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星云大师

  「临终关怀」是现代社会上的一些有心人士所提倡,他们希望借由宗教关怀与医疗照护,帮助一些即将往生的人,在临终之前得到身心两方面的妥善照顾;甚至对临终者的家属,也提供一些看护上的协助与心灵上的安慰,帮助他们度过这人生中最难忍受的生离死别的悲伤时刻。

  /取自网络

  不过,其实在过去的佛教寺院里,人临终了,他认为这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出家人对于生死应该放下,没有什么关怀、不关怀;你死了以后,弄张毯子包裹起来,然后擡到后山去荼毗火葬,全寺的大众也都不知道,一个人就已经这样离开世间了,也没有人说闲话,因为大家都是萍水相聚,也不讲究彼此之间的你关怀我、我关怀你的。

  当然,也有一些修道的人,他们视生死如游戏,所以离开世间时,也有种种特殊的异象。如邓隐峰飞锡禅师倒立而亡;如普化禅师游戏人间,跟信徒宣布在什么时间,将在东门、或南门、或西门、或北门往生,他预知往生的时刻。其他再如:德普禅师让弟子办斋祭祀,他要看看祭祀的情况,并且享用过祭祀斋后才安然而逝;船子和尚则吹笛进入烟波,覆舟而逝。

  这些禅师、高僧们,有的人生死安详,有的人坐化、有的人无疾而终……;在佛教里有不少宣扬、赞美这许多往生者的异相,却少有提倡「临终关怀」的意识。不过现在的社会,讲究人我的关系、讲究人生的富乐,就是死亡离开世间,也需要给他关怀。就如过去佛教里也有西方堂、如意寮、塔院,提供对往生者的照护,虽不及今日安宁病房的普及和效用,但其实佛教早就有对往生者的临终助念,甚至今日佛光山的万寿园,也设有安宁病房。

  图说:佛光山万寿园。图/资料照片

  说到安宁病房,我认为理想的安宁病房,应该要有一间净室,让病患可以躺卧在床上,聆听轻慢的佛教梵呗,让他能在悠扬的诵经、念佛声中,离世而去。患者之外,也有他的眷属及有关人士,就算是出家人吧,他也有道友,因此应该在往生堂的隔壁,设立一个空间,作为眷属们吃住的地方,以便大家轮流照顾即将往生的人。

  离世助念 随喜随缘服务

  俗语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负责照顾病患的人,就是专业的看护吧,为一个病人,长年累月的辛苦,身体也不容易承担。所以中华文化提倡子孙孝道,对于父母的临终前照顾,应该大家轮流看顾,就不会有久病床前无孝子的窘况了。

  /取自网络

  现在的医院和佛教界,也都设有助念团,为一些即将离世的患者助念,给予护持,给予关怀,我觉得这就是时代的进步,也是佛教对于世间应有的随喜、随缘的服务。

  不过,「临终关怀」最重要的,我想第一个是要让临终者安心,让他不要惧怕,所以最好要有人说法,或是他喜欢的人给他安慰。往生以后,现在大部分都是高楼,不方便,医院也不方便,最好就是有安宁病房。过去的寺院有提供给往生者的灵棺附寄在灵骨塔、纳骨堂里。然而现在一些功利人士,设立葬仪社、殡仪馆、公墓,把这样的服务,当成一种商业行为,从中牟利;甚至公墓的负责人,为了节省土地,也运用佛教的塔型模式,让社会人士接收了佛教千百年来利益大众的成果。

  /取自网络

  生亡两利佛事 普利社会

  不过,佛教今后应该在「安宁病房」的意义之下,在寺院道场里,设立更周全的往生堂,给予亡者助念,说法安慰。所以,佛光山在台湾嘉义办的南华大学,特别成立了生死学系,就是为了解决人生的两大问题:一个是生,一个是死。

  让生者能够不感亏欠、不太麻烦、不留遗憾的处理丧葬事情;让亡者也能在师友眷属的帮助之下,在佛号声、诵经声中,安详的离世。这种生亡两利的佛事,就是了生脱死。当今的佛教要普利社会,对于「临终关怀」这么美好的意义,也不能不用心,不能不注意。

  /取自网络

  器官捐赠

  中国人一向保有传统的想法,认为人往生后,一定要留得全尸,因此「器官捐赠」的想法,一直无法普及。其实,过去佛陀为了救度众生,都肯割肉喂鹰、舍身饲虎,可见佛教并未标榜「全尸」的观念;现在把我们用不上的器官,借助他人的身体继续活下去,这不是很好吗?

  以佛教来讲,我人的这个身体并不是「我」的,它是四大假合而有,如旅馆一样,提供我们今生暂时居住而已。在佛经里有一则故事,非常深奥,值得一说:

  有一个旅行的人,错过了旅店,行走山间,看到一间破旧的神庙,就在神龛下卷曲而眠。到了半夜,听到一阵嘈杂的声音,见到一个小鬼揹着一具尸体走进来,旅人吓得全身发抖。这时候,后面追来一个高大的鬼,就责备小鬼偷他的尸体。二鬼争吵不休,突然听到神龛下传来声音,原来下面躲了一个人,小鬼就要他出来作证明,到底这个尸体是谁的?

  /取自网络

  这一个人心想,今天在劫难逃,不论怎么说都是死,既然如此,就说真话吧。「这尸体是小鬼的。」大鬼一听很生气,走向前去,把他的左膀子折下来吃下去。小鬼一看,这个人帮我说话,膀子给大鬼吃了,很对不起,就从尸体上,折了左膀子接上去。大鬼看了更生气,又折了右膀子,小鬼一样又从尸体上折了右膀子接上去。总之,四肢都给大鬼吃了,小鬼也通通都接上去了,就等于现在的器官移植,让这个旅人还是身体健全。

  在一阵恶作剧之后,二鬼呼啸而去,留下旅人茫然自问:「我是谁?」我本来是张家村的张三、本来是李家庄的李四,现在给大鬼吃了,这个身体究竟是谁的呢?他忽然大悟:原来这个身体根本不是我的,那只是假象,我的真如自性,是吃不了,也换不了的,这时候才发觉另外一个真我。

  /取自网络

  关于器官捐赠,我在年轻的时候就立了遗嘱,哪一天离开世间,不要替我火葬,不要想烧出什么舍利子来,还是把器官捐赠给别人比较好。但是几十年的岁月过去了,这老朽的器官要捐给别人,还会好吗?所以我现在也就顺其自然。但是如果是车祸或突然往生者,假如你爱他的生命,可以借助别人的身体来延续他的生命,带给他人生机,也是功德一件。试想,如果你因为捐出眼角膜,就能让人再次获得光明;捐出一个心脏,就能让他人生命再次有动力,这不是很有意义吗?这才是真正的生命不死。

  当然也有人会担心,摘除器官是不是会让亡者因痛生瞋,无法安详往生极乐净土?其实一个人有愿,有心将自己的身体布施出来利益别人,就不用担心、顾忌会因摘除器官而因痛生瞋。

  我觉得捐赠器官含有生命延续、内财布施、资源再生、同体共生等意义。器官移植让许多生命垂危的人,得以延续身体的生命;也让捐赠者的慈悲精神得以流传,这种全心喜舍、全愿助人的心,才是佛教所提倡的真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