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苦手機命,「熬」在新零售 財經 第1張

  眼下,用戶倦了,市場冷了,產品不好賣了,這讓手機廠商百般掙扎。

  面對出貨量墜落,線上線下通路策略同步失效,他們開始努力尋找新辦法。當小米率先喊出了「新零售」的口號,廠商們重新看到希望並逐漸達成共識,推動多點分散的通路向精品集約化轉型。這讓曾經星散於街頭巷陌的小店,轉化成越來越大的瓊樓,越來越奢侈的裝扮。

  廠商磨刀霍霍,義無反顧:就是死,也要死在新零售手裡。

  雖然被稱為「新零售」,但這原是蘋果AppleStore的經營方式,進入國內市場還要追述到2008年。換言之,面對行業發展的「新問題」,廠商們選擇了一種「舊手段」。

  「不管黑貓白貓,能捉老鼠的就是好貓。」眼前就是災難,誰還在乎逃跑的姿勢是否優美呢?於是廠商們一邊按照傳統模式搭建新零售平臺,一邊將企業屬性注入新通路——為了讓生命線更長一些,廠商們只能拼了。

  01|會戰「新零售」

  2016年中,雷軍的煙抽得格外勤,頭發也掉了不少。「這個時間段是我們的一個谷底,今年我們有三個月供應鏈極度缺貨,負面報道也很多」,在當年六七月的一次閉門會議上,他坦承道。

  當時,小米剛剛度過了2015年的「U型」低谷,正處於「8年曆史中最灰暗的時刻」,曾經整整半年內小米商城上只有一兩款手機有貨,小米直到今天仍然受關注的「供應鏈」問題在那時暴露無遺。

  在城門之外,傳統手機廠商出身,打法兇猛的VO迎頭趕來,開始全面包圍這家一直堅持走電商路線的網際網路手機。

  小米招股書顯示,2016年小米全球出貨量5541.9萬部,同期,默默佈局線下通路的OPPO、vivo出貨量分別達到了9940萬部、7730萬部,增幅均超過100%。

  「一定要去線下了」,當年年中雷軍這樣判斷,也這樣做了,此前承擔線下服務中心之職的小米之家開始有了銷售,同樣也開始向外大規模拓展——雖然沒有像馬老師在當年10月那樣給出一個明確的「新零售」定義,但雷軍一直強調自己其實是第一個提出新零售的人。

  不說這樣那樣的糾葛,在當年年末,看著前期探索出來的營運數據,雷軍堅定了自己的這一方向選擇進一步堅定了這一方向選擇:小米既要「接地氣」,又不能太「接地氣」。

  到了2017年4月,小米花大價錢,從華為手中搶走世貿天階中區一層地塊,打「小米之家」的品牌,強化其調性。「世貿天階的租金,臨街要高於中區,一層要高於更上層。小米之家的位置租金並非最高,不過也屬於中上水準。由於位於一層且面積較大,小米花了不少錢。」物業人員朝佳(化名)表示。

  同年11月,小米之家旗艦店在深圳落地。雷軍有意追隨蘋果的極簡理念,甚至邀請Apple Store的設計師Tim Kobe親自剪裁小米之家的整體風格。

悲苦手機命,「熬」在新零售 財經 第2張

  這樣的結果,非常符合雷軍的心意:小米切實「落地」,而且落得更大器、端莊、有範兒。

  雷軍在微博上表示,自營、合作、指導運營三種方式,共同構成了小米的「新零售」,位於世貿天階的小米之家正是直營模式的代表。

悲苦手機命,「熬」在新零售 財經 第3張

  合作、指導運營模式,成為支持小米提升收入的關鍵,這與OPPO、vivo地推模式頗為類似;所有的差異化元素,都集中在直營的小米之家身上。

  雷軍非常重視這次調整,甚至用「新零售」替換「軟體」,與「硬體」和「網際網路」合稱為新時代的「三駕馬車」,引導2018年的發展思路。

  看著萬事順遂的小米和滾滾而來的新零售洪流,2017年8月,餘承東帶著一支哈維終端團隊,「密會」時任阿里巴巴CEO的張勇,雙方進行了四小時的談話,這一場談話的主題同樣是「新零售」。

