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中年危机更可怕的,是「老后破产」!

4 人赞了文章

文 | 米粒妈 (公众号 米粒妈频道)

最近,有两个话题持续牵扯著我们的敏感神经,也是最让我们深感无奈和伤感的。一个是隔三差五登上热搜榜的「生育」话题,一个是因生育衍生而出的更沉重的话题——老龄化。

既然人生在世,逃不过生老病死,那么不如直面人生,未雨绸缪的好。

前几天,看了译文纪实引进的一本日本社会纪实的新书《老后破产:名为「长寿」的噩梦》,书里讲述的是,日本老年人在老龄化社会的悲惨晚年。

以前每次去日本,几乎遇到的计程车司机都是「中老龄人」,日本老龄化问题早有耳闻,但真的看完这本书,仍然不禁一阵悲凉,心有戚戚焉。

《老后破产:名为「长寿」的噩梦》揭露了「老后破产」在居住、生活、医疗、人际关系等面向中的各种影响:

建筑公司的老板娘在独子过劳死、丈夫病逝之后顿失依靠,有病痛不敢看病,只求节省开销;

宠物店老板关掉店铺专心护理重病的母亲,送走母亲后却无法再次就业,只能卖掉与母亲共同生活的房子以维持生计······

中年失业的子女,仰赖双亲的养老金过活,最后却两代人双双破产……

他们中间,有在公司20年没有迟到请假,却一夜之间变成街头流浪汉的工薪阶层。

最令人触目惊心的案例,69岁的河口先生,这位年轻时年收入一度超过1000万(约等于人民币60万元)的精英中产,最后也不免成为老后破产大军的一员。

在这支大军中,年轻时开著居酒屋、宠物店,自己当老板,遥想「财务自由」而老后破产的人们,更是数不胜数。

我自己认为一直都是认认真真地工作,可万没想到,会成为今天的样子啊。

NHK纪录片中的老人

案例中的每一位老人,年轻时都与你我一样认真工作,做好了退休后的储蓄计划,却从没想过老后生活如此孤独辛苦,甚至失去求生欲望。

「病死也不能看医生。」

「希望自己快点死,死了就不用担心没钱了」。

更让人不寒而栗的是,《老后破产:名为「长寿」的噩梦》提出了一个令人惊醒的观点:

「老后破产」问题不只冲击65岁以上的老人,更进一步蔓延至工作人口。如果不能认清现状,寻求解决之道,那么,不管你现在几岁,都将成为「老后破产」的预备军。

前段时间看电影《小偷家族》,整部电影很克制,但却令人压抑得透不过气,最让人唏嘘的是奶奶初枝去世后,「家人」屋内埋尸,取养老金,温情外套被扯下,把一家人联结起来的条件,赤裸裸地展现给观众。

奶奶初枝是日本典型的「下游老人」,所谓「下游老人」,即没收入、没储蓄、没有可依靠的社会关系的老年人,他们或因疾病或意外花光了钱,或失去了原计划的收入,或在中老年时离婚。

这些都散落于电影中的细节里:

她生前再三拒绝社区工作人员请她搬到公寓独居的要求,选择挤在继承下来的狭窄房屋内与「陌生人」共同生活;

她明知与阿治和信代的联结有著清楚的利益关系,却依然愿意在海滩上对著他们的背影用唇语说著「谢谢你们」;

而这不过是日本高度老龄化背景下,贫困老人的一个缩影,和面对贫困潦倒、孤寂晚年的下游老人,希冀获得一丝温暖与照顾的现实写照。

艺术来源于生活。

在日本,孤身生活的老龄人口已经逼近600万人,且约有一半人的年收入低于生活保护标准。其中,接受生活保护的只有70万人。剩下的,除有储蓄、存款等足够积蓄的老人之外,粗略估算,约有200余万独居老人没有接受生活保护,只靠养老金生活。

