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個人對周遭事務關切範圍的大小,以及發揮影響力的意志強弱,也能判斷態度是否積極。每個人都有一些關切的問題,包括健康、子女、事業、經濟狀況或世界局勢,這些可歸人「關切範圍」。其中,有些是個人可以掌握的,有些則為能為力。把個人可以控制的事圈起來,就形成「影響範圍」。

影響範圍 & 關切範圍

        著重於「影響範圍」的人,腳踏實地,不好高騖遠;把心力投注於自己能有所作為的事情,所獲成就將使影響範圍逐步擴大。

        反之,受制於人者全神貫注在「關切範圍」,時刻不忘環境的種種限制、他人的種種缺失,徒為無法改變的狀況擔憂。結果是怨天尤人、畏畏縮縮,受迫害的感覺日益強烈。由於著力方向錯誤及由此而生的副作用,影響範圍便會縮小。

        由於每個人的地位、財富、角色與人際關係不同,在某些情況下,影響範圍可能大於關切範圍。這反映出此人自私淺薄,也是另一種形式的受制於人。

        影響力的發揮固然有其輕重緩急,無法完全脫離關切的目標。不過主動積極的人,關切範圍應與影響範圍不相上下,如此影響力始能做最有效的發揮。

擴大影響範圍

        根據自主程度的高低,人生的問題可分為三類:個人可直接控制,與本身行為有關;個人可間接控制,與他人行為有關;無法控制,已成為過去或客觀環境使然。主動積極的人對影響範圍中的這三類問題,都有應對之道。

      ** 可直接控制的問題:解夬之道在於改變習慣,這是我們絕對做得到的。
      ** 可間接控制的問題:有賴改進影響力的方法來加以解決。
      ** 無能為力的問題:我們的責任就是改變嘴角的線條,以微笑、真誠、平和的態度,接納這些問題。縱使有再多不滿,也要學習處之泰然,如此才不至於讓問題制服了我們。

        一旦化學方程式有某一部分改變,整個化學變化就會改觀。同樣地,只要我們開始對環境做選擇性的回應,影響力也會大增。

        某家公司的總裁精力旺盛,而且對流行趨勢反應極其敏銳。他才華洋溢,精明幹練,眾所周知,但是管理風格卻十分獨裁。對部屬總是頤指氣使,從不給他們獨當一面的機會,人人都只是奉命行事的小角色,連主管也不例外。

        這種作風幾乎使所有主管離心離德,大夥一有機會便聚集在走廊上大發牢騷。乍聽之下,不但言之成理且用心良苦,彷彿全心全意為公司著想。只可惜他們光說不練,以上司的缺失做為坐而言卻不起而行的藉口。

        例如一位主管說:「你絕對不會相信。那天我把所有事情都安排好了,他卻突然跑來指示一番。就憑一句話,把我這幾個月來的努力一筆勾銷,我真不知道該如何再做下去。他還有多久才退休?」

        然而,有一位主管卻不願意向環境低頭。他並非不了解頂頭上司的缺點,但他的回應不是批評,而是設法彌補這些缺失。上司頤指氣使,他就加以緩衝,減輕屬下的壓力。又設法配合上司的長處,把努力的重點放在能夠著力的範圍內。

        受差遣時,他總盡量多做一步,設身處地體會上司的需要與心意。假定奉命提供資料,他就附上資料分析,並根據分析結果提出建議。

        總裁大為誇讚這位主管。以後開會時,其他主管依然接到各種指示,唯有那位主動積極的主管,受到總裁徵詢意見,他的影響範圍因此而擴大。

        這在辦公室造成不小的震憾,那些只知道抱怨的人又找到了新的攻擊目標。對他們而言,唯有推卸責任才能立於不敗之地,因為肯負責,就得不怕失敗,為了兔於為自己的錯誤負責,有人乾脆把責任推得一乾二淨。這種人以盡量挑剔別人的錯誤為能事,藉此証明「錯不在我」。

        幸好這位主管對同事的批評不以為意,仍以平常心待之。久而久之,他對同僚的影響力也增加了。後來,公司裡任何重大決策必經他的參與及認可,總裁也對他極為倚重,並未因他的表現受到威脅。因為他們兩人正可截長補短、相輔相成,產生相乘的效果。

        這位主管並非依恃客觀的條件而成功,是正確的抉擇造就了他。有許多人與他處境相同,但未必人人都會注重擴大個人的影響範圍。

        有人以為「主動積極」就是強出頭、富侵略性或無視他人的反應,其實不然。主動積極的人只是反應更為敏銳、更為理智,能多切乎實際並掌握問題的癥結所在。

     

** 摘錄自「與成功有約」(Stephen R. Covey)  P.77 ~ P.79**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