  而線上下,華為開始籌備更多資金開拓線下通路,宣誓在2017年底覆蓋超過1000個縣城。「那是華為拓展線下通路最為激進的階段。」某通路商表示,華為要的是數量取勝。

  一個鷹擊長空,一個魚翔淺底,作為國產品牌兩個代表的小米與華為駛向不同的方向。而今年,又一個品牌舉著「新零售」的招牌入場。 「隨著行業下行與成本壓力不斷提升,經營越來越困難,2018年開始大量小店都已關門。」據vivo副總裁劉宏回憶,這次行業分流出現之後,通路商開始洗牌,華為低級通路小店經營的模式,已經不符合市場需求。

  既然如此,那就和小米一樣選擇「新零售」,在一線城市最繁華的地區經營高規格的店面。

  於是在寸土寸金的深圳海上世界,vivo租下兩層鋪面共893平方米,打造vivo Lab概念店。2019年3月22日出席新店開業儀式時,劉宏手指向腳下。「大量用戶在這購物、餐飲、看電影,我們就要去這裏。」劉宏表示。

悲苦手機命,「熬」在新零售 財經 第4張

  就在vivo新店開業的第二天,3月23日,全國首家華為授權體驗店Plus在武漢楚河漢街正式迎來開業,華為「新零售」更認真了。

悲苦手機命,「熬」在新零售 財經 第5張

  至此,新零售「會戰」正式打響!

  02|零售「新」與「舊」

  開敞的大堂,明亮的落地窗、雙排木質展架……無論置身哪個新零售的場景,用戶總能找到Apple Store的影子。

  不過廠商們對Apple Store的模仿,何止於場景呢?

  4月8日中午,位於三里屯的Apple Store迎來第一波客流高峯,人員出入絡繹不絕。店員十分了解每一款產品的參數、特點、性能等,每當用戶問及關於產品的屬性,都能獲得比較滿意的回復。

  不過產品介紹完畢,他們會停止溝通,等待用戶的後續問題。只要用戶不提,店員不會告知產品售價與服務。

  「當初喬布斯將Apple Store定義為體驗店,因此我們只對用戶體驗負責。」雲舒(化名)已經在此工作7年,她的工作沒有很大變化,她表示,「我們沒有銷售任務。」

悲苦手機命,「熬」在新零售 財經 第6張

  近期,店內推出了全新的「Todayat Apple」課程,由講師指導用戶體驗蘋果產品各項功能。據現場講師喬克(化名)介紹,該服務原本面向企業用戶的收費項目,不過為了提升體驗感受,該服務以免費形式推送給用戶。「一切為體驗服務。」喬克補充說。

  蘋果沒有提過新零售,不過給出了體驗店的經營模式,就是放棄經營。

  這一點,小米「學」得不錯。

  4月9日中午,世貿天階小米之家人流如織。8位員工身著紅色帽衫,藍色牛仔褲與淺色運動鞋,推銷著各類產品。

  有一位員工透露稱,他們同樣沒有銷售任務,只為用戶體驗服務。與蘋果員工唯一的不同,就是他們會以「小米產品最大的特點就是性價比高」結束自己的宣講。

  店內最新的產品是小米9,用戶體驗時店員會主動介紹產品特點,卻不會主動詢問用戶購買意向。

悲苦手機命,「熬」在新零售 財經 第7張

  根據小米發布的財報資訊顯示,其硬體產品的利潤均控制在5%以內。當店面經營利潤足以抵消租金成本,需要龐大的用戶流量,勢必遠遠超過小米之家的負載能力。

  「在三里屯、世貿天階這樣繁華的商業街經營,提升業績並非最終目的。」朝佳表示。在小米的定位中,與銷售相比,這樣的店的意義在於經營品牌,維持調性。

  這樣的思路,同樣得到劉宏的認同。他認為,這些店面主要有三項作用:刷新存在感、品牌傳播,以及與用戶溝通,銷售作用並不突出。「如果只是以售賣角度來看,(vivo Lab)沒有意義。」劉宏表示。

