辦法提高農民收入,縮小城鄉差距。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增加農民的財產性收入,使農民從土地中獲得收益。這就需要研究進行土地制度改革,理清土地的產權等問題。同時,讓農民有更多的非農就業機會,在城市中消除對農民的制度歧視,提供平等的就業機會。此外,還要加大對農民的轉移支付力度等。「如果能在這些方面下手的話,經過3-5年,農民的收入就會有很大變化。」

另一方面,要限制壟斷行業的發展,打破讓民間資本進入的門檻和限制。並且,對於壟斷行業利潤和收入的分配也要制定內部分配改革方案。

長期來看,則要逐步建立收入分配調節機制。李實說,在初次分配方面,要完善市場,包括勞動力市場、土地市場、資本市場機制,消除制度障礙。在再分配領域,要建立好調節高收入人羣收入和提高低收入人羣收入水平的機制。(上海證券報)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