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功小记75(2013-12-12 11:13:22)

转载

标签: 李氏练功拳理体育体会 分类: 练功体会

明天一早,我就要去市委党校参加近一个月的封闭式适应性培训。参加这样培训,意味著我21年的军旅生涯和近240天休假式生活的结束。这样生活的结束,也意味著,我就要到新的工作单位和工作岗位,开始我后20年早八晚五的机关工作生活了。这样的变化,显然打乱了我每天以修炼为主的生活习惯,为了纪念这段难忘的岁月,今天,我有感而发,对自己修炼武清派李氏太极拳进行一个小结。

当代人渴望健康长寿,希望能求得真传,练得太极拳神功,但大都苦于求学无门,以为学得一套或几套拳架,就算学会了太极拳,其实,这是因对传统太极拳的不了解而误解所致。还有的人以为只要经所谓的「名师」指点,就算是得到了所谓的「真传」,这也是因为对传统太极拳的传承不了解而误解所致。其实,传统太极拳真正最核心的最珍贵的最有价值的东西并不完全在拳架上,拳架只是其内在价值的外在表现,而其内在价值就是系统而科学的完整的训练体系。可惜,就算是很多练了几十年太极拳的人也并不完全明白这个道理。这也就难怪为什么有的人练了几十年的太极拳而不得其门径,练不出内功,体会不到太极拳作为内家拳的独特的玄妙,很重要的原因还是没能得到系统的训练,因为练的不系统、不科学,而走了大弯路,等到有一天突然明白了,自己已经进入了暮年,真的应了那句老话:「练拳没练功,到老一场空」啊!有时候,同门内一起学习的人,大家都是一起听师傅的教授,师傅也没有刻意去教那个人,不教其他人。可在很短的时间,有的人,功夫就长进很快。而另一些人,却进展不大,这个时候,师傅一般会说:「他这段时间练的得法了,那个人还没有得法等等!」其实,师傅说的这个「得法」,就是科学系统的训练方法,功夫长进不大的人,是他没有严格按照师傅所教,先练什么、再练什么、重点训练什么,训练功法的多少、顺序和重点不同,产生的功效当然也大不相同。可往往还有些人,看到别人的进步,就怀疑师傅是不是背著自己给别人吃小灶了,更有甚者还记恨师傅,这种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却总是把错误归罪于他人,一点自省精神也没有的人,恐怕大道只能离他越来越远了!

众所周知,现在在武清活跃的李派弟子,大都为当年郑炳章师爷这一支的,他们所练的太极拳为李季英所传拳架,是李瑞东晚年定架之架,郑师爷这一支完整的保存了李瑞东太极拳完整的训练体系,这也正是郑师爷这一支最为珍贵所在,这个完整的太极拳训练系统都包括:外部预备之练习、内部预备之练习、桩法、功法、拳架、推手、散手和器械,记得郑照明师傅说:「李派的东西好,好就好在从幼儿园到博士后的功法全有」,这些训练体系是逐层深入,逐级而上,一层深一层,循序渐进的练习,既适合初学者,也适合提高者,所以,清楚了这点,就不会奇怪,为什么李派的弟子中大多数都是带艺拜师,就是为了在更深入的了解神奇的太极拳中,提高自己太极拳的修为。仅从拳架说起,这里面就包括初、中、高三个级别,初练时学习老三推,通过反复的双手推掌、单手推掌和转身双推掌的练习,当练出拳论中所言:「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行于手指」感觉时,就可以进入中级阶段,练习李派弟子人人每天必练的太极五星捶了。说起这个太极五星捶,我要多说几句,因为这也是我的最爱,其实我是一直怀疑五星捶的这个叫法,这个叫法显然是取于李先祖师的《发明源起》中关于内外五行的论述:「太极之源阐发阴阳循环之至理,讲明手有五诀、足有五步、身有五方、口有五音、头有五星,此乃外五行也。腹有五脏生五气、心藏五德而生五性、五性知所正能知五味之所偏也,此为五行即内五行也。」既然取名于外五行,那为什么只叫为什么只叫五星捶,不叫五音捶,不叫五方捶,不叫五步捶,不叫五诀捶呢?后来大家都叫五行捶,把内外五行都涵盖了,还是有些道理的。此外还有捶与椎之争,根据我的研究,对内都叫椎,捶这一说法,是对外的一种含糊的说法,目的是为了隐藏李派太极拳的核心内容。其实,别管是称五行还是五星,称捶还是椎。我更喜欢叫无形捶。这个想法来自于我在一本秘谱里看到本派有「三丹田口诀」和「 捶头歌」。其中:「三丹田口诀」第一句话就是:「 三才一贯,三田相连,内有真宝,内练为丹,外用为捶。上丹田内隐,金蟾望月捶,又为金光闪电捶。中丹田内藏,混元一捶,又名呼吸定息捶。下丹田内有,如意紫金捶,又名金锤浪荡锤,乃精气神也。」直接指出了三个丹田,三个捶的说法,此外,这三个捶还有单独歌诀。此种说法,再一次印证了李先祖师「以武演道」的心法。同时与武当太极拳的「内练为丹,外练为捶」如出一辙。想到此,我突然恍然大悟,原来,李派内的所谓捶是指的什么了:「打人于无形,是李派太极拳追求的境界!」所以,我称其为无形捶。对外所言为 「五行」也好,「五星」也好,也都是为了掩盖其真实的核心内容。当然,这只是我的一家之言。其实,我对李派拳法还有另外一个理解,就是五星捶其实是一套养生功,或者是一套导引术,仅从拳架的编排来看,第一节《春》,重在松腰练气,犹如春之播种。第二节《夏》,重在贯通两臂,犹如夏苗之生长。第三节《秋》,重在贯通两腿,犹如秋时之发根(比如,根茎类的作物大都在秋后长成)。第四节《冬》,重在内实丹气,犹如过冬之藏。四节四个节气,一个轮回,犹如四季天地之气周流一周,周而复始,又如大道之轮回,妙不可言!我练了两年,经历了两个轮回,这样的感觉异常明显,师兄说:「人能认识到什么程度,就能练到什么程度。」但我相信,做人与练功一样,同样需要修炼,功到自然成。身上有了一定的太极拳功夫后,就要进入试手发劲阶段,李派内有专门用于发劲训练的功法,叫《八大架子》,是从太极拳中抽出来的八个有代表性的式子,进行反复单练,打出八面劲别。有了这样的发劲基础后,就可以进行应用练习了,在门派内也叫安装手安脚,这个功法叫《十三硬架》,是从太极拳中选出的十三个最为实用的式子,进行反复对练,为下一步学习七十二式《奇门拳》奠定基础。当然这期间还要加上专门练习太极功夫的功夫架《八大小架》以及各类桩法、功法。这些成系统、成体系的训练方法才是郑师这一支最为珍贵的核心内容,只有遵守这样的训练方法,逐阶而上,循序渐进,才可能得到纯正的太极功夫。一个门派绝不是一个拳架所能代表和涵盖,它绝对是一个体系一个系统。当别派都在争论谁是真传之时,李派内部郑师爷这一支,最为完整的保留了这个完整的体系和科学的训练方法,才是太极拳演练最核心的秘密,这在别派密而不传的东西,而李派郑师爷的一些弟子却毫无保留的传授。以我对别派的了解,我感觉李派的这个体系,最大的优势就是太极拳训练的基本功和太极快拳,我作为李派弟子都有幸接触和学习,真的很幸运!

