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基本都看過2012這部電影,說的是地球災難了,大水淹沒地球,人類造方舟躲避。

重點說方舟,說方舟的什麼呢

在方舟的所喫的食物,如果方舟的冰箱裡面的冷凍肉全部喫完了,那麼方舟的人喫什麼呢,總不能天天每頓喫壓縮餅乾吧,味道單一而且久喫厭膩。

所以,人造肉的食品可以炒制燉制烤等等製作方法,補充營養又和真實的肉類差不多。可以替代真實的肉類食品。

如果發生2012的電影那種災難,人類躲在方舟裡面,用人造肉可以替代真實肉食品的

所以,

比爾·蓋茨、里昂納多都在吹捧的「人造肉」

比爾·蓋茨、里昂納多都在吹捧的「人造肉」

比爾·蓋茨、里昂納多都在吹捧的「人造肉」


在大洋彼岸,人造肉不僅已經跑到了餐桌上,還登陸了資本市場。當地時間5月2日,美國人造肉創業公司Beyond Meat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開盤價46美元,較發行價25美元溢價84%,IPO當日,Beyond Meat股價收漲163%,至65.75美元,創金融危機以來最佳IPO首日表現。

上市之前,Beyond Meat已經是人造肉領域的明星公司,吸引了包括微軟聯合創始人比爾蓋茨、麥當勞前任CEO Don Thompson和演員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Leonardo DiCaprio)等好萊塢名流的投資。最近,可口可樂CFO Kathy Waller和Twitter的 CFO Ned Segal也加入其董事會。

讓比爾·蓋茨做出投資決定的,是2013年的一次試喫。據《福布斯》報道,和大多數人一樣,這位科技公司的CEO起初並不認為自己會上當受騙,但當他拿起Beyond Meat一塊由植物製成的雞肉玉米餅,這肉看上去和雞肉沒有差別,而且聞起來也跟雞肉的味道一樣。他咬了一口,發現味道和質地也像真正的雞肉,而且好喫。「當我得知這肉完全不是雞肉做的後,我被震驚了。」

這之後,從2014年起,矽谷掀起了一股食品科技創業、投資浪潮。甚至,香港富豪李嘉誠也曾通過其投資公司Horizons Ventures向美國紐約的人造肉初創公司Modern Meadow注資1000萬美元,用於人造肉的研發。

英國《衛報》援引分析師的話稱,預計未來5年,人造肉行業的規模將增至100億美元。研究發現,這一增長主要是因為全球消費者越來越關注因食用肉類導致的肥胖和糖尿病等健康問題。在資本和科技的共同推動下,一個不需要宰殺動物就能獲得肉類的時代正在到來。

三家人造肉公司獲比爾蓋茨投資

2013年,荷蘭馬斯特里赫特大學的生物工程學家馬克·波斯特創造出有史以來第一塊人造牛排。他先從活牛身上提取幹細胞,然後把幹細胞放進營養液中培育出肌肉組織,最後形成肌肉纖維。

相比正常的牛排,它的顏色更淺,味道也更淡,但是沒有鮮嫩多汁的感覺,甚至有試喫者形容這像「動物蛋白質蛋糕」,製作的成本更是高達32.5萬美元(約合人民幣223萬元)。

5年之後,人造肉的口感已經能實現以假亂真。

今年4月,快餐連鎖品牌漢堡王(Buerger King)在美國聖路易斯的57家門店推出了一款人造肉漢堡,如果此次推廣市場反響良好,這款漢堡最終將在全美近7200家漢堡王餐廳中推出。人造肉漢堡一經推出,吸引了許多市民特意到門店去品嘗,不少網友紛紛在twitter上曬出買家秀,稱味道非常棒,感覺就像在喫真的肉。

漢堡王的漢堡使用的是矽谷初創企業Imposible Foods生產的人造肉。該人造肉使用從大豆植物根部提取的血紅素,以替代動物肉中豐富的血紅素分子,由馬鈴薯蛋白,黃原膠,小麥蛋白,椰子油等天然香料構成,血痕也模模擬肉,且不含任何膽固醇,售價比普通漢堡貴1美元。

目前「人造肉」主要有兩種培育方式:一是用「植物來造肉」,即從豆類、小麥、馬鈴薯等蔬菜中提取蛋白,模擬肉的口感,加工成和肉類纖維口感相近的「素肉」;二是在「實驗室種肉」,將一塊真肉上的肌肉組織進行細胞分離,用糖、氨基酸、油脂、礦物質等 「餵養」 這些細胞,讓肉不斷 「長大」,實驗過程中還可以控制讓何種脂肪進入其中,使其更有利於人類健康。

