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功小記75(2013-12-12 11:13:22)

轉載

標籤: 李氏練功拳理體育體會 分類: 練功體會

明天一早,我就要去市委黨校參加近一個月的封閉式適應性培訓。參加這樣培訓,意味著我21年的軍旅生涯和近240天休假式生活的結束。這樣生活的結束,也意味著,我就要到新的工作單位和工作崗位,開始我後20年早八晚五的機關工作生活了。這樣的變化,顯然打亂了我每天以修鍊為主的生活習慣,為了紀念這段難忘的歲月,今天,我有感而發,對自己修鍊武清派李氏太極拳進行一個小結。

當代人渴望健康長壽,希望能求得真傳,練得太極拳神功,但大都苦於求學無門,以為學得一套或幾套拳架,就算學會了太極拳,其實,這是因對傳統太極拳的不瞭解而誤解所致。還有的人以為只要經所謂的「名師」指點,就算是得到了所謂的「真傳」,這也是因為對傳統太極拳的傳承不瞭解而誤解所致。其實,傳統太極拳真正最核心的最珍貴的最有價值的東西並不完全在拳架上,拳架只是其內在價值的外在表現,而其內在價值就是系統而科學的完整的訓練體系。可惜,就算是很多練了幾十年太極拳的人也並不完全明白這個道理。這也就難怪為什麼有的人練了幾十年的太極拳而不得其門徑,練不出內功,體會不到太極拳作為內家拳的獨特的玄妙,很重要的原因還是沒能得到系統的訓練,因為練的不繫統、不科學,而走了大彎路,等到有一天突然明白了,自己已經進入了暮年,真的應了那句老話:「練拳沒練功,到老一場空」啊!有時候,同門內一起學習的人,大家都是一起聽師傅的教授,師傅也沒有刻意去教那個人,不教其他人。可在很短的時間,有的人,功夫就長進很快。而另一些人,卻進展不大,這個時候,師傅一般會說:「他這段時間練的得法了,那個人還沒有得法等等!」其實,師傅說的這個「得法」,就是科學系統的訓練方法,功夫長進不大的人,是他沒有嚴格按照師傅所教,先練什麼、再練什麼、重點訓練什麼,訓練功法的多少、順序和重點不同,產生的功效當然也大不相同。可往往還有些人,看到別人的進步,就懷疑師傅是不是背著自己給別人喫小竈了,更有甚者還記恨師傅,這種不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卻總是把錯誤歸罪於他人,一點自省精神也沒有的人,恐怕大道只能離他越來越遠了!