这就是赤裸裸的现实,一旦步入老年,若有基本养老金收入,只要身体健康,孤身一人的生活尚且可以维持。但若患上需要动手术治疗的病,或因伤住院,即便有存款,一旦花光——无论哪种情况,都会让人陷入「老后破产」的境地。

更极端,令人心酸的现象是,为了获得免费的食物、住处和医疗,日本老人宁愿变坏进监狱养老。据日本警视厅2015年度《犯罪白皮书》显示,2014年与1995年相比,老年人犯罪总数增长约4.6倍。

有过之无不及的还有韩国,一个拥有5000多万人口的国度,有420万老人依然在工作岗位。65~69岁的老年劳动者就业比重达41%,政府甚至为他们举行了「银发招聘会」,场面热闹非凡。

其中有一个最为极端的例子是,为了生存,竟有老奶奶卖淫养老,年纪最大的已超过80岁。

这些看起来让人心惊胆战的老龄化危机,似乎离我们很遥远。但试问,独自老去,少子化,通货膨胀,货币贬值,这不就是中国的未来吗?

事实上,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世界性的趋势。在美国有47%的老年人是穷人,因为通货膨胀,以及储蓄不够,面临著「贫穷」的困境。

以前,我们以为退休就可以含饴弄孙,优哉游哉,享受天伦之乐。然而,现实却是,老年破产,近在咫尺。

有人可能要说了,那是韩国和日本,中国现阶段不止于此。但现实却是,中国已经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

更可怕的是,中国和日本不同,日本在进入老龄化社会之前,已经晋升为富裕国家了,而我们要面临的是未富先老更为残酷的事实。

一个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的国家,都面临著如此棘手的社会问题,不禁让人害怕,未来全面步入老龄化社会的我们会怎样?

三联生活周刊近期在《昂贵的晚年:当退休金付不起养老院里的一张床!》就提到:经济增速放缓,父母步入晚年,昂贵的养老服务成为社会中坚担忧的焦点。

还提出观点,「应对养老风险,是一场以40年为尺度的接力。

有资料显示,到2050年,平均年龄50岁,60岁以上老人占比40%。或许你觉得2050年还很遥远,但这个时间点正好是我们这一代人差不多到退休年龄的时候。

这个话题让人沉重而焦虑,但无论如何,有些事情早些认清现实,早作打算,总比无知者无畏要好得多。

延迟退休

任何一个人,把自己最虚弱的老年时光,交给国家都是不靠谱的。

米粒姥姥这代人,特别爱提前退休,仿佛谁提前退休就得了大便宜。其实我倒觉得,「提前退休」真是个甜蜜的陷阱。

我亲闺蜜的妈妈,退休前是特别出色的销售总监,年轻时开拓了大片市场,手下几百号人。45岁以后啥也不做,每周去开个会就能继续坐拥丰厚的收入。那时候她过得风生水起,吃喝用度什么都得买进口的,买多贵的东西都不眨眼。

后来,闺蜜妈妈觉得手里有三五百万退休也够了(那时候确实看起来不少呢),而每周开会影响她满世界玩,嗨嗨皮皮地提前退休了。谁曾想这几年通胀太厉害,手里的小几百万没买房,却被股市、P2P劫走大半,给她姥姥姥爷养老送终又花掉了剩下的存款。现在刚60出头,已经掉了好几个阶层,生活远没有当年硬气恣意。

而闺蜜的婆婆,退休后失去的倒不是金钱(央企退休金反而比退休前多一点点)。刚一退休,就迅速把自己从中年人变成了老年人。跟她同龄的好友,有些还没退休的,个个都像中年人,而她50出头已经完全把自己变成了老太太,心态、思想,什么都变了,跟没退休的完全聊不到一块去。

美国老人身体好,退休得都很晚,我的一个美国教授,78了居然还没退。没退休就有丰厚的收入,带著妻子满世界旅行,潇洒极了。前几天正好到北京玩,我和米粒爸跟他们聊得非常深入,从政治到历史,从教育到社会,从最新美剧到贸易战……他们倒是更像精力充沛的中年人,而不是快80的人。

我和米粒爸的爷爷奶奶这辈,生活条件比我们差得多,却都活到85~95岁。医学不断进步,保守估计咱们这代人平均90岁也没问题。可如果50岁就退休,剩下40年,赚多少钱能跑赢这40年的通货膨胀?

