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弟兄姊妹平安,很高兴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信息,今天的题目是冲突与和好。

 

前言:谢金燕与猪哥亮

请问这是谁?她是歌手谢金燕,她有许多热门的歌曲,我姊姊说她最欣赏她的腿。除了光鲜亮丽的演艺事业,她也有一段破碎的故事。那是她跟她爸爸的故事,过去在猪哥亮还在的时候,有时会看到演艺版的报导。有一次,猪哥亮知道谢金燕的演唱会没票卖得不好,他决定自掏腰包购买30张演唱会票,并大手笔赠送22个花蓝祝贺谢金燕开唱,他希望在演唱会的一个桥段能上去献花。不知道他是否有私下联络谢金燕,不过他在媒体面前不断喊话,希望谢金燕能够接纳父亲善意的举动。后来,猪哥亮并没有机会上台,而谢金燕在舞台上播了一段影片,内容是这样的:

「每个人生命中都有一位最重要的女人,我生命里最重要的女人,就是妈妈。

......有些话说了对不起爸爸,所以选择什么都不说,永远不想伤害我的父亲,因为爱爸爸。
但不说其实对不起妈妈,......妈妈是一位传统女性,丈夫就是她的天,父母亲在四处公演剧团舞台后的木板床生下姊姊和我,
婚姻里所有不公平的要求妈妈都会妥协,生活里的言语暴力她挺住,日常里的肢体暴力她可熬,只求小孩有个完整的家。
妈妈这辈子最难堪的过往,就是父亲开始有了歌厅秀演出后,为了妥协丈夫对家庭照顾的承诺,而答应了丈夫的请求,同个屋簷下接纳丈夫外遇的女人而同意共侍一夫,
父亲对妈妈的这个承诺维持不久,妈妈的世界崩塌了,母女三人终究得被抛离,以为小心翼翼守护的家庭破碎了,
......
婚姻里的委屈妈妈能吞忍,单亲妈妈的艰辛她能承受,姊姊和我就是妈妈的全部,妈妈说,她拼命挣得ㄧ口饭吃,姊姊和我绝对不会饿死。
⋯⋯也许是老天的考验,刚出道不久的我,和姊姊出了场严重车祸,
妈妈徬徨无助,赤著脚在救护车声划过的夜晚街头奔跑,焦急的守在病榻前寸步不离 ,坚强的她一夜白了发,
......我昏迷了三天三夜,这个车祸唤回了我们好久不见,知名度响亮的爸爸,......好久不见的爸爸承诺又给出了,想弥补失去的亲情,带著姊姊回去照顾,
女儿们长大成年了,妈妈同意我们拥有父爱,短暂几个月里,姊姊和我好开心,有父亲的关爱!
父亲要再婚希望我和姊姊当伴娘,妈妈给予祝福更鼓励我们支持父亲。
但父亲的承诺一样维持不久,姊姊在枪声中吓醒,才知道空荡的房子里的人都跑了,只剩她ㄧ人。
此时只有妈妈再把姊姊接回,此后的日子,漫天飞的借款支票、借条,姊姊在短暂拥有父爱的过程中父亲用姊姊的名字签出的票都涌进来了,
此后我们母女三人的日子只有法院、传票、债主⋯⋯。
妈妈的前半生,奉献给一段不忠诚的婚姻,面对过去的不堪和委屈,她没有想反驳,她认命,独自ㄧ人照顾姊姊和我不愿再提起和怨怼,这么多年来我的妈妈不曾发言,不曾透过任何方式渲染亲情这件事,很多时候很多事,沉默者并不代表是错的,发言者并不就是做对的,

......我的生命里有一位爱我胜过爱自己的女人,这个女人就是我的妈妈。」

猪哥亮在台下听完,心情大概也很复杂,他对媒体说:「我做人失败,以后我重做。」

后来猪哥亮罹患癌症过世了,他的告别式非常豪华,据媒体报导排场有八百万,许多朋友鼎力相助,他穿著帅气的西装走最后一程,有舞龙舞狮,也有仪队的表演......。不过我觉得,如果我是猪哥亮,我并不会那么在意我有多大的排场,我想我更在意我跟我女儿和好了没?在猪哥亮癌末病危的最后的日子,谢金燕与姐姐获得妈妈的谅解,在病榻前与爸爸团聚,珍惜共度了63天的宝贵时光。 而猪哥亮的告别式落幕,最戏剧化的,莫过于前妻林见如放下芥蒂,带著女儿突袭家祭破冰,谢青燕、谢金燕换穿麻布孝服,跪在猪哥亮棺材前,叩头向父亲告别,当入殓仪式开始,谢金燕见亡父立刻痛哭,母女3人家祭未结束就提前离去,缺席了猪哥亮的火化及入土仪式。

