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云掌财经 冯越

  集团的“大手术”

  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才是真正的宠儿。从技术的快速革新,到频繁的新品发布,无不彰显手机市场的巨大潜力与旺盛需求。

  随着5G到来,手机行业的另一座高峰已经开始显现。伴随着服务升级以及原材料更替,迎接各大厂商的将是新一轮洗牌。

  同样期盼着5G,冷清的电视行业与之形成了鲜明对比。自数字电视普及以来,除了成功与互联网接轨,其他方面皆是乏善可陈。

  近些年,传统电视行业的技术变革相对缓慢,加之产品的主要功能被手机与电脑取代,转型已是迫在眉睫。

  2019年1月7日,TCL集团以47.6亿元向TCL实业控股(广东)股份有限公司(下称TCL控股)转让消费电子、家电等智能终端以及相关配套业务。至此,TCL集团由家电公司转型为面板公司,业务由下游的2C业务转向2B业务。换而言之,过去我们熟悉的TCL电视等产品与集团再无瓜葛,转而成为董事长李东生、公司管理层乃至战略投资人的私有财产。

  尽管三个月前,TCL已经提前通知了这场即将进行的“大手术”,可重组真正来临,市场还是炸开了锅。

  冒险与转机

  过去,TCL的主营业务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电视、冰箱、空调、洗衣机等家用电器,另一类则是液晶面板灯半导体器件。

  众所周知,TCL在家电领域布局多年,早已形成规模,具有品牌效应。反观半导体领域,主要依靠华星光电独立支撑。长久以来,“双核”结构为集团创造了巨大优势,TCL电视直接采购华星光电面板,使得两者之间可以相互促进,联手作战 。

  而今资产重组,不仅让集团前景变得扑朔迷离,1+1>2的效果也将不复存在。

  TCL冒险并非毫无依据,自2014年起,华星光电每年的净利润始终保持在20亿元以上,2017年更是达到了惊人的44.2亿元,虽说业务单一,但它确实占据了集团利润的半壁江山。

  2019年3月18日,TCL公布了2018年全年财报,数据显示,期内营业收入1133.6亿元,同比增长1.60%;净利润40.7亿元,其中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4.7亿元,同比增长30.2%。华星光电实现营业收入276.7亿元,净利润23.2亿元,占集团净利润近六成。

  “终端整体行业的毛利水平比较低,手机和家电业务还是不足,这块业务会专业化管理,重组的效果会在2019年的业绩中体现出来。”李东生解释称。

  行情面前,多数股民对此不抱期待。

  “自虐”式重组?

  此前三季报指出,TCL营业收入增速放缓,其中一个原因是“主要尺寸面板均价显著低于去年同期,华星光电收入同比下降。”

  公开资料显示,面板行业在2018年二季度出现跳水行情,华星光电主力产品32寸、55寸液晶面板月度均价在2018年前三季度分别同比下降11%至29%不等。尽管始终保持稳定的出货量,但受市场均价影响,TCL总销售额还是缩减了29亿元。

  趋势如此,便是行业龙头也不例外,根据财报,京东方A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33.8亿元,同比下降47.82%,其中三季度净利下降81.42%,只有4.04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2亿元,同比大跌93.68%。

  “全球贸易紧张局势持续加剧,由此带来了不确定性,可能对面板需求构成威胁。中国面板工厂的巨额投资预计明年还将继续,这会造成供过于求。”业内普遍认为,未来一段时间,面板行业仍将处于“熊市”阶段。

  然而舍弃自身优势,转战低迷市场开疆扩土,不管怎么看,TCL都有一丝“自虐”的味道。

  消灭“多元”之后

  如今资产重组已成定局,相对于结果,我们更该关注决策背后理念的转变。

  最近几年,传统家电公司均陆续走上了转型之路。海信重组后设立了电子信息、家电、智能科技三大产业集团,并计划6年之后实现3000亿元的营收目标。2018年,创维与康佳将终端产品从集团的平台中“独立”出来,进行垂直化运作。

  利用重组让产业聚焦,分配资源将核心业务做到极致,不能说TCL是对是错,转型的路上,李东生似乎有些舍近求远。

  面板行业属于周期性行业,具有大投入、高风险特点。过去面板与家电同属TCL业务,当面板亏钱时,公司尚可以调整比重,让面板自身消化或转给代工厂,也能获得一定的价格优势。而今TCL在面板领域没有定价权,一旦失去家电业务,企业将难以抵抗风险。

  诚然,对比消费电子、家电等智能终端,华星光电的项目技术门槛更高且不易迭代。TCL认为,“专业化经营模式具有更好的效率和竞争力,能带来更高的股东回报”,至于回报要等多久?谁也说不明白。

  消灭“多元”过后,更加“专业”的TCL在股民与机构的质疑中前途未卜;另一边,剥离后的智能终端业务却在AI与IoT的助力下一路向前,备受瞩目的半导体显示能否实现翻盘?TCL得尽快给出答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