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朝日新聞》4月16日報道,一名中國男子多年在日本爲那些被壓迫的外國工人爭取屬於他們的權利,受到了廣泛好評。

  這名男子名叫甄凱(音譯),今年60歲。1986年,甄從北京的一所大學畢業,來到日本東洋大學學習法律。他曾爲多家公司工作,後又在東京郊外的Saitama縣開了一家中餐館。

  甄現在是吉福市總工會第二非日籍部門的負責人,他利用自己在勞工方面的專業知識,在過去的15年裏,一直爲面臨與工作相關困難的外國工人提供法律諮詢。

  甄在經營他的中餐館時對外國實習生問題產生了興趣。

  2004年,當甄訪問縣政府辦公室協助被剝削的中國實習生時,一位官員讓他聯繫了任何人都可以加入的東京工會,非日本人也有權進行集體談判。2010年,他關閉了自己的餐廳,專注於工會活動。

  在一個案例中,甄通過一個社交網站瞭解到,位於愛媛縣今治市的一家縫紉公司有三名中國技術實習生在培訓期結束後仍沒有收到任何加班費。這三名實習生通過電子郵件爲甄詳細說明瞭他們的工作時間和迄今爲止收到的工資。

  在午休時間,甄在他們工作地點附近的一家便利店與三人見面了,並告訴他們日本法律賦予工人集體談判的權利。甄解釋說,僱主不能拒絕工會的對話請求,他將代表他們與僱主交談。然後,他要求實習生簽署同意成爲工會成員的表格。

  經過3天的談判,他爲3名實習生討回了公道,公司負責人說他將考慮支付被扣留的加班費。

  甄幫助中國人的事情在中國的社交網站上被廣泛傳播,提高了他的聲譽,並引發了來自日本各地的大量採訪。

  在與公司談判勞動問題時,甄總是站在外國實習生一邊,甄在代表外國實習生的不懈努力中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就。

  在截至2018年8月的8年中,他所在的工會部門共收到了1191份調查報告,主要涉及未付工資、職業事故、暴力、性騷擾和虐待。

  甄鼓勵被壓迫的實習生大聲維護自己的權利。甄還把吉福縣的一棟建築進行了翻修,這樣的話,如果技術實習生與僱主談判期間失去工作和住所,他們可以在那裏避難。

  日本還有其他工會也代表非日本工人與僱主進行談判。

  2002年,在日本金屬、機械和製造業工人協會(由中小型零部件製造商和其他企業的工會組成)的協助下,成立了總部位於東京的緬甸公民工會聯合會,以支持緬甸的受訓人員。

  大阪地區總工會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一直在協助外籍教師工作,2009年爲南美人設立了一個部門,幫助在美國投資銀行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倒閉引發的全球經濟衰退中被解僱的日本籍外籍工人。

  工會專家希卡拉島崎(chikara shimasaki)律師表示,只有工會向外國工人伸出援助之手,日本公民才能受益。他說:“一些工會在解決在這個社會中感到孤立無援的非日本員工所面臨的工作問題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技術實習生所面臨的惡劣條件。與外國受訓者的互動爲日本人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會,讓他們重新評估工會的重要性以及工會背後的基本理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