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林也叫李芳宸,是晚清民國時期的風雲人物,是當時著名的武術家同時也是一名高級將領,他在當時的軍界和武術界都具有很大的影響力,因擅長武當劍法而被譽為"武當劍仙"李景林之所以不被當代人熟知,一方面是因為他沒有像黃飛鴻、霍元甲等武術家那樣被搬上銀屏,另一方面是因為他雖然是當時的高級將領,但畢竟不是像張作霖、段祺瑞那樣的著名軍閥。

和當時的許多武術家一樣,李景林也是自幼習武,曾拜武當劍傳人宋唯一為師學習武當劍法,此後又拜太極宗師楊露禪之子楊健侯學習楊式太極拳。應該說李景林在其武術生涯中曾師從名師,加上自身聰穎,武術成就頗高,不過關於李景林的武術實戰記載則幾乎沒有看到。李景林作為當時著名的武術家,他的武術貢獻更多的是在於提倡武術全民化以及創辦國術(武術)館等方面。

李景林曾於民國初年在上海積極呼籲全民習武以強身禦敵,此舉得到了蔣介石的支持,中央國術館也因此應運而生,蔣介石邀請李景林擔任國術館長,但被他謝絕了。1929年,李景林發起並籌備杭州第一屆全國國術遊藝大會,其實也就是全國武術比賽,促進了南北方武術的交流互學,此後在浙江國術館任教過一段時間。1930年,李景林奉國民政府之命創立山東國術館,並擔任館長。

李景林的另一層重要身份是高級將領,他曾在張作霖的奉軍中擔任過軍長,梯隊司令等職務,在第一次和第二次直奉戰爭中作為奉軍張作霖麾下的主力將領參戰。在第二次直奉戰爭奉軍戰勝入京後,李景林又因故與馮玉祥等人結盟,宣布脫離奉軍,轉而擁護段祺瑞政權。此後的幾年間李景林又相繼與張宗昌、張學良、孫傳芳等人結成攻防聯盟,活躍于軍閥內戰中。

總而言之,李景林的生平事迹主要就是體現在軍事和武術兩方面。一方面,他作為民國時期軍閥的高級將領,積極轉戰于軍閥內戰中;另一方面,作為一名武術家,他又積極推動了武術的全民化,為武術的交流與發展作出了不小的貢獻。這便是劍仙李景林,一位在清末民國時期叱吒風雲,如今卻又不是很為人熟知的歷史人物。

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如你認同請點個贊或關注下,如有錯漏之處煩請指正。


李景林絕對可以算得上是清末民國時期的風雲人物之一了,他不僅是著名的武術家,而且還是東北軍有名的將領。他對於武術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參與創立了中央國術館,還舉辦了近代武術擂台賽等,為中華傳統武術的推廣作出了非常大的貢獻。

李景林他出生在晚清時期,他是河北棗強人,小的時候就喜歡槍棒武藝,他的父親會一些江湖拳腳功夫。他從小就在父親的親授指點下學習拳法套路,為他日後練武打下了紮實的基礎。在他十四歲時,就被父親送進了奉天的「育字軍」陸軍青年學校學習、就讀,在那裡他遇到了宋唯一,宋唯一是軍中管帶,也是一位武林高手,他很欣賞看重、喜愛李景林,就收他為徒,做他的親傳弟子,傳授他武當劍術。後來因種種原因,「育字軍」被解散,師徒兩個人只得灑淚分別。當時李景林已經十六歲了,他返回家鄉以後,聽說永年縣有太極高手,於是就立刻來到永年縣拜楊露禪第三子楊健侯為師,學習楊氏太極拳。經過他的勤學苦練,終於掌握了楊氏太極拳的精髓,精妙。1903年,他到軍校學習,初露鋒芒,他的校友都是一些大人物,有孫傳芳,吳佩孚等等。李景林的才華以及能力很得東北奉軍許蘭州的賞識,從班長晉陞到了團長以及旅長等職務。李景林的武功劍術經過他的不斷訓練以及感悟,已經達到了最高境界,他不但自己練習劍法,還把它運用到軍事訓練中來,大大提高了隊伍的戰鬥力。讓他一戰成名的是隨後辛亥革命,他跟隨奉軍南下參加和革命軍的交戰。後來因箇中原因,不得已投靠張作霖,張作霏很愛惜他的才華,讓他當了東北三省陸軍第一師師長。李景林在成名之後沒有忘記他的恩師宋唯一,把他接過來安頓在了高大宅院內居住。宋唯一感到非常欣慰,把畢生絕學全部傳授與他,還將自己攝寫的武當劍譜也一併送給了他。自此,李景林的劍法又更上一層樓。神劍李景林的名號也慢慢地傳了開來。後來,他棄軍從武,再次創造輝煌。李景林對於武術的影響以及推動,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首先就是國術館的創立,讓國人了解了什麼是中華武術。其次就是舉辦了最早的而且是全國性的武術擂台賽,擴大了武術在體育界的影響。還有就是他把武當劍法的秘密向社會公開,受益於後人,這一點很是了不起。另外一個就是他廣收門徒,傳播武術,發揚光大。


李景林很多人可能並不熟悉這個名字,不過這個人在民國也是一個異數,既是軍閥也是武林高手,而且和很多歷史重大事件有關。

李景林是直隸棗強人士,直隸一帶習武之風比較盛行。李景林也是自幼跟著父親習武,學過燕青門、二郎門的拳術,後來在奉天陸軍青年學校讀書時,又被管帶宋唯一看中,收為弟子。宋唯一是武當傳人,尤其擅長武當劍術,因此李景林後來也是以劍術出名,所以得了劍仙這個外號。

李景林畢業後進入軍界發展,後來成為奉系幹將。第二次直奉大戰時李景林擔任第二軍軍長,因為作戰有功,被任命為直隸軍務督辦兼省長。在張作霖意圖和馮玉祥的國民軍開戰時,李景林出於自己利益考慮,和郭松齡一起表示反對。

事後,李景林積極鼓動郭松齡聯合馮玉祥反奉,但是隨即又反悔,轉而再次倒向奉系,最終被馮玉祥擊敗逃到山東。在張作霖、吳佩孚反馮玉祥的戰爭中,李景林也是充當了急先鋒,不過又因為和馮玉祥私下聯繫而被張作霖免職,從此下野。

應該說李景林在軍閥任上頗有些兩面三刀的舉動,不大光彩。不過下野以後放下一顆功利心以後,李景林開始專心武學。李景林先是和武學大師孫祿堂一起在上海開館收徒,此後又和昔日對手馮玉祥的部將張之江一起推動國術發展,促成了中央國術館的建立。

在李景林的倡議下,還舉辦歷史上最大的一次武林大會——「浙江國術遊藝大會」。在這次盛會上,杜心五、劉百川、孫祿堂等武林高手也匯聚一堂,大家進行武術交流,對於武學的發展起了非常好的促進作用。

李景林後來還曾經教授29軍大刀隊,為抗日出了一份力,可以說他在下野後的表現,要比在軍閥任上出彩的多。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