40年前,是1978年,那时候万元户是非常非常有钱的。如果那时候你有10万元,你肯定敢退休吧?现在看10万块还多吗?

只要不退休,就能跟著通胀跑;一旦退休,停下来,就肯定跑不过通胀了。

投资

在一线城市买房肯定是不错的选择。注意一定要买核心地段,才具备稀缺性,有了稀缺性才有价值和抗跌能力。当然投资额太大,而且流动性差些,不易变现。

我和米粒爸还有一个不错的投资,就是买美股股指。相比美国银行存款几乎是0利息,美股一年能赚10%,真的挺可观的。

中国股市这么惨,为什么美股增长这么好呢?一个是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在川普时期达到史上最高,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国社保大量投在股市(而中国并没有这样做),因此美国股市和全美国每个人的幸福都是息息相关的,股市必须得收益好,否则全美国人人遭殃。

存放购买力

咱们这代人的养老,还不得不提海外资产配置,比如香港重疾和储蓄险。最近我研究对比了好多,回头专门写一篇研究结果。

因为政策法规的原因,大陆保险公司不能投资太高回报的项目,而香港不受这个限制。因此,香港保险的红利是大陆的40倍。而且人民币不断下跌,通货膨胀又这么厉害,有一份美金资产还是很必要的。

我研究了一下社保,咱们每个月交了那么多钱,可如果真得了病,北京最高只能赔付10-30万(其他地区更少),这够干什么的?

别说癌症之类的大病了,《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光一个流感就花了50万。我姥姥去世前,住了一个多月ICU,一天就是2万多。老人节省了一辈子,最后几个月花了100多万(我姥姥姥爷一辈子的积蓄才60万!)。而我同事的表妹,母亲不幸患了肺癌,第一件事就是卖房。

我觉得,想养老体面些,真应该早点买个香港的重疾。

重疾给孩子买最合适,越早越好。年龄越小,保费越低,而且之后25年不变(也就是锁定价格了),如果孩子刚出生就买,价格低,而且一辈子的大病都能保。而如果10岁才买,就只能保10岁之后(时间短了),而10岁比0岁保费贵,价格又高了。

大人也一样,现在污染这么严重,食品安全远远得不到保障,空气和水污染也令人堪忧,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独生子女夫妻俩,要给四位老人养老送终,膝下还有政策鼓励的二胎三胎。万一得个什么病,整个大家庭就垮了。

研究了一下,比如每人10万美金保额,大人每年2000多美金;孩子大概1000美金(我同事家刚出生的闺女,10万美金保额,每年只要800多美金)。

我们家三口都买了30万美金的保额,最多能赔三次,上限是保额的好几倍,最多能陪500多万。如果得了重病,直接赔30万美金(204万人民币),哪怕治病只需要50万人民币。

如果一直不得病,到老了退保还能翻几倍拿回来,比如保额50万美金,到80岁退保就有300多万美金。我准备写篇文章,仔细对比一下各个产品和详细攻略。想看的给我点个赞啦啦啦

趁年轻,拿点钱出来投资还不太影响生活质量,到老了就真的晚了。

米兰·昆德拉在《被背叛的遗嘱》中说:

「生活,就是一种永恒沉重的努力,努力使自己在自我之中,努力不至迷失方向,努力在原位中坚定存在。」

人最怕的不是「焦虑」,而是不知不觉做了在温水里睡去的青蛙。适当的焦虑,才是永恒的动力。

只有时刻保持警惕,不断升级自己的装备,不断提升自己的财富价值,才能实现真正破局。

这场以40年为尺度的接力,现在就要开始了,而行动力,是对「老后破产」最有力的回击。

最后,点赞转发的亲们都一夜暴富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