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人非白骨,何時非夢中,世間皆虛假,彌陀獨真實。慧凈法師「何人非白骨,何時非夢中」人生無常。人的肉體,最後就是一堆白骨,和草木同腐化。人生無常,也有在母親腹中,十月尚未成人胎就夭折;或才青春壯年就死亡;即使長壽活到八十歲,乃至一百歲、百二十歲,最後還是歸空。所以,世上哪一個人最後不是成為白骨呢?我們在這裡念佛,要觀察人生的無常,借著這個機緣,感受自己終有一日也會死去,而現在就來為自己做準備。這樣,自然就可以互相利益。光陰如射箭 紅顏暗裡遷我們是有年歲的人了,回想當初青春年華歲月,好像才幾天前的事!可以說:光陰如射箭,紅顏暗裡遷,青春到老年,忽覺一瞬間。所以我們去參加告別儀式,或為人超度,要體會不是只有對方如此,有朝一日我們也會這樣,而且,這一天是突然間說來就來。所以,學佛修行不能期待將來,也不能等待明天,如果是期待將來,就有無盡的將來可以空懸;如果是等待明天,永遠都在等待明天中錯過。這樣,終有一日會措手不及,那時候,懊惱遺憾,已成徒然。古人有一句話說得好:「莫待老來方學道,孤墳多是少年人。」我們以為只有老人才會死亡,但是很多沒有子孫祭拜的孤墳,都是少年人。所以,在座的老菩薩固然要精進念佛,就是年紀輕的,也不能存著僥倖之心。世間無常 人生是夢古人還說:「青冢多埋紅粉骨,黃泉半是黑頭人。」這在在都說明人生是無常的,要把握現在,不能等待未來(「未來」就是不一定能來,所謂今日不知明日事,上床別了下床鞋)。所以說:「何人非白骨,何時非夢中。」任何時候都是在作夢的,因此說「人生是夢」。無窮盡的輪迴是大夢,不只是我們躺在床上作夢,才叫做「夢」,我們現在就已在夢中了!——何須更問浮生事,只此浮生即夢中!這個世間是苦、空、無常的世間;是一場夢,有夢就有醒的時候;是一場戲,有上台就有下台的時候。人生都是如此。但這必須有悟性才知道,然後向著「真」去追求,這樣人生的大夢,就有覺醒的一日。不然,由這場夢進入另一場夢,由無常、苦、空的人生,又進入更加無窮盡的苦、空的鬼道或地獄道。世間皆虛假 彌陀獨真實「世間皆虛假,彌陀獨真實。」世間的一切,無論是身體也好,物質上的、精神上的也好;或是時間、空間,所有的人、事、物,凡是存在的,看得到、聽得到、想得到的,一切皆假,一切都不是真的。雖然眼見的當下是存在,但那是一時的因緣和合,業緣到了,才有那種現象。既然是「緣」,無論善緣、惡緣,好緣、壞緣,是「緣」就總有離散的時候,一旦離開,當下成空,不再存在。我們學佛的人,最基本就是要了解一切都是因緣和合,因緣的假相。因為那不是真實,無有本體,所以不能永遠存在。人的一生,成、敗、得、失,窮、通、禍、福,都有他的因緣,而且也只是一時,不是永恆性的,不是不變化的。所謂:「苦莫悲,喜莫笑,原是浮生夢未覺。」意思是說:逆境不必感到苦惱,順境也不必過於歡喜,因為一切都是未醒的浮生之夢,修行就是為了覺醒這場大夢。這是學佛的人應有的觀念和作法。所以說「世間皆虛假,彌陀獨真實」,只有佛性才是真實,只有念佛才能覺醒。藉假修真 舍假入真祖師說:「金也空、銀也空,死後何曾在手中;妻也空、子也空,黃泉路上不相逢。」每一個人都有他的業,因為這個業大家相逢、相處,甚至做夫妻、做父子、做朋友。等到業緣一盡,各人就由過去所帶來不同的業,再去受不同的、無窮盡的輪迴果報,所以並不固定。我們要有這種無常觀,了解這只是一時虛假的存在。