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家嘴書單1.《失控》

  《失控》的書評可查的不計其數。豆瓣上就有它一萬三千多條,有相當一部分讀者表示此書翻譯生硬,難以讀完;但這並不妨礙有更多的讀者對它極爲推崇。

  隨便哪一份互聯網文化“推薦書單”,《失控》總能在列表中。

  藉着“微信之父”張小龍在某次演講中提到對《失控》的欣賞,這本書似乎已經成爲互聯網從業人員的“必讀”作品。

  有人分析騰訊的發展軌跡,發現2010年後,騰訊經歷了一場重要的企業戰略變革。這家公司逐漸從封閉走向開放,企業轉型的過程中不難看出《失控》的影響痕跡。

  2018年,《失控》又一次攀上新的熱度高峯:數字貨幣市值高漲的那段時間,《失控》書名反覆出現在成百上千個“深夜炒幣羣”裏。

  這本厚達七百多頁的大磚頭,被幣圈大佬們推薦爲進入區塊鏈世界的敲門磚。最常見的介紹文案是:“如果早一點看《失控》,就不會錯過這一輪大牛市。

  《失控》書中確實有關於數字現金的概念描寫,而且寫得宏大、充滿感染力、使人浮想聯翩:

  “無處不在的數字現金與大規模電子網絡配合默契。互聯網絕對會是第一個電子貨幣深入滲透的地方。貨幣是另一類信息,一種小型的控制方式。貨幣也會隨着互聯網延伸而擴展。信息流動到哪裏,貨幣肯定也會跟隨其後。由於其去中心化、分佈式的本性,加密的電子貨幣肯定能改變經濟結構,就像個人電腦顛覆了管理和通訊結構一樣……真正的數字現金所需要的經濟機制,將會重新構造我們的經濟、通訊以及知識。”

  值得一提的是《失控》首次發行於1994年。中本聰直到15年後的2009年纔開始挖出第一個比特幣。

  拿《失控》當數字貨幣寶典就是太小看它。近年的幾大創投熱門領域——人工智能、物聯網、雲計算和智能化投資等風口,書中都可以看到似像非像的對應描述。

  比如書中這段關於智能投資的描述:“局部可預測性的信號,會被上千個其他變量產生的盤旋雜亂的干擾所掩蓋;而預測公司的六位股市分析高手,則利用一種混合了舊與新、高端與低端的搜索技術來對這個龐雜的組合信號堆進行掃描。他們的軟件既搜尋那些從數學上來講屬於高維空間的金融數據,也尋找局部區域的任何秩序。”

  隨着芯片算力的提高,過去十多年來,我們真的看到越來越多的機構開始嘗試智能化工具輔助投資。正因爲這種超前的預見性,也有人把《失控》看作是互聯網發展的預言之書。

  閱讀本書最功利化的理由——尋找下一個發財機會。

  “失控”一詞在漢語中似乎潛藏瘋癲、狂亂、胡來等等負面意味思,仔細看本書原題《Out of Control》可直譯爲“控制之外”,可以更好理解它的主題內容:本書從常識出發,逐步談到控制論、互聯網文化、複雜系統等等內容。

  《失控》並不是文藝類作品,沒有對人的關懷、沒有感情的驅動、沒有戲劇的衝突、更像是一套大綱結構、骨架。這也是它寫得巧的地方:全書結構如同網絡文本的無拘無束、暢所欲言。它並不能幫助讀者系統性的學習一套理論知識,其中也並沒有嚴密的論證推演;但讀者在閱讀時,可以明顯感覺到“開拓思路”的體驗。

  這種結構的安排方法,也暗合了書中重要的一個基本概念“涌現”。

  作者以蟻羣和蜂巢爲例,指出自然界中存在一種自下而上的分佈式的絕妙案例:螞蟻和蜜蜂這樣的簡單昆蟲通過看似無序的個體行爲,卻能夠涌現出築巢、分家等高級的羣體智慧。羣體中似乎有一隻(從大量愚鈍的成員中涌現出來的)看不見的手,控制着整個羣體。這種羣體的智慧特徵無法從個體推測出,唯一的方法就是讓這個羣體運行起來。

  熟悉經濟的朋友對這個概念不會陌生。市場中‘看不見的手’正是從一羣理性人各自追逐利益最大化的簡明原則中涌現。失控對這個話題的討論則更進一步,探討了從混沌的數字中尋找預測的可能性。

  “參與市場活動的個體之間並沒有交流,他們只是觀察別人的行動對共同市場所造成的影響(不是行動本身)。從千百位我從未謀面的商販那裏,我得知了鮮蛋的價格信息。信息告訴我(含雜在很多別的信息裏):「一打雞蛋比一雙皮鞋便宜,但是比打兩分鐘國內長途貴。」這個信息和很多其它價格信息一起,指導了千萬個養雞場主、製鞋商和投資銀行家的經營行爲,告訴他們該在哪裏投放資金和精力。

  一個單一的變量——價格——可以用來對其它所有資源分配變量進行調節。按照這種學說,人們就不用在意到底每個人需要多少塊香皂,也不用在意是不是應該爲了房子或者書本去砍伐樹木。這些計算是並行的,是在行進中進行的,是由下而上、脫離了人的控制,由相互聯結的網絡自主自發的。秩序會自發形成。網絡化金融機構拋出的數以十億計的數字信息凝結爲一種透明的氛圍,預測公司據此偵測出那些正在演變中的模式。”

  書中另一個重要的觀點是人造物越來越像生命體;生命體變得越來越工程化——企業家可以與競爭對手互相進化,用自然生態的角度看待商業進化。

  本書認爲,創新創業者設計出基礎的規則,放它到市場中去跑,然後不斷進化,一種更加高級的東西就會從這些看似基礎簡單的東西中涌現出來。

  回到閱讀本身,《失控》一書的作者只提供一種思路。讀者需要結合自己的知識背景,在極爲個性化的閱讀過程中獲得價值。

  書中的每一章都適合節獨立閱讀,讀完一個章節,就可以停下來想一想,思考一番。正因爲如此,這本厚書對閱讀的連續性要求並不高,讀者可以讀幾個章節,放下一段時間,等閒時想起來再讀。只看一看前三章和最後一章就能最快、最粗線條地瞭解本書的主要核心內容。

  突破自己的知識圈並不容易。這種開拓思路的能力,使得人們可以邁出自己原有的小圈子,領略一些沒見過的風景。讀書有這點樂趣也就夠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