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戎是竹林七賢中年紀最小的一個,也是被視爲最“俗”的一個。再加上他的吝嗇故事,似乎其人人品堪憂。其實王戎還是非常有才華,也是很有眼光的一個人。竹林七賢中除了嵇康至死不肯做官(其實也做過官)以外,其餘人後來都被迫出仕。而其中有兩人最終位列三公,做到司徒的高位,一個是山濤,另一個就是王戎。

豪門子弟

王戎出身高貴,琅琊王氏。和赫赫有名的王導、王敦是同族兄弟。晉朝被稱爲“王與馬,共天下”,王戎就是王氏之一。

不眨眼神功

王戎有個特異功能,從小可以盯着太陽看還不會暈。裴楷看到後說“戎眼爛爛,如巖下電”,意思是王戎的眼睛像巖下的閃電。成語“眼如巖電”就是這麼來的。

想到王戎和阮籍交好,阮籍也有眼功,善作青白眼。青眼相加就是說阮籍的。看來和他們做朋友,沒點神本事還真不行。

關於李子

王戎和李子有點緣分。關於他和李子有兩個故事,一個是說他聰明一個說他吝嗇。

聰明故事大家都知道。王戎小時候和小朋友們一起玩,路邊有李子樹,李子結得很漂亮。小朋友們費勁去摘,王戎不動。摘下來果然又酸又澀,於是問王戎,你怎麼知道不好喫?王戎說:路邊的李子,要好喫早被摘光了。

另一個說王戎家有李樹,品種極好。王戎怕別人盜種,就命下人每次都必須挖掉李子核兒才能去賣。確實有點“獨”,可就此推斷王戎吝嗇,似乎也有失公允,誰又沒有耍小聰明的時候呢?

見識過人

鍾會入蜀前曾向王戎問計。王戎說:按現在形式,你平滅蜀國並不難,但是“爲而不恃”,你成功後要想全身而退保住勝果就難了。後來鍾會果然反叛被殺,於是大家才佩服王戎有先見之明。

孫秀善於諂媚、玩弄權術,且睚眥必報,被衆人所詬病。王戎的堂兄王衍善於識人,經常品評別人,當時人們以被他評級爲榮。王衍厭惡孫秀,王戎卻勸他違心給孫秀說點好的。後來孫秀依靠司馬倫掌權,殺戮大臣,王戎王衍兄弟得以倖免。

王戎也不喜歡同族的王敦,王敦來見他,他經常稱病不見。後來王敦果然造反,王戎並沒有因此受到牽連。

生孝死孝

王戎的母親去世,王戎守喪。和七賢中的大多數人一樣,守喪時他依然飲酒喫肉,不按禮法。但見到他的人都說他面容枯槁行動艱難,頻臨崩潰了。與此同時,尚書和嶠的母親也去世了。和嶠謹守禮教,喫粥臥苫,看着很艱苦,但神色如常,精神不減。所以人說和嶠是生孝,王戎是死孝。

卿卿我我

王戎的老婆經常喊王戎爲“卿”。當時通常老公喊老婆叫“卿”,老婆稱呼老公要叫“君”。王戎就說你別這麼喊,於禮不和。他老婆說,我因爲愛你才喊你卿,我不喊你卿誰能喊?王戎也沒脾氣,他老婆也就繼續喊。成語卿卿我我就是這麼來的。

看來他老婆比他更有資格位列竹林七賢。

思念舊人

王戎當尚書令,前呼後擁的出行。路過以前經常喝酒的酒館,有些神傷。別人問他,他說:我以前和阮籍、嵇康經常在這裏縱情飲酒,喝多了就在老闆娘腳邊一躺。現在他們都不在了,酒館就在眼前,卻像隔着座大山一樣遙遠。

談笑自若

王戎後來趕上了八王之亂,七十歲的王戎跟着晉惠帝顛沛流離。有時候遇到亂兵,甚至需要他親自上陣搏擊。但無論是亂軍陣前還是顛沛路上,王戎始終談笑自若。後來張方劫持了晉惠帝,王戎趁亂逃到了郟縣,最終七十二歲時死在了郟縣。

想到謝安幾萬人打前秦百萬人,打贏了跟沒事人一樣下棋。看來這淡定功夫是魏晉名士的基本功啊。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