什麼是真實?我們念佛的人就是要舍離虛假,仰慕真實,追求真實,然後證悟真實。藉假修真,舍假入真。「真」就是我們自有本來,永遠不變,不受虛空因緣的變化,這就是佛為我們開示的佛性。一切眾生皆有如來佛性,只是因為被萬古劫以來業緣的煩惱、妄想遮蓋住了,所以自有的本性、佛性不能顯現。如果這個本性、佛性能夠顯現,他就是得到真正的本來人了。他的這個身、心,就非常安樂,非常自在,非常無礙地存在宇宙之中,不受生、老、病、死的變化,而且能夠自由自在、無罣無礙來救度眾生,這就是「彌陀獨真實」。一心學佛 一心念佛人人心中皆有彌陀佛性,所以我們要認清這點,了解世間苦、空、無常。當然,在盡了各人的義務、本份以外,我們就要一心來學佛,一心來念佛,這才是真實的。古人云:「說道容易行道難」,以上所講的,也是我對自己的勉勵。我們這個道場就是凈土宗的道場,這個地方就是念佛的地方。現在紀念阿彌陀佛的聖誕,紀念上師往生二周年,我們沒有其它的紀念方式或法會,從開始到圓滿,都是一句「南無阿彌陀佛」。這就是最有意義、最真實的紀念,對彼此都有無窮的利益。念佛福報 現當二益念佛的人,能夠得到很大的利益,經典中所開示的歸納起來,有兩種的利益,叫作「現當二益」,現在以及將來,兩種利益。我們念佛現在可以得到什麼樣的利益呢?歸結而言,就是能夠「消災免難,增福延壽」。「消災免難」就是說,能夠逢凶化吉,遇難呈祥,大化小、小化無。在默默無形之中,我們的災難,受到阿彌陀佛的庇佑來化解掉。「增福延壽」就是消除減輕我們的業障,增長我們的福報,使我們凡事都能有順利的結果。在百歲命終之時,比較沒有身苦病痛,甚至能夠自在安然,順利往生極樂世界。這個就是現生能夠使我們消災免難,增福延壽,臨終能夠自在安然,往生極樂世界。一旦往生極樂世界,三界六道,生死輪迴,當下就斷除;到了極樂世界,是沒有生、老、病、死,壽命永遠存在,和阿彌陀佛一樣無量壽。《阿彌陀經》裡面說:「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而且,都是「一生補處」的果位,可以說當生成就,一生成佛。平生念佛 預知時至凡是多念佛的人,雖然他不知道,也不祈求這兩種利益,但是自自然然能夠擁有。尤其是多念佛的人,臨終的時候,大多能夠很自然、安然,甚至「預知時至」。不久前,我曾聽一位法師講說一件自在往生的事迹。有位老菩薩,年歲不算很老,只是平生時常念佛,他固定一天念三萬句「阿彌陀佛」,就算比較忙碌晚歸,也要把三萬句佛號念完才去睡覺。可以說念佛很勤、很有恆心,無間斷,無改變。到了要往生前一個星期,他就把兒子、女兒、媳婦,全都叫到面前,一一交代後事。等到第七天早上,家裡的人發覺平常這個時間,老人家應該出來吃早餐了,怎麼還沒出來?一進房間,看到這位老菩薩手中拿著念珠,坐在椅子上,很安詳地往生去了。是人終時 心不顛倒觀察古往今來,凡是多念佛的人,往往能夠「預知時至,身無病苦,心不貪戀,意不顛倒,如入禪定」一般。當然,我們念佛的人,像《阿彌陀經》所說的: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也就是說,一個人一生專一念佛,臨命終時,尚未斷氣,阿彌陀佛就會帶著清凈大海眾,來到他的面前,來為他歡喜、讚歎、安慰、保護,讓他不受冤親債主的障礙,能夠在命終之時,心不顛倒,安然自在往生。