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天勇(0)我有話說(2,931人參與)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微信公眾號kopleader)作家周天勇

  如果服務貿易中進口大於出口,甚至是巨額的逆差,則表明中國相當大的服務,包括連帶的購物等,沒有在中國內部消費,而是在國外得以實現。國內向國外漏出的消費需求規模越來越大,成為國民經濟增長速度很強的一個下拽力量。

境外消費太多會導致經濟下滑

  改革開放30多年來,由於傳統的工業化過程行將結束, GDP結構中服務業增加值比例則會逐步,甚至是快速上升。這就意味著在我們的對外經濟中,還面臨一個新的問題,即服務貿易出口能否隨著GDP結構的輕型化而同步增長,甚至快速增長?服務貿易進出口能否平衡?如果一個GDP結構向第三產業擴張的國家,其服務貿易出口增長緩慢,並且服務貿易進出口長期逆差,甚至逆差過大,也會成為拖累經濟增長下行的越來越重要的因素。

  首先,我們看出入境旅遊貿易逆差。入境遊客,由於空氣和水等環境污染,對食品安全的擔心,再加上一些地方門票價格過高、套票過多、捆綁銷售,旅遊秩序混亂和宰客現象時有發生等,從2005年的1.2億次,上升到2007年的1.3億人次後,負增長了兩年;隨後到2011年入境旅遊最高規模達到1.35億人次,2012年開始又負增長,到2014年下降到1.28億,2015年上升到1.33億。

  但是,在有關統計的文獻中,2015年入境消費,突然比2014年上升了128%,很難以理解。同樣是上述原因,加上到國外旅遊生態環境優美、性價比合適等,導致一部分國內遊客棄國內市場而出境遊,人數激增,從2005年的3100萬人次,規模快速增長到2015年的1.28億人次。當然,需要客觀指出的是,近幾年,中國各級政府大力整治上述問題,加上產業結構的調整,旅遊的社會、市場、生態等環境,得到了很大的改觀。

中國遊客出入境及旅遊貿易情況

  因此我國在旅遊貿易方面,造成了巨額的逆差。中國大陸出境遊客與國外入境遊客的一個區別是,除了欣賞景觀、休閑度假外,購物支出在旅遊消費中佔比較大。如2013到2015年,中國大陸出境旅遊總支出為1290億、1550億和2920億美元,而同期境外遊客人數雖然多於中國出境遊客,但是其旅遊消費總支出僅為517億、515億和1176億美元;逆差分別為773億、1035億和1744億美元。

  當然,還有更大數據的研究,英國金融時報旗下的機構估算,2014年中國遊客在外支出總規模竟然高達4980億美元,若按此計算,當年僅旅遊貿易逆差一項,就為3430億美元之巨。

  其次,教育貿易也存在著巨額的逆差。中國的高等教育存在著許多問題:(1)學生所學與以後就業、職業和事業無關無用的知識,佔所學全部課程比例過大,浪費了大學珍貴的學習時間。(2)教師灌輸,死記硬背;案例教學和啟發討論式授課少;一些學校教師再培訓和再學習缺乏,教材陳舊,所授知識不能及時更新。

  (3)大學黨務行政教輔勤雜等人員比例過大,學生交費中,這些人員所佔用消耗的部分過多。家庭對子女的高等教育投入成本並不小,但是,獲得的教育效果較差。(4)國內大學生畢業,許多學生所學知識與社會所需脫節,實操和創新能力不足,就業難,在家待業啃老的不少;一些就業大學生的工資報酬水平,比農民工的收入水平還要低。因此,許多中國居民,選擇將子女送出國接受高等教育。從趨勢看,不僅規模不斷擴大,並且正向低齡化發展。

