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人類的眼睛是生物演化史上的一個“奇蹟”。

盡管現代生物學家一再闡釋,一切生物的自然選擇完全隨機,不摻雜任何“目的”,但“智能設計論者”仍抓住一個“證據”不放:就是像人眼這般復雜到極致的器官,如果少了瞳孔,晶狀體,視網膜三者中的任何一個都無法正常工作,考慮到三者不可能同時演化出來,故此眼睛只可能是被“設計”出來的。

對此生物學家早已給出了科學解釋,具體細節暫且不表,我猜大多數人也不關心——畢竟對大多數人來說,關於人類眼睛,有比“它是怎麼來的”更迫在眉睫的問題:人為乜會“近視”?

很遺憾,關於“近視”的最根本原因,目前主流科學界暫無定論,無論眼睛如何而來,也無論它多麼完美,一個不爭的事實就是:全人類的視力都在下降。當你看到這篇文章時,不妨擡頭看看周遭的人,是不是大部分人都戴着眼鏡?

更遺憾的是,內地下降的速度最快。世界衞生組織研究報告稱,目前全世界大概有14億近視患者,其中6億在內地。且低齡化趨勢非常嚴重,內地兒童青少年近視率居世界之首。

就在前幾天,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發佈的《2018年全國兒童青少年近視調查結果》也顯示:內地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發病形勢十分嚴峻,總體近視率為53.6%,其中6歲兒童為14.5%,初中生為71.6%,高中生高達81.0%,近視防控任務艱巨。

面對各種“嚴峻”和“艱巨”,人們不禁要問,科技可以做些什麼?

除了仰仗OLED,家長該如何幫孩子順應“屏讀時代”? 財經 第1張

“小孩 女人 寵物 男人”

最近幾年,兒童青少年近視問題已成社會共識,也日趨受到政策重視。舊年8月底,教育部和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等8部門就聯合印發了《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方案提出到2023年,力爭實現全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在2018年基礎上每年降低0.5個百分點以上,近視高發省份每年降低1個百分點以上,到2030年力爭實現6歲兒童近視率控制在3%左右,小學生近視率下降到38%以下,初中生近視率下降到60%以下,高中階段學生近視率下降到70%以下。

而將這種共識投射在科技商業範疇,也就不難理解,為乜在無可避免的“屏讀時代”(如今大多數家長已心知肚明,與各種屏幕共生,是這一代孩子的宿命),無論是小屏的手機和平板,還是大屏的電視,最近幾年“OLED”的出現頻率都突然增多,拋去畫質不談,相比傳統液晶顯示技術,它在眼健康方面的優勢,正在成為消費者最重視的購買因素之一。

譬如在高端電視市場,伴隨着中產階級的崛起和購買力的提升,眼健康已成為高端電視用戶不可忽視的消費訴求。尤其是伴隨着二胎政策的放開,有能力的家庭都在想方設法讓孩子順應“屏讀時代”。數據顯示,用戶選擇OLED電視的主要原因中,“健康護眼”以20.7%的佔比僅次於“畫質清晰”和“最新技術”。

畢竟你也知道,這一輪消費升級的順序是:“小孩 女人 寵物 男人”。

除了仰仗OLED,家長該如何幫孩子順應“屏讀時代”? 財經 第2張

一次“藍光測試”

其實從技術邏輯上,家長對OLED的追捧不難理解。

常識是,長時間看電視會造成眼疲勞。因為正常情況下,人類眨眼睛的頻率大概是一分鐘15次,但看電視時注意力非常集中,眨眼頻率會降為大概原來的1/3,時間一長,眼睛就容易乾燥疲勞,若唔覺意休息,日復一日,就有可能導致近視。

而減輕疲勞的一個有效方式,是降低含藍光量。藍光光譜主要集中在400-480納米之間,波長短頻段高,能量高,穿透能力強。早在2013年-2014年,內地標準化研究院視覺健康實驗室就進行了LED藍光對人眼視覺疲勞影響的研究,近600人次的人眼視覺生理實驗結果顯示,屏蔽 15% 的藍光比不屏蔽藍光的被試者的視覺疲勞度低了近21%。