念佛眾生 攝取不舍所以,念佛有佛的庇佑,經典中說:「佛光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舍。」我們念佛的人,從現在開始到臨終,阿彌陀佛的光明就一直保護我們,永遠不舍離,到臨終就現身來迎接我們。所以念佛人往生的時候,總是不會顛倒。但是,如果一天有固定時間,乃至於固定數目,不管有空沒空,有事情沒事情,都將這句佛號放在心中,掛在口中的人,往往就有如剛剛所說的「預知時至,身無病苦,心不貪戀」。所以希望各位同修以及蓮友,好好把握這一口氣還在,身體還能讓我們作主的時候,專心一直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念佛法要 自念自聽我們都要專一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是佛中之王,所謂「千句經文不如一句佛號」,三藏十二部的功能,六字名號全收。可以說這句名號是佛法之中的深奧處,就如我們佛堂右邊所掛的那一幅字:「佛法之深奧者,唯南無阿彌陀佛也」。也因此,凈土法門是佛法之中,所謂「歸宗結頂」的法門。怎麼樣念佛,才能念得所謂神清氣爽、法喜充滿呢?正身端坐!攝心念佛!開懷暢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要字字清楚、句句明朗,聲聲圓潤渾厚、鏗鏘有力。不急不慢。能盤腿就盡量盤腿端坐;時間久了,腿會麻、漲、酸、疼,那是因為我們全身都有氣血在流動,盤腿時間久,氣血流不過去,但還是要流過去,所以會有酸、麻、疼的現象。如果能忍耐,一旦通過去了,下次再盤腿,就會盤得比較久。當然,如果忍耐不住,腿可以放下來。冬天到了,氣候較冷,膝蓋也要有毛巾圍著,才不會受寒而得風濕。念的時候,嘴巴盡量要張開,所謂「開懷暢念」,懷就是心懷,要把心打開;有時候心打不開,就需要用嘴巴來帶動。所以,稱念的時候,嘴巴盡量地張開,就像凈寬一樣,他念佛時,嘴巴都張很開。嘴巴張開有什麼好處?可以讓我們全身全靈都投入這一句名號,讓我們念起來較有精神,而不易打妄想,或者起昏沉。當我們念著念著在打妄想、或起昏沉了。這時候,念佛的嘴巴逐漸在縮小了;所以如果嘴巴半動不動了,就曉得他現在不自覺在打什麼妄想,或是昏沉了。所以要盡量把嘴巴打開:「南無阿彌陀佛!」(示範一次)字字清楚、句句明朗,鏗鏘有力的。其次,眼睛不要閉著,閉眼容易昏沉。關鍵是口念耳聽,記得清楚,則眼睛不亂看,心就不亂動。當然,可以大聲,也可以小聲。但不管大聲小聲,嘴巴還是要盡量張開。十念記數 都攝六根一方面出聲念佛,一方面聽自己念佛的聲音;心中最好是「十念計數」。這樣,口念佛號、耳聽自己念佛的聲音,心中專一地計數(三句、三句、四句),這就是「都攝六根」。當然,阿彌陀佛本願的救度,沒有別的條件,就是真信切願,只要「眾生稱念,必得往生」。但是,我們若能專一念佛,豈不是更有法喜呢?十念計數,如能計得清清楚楚,沒有雜念,不知不覺中我們的上身就會平直端正,因為身心是互相關聯的。如果我們的心穩定,氣血也就穩定了;如果心寂靜,氣血也就暢通;氣血暢通,上身就會自然平直。如果身體彎曲、頭垂下來了,就表示,若不是昏沉,就是有雜念了。所以,從外表就可以看出他的內心。十念記數最能攝心,「十念記數」法,就是念佛時,心中清楚念到第幾句,念第一句知道是第一句,念第二句知道是第二句……直到第十句,字字分明、句句清楚。這個心一面在念佛,一面又在記數,就不會想別的事。 