在美國,前一種以Beyond Meat、Imposible Foods兩家公司為代表,後者以Memphis meats為代表。值得注意的是,這三家公司都獲得了比爾·蓋茨的投資。

為推出這款人造肉,Imposible Foods歷時5年,投入了8000萬美元的研發成本。去年9月,Impossible Foods已經啟用新工廠進行大規模生產,每個月能生產超過90萬斤的人造肉,提供給美國1000家餐廳。但由這款漢堡肉做的漢堡,目前只能在拉斯維加斯的餐廳和美國西岸的唯二家 White Castle 喫到。

Memphis meats宣佈,首批產品將在 2021 年之前正式上市。由於Memphis meats採取細胞提取的方式,製造過程中使用動物血液製成的血清非常昂貴,一盎司魚血清就要850美元(約合5842元),製造不到一斤的牛肉,就要花費2400美元(約合16495元)。

除了肉製品,矽谷的創業公司們還在嘗試用技術改造其他食物,比如雞蛋和乳製品等。除了美國,在發展人造肉技術上,以色列也走在世界前列,SuperMeat、Future Meat Technologies和Meat the Future。是三家知名的實驗室造肉公司。

為什麼要做人造肉?

為什麼這些科技公司都如此熱衷於製造「假肉」?在他們的公開發言中,緩解環境負擔、提高產能、造福動物,是人造肉最誘人的三大前景。

有科學家指出,「人造肉」是關係到全球人類未來的一項重大命題。他們預計,世界人口將達到96億。如果人類繼續像現在這樣喫肉,將會消耗過量的土地、水等自然資源,同時也會加劇氣候變化和物種滅絕。

從環境角度,研究證明,生產一公斤牛肉所產生的二氧化碳和一輛經濟型轎車行駛100公里的排放量大致相當。生產一公斤豬肉或禽肉所產生的二氧化碳,相當於轎車行駛大約50公里的排放。水也是肉類生產過程中大量消耗的資源。每生產一公斤雞蛋需要3300升水;每生產一公斤雞肉需要3900升水;每生產一公斤牛肉則需要15500升水。

人造肉也能極大地提升產能。以豬肉為例,豬崽從出生到出欄,養育100天才能產出90斤的肉,而在實驗室裏利用細胞培育,60天就能長出5000多噸的肉。

人造肉能避免更多的動物屠殺。據《世界週刊》報道,在美國,有超過95%的肉類是來自工廠化農場。小雞通過孵化器孵化出來,能夠站立起來後,就會被分揀、打包送到巨大的飼養場裏。在終生不見陽光的擁擠環境中長大。

一般散養家雞的正常壽命為3-5年,但是養殖場的肉雞隻能活35-49天。在如此短暫的生命週期裏,它們必須長到大約2公斤,這是任何有機體都難以承受的殘酷的快速生長。有些雞無法在這種不正常的生長速度下存活,它們的身體無法支撐它們走到飼料槽和水槽前;還有一些死於心血管疾病,它們的屍體便成了同類的飼料。這些都是隱藏在一個雞肉漢堡背後的殘酷現實。

作為一個新物種,在飽受期待的同時,人造肉也被批評和質疑纏身。

傳統漢堡中的血紅素來自血液和肌肉中的血紅蛋白和肌紅蛋白。大豆也含有同樣的成分,但不像動物肉類含量那麼高。為了生產替代肉類漢堡所必需的大量植物類血紅素,Impossible Foods的科學家們對酵母基因組進行了基因工程改造,但有環保和消費者權益倡導團體認為,這些公司無法證明人造肉中的轉基因成分是可以安全食用的,甚至認為,Impossible Foods公司的合成血紅素可能具有無法預見的健康風險——該公司極力否認這一點。

地球之友的高級政策分析師達納·珀爾斯擔憂,這些生物技術初創企業和使用基因工程的新公司,急於將產品推向市場,目的是未來吸引更多的投資,往往會忽略公共安全。

2018年11月,美國農業部和FDA發布一份聯合聲明表示,FDA將負責監管製造人造肉所需細胞的收集、儲存和培育,美國農業部主要負責食品的生產和貼標籤工作,共同努力培育這些創新食品並保持最高標準,以維護公共健康。

未來,想要把人造肉擺上更多人的餐桌,需要做到的,遠遠不止讓它像肉一樣好喫,還背後還涉及到對公共安全的考量,利益關係的協調,比如有牧場主們因為超市將人造肉和真正的肉類放在同一個冰櫃銷售,而反對Impossible Foods和Beyond Meat這兩家公司,政府機構也要在這些新物種前執行好監管職責。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