我为什么要讲这个故事呢?我觉得人与人之间,冲突是难免的。有些冲突很好化解,有些冲突却是要等到人过世以后,我们才用各自的方式去表达,对过去
的遗憾与对在意的人的不舍。其实,和好是每一个人都渴望的。就像成功的演艺人员猪哥亮,他也是学著拉下脸皮,去送花给他的女儿,因为他想
要和好。但是和好也是非常不容易的,就算你做了再多的努力,可能仍然徒劳无功。所以我们需要知道耶稣怎么看待冲突与和好。

主题经文

我们一起来念今天的经文,在马太福音5:21-26: 「你们听过有对古人说:『不可杀人』;『凡杀人的,必须受审判。』但是我告诉你们:凡向弟兄动怒的,必须受审判;凡骂弟兄是废物的,必须受议会的审判;凡骂弟兄是白痴的,必须遭受地狱的火。所以,你在祭坛上献祭物的时候,若想起有弟兄对你怀恨,就要把祭物留在坛前,先去跟弟兄和好,然后来献祭物。你同告你的冤家还在路上,就要赶快与他讲和,免得他把你送交给法官,法官交给警卫,你就下在监里了。我实在告诉你,就是有一个大文钱还没有还清,你也绝不能从那里出来。」

 

在杀人之前(5:21-22)

耶稣在处理冲突这个议题时,他先从旧约著手。旧约的十诫告诉我们不可杀人,旧约的律法告诉我们凡杀人的人,要受审判。不过这时候耶稣又进一步的讲,他说,「凡向弟兄动怒的要受审判,凡骂弟兄是废物的,要受议会的审判,凡骂弟兄是白痴的,必受地狱之火。」有些时候我们的嘴巴其实很容易、不经意就讲出一些贬低别人价值的话语,而耶稣说这些事情都要审判。有这么严重吗?旧约只说不要杀人就好,为什么耶稣说,不可对你的弟兄生气;如果骂人家是废物,要受审判?

耶稣把杀人受审判与对弟兄动怒,骂别人是废物是白痴并列,是在讲对弟兄动怒等于杀人吗?其实比起传统的教训说杀人的人要受审判,耶稣更在意的是杀人背后的动机,杀人背后的动机是什么呢?可能有很多情绪,但有一大部分是生气,非常的生气!觉得对方罪大恶极、没有存在的价值,不应该活在这个世界上!耶稣看到这个动机所带来的破坏性,所以他告诉门徒说,如果你心里里面是这样想的话,你要受审判。

这样的动机真的会导致杀人的结果吗?在越南战争的时候,有大概50万的美军在越南的土地上跟越共打仗,他们需要面对丛林的恶劣的气候,人生地不熟,他们也不太能分辨出来,哪些是越南的共产党,哪些是良民。他如果信了良民,结果他是共产党,他就被杀了,处于这样的战争之中,压力很大,神经紧绷。有一位老兵他事后接受访问,他就说他杀了一个越南人之后,他跟魔鬼做了一个约定,他说:「我一生就杀这一个人,从此以后我再也不杀人了,我只杀黄仔!」意思是什么呢?他决定再也不把越南人当人看,这样他就可以杀得下手。当我们开始觉得别人没有价值,毫无价值的时候,或许这就是一个杀人的开端。或者是我们可能对日抗战的时候,称呼敌人为日本鬼子,就把他当成是鬼子而不是人的时候,其实我们就更容易下杀手,而不会觉得愧疚。在士兵战争的训练这是满重要的一环,就是你把杀人当成一个工作,比较有效率、理性的完成工作,而比较不会有良心的谴责。

耶稣看见不把人当人看,或者是觉得人没有价值的破坏性。所以就说「凡向弟兄动怒的,难免受审判;凡骂弟兄是废物的,难免受议会的审判;凡骂弟兄是白痴的,难免受地狱之火。」这是一个毁灭性的动机。讲越南战争可能太遥远了,我们生活中有怎么样的例子呢?当我们吵架吵得很凶的时候,可能会说:「要死一起死!」其实这也是一个非常破坏性的话,听了会很难过。除了言语的破坏,我们可能决定你把心中把对方当成一个死人,再也不跟对方说话了,不再把他当成一个你的同伴、你的朋友,好像在心中杀死了对方。有些人可能因为情绪非常的满,可能开车开到一半吵架,就把车门打开了,做出非常危险的事情。也有些时候,我们在服事的过程当中跟别人有冲突,最后我们气到连服事的动力,都没有了。那怎么办呢?这样子毁灭性的动机,我们怎么面对呢?是不是生气都完全不好呢?

其实耶稣也生气,耶稣看到殿里面的买卖,影响别人祷告的时候,他生气,他也把那些摊贩的桌子都翻了。求主帮助我们在生气的时候,不要犯罪,不要走向那灭亡的道路。好像以弗所书(4:26-27)说的,「即使生气,也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不可给魔鬼留地步。」那我们该怎么做呢?