雜念還是有,不過較微細,不會那麼粗,如果雜念粗,十念記數不會那麼清楚。不必數一、二、三、四……只曉得第幾句就好了。念到第十句就放掉,再從第一句記起,循環往複,三句、三句、四句……就這樣一直念下去。念佛要領:松靜自然坐的時候,能盤腿就盡量盤腿。雖然盤腿,這個身體還是完全放鬆的。端坐、靜坐,掌握兩個要領就可以了:就是松、靜。身體放鬆,都不執著,這叫做松,完全放鬆。端正坐好,這個身體就不管他了;心念完全依著這一句佛號,一句接一句念,這個心自然就靜下來了。松、靜的時候,我們身體本來有這個氣機,就會循著自然的軌則在流動。如果原先我們身體哪裡有毛病,氣血不能直接通過去,就會有漲、麻的感覺,一旦通了之後,漲麻的現象就消失了,病灶就消除了。所以我們念佛,盡量盤腿,端正坐好,身體就放鬆了,心就專一在佛號上。不知不覺的身體就很端正,也比較沒有雜念;沒有雜念,身體也會比較健康;這是互相影響的。請大家萬緣放下,一心念佛。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如來,南無觀世音菩薩
回復引用頂端
  • 分享此貼
  • 只看該作者 | 小 | 中 | 大徹悟[1樓]發表於:2014-01-21 15:01

    人心生一念天地悉皆知,善惡若無報乾坤必有私。十方三世佛阿彌陀第一,九品度眾生,威德無窮極 ..

  • 作者資料
  • 發送短消息
  • 加為好友
  • 級別: 版主 UID: 8502精華: 20發帖: 1236威望: 2345 點金錢: 0 RMB所在城市:山東淄博在線時間:303(小時)註冊時間:2012-05-08最後登錄:2014-07-28

    長劫輪迴苦 發願生凈土慧凈法師《付法藏經》裡面記載:有位阿羅漢叫闍夜多尊者,有天他帶領弟子們進城。到城門時,尊者不覺悲愁流淚;繼續往前走,看到一隻烏鴉,尊者不禁又苦笑了出來。弟子們覺得很奇怪,就請問尊者何以剛剛悲愁,現在又苦笑?尊者說:「剛剛入城時,在城門下我看到一鬼子,就是鬼道的小孩子,鬼小孩告訴我,母親為他入城乞討食物,已經過了五百年(鬼道、地獄道的壽命都很長)還沒有出來,請我入城後,如果見到他的母親,跟她說孩子餓得很苦,快要昏死了,請她趕快出來。」尊者進城見到了鬼母親,就跟鬼母親講,她的兒子很飢餓、很苦的事。鬼母就說:「我進城來已經五百歲了,要找一口痰吃都不容易,尤其我剛生產不久,身體很虛弱,即使遇到一口痰,也被其它的鬼搶走。剛剛好不容易撿到一口痰,就要帶去跟我的兒子一起吃,可是城門下有很多大力的鬼神,我不敢出去,請尊者帶我出去。」於是尊者就帶這個鬼母出去,鬼子吃了這口痰。尊者又問鬼母:「妳出生到現在多久了?」鬼母答說:「我出生到現在,已見這座城七成七壞。」也就是說,這城七次毀壞,又七次被建起來。可見她墮入鬼道時間之漫長。尊者因此想到輪迴之痛苦與恆久,不禁悲愁流淚。後來尊者又見到一隻烏鴉。尊者說:遠在九十一劫前,有佛陀出世,名為毗婆尸佛,我當時出生在一位長者之家。長大後我想要出家,如果那時能跟隨毗婆尸佛出家修行,是能夠證得阿羅漢果的。可是父母阻止我出家,說我還沒有結婚,至少要娶個媳婦,才讓我出家。結完婚後,父母又說還沒幫他們生孫子;等到我的孩子已經六歲,我想出家修行,父母讓孩子抱住我的大腿說:「爸爸,如果你要舍離我出家,不扶養我,不如把我殺死才離開。」我因此動了憐惜之情,就放棄了出家,跟孩子說:「我不離開你了,要一直把你扶養長大,跟你在一起。」