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紀言:攀登CTO高峰要做好「預判」和「預案」

RPR-CTO SUMMIT 2018

策略是否細緻、完善,對於CTO手術的成敗有著關鍵性作用。CTO介入治療就像攀爬一座高山,可能成功的路徑只有一條,甚至還非常隱蔽;要尋找到正確的路徑,首先需要充分的準備。其次,在攀登過程中也面臨著諸多困難;比如山的一邊可能是懸崖,可能會有陷阱,導致陷入困境。因此要看清楚陷阱,未雨綢繆,做好規避陷阱的計劃;即使仍不小心掉入陷阱,也是有備而來,已事先規劃好逃生的路徑,就能迅速地脫離險境,避免越陷越深;也就是說,CTO手術中即使選擇了最佳路徑,也還是存在失敗的可能,所以需要備好更多的方案;方案和路徑越多,手術的成功率也就越高。總而言之,「預判」和「預案」是CTO術中的兩個要點。

CTO手術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不是取決於術者的手有多靈巧,而是在於其知識儲備是否豐富,是否經過足夠的訓練。青年CTO醫師如何少走彎路、更快成長的方法有三點。第一,參加專業會議,不斷補充專業知識。第二,中國CTO俱樂部近期發布了中國的CTO路徑,是由經驗豐富的介入醫師歸納、總結出來的規律,能給予成長中的介入醫師建議,為學習和掌握CTO技術提供幫助。第三,CTO介入需要結合知識、判斷和技巧;觀摩式學習很難掌握到精髓,通過類似運動員的「教練制」方式,可以點出青年醫師的不足與克服方法,是更加高效的培養方式。

李成祥:勇於嘗試ADR技術,提高介入治療效率

RPR-CTO SUMMIT 2018

ADR技術與逆向技術的進步,使CTO開通的成功率顯著提高。ADR技術具有易掌握、成功率高、高效等優點。另外,ADR中Knuckle導絲通過CTO不會出現血管破裂和心臟壓塞,安全性高。對於長瀰漫、迂曲鈣化的CTO病變,積極使用Knuckle技術,可以使Reverse CART的完成更迅速、更有效率。從另一方面而言,對於有合適側支通道可以逆向治療的患者,在ADR技術與逆向技術的支持下,醫師可以更加積極的使用前嚮導絲技術,達到讓導絲快速通過CTO節段的目的,提高正向介入效率。因此,逆向、正向、ADR三者並行,互相促進,使CTO治療更加高效。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被歐美醫師正向-逆向-ADR的學習階梯所誤導,ADR並不是CTO治療中最高端的技術。個人認為歐美醫師只將導絲進入CTO節段,然後就用Knuckle導絲導引Crossboss通過CTO,可能會造成巨大的血腫,讓後期Stingray導絲重回真腔更加困難。而東方醫師擁有非常精細的導絲操作技術,通過非Knuckle化、或彎度盡量小的Knuckle導絲導引Crossboss到達CTO遠端。即使遠端血管直徑比較小,甚至有比較明顯的狹窄,還是可以使用ADR技術,穿刺導絲入真腔的成功率很高。目前,很多中國醫師對ADR還是持保留觀望和懷疑的態度,原因是擔心造成血管破裂。其實這是一個誤區,血管具有彈性,5-6 mm的knuckle環也是比較常規的。ADR引起血管破裂的可能性只有一種,就是當Stingray球囊進入邊支,才可能引起邊支血管破裂。有條件的醫院應多嘗試ADR,安全性高且易於掌握。

李悅:開通嚴重迂曲鈣化CTO病變的技巧與器械選擇

RPR-CTO SUMMIT 2018

首先,對於嚴重迂曲鈣化的CTO病變PCI術前應通過影像學評估病變的解剖學特點。CTA可提供很多信息,比如血管閉塞段長度、走形、鈣化程度和分布及遠端血管情況等。其次,應選擇7F或更大直徑的指引導管。多數情況下,7F指引導管的支撐力和內腔直徑能夠滿足大多數CTO 病變PCI的要求,而且可以經橈動脈徑路送入。