这一段时间,我常对著太极图发呆,阴阳鱼中白鱼之中有黑点,黑鱼之中有白点。想起拳论中所云:「阴中寓阳,阳中寓阴。」我就琢磨,阴极则阳生,阳极则阴生。又想起有一位哲人说过:「当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具体在身上的体现和应用,那是不是就是说在阳的时候,要有向阴发展的心意,在阴的时候要有向阳发展的心意,这是太极拳论所言的避双重之妙法。我试著应用在试力发劲上,果然效果非同凡响,真的没有想到,经过两年日复一日、坚持不懈的努力,我终于掌握了内家拳的发劲方法,真是功到自然成啊!我记得以前说过,一般的人总以为把气沉到到了脚下就算是练成了,其实,这只是练成了一半,关键是如何把沉下去的气抽上来,通过手指表现出来,这才是真正核心的东西,要不为什么古人把内功高深的人称为「高手」,而不称为「高人」呢?哈哈!内功的高低以手上功夫为标志!有的人说调动内气会伤身,这个说法对也不对,关键还是看训练方法是否科学合理,如果训练的方法不科学不系统,当然会伤身,专业名词叫:「空转辘轳」和「火烧空锅」。但如进行系统的练习,自然不会出这样的问题。可叹的是这样成系统的训练方法不为众人所知,甚至,有的人根本就不知道整个体系是什么,也不知道哪个功法先练,哪个功法后练,练这个功法需要分几个步骤,每个步骤应注意什么,就盲目的练习,最后只能走弯路。致于如何用心意,把内气鼓荡起来,通过脚的虚实转换形于手指,人体好像是一个充满了气的气球,浑身被内气掤起,介于悬浮空中一样,上不能再浮,下不能再沉,达到了地球引力与太阳吸力的平衡点,这就是拳论中所指的无极状态,进入了无我无他的境界,这也是一直我追求的那种目标和境界。这里面有很多的功法,比如,先要能运行小周天。例如在推手时,对方来了劲路,我顺势接住后接到我的脚下再原路返回去,丹球在体内顺转了一个立圆,当然,有时候还有平圈和横圈。因为这个涉及到内家拳发劲的核心机密,所以,我在这里就不能再多谈了,也不是一句能说清楚的。因为内家内功的修炼,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个层次一个层次,逐级而上,积功所得,不同的人,修炼所达到的层次不同,所讲体感自然不同,这就是为什么在谈体悟时,炼的是同一个东西,为什么感觉却不一样,这是因为有的人讲的是一个层次的东西,而另一个人讲的又是另一个层次的东西,如果你不知道你在什么层次,那就是盲修瞎练。总之,如果没有运行内气的本领,那一定不是内家拳,只能是有内家拳之形而无内家拳之实。但要运行内气必然先要有内气,所以,我还是感觉第一要得气,第二要养气,第三要运气。这就如生活中,第一就是要学会怎么赚钱,第二就是学会怎么攒钱,第三就是学会怎么花钱的道理是一样的。得气在呼吸,养气在心静,运气在导引,三者结合练习功效更大。这些功法本来是太极拳修炼的基本功法,只是原先的老人们太保守,他们得艺不易,当然也有艺不妄传之古训,自然不会轻易说出,虽然现在人不保守了,但同样要识人而授。道德经有另一种解释法,就是倒著读,德(得)道经。也就是老一辈人所说的:「有德者得之,无德者失之。」这使我一下子明白了修炼的道理,修是修身,炼就炼体。修身也就是养德,德厚了自然会养出浩然之气! 分享:

4

喜欢阅读(123) 评论 (1) 收藏(1) 转载(2) 喜欢 列印举报

已投稿到:

排行榜

圈子

前一篇:[转载]孔子论太极拳(释)后一篇:三车秘旨[清]李涵虚著 陈撄宁校订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