就這樣,九十一劫以來,他們在六道裡面輾轉輪迴,一直都沒有見面的機緣。今天看到這隻烏鴉,原來,他就是九十一劫之前的那個孩子,我憐憫他的愚痴輪迴,不由得就苦笑出來。所以,如果沒有往生極樂世界,就永遠在苦海中輪迴,再深愛的親人也會離散,即使見面也不相識。就像烏鴉並不曉得眼前這位阿羅漢,就是他往劫以前的父親。發心歸凈土 宋代居士吳子才,字信叟,博學多才,在朝廷當大官。雖然位居高官,卻並不貪慕榮華富貴。他當官之後,請人預作一口棺木,每晚就睡在棺木裡面,且令家僮一邊敲擊棺木,一邊唱道:「吳信叟,歸去來!三界無安不可住,西方凈土有蓮胎。歸去來!」吳子才聽到後,就早早起來靜坐念佛。有一天,他在靜坐念佛當中,請家人靜靜地聽,一時天樂鳴空,他就在那時候,安然往生極樂世界。所以我們要曉得,人間、天上都充滿了不安恐懼,不是究竟的皈依處。唯有極樂世界,才是我們的究竟皈依處。這就是「三界無安不可住,西方凈土有蓮胎。」《無量壽經》說:「設有大火,充滿三千大千世界,要當過此,聞是經法,歡喜信樂,受持讀誦,如說修行。」即使大火充滿三千大千世界,我們也要越過大火去聽經聞法,不怕大火的燃燒。為什麼?因為現在超越大火,聽聞彌陀的救度,就能夠解脫,否則將永無窮盡地受三界大火所燃燒。所以,寧可現在辛苦修行,也不願將來受永恆無盡的輪迴之苦。善導大師在《往生禮讚》有一首偈子說:人間匆匆營眾務,不覺年命日夜去;如燈風中滅難期,忙忙六道無定趣。未得解脫出苦海,云何安然不驚懼;各聞強健有力時,自策自勵求常住。意思是說,我們今天忙這件事,明天忙那件事,一直到老,煩忙不斷。不知不覺間,壽命隨著日夜而消減,好像風中之燈,隨時都會滅掉。燈滅了,就繼續輪迴六道,永無窮盡。可是我們卻茫茫然地,悠悠忽忽地,不知道害怕,也無所驚覺。今天既得人身,又聞佛法,就要把握現在頭腦清醒,身體健康,好好自我勉勵,追求不生不滅、不受輪迴、永恆常住的法門。──摘自「第十八願之義」之六  ◎凈土法門 萬法歸宗如同千江萬水必歸大海,凈土法門是萬法的歸宗。陸地上一切水流,最後需要進入大海,才能得到真正的歸宿;佛門中一切的法,最後必須匯入彌陀一法,才能究竟成就佛道。所以善導大師說:「是故釋迦及與諸佛,勸向西方凈土。」這句法語雖然簡短,但意義深廣,非常重要。意思是說釋迦牟尼佛以及十方三世諸佛,一旦出現在世,最後都弘揚阿彌陀佛的本願,來勸導十方眾生,修行凈土法門,因為唯有這個法門,能徹底使一切眾生,容易解脫,究竟成佛。是故我們的宗旨說:「信受彌陀救度,專稱彌陀佛名,願生彌陀凈土,廣度十方眾生。」近代凈土宗祖師印光大師也說:「九界眾生舍此法,則上無以圓成佛道;十方諸佛離此法,即下無以普利群萌。」這兩句法語非常重要;對整個佛教來說,也是意義重大。意思是說,「九界眾生」可謂包含很廣,無所不包,上至等覺菩薩,下至凡夫眾生、阿鼻地獄的眾生,通通包含在內。印光大師說,上至等覺的菩薩,如果捨棄阿彌陀佛這個法門,也沒有辦法圓滿究竟成佛,所以說「九界眾生舍此法,則上無以圓成佛道」,沒辦法圓滿佛道。這個說法有沒有道理?確實是有經據。《華嚴經》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品,就是《普賢菩薩行願品》,普賢菩薩和華嚴會上諸大菩薩都是等覺菩薩,能現身作佛,但他們都發願往生極樂世界,普賢菩薩不但自己發願往生極樂世界,也引導華嚴會上四十一級位(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法身菩薩,一起歸向極樂世界。