而抵禦藍光為OLED所擅長。從技術原理上,OLED具備自發光特性,無需像液晶電視一樣在背後使用高亮LED背光燈照射,每個像素都能自行發光,只要向電極中輸入電壓,激發層就能產生所需要的彩色光,其採用的有機發光材料大幅降低了藍光光譜的強度。另外,主動發光的物理特性,也讓OLED能呈現出“純粹的黑色”,通常540尼特就能帶來液晶1000尼特的認知亮度水平,只需通過少量光線,即可就呈現出讓眼睛更柔和的多彩畫面——要知道,亮度越高屏幕產生的藍光越多,而OLED電視可以將藍光放射量減少至傳統電視的三分之一,最大程度上讓眼睛不易疲勞,從而達到保護用戶尤其是孩子視力的效果。

除了仰仗OLED,家長該如何幫孩子順應“屏讀時代”? 財經 第3張

其實對於當前OLED電視用戶來說,上述技術原理,他們已有直觀體驗。如今這種感官體驗,得到了來自實驗室的驗證。

不久之前,由國家眼科權威機構——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對OLED眼健康方面做出相關測試,測試內容包括對OLED電視和量子點液晶電視進行藍光放射量測試,主觀視疲勞-視覺舒適度測試,以及客觀視疲勞-眼調節力檢測。

除了仰仗OLED,家長該如何幫孩子順應“屏讀時代”? 財經 第4張

最終結果顯示:首先,在400-500nm藍光範圍內,OLED電視藍光放射量為29923(400、500nm曲線下積分值,相對值,無單位),QD-LCD電視藍光放射量為87140(400、500nm曲線下積分值,相對值,無單位),這說明OLED電視發生藍光損傷的風險小於量子點液晶電視。

此外,OLED電視的視疲勞癥狀評分增加值為L44士3.66,QD-LCD電視的視疲勞癥狀評分增加值為L85士4.40。說明OLED電視的對主觀視疲勞的影響小於量子點液晶電視。

最後,在客觀視疲勞方面,OLED電視調節滯後幅度變化值為·0.07士0.88,量子點液晶電視調節滯後量變化值為 0.01+0.63。該數據表明OLED電視的對客觀視疲勞的影響小於量子點液晶電視。

綜上所述,測試最終得出的結論是:OLED電視的藍關放射量少於量子點液晶電視,同時對視疲勞的影響更小,因此長時間觀看OLED電視後視疲勞程度會遠低於量子點液晶電視。

結語:“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事實上,這份測試報告,只是對當下消費者真實需求的又一次佐證:OLED之故此成為高端電視的大眾衡量準則,原因之一就是暗合了消費者對眼健康的剛需——雖然視力下降是個全球大趨勢,沒有任何家庭能夠單兵作戰,力挽狂瀾,但與其他傳統的液晶顯示技術相比,OLED或許是內地家庭最值得仰仗的“盟軍”了。

除了仰仗OLED,家長該如何幫孩子順應“屏讀時代”? 財經 第5張

不過,行文至最後,我必須要說,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家長,如果想讓孩子遠離近視,除了在“硬件設施”上有所作為,更應該記住一句雞湯:“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因為這句“雞湯”得到了科學界的驗證。最近幾年,主流科學界正在形成共識,影響孩子近視的最關鍵因素是戶外活動時間,想讓孩子抵禦近視,最好的方法是陪他們更多待在室外。國外一系列研究都表明:每天2個小時以上的戶外運動,就能夠抵消一天因為近距離用眼帶來的近視風險,孩子患近視的概率就會大幅下降。

當然,我也知道,在這個疲於奔命,販賣焦慮的時代,孩子的學習壓力,加之家長的工作壓力,都讓每天騰出2小時,變得比買一臺電視困難得多。

作者:李北辰,獨立撰稿人,內地數十家媒體專欄作家,曾供職《南都週刊》《華夏時報》《財經》等媒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