眾所周知,現在在武清活躍的李派弟子,大都為當年鄭炳章師爺這一支的,他們所練的太極拳為李季英所傳拳架,是李瑞東晚年定架之架,鄭師爺這一支完整的保存了李瑞東太極拳完整的訓練體系,這也正是鄭師爺這一支最為珍貴所在,這個完整的太極拳訓練系統都包括:外部預備之練習、內部預備之練習、樁法、功法、拳架、推手、散手和器械,記得鄭照明師傅說:「李派的東西好,好就好在從幼兒園到博士後的功法全有」,這些訓練體系是逐層深入,逐級而上,一層深一層,循序漸進的練習,既適合初學者,也適合提高者,所以,清楚了這點,就不會奇怪,為什麼李派的弟子中大多數都是帶藝拜師,就是為了在更深入的瞭解神奇的太極拳中,提高自己太極拳的修為。僅從拳架說起,這裡面就包括初、中、高三個級別,初練時學習老三推,通過反覆的雙手推掌、單手推掌和轉身雙推掌的練習,當練出拳論中所言:「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行於手指」感覺時,就可以進入中級階段,練習李派弟子人人每天必練的太極五星捶了。說起這個太極五星捶,我要多說幾句,因為這也是我的最愛,其實我是一直懷疑五星捶的這個叫法,這個叫法顯然是取於李先祖師的《發明源起》中關於內外五行的論述:「太極之源闡發陰陽循環之至理,講明手有五訣、足有五步、身有五方、口有五音、頭有五星,此乃外五行也。腹有五臟生五氣、心藏五德而生五性、五性知所正能知五味之所偏也,此為五行即內五行也。」既然取名於外五行,那為什麼只叫為什麼只叫五星捶,不叫五音捶,不叫五方捶,不叫五步捶,不叫五訣捶呢?後來大家都叫五行捶,把內外五行都涵蓋了,還是有些道理的。此外還有捶與椎之爭,根據我的研究,對內都叫椎,捶這一說法,是對外的一種含糊的說法,目的是為了隱藏李派太極拳的核心內容。其實,別管是稱五行還是五星,稱捶還是椎。我更喜歡叫無形捶。這個想法來自於我在一本祕譜裏看到本派有「三丹田口訣」和「 捶頭歌」。其中:「三丹田口訣」第一句話就是:「 三才一貫,三田相連,內有真寶,內練為丹,外用為捶。上丹田內隱,金蟾望月捶,又為金光閃電捶。中丹田內藏,混元一捶,又名呼吸定息捶。下丹田內有,如意紫金捶,又名金錘浪蕩錘,乃精氣神也。」直接指出了三個丹田,三個捶的說法,此外,這三個捶還有單獨歌訣。此種說法,再一次印證了李先祖師「以武演道」的心法。同時與武當太極拳的「內練為丹,外練為捶」如出一轍。想到此,我突然恍然大悟,原來,李派內的所謂捶是指的什麼了:「打人於無形,是李派太極拳追求的境界!」所以,我稱其為無形捶。對外所言為 「五行」也好,「五星」也好,也都是為了掩蓋其真實的核心內容。當然,這只是我的一家之言。其實,我對李派拳法還有另外一個理解,就是五星捶其實是一套養生功,或者是一套導引術,僅從拳架的編排來看,第一節《春》,重在松腰練氣,猶如春之播種。第二節《夏》,重在貫通兩臂,猶如夏苗之生長。第三節《秋》,重在貫通兩腿,猶如秋時之髮根(比如,根莖類的作物大都在秋後長成)。第四節《冬》,重在內實丹氣,猶如過冬之藏。四節四個節氣,一個輪迴,猶如四季天地之氣周流一週,周而復始,又如大道之輪迴,妙不可言!我練了兩年,經歷了兩個輪迴,這樣的感覺異常明顯,師兄說:「人能認識到什麼程度,就能練到什麼程度。」但我相信,做人與練功一樣,同樣需要修鍊,功到自然成。身上有了一定的太極拳功夫後,就要進入試手發勁階段,李派內有專門用於發勁訓練的功法,叫《八大架子》,是從太極拳中抽出來的八個有代表性的式子,進行反覆單練,打出八面勁別。有了這樣的發勁基礎後,就可以進行應用練習了,在門派內也叫安裝手安腳,這個功法叫《十三硬架》,是從太極拳中選出的十三個最為實用的式子,進行反覆對練,為下一步學習七十二式《奇門拳》奠定基礎。當然這期間還要加上專門練習太極功夫的功夫架《八大小架》以及各類樁法、功法。這些成系統、成體系的訓練方法纔是鄭師這一支最為珍貴的核心內容,只有遵守這樣的訓練方法,逐階而上,循序漸進,纔可能得到純正的太極功夫。一個門派絕不是一個拳架所能代表和涵蓋,它絕對是一個體系一個系統。當別派都在爭論誰是真傳之時,李派內部鄭師爺這一支,最為完整的保留了這個完整的體系和科學的訓練方法,纔是太極拳演練最核心的祕密,這在別派密而不傳的東西,而李派鄭師爺的一些弟子卻毫無保留的傳授。以我對別派的瞭解,我感覺李派的這個體系,最大的優勢就是太極拳訓練的基本功和太極快拳,我作為李派弟子都有幸接觸和學習,真的很幸運!