 

献祭(5:23-24)

耶稣提了一个场景:「所以你在祭坛上献祭的时候,若想起有弟兄向你怀恨,就要把祭物留在坛前,先跟弟兄和好,然后来献祭物。」当我们有冲突的时候,我
们一样还是有自己的生活,我们一样会来教会,我们一样会唱诗歌、读经。但是我们的灵修我们的聚会,是否跟我们的冲突有关呢?是否跟我们人与人之间还没有和好的事情有关呢?耶稣说是的,有关的。当你在献祭的时候,当你早上在听诗歌的时候、当你在祷告的时候、当你在聚会的时候,是否会想到那些还没有和好的事情呢?我们的信仰生活好像是一个祭坛,是一个来到上帝面前的过程,当我们来到上帝面前,我们看见上帝的心意,看见上帝对我们的爱,我们就被上帝来光照。所以当我们有冲突的时候,

第一步,鼓励大家回到上帝的面前,或许是祷告、或许是读经、或许是聚会。

第二步,我们需要被上帝的爱来光照,就是因为对方非常的不可爱;就是因为对方得罪了你,所以你觉得对方毫无价值。我们没有办法靠我们自己的忍耐与努力胜过。如果能胜过的话,刚开始就不会发生冲突了。但是当我们做不到的时候,求上帝的爱来光照我们。

最后,什么样的献祭才是完全的呢?经文说你要先放下礼物,去跟那个人和好,然后你再来献祭。其实耶稣提醒了我们,什么是真正的献祭?神们是真正的敬拜?什么是在生活中活出上帝的心意呢?是学习与人和好。

我们爱,因为神先爱我们。所以当我们来到祭坛前的时候,我们不是因为我们有很多的爱,而是因为我们来到祭坛前,求上帝把祂的爱放到我们心里面。「人若说我爱神,却恨他的弟兄,就是说谎了,不爱他看得见的弟兄,就不能爱看得见的神。爱神的也要爱弟兄,这是我们从神所领受的命令。」(约一4:19-21) 约翰讲得很清楚:如果我们连看得见的弟兄姊妹、在我们旁边的人,都爱不下去的话,那我们怎么能爱那些我们所看不见的上帝呢?如果我们爱神,我们就爱上帝所爱的弟兄姊妹。因著上帝给我们的爱,我们看见那些弟兄姊妹们,内心里面有上帝的价值,我们就愿意去爱他们,去跟他们和好。而当我们与他们和好、原谅彼此的时候,我们就完成了爱上帝这件事情。

虽然我鼓励大家迈向和好之路,但我也知道和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记得我大学有一个好朋友,有一次我们就起冲突,他就送了我一个布丁,他就说因为他高中的时候,有一个同学,就是很喜欢吃布丁,他们吵架的时候他的高中同学就送他布丁作为和好的礼物。那一次我们和好了,后来我跟他又有冲突,我觉得这次是我错了,所以我也送了他一个布丁,但是他当时想了一下,他心里面还有一些情绪,但没关系,和好也不是要对方马上接受。不过,后来我们发生更大的冲突,甚至是伤害,我花了两年的时间去消化这些情绪。一样是和好,有些时候要花一、两天,有些时候和好是一、两年。

经文之中,放下祭物再找人和好是一个很简单的过程,但是事实生活上有些时候,却非常的复杂,也需要等候神的时间。在这段尝试跟朋友和好的这两年间,我问自己:「和好的目的是什么?和好的意义是什么?」和好不是要回到跟过去互动一模一样的方式,因为有些时候,就是真的回不去了,有些遗憾的事情就已经发生了,和好不一定是完全跟过去一模一样。就算没有冲突,过了十年,我们的互动也不一定一样。那和好的目的是什么呢?和好的目的是看见对方的生命当中,有上帝的价值。好像前面那一段说生气是看对方毫无价值,而和好刚好是相反,就是看对方的生命有上帝的价值,对方的形像有上帝的形像。这跟世界上的想法差很多,却也是非常珍贵的眼光。如果大家在和好的过程遇到困难,我鼓励大家等候神,被主安慰;有些时候并不是一天两天可以解决的,但是我们可以来到上帝面前,向上帝祷告,来到祭坛前,被上帝来光照。

 

自我毁灭的结局(5:25-26)

「你同告你的冤家还在路上,就要赶快与他讲和,免得他把你交给法官,法官交给警卫,你就下在监里了,我实在告诉你,就是一个大文钱还没有还清,你也决不能从那里出来。」如果你真的不和好的话,怎么办?我就是不想和好,我就是不爽,怎么办呢?耶稣在这里讲了重话,他说:你最好赶快和好,要不然如果真的审判,法官来判你的时候,你就被关起来,一文钱还没有还清,都不能出来。当我们下定决心不要和好,要告到底的时候,或许这会不会是一个毁灭的结局呢?好像怒气毁灭了你看人的价值一样,会不会也毁灭到你自己的生活、你自己的生命呢?从另一个角度思考,在告人的对头还在路上的时候,什么样的人会不想讲和?我自己觉得是认为自己完全对,诉讼一定赢的人。但是真的一定赢吗?你跟别人的冲突一定都是你全对吗?

