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师父「猫教老虎留一手」,愚笨徒弟孝心成大器

故事示图

相传,山东观阳县黄家疃有个出了名的巧木匠叫黄精墨,人送外号「黄鲁班」,曾经是宫里的掌尺木匠,因得罪了管事的阉宦老公,被迫离京回了家。

都知道黄精墨手艺了得,来找他做活的人很多,来拜师学艺的人也是踩破了门槛儿。这一年,他收了汪毅、张厚两个徒弟。

汪毅聪明伶俐,处事圆滑,张厚则是个内秀之人,不会说也不会道。黄精墨很器重汪毅,对他严格要求,对张厚只叫他多干些粗活兼家务营生。

有一次,黄精墨手把手教汪毅制作一套雕花隔扇,因有事出去了一会儿,可回来看到汪毅割错了榫。为让汪毅长记性,他朝汪毅头上拍了一锉。不小心手下重了,汪毅头破血流,后来还结了疤。从此,汪毅不敢懈怠,成了能工巧匠。出徒后自立门户,在官府大户人家把活干红了。钱也挣起来了,日子过得富滋滋的。

张厚捞不著细活儿干,也得不到师父的真传,可他暗地里偷著学,精心记,夜里摸黑练,学徒三年也学成一把好手艺。

自古耍手艺的人,都接受「猫教老虎学道」这个教训,黄精墨最后也留了一手。

时光荏苒,黄精墨年纪老了又得了病,家里煎药时,不慎走了火。火虽然没造成大的损失,他却想到一件事,就是自己视为珍宝的《建宫集锦》,不能这样带进黄土里,想到这把差点烧起的火,差点把《建宫集锦》烧没了,他揣进了怀里。

黄精墨将自己打扮成落难的样子,找到了汪毅家。

汪毅见师父的狼狈相,一副叫花子模样,判定师父准是有难求助来了。加上记忆犹新的当头一锉,一声没吭地低头在吃著香喷喷的饽饽,喝著酒,筷子不时夹著肥透透的肉。

故事示图

黄精墨虽然心里不舒服,还是开口说话了:「汪毅啊,我年老多病,家里又失火烧了个精光,现在没吃没穿,你看在师徒份上,周济周济我吧。」

汪毅一翻白眼,指著头上的伤疤,气呼呼地说:「当年亏你一锉没把我打死,今天你还有脸找我周济你?」说著,掏出二百文钱递过来说:「就这一次,以后再不要来啰嗦啦。」黄精墨差点气炸肺,狠狠地将钱朝汪毅摔了过去,骂了声:「你个狼心狗肺,忘恩负义的东西!」愤愤走出汪毅家。

黄精墨本来有病,加上生气上火,眼前发黑,心疼难忍,一腚蹲在路旁不能动弹。此时,张厚要到一家去干活,路过此地,一眼认出师父,上前扶起师父,问师父是怎么回事?黄精墨就把对汪毅说的落难之事,再向张厚重复了一遍。

张厚得知师父的不幸,就把师父接回家,又是买药又是煎药给师父治病,像孝敬父母一样待奉著。此时,黄精墨被感动得羞愧难当,正要说以往的偏心事,被张厚止住了。

黄精墨还是按捺不住自己,叹气说:「人都称我黄鲁班,实在是亏对先人啊。收徒时传艺时,只看徒弟是否精灵滑堂,没看人的品行,罪过罪过!」说著从腰间掏出《建宫集锦》,毫无保留地传给张厚,张厚把手艺学得精益求精,干出的木匠活真是巧夺天工。

一年后,济南府要修造官署府衙,招收能工巧匠。张厚应招前去献艺,果然大显身手。新颖合理的设计,精湛的工艺,建造出雄伟壮丽的建筑,不仅府台大人中意赠薪,还让他名噪齐鲁。

张厚发迹了,成为一代名匠。而这时,师父黄精墨却非要让张厚将自己送回家不可,到了师父家后,张厚才知道,师父的家根本没有被大火烧光,那只是师父对自己的考验啊!张厚跪在师父面前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坚持将师父接回家。

黄精墨却摇了摇头说,自己习惯山野生活,不习惯锦衣玉食。

张厚知道,这是师父对自己的提醒,虽然家财万贯,却一直勤俭持家,也不忘时常看望恩师,直到最后给师父养老送终……【故事完】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