  03|加油站與百貨店

  商業的本質是逐利的。這些在手機行業最會賺錢的廠商「無私散財」的時候,獵物還是非常明確的。

  開業當天(2017年4月8日),世貿天階小米之家非常熱鬧,不過雷軍並不輕鬆。他很清楚,小米不能指望一家店鋪解決產品銷量全線下滑的頹勢。特別是在4個月後,當眼看vivo與OPPO基本完成對線下通路商的收購,屬意線上下拼一把的雷軍內心之急切可想而知。

悲苦手機命,「熬」在新零售 財經 第8張

  暫時落後並不可怕,沒有活力纔可怕。小米網際網路模式,核心競爭力是極致性價比,流量是基本依託。因此無論是直營模式的小米之家或小米有品,還是其他合作模式,小米都需要繼續向外擴張。

  在世貿天階之後,小米的線下之路就「接地氣」得多,也快得多,以承擔小米線下銷售的重任。2017年後八個月,小米在全國新建235家門店,2家品牌店,覆蓋170個城市;到2018年底,國內小米之家數量已經達到586個,授權店1378家。可以想見,未來各式小米線下通路會越來越多。

  為了繼續提升吸引力,小米努力將整個生態理想,搬到小米之家的櫃臺上。員工努力讓櫃臺變得琳良滿目,音箱、凈化器、檯燈、電水壺……在每一道縫隙中,間或插入一款產品,讓他們填滿用戶的視覺空間,甚至密不透風。

悲苦手機命,「熬」在新零售 財經 第9張

  小米之家足夠大,卻還裝不下小米生態。有限的產品,已經讓小米之家變成一家頗具規模的「百貨店」,用雷軍的話說就是「科技業的無印良品」,以50-100個商品征服消費者。

  像小米這樣的流量模式在行業內仍屬少數,畢竟與華為、OV不同,其「為性價比而生」。客單價、品牌定位不同的其他品牌,選擇的是另一種路線。

  以最新投身新零售的vivo為例, vivoLab開業時,能展出的產品有限,只有vivo和iQOO兩個系列的新品,少量的配件和吉祥物,被安放在角落。

悲苦手機命,「熬」在新零售 財經 第10張

  劉宏表示,後續vivo會開通刷機、保養、免費貼膜等服務,以及各類遊戲交流會,所有業務均圍繞手機展開,如同一個智能手機的「加油站」——類似蘋果的旗艦店模式。

  以北京三里屯Apple Store為例,其產品維修、延保、以舊換新等服務均在二層辦理。4月8日中午時,已有近20名用戶集中於此,人數已超過一層購買新品的用戶。「我們希望一站式完成客戶服務。」工作人員表示。

  一個是手機加智慧家居產品所構成的電子產品賣場,以流量為基礎,追求零售與商業上的效益,小米曾在官方口徑中多次宣傳其門店坪效;一個是小米走過的服務式線下點,當然與小米不同的是其客單價與品牌定位。

  在手機「新零售」走到半途的現在,評判模式孰優孰劣沒有意義。不管模式如何,手機廠商們都試圖以此在存量市場裏走出新的增長曲線,在這條曲線的兩端,產品服務連著用戶,模式與盈利連著品牌與合作夥伴。線上下競爭日趨激烈的中國市場,手機的新式線下之路才剛剛開始。

  04|結語

  用花更多錢的辦法解決沒錢賺的問題,這是破釜沉舟還是捨本逐末?的確值得商討。

  眼下,廠商們在市場下行週期逆勢而行,大興土木,揮金似土,這需要足夠用氣。畢竟這些奢華的店面能否起到引流作用,讓更多分散通路獲得更多的增長,最終實現整體盈利的目標尚無定論,可是錢已經花出去,企業運營成本勢必提升,這已經躲不開。

  手機廠商在賭博,風險頗高。

  不過換個視角觀察,手機廠商有哪一刻不在賭博?從2015年擺脫定製機捆綁,到2017年重耕線下通路,再到2018年手機出貨量持續下滑,行業每經一道坎,企業都是把籌碼全部放在賭桌上,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哪一次是例外呢?

  這一次,廠商們要著手調整經營通路的邏輯,用一套「羊毛出在豬身上」的理論,開啟面向未來的發展。聽起來更懸,風險更高。不過既然要活下去,坎兒總是要過的。

  祝他們好運。

  來源:一點財經(yidiancaijing)

  作者:劉亞傑

  編輯:邱 韻

  審校:蘇慕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