「你只欠我一個道歉」的圖片搜尋結果


我想分享一部电影,叫做《你只欠我一个道歉》。这是一部黎巴嫩拍的电影,故事是这样子的,我左手边那个是东尼,他是一个黎巴嫩人,也是修车厂的老板。右手边他叫做叶瑟,他是一个巴勒斯坦的难民,是工地的工头。有一天叶瑟就在修整市容的时候,他看到东尼他们家的排水管违法排水,洒在他的头上,叶瑟就跑去敲东尼的门说,你这样不行,我可以帮你把排水管修。东尼很不高兴,他关上门。叶瑟吃了闭门羹,就擅自架楼梯到阳台修东尼的排水管。东尼发现很生气:你为什么动我的东西!他把修好的部分敲烂了。叶瑟也被惹怒,一句「王八蛋」脱口而出。事情越演越烈,东尼决定告上法庭,除非叶瑟道歉。工头的承包商想当和事佬,劝他们说不要这样,他叫叶瑟,去修车厂找东尼跟他道歉。

叶瑟站在修车厂外难以启齿,就在犹豫的时候,东尼先开口了:「真该让夏隆把你们屠杀殆尽!」叶瑟非常生气,一怒之下一拳打断了东尼几根肋骨。而这
件事情越闹越大,最后真的上了法庭。在法庭里,他们各自被对方的律师挖出了一些过往,譬如说东尼为什么会这么气叶瑟呢?原来他小的时候他看到巴勒斯坦的民兵屠杀了他的村庄,他一个晚上沿著铁路上逃命。叶瑟他过去是巴勒斯坦的难民,为了保护一个小孩,而过度防卫,让军队的厨师半身不遂,他们在法庭的攻防当中互相了解彼此的过去,我忘记最后法院怎么判了,但是最后的场景是叶瑟再一次回到东尼的修车厂,他跑去骂东尼,骂了很多话之后,东尼也很生气,也回他打了一拳,也把他肋骨也打断了,可是就在打断的那个当下,叶瑟跟东尼讲说:「我向你道歉。」

我觉得非常有意思,或许叶瑟想说的是:「换做你被羞辱,你也想打我,你并没有比我高尚;但是我们也彼此理解,被羞辱的痛苦、被打的痛苦,所以我向你道歉。」其实人与人之间,很难这样子的彼此理解,但却透过这样的电影,告诉我们,其实每个人的过去生长背景,都有许多的苦难,是我们不知道的。每个人为什么会这样子选择,很多时候我们也难以理解,但是我们学习在这个难以理解的世界里面,去理解、去原谅、去和好。东尼的律师在法院上曾说过:「他说苦难从不是任何人专有的,从来不是。」在面对冲突的时候,你有你的苦难,但是对方也有对方的苦难,你怎么知道只有你是纯粹的受害者,你怎么知道对方是纯粹的加害者呢?校园杂志里一篇文章说到:「如果我们无法同理别人,知道自己受伤的同时,可能也有伤人的地方,认识到没有人是纯粹的受害者或加害者,那么我们也许很难真的体会饶恕,体会耶稣的祷告,说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

耶稣劝我们说,「同你的告你的人还在路上的时候,你先跟他和好。」因为我们都没有把握这场法律的诉讼,自己百分之百都是对的,因为我们都在苦难当中,不是只有你一个人苦,而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各自的苦难。但是在这苦难当中,我们所失去的,耶稣可以填补;我们可以来到祭坛前,向祂支取祂的爱。

我在准备讲道的时候,有一个人就这样问我,可不可以不原谅,只要和好就好?既然原谅这么难,那我们就和好就好啦!不要原谅,就是你好我好。但是其实,
没有真正的原谅,我们何来谈和好呢?马太福音在天国八福说,「缔造和平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神的儿子。」愿上帝帮助我们,成为祂的儿子,成为祂
的女儿,愿上帝让和平成为我们彼此之间的和睦。

 

讲于7/15第一堂

注:夏隆:前以色列总理

资料来源:

https://star.ettoday.net/news/698206#ixzz5NdmjD0YZ 

https://tw.appledaily.com/new/realtime/20160514/861671/

http://ent.ltn.com.tw/news/paper/1112323

校园杂志2018 5/6月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