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帝王去世,妃子有時就要自殺殉葬。這種慘無人道的做法,在古代被視爲理所當然。一直到康熙時期,才被徹底廢除。然而在這之前,仍舊有兩位妃子分別爲努爾哈赤和順治帝殉葬。

  第一位 阿巴亥

  如果說到清朝妃子殉葬,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阿巴亥。阿巴亥爲努爾哈赤生下了三個優秀的兒子,阿濟格、多爾袞、多鐸,每一個都十分出色。尤其是多爾袞,在皇太極死後主持了入關工作,爲清朝奪取天下立下了曠世奇功。然而他的母親阿巴亥卻是被皇太極所逼死的。

  阿巴亥本來十分受寵,因受到小人德因澤陷害而失寵過了一段時間的困苦生活。但最後努爾哈赤死前卻仍舊將她召至身邊,欲傳位給多爾袞。只不過早就覬覦皇位的皇太極無論如何也不會在這最後一刻失去皇位,所以他聯合其它三位貝勒,以阿巴亥的孩子爲要挾奪取了皇位並逼死阿巴亥。

  阿巴亥爲了孩子的周全不得不自殺殉葬,皇太極志得意滿的坐上了皇位,只可惜,他可能想不到日後,那個叫做多爾袞的孩子會有多大的力量,甚至於差點奪取了大清江山,而他本人更被多爾袞帶了綠帽子。

  第二位 貞妃

  貞妃是清朝最後一個殉葬的妃子,雖然是自願,但實際上也是無可奈何,入宮完全是因爲姐姐孝獻皇后也就是賢妃。她入宮後完全就沒有被順治寵幸過,相反還要被排擠,因爲姐姐賢妃樹大招風,她自然也不好過。

  她最後殉葬,也完全是因爲順治過於思念她的姐姐,在傷心過度之下,竟然做出追封皇后、葬禮逾度等等違背禮數之舉,甚至於順治帝一度想要出家爲僧,最後順治在抑鬱成疾中早早去世。

  此時孝莊對於董鄂氏已經非常厭惡,畢竟孝莊自己和被廢掉的皇后都是博爾濟吉特氏,而她又把順治的死怪給董鄂氏。此時必須有人承擔孝莊的怒火,否則整個董鄂氏就有滅頂之災。無奈之下,貞妃只能選擇自盡殉葬,以承擔孝莊怒火。至於什麼“感恩遇之素深,克盡哀痛。”那就只是史官的美化之言了。

  阿巴亥和貞妃殉葬而死,一個是爲了保孩子,一個是爲了保族人,本質都是一樣的。這也側面表現出,在古代女子,尤其是皇宮中的女子是完全沒有辦法掌握自己的命運的。阿巴亥和貞妃的死,看似偶然,實際上卻是一種必然的結局。

  參考文獻:《清史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