  2015年,中國大陸出國留學在校生172萬人,而在中國大陸留學的在校生只有39.8萬人。中國學生在國外留學,學費、交通費、居住、生活等費用,大體人均在年40萬人民幣左右;而來華留學學生,其學費和生活費等,最高人均年10萬元。中國在外留學生總支出折美元約為1058億美元,而來華留學生部支出折美元則僅約為61億美元。按此計算,每年我國的教育貿易逆差為997億美元。

  中國留學生除了本人在外消費支出外,相當多的,其家人入學陪送,期間探望,甚至有的陪讀,畢業參加典禮,甚至有的家庭在留學地購置房產,使其居住。以上所列支出規模至少為留學費用的20%左右。因此,2015年中國教育貿易逆差在1200億美元左右。

中國出境留學和入境留學情況

  再次,在其他服務貿易中,逆差規模也很大,而且趨勢不容樂觀。(1)信息與互聯網服務貿易中的伺服器租賃費用,由於是美國為主的單極網路體系,域名虛擬空間資源不在我們手中等,我們每年需要支付巨額伺服器租用等費用。(2)健康醫療等服務貿易中,國外健康養老醫療服務銷售正在通過各種渠道快速上升,許多中國高端企業家、銀行家和白領高管,聘請國外保健師和醫生,還有的出國養老。

  (3)文化產品貿易方面,雖然現在是順差,但是規模很小。然而,中國對國外文化產品的潛在需求卻十分強烈。如果文化產品進出口放開,國內體制導致的文化產品出口競爭力較差,包括國內競爭力也較弱,可能會受重創。(4)金融和其他衍生品貿易方面,人民幣還不是國際貨幣,得不到發行的鑄幣稅利益,發行人民幣國債的成本較高,外匯儲備中各種國際貨幣對人民幣貶值的風險較大;期貨等貿易,許多產品定價權不由中國主導;許多國際金融投資,不成功的交易也不少。

  據商務部服貿司統計,2015年,中國服務進出口總額7130億美元,同比增長14.6%,增速比2014年提高2個百分點。其中服務出口2881.9億美元,增長9.2%;服務進口4248.1億美元,增長18.6%;服務貿易逆差1366.2億美元。我認為,這個數據可能對服務進口統計不全,因為教育、旅遊、醫療衛生、購物等等,其統計與旅遊、教育、衛生、文化影視出版、出入境管理等多個部門有關,並且有關統計部門也沒有科學和權威的抽樣調查數據。

  實際上,對國內服務產業領域,其創業、投資、建設、經營的體制障礙諸多,國有為主壟斷模式,活力不足、效率較低、競爭力較差,造成的貿易逆差,以及進一步放開服務業後如果不改革造成的重創,目前國內經濟學家們可能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和投入精力去研究,也可能還沒有引起高層決策者的重視。

  但是,在實體經濟比例在GDP結構中下降,畢竟是一個不可抗拒的趨勢,如果這樣的演變過程中,對外服務貿易的逆差越來越大,那麼,肯定會嚴重拖累和影響國內經濟增長的速度。比如,2015年僅旅遊和教育兩項服務貿易逆差就高達2900多億美元左右,就是將其他服務貿易逆差最保守估計1000多億美元,總計就是4000億美元左右的貿易逆差,佔2015年我國GDP總額67.67萬億人民幣的3.8%。

  毫無疑問,雖然我國整體的貿易統計不完整,但服務貿易也是國民經濟進出口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如果服務貿易中進口大於出口,甚至是巨額的逆差,則表明中國相當大的服務,包括連帶的購物等,沒有在中國內部消費,而是在國外得以實現。

  實際上也可以看作是,2015年按最保守估計,中國26000億人民幣服務及購物消費需求向國外凈漏出。從表2和表3中的數據,以及對其他出境消費趨勢的判斷看,2008年以來,旅遊消費、教育消費、購物消費、醫療健康養老消費大舉向外流失,服務貿易逆差增長在加速,說明國內向國外漏出的消費需求規模越來越大,成為國民經濟增長速度很強的一個下拽力量。

  (本文作者介紹: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