所以普賢菩薩的發願偈說:「願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剎。」一個人的願望,就是他修行的目標,普賢菩薩的目標就是極樂世界。普賢菩薩是華嚴會上位階最高的菩薩,也是華嚴會上的教主,他引導華嚴會上四十一級位法身菩薩往生極樂世界,可見凡是修行學佛,最後必須往生極樂世界,才能究竟圓滿佛果。所以印光大師才說:「九界眾生舍此法,則上無以圓成佛道。十方諸佛離此法,即下無以普利群萌。」文殊菩薩是七佛之師,他修行的目標,最後也是要往生極樂世界。《觀佛三昧經》介紹文殊菩薩的發願偈說:「願我命終時,滅除諸障礙,面見阿彌陀,往生安樂剎。」文殊菩薩發的願跟普賢菩薩一樣,就是要見阿彌陀佛,往生極樂世界圓滿菩提,迅速成佛。文殊、普賢這兩位菩薩,是大菩薩、等覺菩薩,也是釋迦牟尼佛兩邊的脅士,代表釋迦牟尼佛的智慧和願行。這兩位大菩薩都發願求生極樂世界,就表示釋迦牟尼佛最終目的是要弘揚阿彌陀佛的凈土法門。「釋迦所以出興世,唯說彌陀本願海。」所以印光大師才說,九界眾生如果捨棄阿彌陀佛救度的法門,就沒有辦法圓滿成就佛果。因此十方諸佛若是要救度眾生,不依凈土法門,就沒有辦法徹底來救度眾生,使之成佛。可見這個法門是多麼殊勝,又多麼的容易!容易,故能普遍救度眾生;殊勝,才能使每一位眾生究竟成就佛道。所以印光大師說:「凈土法門是十方三世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成始成終之總持法門。」就是說阿彌陀佛救度眾生之本願法門,是十方三世諸佛(十方,指東西南北、上下,盡虛空、遍法界;三世,就是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凡是有佛出世,所以說十方三世諸佛),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從始至終,總包含的法門就是這個法門,所以說「成始成終之總持法門」。只要有這個法門,就通通包含,盡在其中,無欠無餘;如果沒有這個法門,就不圓滿,有所欠缺。由這幾句法語,可知這個法門的重要性,有此法門則一切法具足,無此法門,就算修了種種法門仍然不具足,還是要修這個法門。我們都要專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是佛中之王,所謂「千句經文不如一句佛號」,三藏十二部的功能,六字名號全收。可以說這句名號是佛法之中的深奧處,就如我們佛堂里的那一幅字:「佛法之深奧者,唯南無阿彌陀佛也」。也因此,凈土法門是佛法之中,所謂「歸宗結頂」的法門。上師曾將佛法分判為五個階段,就是:阿含二十歲、般若三十歲、禪四十歲、密五十歲、凈土六十歲,尊崇凈土是「老禪」,最高第一,引導全體同修歸入彌陀救度的凈土法門,最後自己示現在彌陀聖誕這一天,往生阿彌陀佛的極樂凈土,以身作則,引導全體同修,可說婆心深切,達到頂點。因此凡是有智慧、有情義的同修,感念上師引導提攜的恩義,就應當一心一向專修凈土法門,不但是念師德、感師恩,也是遵循先賢古聖之道,更是為自己了生死、成佛道。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