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館主:迎風初開/E言男勁

木梓三界廟:市轄區現存信史記載最早的三界廟

馮三界作為貴港本地土生土長的地方神靈,三界神一直是貴港民眾普遍追崇的民間信仰,這在貴港歷史上多元諸神崇拜中尤顯得突出。作為三界神信仰的發源地與核心圈,貴港市轄區有著多處三界廟,像在城區十三巷的祖三界廟為最古,但最古到什麼程度已無明確的文獻與碑刻記載,這處三界廟祖庭有傳說為明代即有,但現無文獻佐證,只能明確其前身是是貴縣馮氏宗祠(原市糧食局舊址),為馮氏長房子孫所有。城區另外三處三界廟,本系列連載之前也有提及,在此不重複。

至於分佈在鄉鎮的諸多三界廟,比較大的幾處在之前的系列連載也有專集提及,像木格三界廟,橋圩三界廟這兩處。木格三界廟的起源,現存碑刻文字銘文也比較籠統,「始建於皇清,有數百年歷史」。1934年龔政在編纂民國《貴縣誌》時有說到橋圩三界廟,「有雲創自前明」,但即使是80年前,龔政也已找不到有明代遺存的碑文了,只能將當時相傳的口碑「明代創建」寫成「有雲創自前明」這樣無耐卻又不失客觀的文字記載到縣誌中。

歷史,總是伴隨著兵燹與人禍,所遺留的信史資料,可謂是吉光片羽,彌足珍貴,但仍是留給後人的多是太多的疑問與不解。貴港市轄區幾大三界廟除祖三界廟外,究竟何處是最早創建的一座,目前依據現存碑刻銘文,當是位於貴港市最南端的木梓圩三界廟。因為有一塊康熙四年(1665年)的《重修馮聖爺廟碑記》,可以佐證木梓三界廟為當前貴港市轄區四處三界廟遺址中為最早創建的一處,1665年為重修,說明至少已有350年歷史,當時是稱為「馮聖爺廟」。另外三處分別為,城區登龍橋三界廟,木格圩三界廟,橋圩三界廟。

1993年出版的《貴港市志》在「木梓三界廟石刻」中,側面的收錄了木梓三界廟的一些情況。「木梓三界廟原座落在貴港市木梓鄉政府左側30米的地方。廟早已壞,現存石刻兩塊,一塊是《鹹豐柒年重修神像碑記》,刻於1857年,石碑寬0.6米,高1.10米,現嵌在二進屋右側的牆上,序言共181字,正楷,字徑1.5釐米,字跡清楚,敘述了三界廟的歷史及這次修神像的原因,目的;另一塊寬70釐米,高110釐米,現已作村委會入大門處的墊腳石,模糊辨字是《重修馮聖爺廟碑記》,為康熙四年(1665年)所立。對研究本地三界廟的起源、發展有一定的價值。」

如今,距1993年業已過去了二十年,如今的木梓三界廟也已變化了九十年代初時的一些模樣。不變的是,這處擁有至少350年建廟歷史的三界廟遺址仍為木梓鎮木梓街道委員會的辦公用地。

木梓三界廟遺址大門,臺階尚存,左右的石鼓仍存。由於鐵將軍把門,當時無法進去參觀拍攝,內景不詳。

木梓三界廟緊靠著木梓鎮政府大院,不過如今的鎮政府正門已改向另一個方面,原正門已圈圍起來,正門即是圖中小轎車停放處。

木梓圩三界廟遺址正門前的空地。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