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_6195.JPG

一下飞机,十级阵风之姿的见面礼,啪答啪答地将我的头发群魔乱舞的搧到脸上。降落这块土地之前的各种想像,此时以一种特别务实的姿态,化为真实。我揪著厚外套的衣领,将拉链拉起,把缺口封的死死的。但我依然满怀欣喜,好像在旅行中我都特别容易乐观。幸好飞机还没有因此停飞,也幸好我有戴毛帽,头发只会发尾打结而已,但浏海会是整齐的!

 

见面礼太热情,风好像好客的主人般,见不得我们在屋外待著,拼命地把我们往屋内赶。纵使自己还像刘姥姥逛大观园似的兴奋,但望眼看去,不是灰蒙蒙的天空,就是呜呜的风声回荡在南竿机场跑道。简单拍了两张观光客式的照片,就赶紧躲到屋内。机场小小的,行李等待区挤满了人,倒有种仿佛是旅游旺季的错觉。领走行李后,众人一哄四散,厅内再度回复寂静。一卡行李箱、一个后背包、一个四十升登山包、一个路跑袋,还有一台单眼、两支脚架。我们全身包紧紧的,奋力扛著家当,笨重得有点滑稽。幸好机场很小,走没几步路就见到了来接我们的浅蓝色轿车。

 

 

DSC_6441-01.jpeg

浅蓝色轿车的主人,是我们晚上居住的民宿老板娘。甫开口我便觉得她说话与我们不同,似是大陆口音,又不似大陆口音。先前在做马祖的旅游功课时,得知马祖人讲话有马祖口音,但我毕竟没听过马祖人讲话,不知道何谓马祖口音。心中的疑惑与好奇,不断在我心里敲著鼓,但终究是没问出口。毕竟才刚见面,问这种问题不知道会不会显得敏感又失礼。南竿的路陡峭蜿蜒,想起去年绿岛单车环岛时小长城路段的陡坡,如今一相对照,绿岛那可真是小儿科阿!车随著弯弯绕绕的山路轻微摇晃著,老板娘一派轻松地哼著歌,向我们介绍路上经过的景点。看著她略带点酷酷的、却熟稔地像是在介绍自己家乡般的模样,我的好奇心越发油然而生。因为太好奇了,导致我什么话也说不出,就这样安安静静地到达了民宿。

 

 

PSX_20181229_194715-01-01.jpeg

民宿位于南竿西南角的津沙聚落。民宿的主楼外观,充满了浓浓的古韵中国风。木制的门墙,在津沙聚落的众多石头屋里显得特别显眼。红色的路砖、比路砖高一些的灰白色门前砖,以及木头色的屋墙,乍看还以为是中国大陆古城小镇的某户民居。门是对开的,是木头制的有木栓的古门,开关时还有咿咿呀呀的声音。门上方高挂著两红色灯笼,看著就觉得喜庆,不禁让我想起了张艺谋的大红灯笼高高挂。门前摆了三个大中小的瓮,瓮口还有红色封条贴著,不知是不是鼎鼎大名的马祖老酒。灰白色的门前砖上,停放著两辆小孩骑的脚踏车。我暗自想著,不知道他们会不会把脚踏车骑到村外的陡峭山路上,如果会,那马祖小孩的体能可就打趴一群人了!

 

 

P_20181229_163254_vHDR_On_HP-01.jpeg

我们原本居住的房间,隔壁空地正在整修,老板娘怕吵到我们休息,便将我们安置在一栋稍微新式的民宿里。房间位于二楼,坪数不大,但从窗户望出去,恰好可以看见那逐渐变色的夕阳。天空灰蒙了一下午,却在此时从云端洒出一抹金黄,要不是刚好换了房间,可能也看不见这瞬间变化的惊喜。我靠在窗台上,静静待著看著。看著那一抹暖阳探头,温暖著纯朴的津沙聚落。那具特色的花岗岩建筑,在阳光下,显得如此静谧安详。我突然懒洋洋了起来,好奇、急躁、跃跃欲试,各种大大小小、藏的深的藏的浅的情绪,都在此时得到了镇静。

 

 

P_20181229_115720-03.jpeg

津沙聚落以前是个渔村,它之前还有个名字叫做金沙。相传在聚落旁的海滩,因夕阳西下导致沙滩看起来呈现一片金黄,所以称作金沙。过去这个聚落曾经是个大村,但随著鱼村没落、人口外移,便成了乏人问津之地。但也因为如此,保留了非常原始的建筑原貌。津沙聚落是个后来被在地社区营造人士发起的保存聚落,同为保存聚落的还有南竿的复兴村牛角聚落、莒光乡的福正村、大埔村,以及鼎鼎大名的北竿芹壁村。这些原始聚落都属于传统的闽东式建筑,屋顶五脊四坡,从建筑物上方看,长的很像一颗印章,所以有印章式建筑之称。屋顶的瓦片错落有致,瓦片之间不封死,好让空气可以往屋内屋外对流,所以又有「会呼吸的房子」这个可爱称号。

 

 

P_20181229_182421-02.jpeg

华灯初上,夜里的马祖气温更低。但奇怪的是,风好像没下午那么渗人了。简单扒个几口晚饭,便兴致盎然地下楼逛逛。居住在津沙聚落的好处,就是一出房门即美景。民宿门口的红灯笼灯已亮起,古朴的韵味比起白天更胜一筹。这让我想起几年前前往杭州旅行时,走在西湖边、街市上,看到的那复古古韵,跟这里倒有一点点异曲同工之美。

 

 

P_20181229_182312-02.jpeg

相邻的民宿,是传统典型的闽东式花岗岩建筑,在石壁窗台上安上精雕的木制窗户,粗旷中带著柔美。我们光在这个小小聚落的巷弄里,就不知杀了相机手机多少记忆体!

 

 

DSC_6436.JPG

津沙海边附近有一处阶梯,蜿蜒往上。走在依山势而上的建筑与石板路,有种置身国外的错觉。沿路会经过闲置的空地、碉堡,或些许断垣残壁。黄色的灯打在阶梯上,少了阴暗而更增添一丝浪漫。暖色调的颜色,不自觉使人跟心都暖和了起来。

 

 

DSC_6420-01.jpeg

走到路的尽头,是一户民宿。民宿外的空地,是俯瞰整个津沙海滩与聚落的最佳位置。在这里,听著风呼呼而啸、海浪拍打岸边,以及民宿内主人与客人的谈话声,仿佛可以想像,此前住在这里的居民是如何生活的。

 

 

P_20181231_124718_vHDR_On_HP.jpg

同是南竿原始闽东建筑的牛角聚落,位于津沙聚落的斜对角方向,它在南竿的东北角,因地形像牛角而得名。牛角聚落现在的村名为复兴村,是马祖原始聚落保存的发源地。在地的有识之士为了原始聚落保存不遗余力,现如今复兴村常为艺文展演的场地,村里也有不少知名的美食店家,对人文感兴趣或喜欢美食风格小店的人,应该会喜欢这里。不过由于时间关系,我并没有在这里待很久,实在可惜。若有机会再访马祖,我想在这里待上一整个下午,看看艺文表演、听听前辈讲讲人文、饿了就在店里果腹,安安静静地,享受那一份岁月静好。(待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