這一段時間,我常對著太極圖發獃,陰陽魚中白魚之中有黑點,黑魚之中有白點。想起拳論中所云:「陰中寓陽,陽中寓陰。」我就琢磨,陰極則陽生,陽極則陰生。又想起有一位哲人說過:「當事物發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向相反的方向運動。」具體在身上的體現和應用,那是不是就是說在陽的時候,要有向陰發展的心意,在陰的時候要有向陽發展的心意,這是太極拳論所言的避雙重之妙法。我試著應用在試力發勁上,果然效果非同凡響,真的沒有想到,經過兩年日復一日、堅持不懈的努力,我終於掌握了內家拳的發勁方法,真是功到自然成啊!我記得以前說過,一般的人總以為把氣沉到到了腳下就算是練成了,其實,這只是練成了一半,關鍵是如何把沉下去的氣抽上來,通過手指表現出來,這纔是真正核心的東西,要不為什麼古人把內功高深的人稱為「高手」,而不稱為「高人」呢?哈哈!內功的高低以手上功夫為標誌!有的人說調動內氣會傷身,這個說法對也不對,關鍵還是看訓練方法是否科學合理,如果訓練的方法不科學不繫統,當然會傷身,專業名詞叫:「空轉轆轤」和「火燒空鍋」。但如進行系統的練習,自然不會出這樣的問題。可嘆的是這樣成系統的訓練方法不為眾人所知,甚至,有的人根本就不知道整個體系是什麼,也不知道哪個功法先練,哪個功法後練,練這個功法需要分幾個步驟,每個步驟應注意什麼,就盲目的練習,最後只能走彎路。致於如何用心意,把內氣鼓盪起來,通過腳的虛實轉換形於手指,人體好像是一個充滿了氣的氣球,渾身被內氣掤起,介於懸浮空中一樣,上不能再浮,下不能再沉,達到了地球引力與太陽吸力的平衡點,這就是拳論中所指的無極狀態,進入了無我無他的境界,這也是一直我追求的那種目標和境界。這裡面有很多的功法,比如,先要能運行小周天。例如在推手時,對方來了勁路,我順勢接住後接到我的腳下再原路返回去,丹球在體內順轉了一個立圓,當然,有時候還有平圈和橫圈。因為這個涉及到內家拳發勁的核心機密,所以,我在這裡就不能再多談了,也不是一句能說清楚的。因為內家內功的修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一個層次一個層次,逐級而上,積功所得,不同的人,修鍊所達到的層次不同,所講體感自然不同,這就是為什麼在談體悟時,煉的是同一個東西,為什麼感覺卻不一樣,這是因為有的人講的是一個層次的東西,而另一個人講的又是另一個層次的東西,如果你不知道你在什麼層次,那就是盲修瞎練。總之,如果沒有運行內氣的本領,那一定不是內家拳,只能是有內家拳之形而無內家拳之實。但要運行內氣必然先要有內氣,所以,我還是感覺第一要得氣,第二要養氣,第三要運氣。這就如生活中,第一就是要學會怎麼賺錢,第二就是學會怎麼攢錢,第三就是學會怎麼花錢的道理是一樣的。得氣在呼吸,養氣在心靜,運氣在導引,三者結合練習功效更大。這些功法本來是太極拳修鍊的基本功法,只是原先的老人們太保守,他們得藝不易,當然也有藝不妄傳之古訓,自然不會輕易說出,雖然現在人不保守了,但同樣要識人而授。道德經有另一種解釋法,就是倒著讀,德(得)道經。也就是老一輩人所說的:「有德者得之,無德者失之。」這使我一下子明白了修鍊的道理,修是修身,煉就煉體。修身也就是養德,德厚了自然會養出浩然之氣! 分享:

4

喜歡閱讀(123) 評論 (1) 收藏(1) 轉載(2) 喜歡 列印舉報

已投稿到:

排行榜

圈子

前一篇:[轉載]孔子論太極拳(釋)後一篇:三車祕旨[清]李涵虛著 陳攖寧校訂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