在技術應用方面,Knuckle技術對於導絲通過嚴重迂曲鈣化的CTO病變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通常在微導管輔助下,選擇聚合物塗層導絲,如Fielder和Pilot系列導絲,可以將導絲尖端塑成小的U型彎送入。Fielder XT或XTR導絲尖端可塑成更小的彎曲,能夠減少形成較大假腔和內膜下血腫的風險;而Pilot系列導絲做Knuckle技術通過能力更強。推送過程中要伴隨著微導管的跟進,增加導絲通過能力。首選Contemporary Reverse CART技術,關鍵點在於盡量不要反覆嘗試逆嚮導絲通過和正逆嚮導絲對吻,當正逆嚮導絲非常接近時推薦儘早正向送入小直徑球囊行Reverse CART,能夠避免過多導絲操控形成較大假腔,增加後續Reverse CART的難度。推薦盡量在相對較直的血管段行Reverse CART。如果閉塞近段血管病變瀰漫,尤其當閉塞段較長時,推薦應用Guidezilla導管輔助逆嚮導絲體外化,提高逆嚮導絲通過效率。通常沿2.0mm球囊輔助送入Guidezilla導桿,提高其輸送性和安全性。切勿暴力推送Guidezilla導管,尤其避免導管前送過程中發生橫向位移,造成較大的假腔甚至引起血管破裂。

陶凌:器械革新使Reverse CART技術成功率不斷提高

RPR-CTO SUMMIT 2018

Reverse CART是逆向介入治療中的重要技術,關鍵在於逆嚮導絲進入內膜下之後如何與正嚮導絲相接。隨著器械的持續革新,Reverse CART也不斷改進,使Contemporary Reverse CART的成功率不斷提高。根據情況可以分為四種:1. 逆嚮導絲在真腔,正嚮導絲在內膜下;這時正向和逆嚮導絲之間隔著非常厚的斑塊和血管中膜層,應用球囊擴張使其對接非常困難。2. 逆嚮導絲在假腔,正嚮導絲在真腔。3. 正逆嚮導絲都在內膜下;這時Reverse CART的成功率比較高。4. 正逆向都在真腔。其中,前兩種情況的操作難度較大,所以改進的Contemporary Reverse CART具有以下特點:第一,引入了Knuckle技術;採用逆向微導管,用Field XT或者Pilot200導絲做Knuckle,保證逆嚮導絲在內膜下;有時甚至正向、逆嚮導絲同時Knuckle,保證二者都在內膜下。第二,在傳統的球囊擴張基礎上,引入了Guidezilla導管;送Guidezilla進入閉塞段,在Guidezilla輔助下進行球囊擴張,降低操作難度,提高了手術效率;有可能直接操控逆嚮導絲進入Guidezilla。第三,因為內膜下腔隙非常具有彈性,即使用大球囊,只要是鈍性分離,都不會造成穿孔;所以反向CART技術可以從小球囊開始,需要時可以升級到大球囊。

另外,以前的操作會在球囊打開、撤去後,再送入逆嚮導絲;但打開的腔隙會發生彈性回縮,導絲很難通過;所以,在球囊擴張起來後不撤出,而是將Knuckle導絲換為Gaia等操控性強的穿刺導絲後,對準球囊進行穿刺,方向性更好。當導絲碰到球囊時,將球囊抽扁,順勢操控導絲,這時候的腔隙比較大,導絲更容易通過;接著,將Guidezilla導管送至病變處橋接導絲;當逆嚮導絲順利進入到Guidezilla後,就基本成功完成了Reverse CART。如果正逆嚮導絲交匯困難時可以通過IVUS觀察到正逆嚮導絲的位置,幫助提高反向CART 技術的效率。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