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3月29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曾楊希 通訊員 高曉靜)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資源,地球上表面71%的面積被海洋佔據,然而海水卻無法直接爲人類提供生活所需,因此,發展海水淡化技術,對緩解海島水資源短缺狀況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太陽能光熱蒸發技術是實現海水淡化、污水淨化的方法之一,然而傳統的光熱轉化材料製備複雜、成本高、穩定性低。

  近日,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劉富研究員團隊從光熱轉化材料入手,研發出一種全生物質光熱蒸餾器(簡稱蒸餾器),具有低成本提取純水的特點。

  記者瞭解到,這種蒸餾器主要以農業廢棄物水稻秸稈爲原料。

  全生物質光熱蒸餾器設計與光熱蒸發性能 寧波材料所供圖

  具體而言,團隊將水稻秸稈經過碳化形成多孔碳基光吸收材料,再與細菌纖維素複合製作,從而得到一種光熱蒸發膜。“這種膜具有高穩定性和高機械強度的特點,其太陽光吸收率達89.4%。”團隊相關負責人介紹,同時,再利用秸稈作爲汲水通道和支撐體,構築起界面蒸發系統。將光熱蒸發膜與界面蒸發系統組裝在一起,便形成了蒸餾器。

  這種蒸餾器實際效果如何呢?記者瞭解到,在模擬海水淡化裝置進行連續室外運行時,晴天天氣下該裝置的日產水量爲6.4至7.9千克每平方米,在多雲天氣下日產水量爲4.6至5.6千克每平方米,提取的水質可直接達到飲用標準,“除了適用於海水淡化,該蒸餾器還具有普適性,可以從灘塗、溼地、沼澤等穩定提取純淨水。”該負責人表示。

  除了水之外,研究團隊還針對有機溶劑體系的分離與純化,進一步研發了耐溶劑光熱材料,首次系統性研究了太陽能光熱蒸發技術在有機溶劑純化中的應用,其研究結果有望應用於化工和醫藥領域的溶劑體系分子篩分、溶劑回收、催化劑循環利用等。

  以上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面上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與香港研究資助局聯合項目以及寧波市科技局等項目支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