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和主治醫辭職下海 引資創高端連鎖診所日期:2013-01-22來源:中國健康界作者:薛偉四名年輕醫生也勇敢地從公立醫院出走,加盟初創的卓正醫療。朱巖感慨,「三家卓正診所承載了他們自由執業的夢想。」

朱巖在新浪微博上的名字叫「回到明朝當醫生」,擁有近2萬個粉絲。1月11日,他發微博稱,「放棄了穩定的收入,遠離了公立醫院這顆大樹,抱著醫療與服務結合的理想,我們選擇了自由執業。」

穿越不到明朝,朱巖跳出公立醫院,選擇自己創業,繼續當醫生。

在2012年7月之前,朱巖還是北京協和醫院腎內科主治醫生。之後,32歲的他選擇南下深圳,與另外兩個創業同伴,引入一筆天使投資,聯合創辦了卓正醫療投資諮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卓正醫療)。在創業之初便能得到資本的青睞,卓正醫療無疑是幸運的。

日前,卓正醫療旗下的3家診所正式營業,第4家診所處在籌備中,預計年內形成5家診所的規模。致力做高端連鎖診所的卓正醫療邁出了第一步,初顯雛形。

四名年輕醫生也勇敢地從公立醫院出走,加盟初創的卓正醫療。朱巖感慨,「三家卓正診所承載了他們自由執業的夢想。」

朱巖和他的創業團隊追逐著自由的理想,但前方絕非坦途。他告訴中國健康界,3、5年內不敢奢望卓正醫療能盈利,「還需要更長時間的堅持」。

走出體制尋新路

2003年,朱巖本科畢業於山東大學醫學部,接著在北京協和醫學院攻讀腎臟病學碩士學位。他在北京協和醫院內科學習、工作近10年,從醫學生、住院醫師、再到腎臟內科主治醫師,積累下豐富的臨牀經驗。如果不離開協和,他未來或許將成為有造詣的醫學專家。

對公立醫院工作環境的不滿和追求更大的醫生職業價值,是堅定朱巖離開公立醫院的重要原因。

「想離開不是一天兩天,其實考慮過很長時間。」朱巖現在回想,仍覺得「在協和醫院還是很值得驕傲。自己真的喜歡做醫生。但在公立醫院工作,面臨著許多問題,讓人陷入矛盾、糾結。工作量太大,難以在工作量與服務質量之間找到平衡。醫生大概50%以上的精力不是放到臨牀,而是拖延在其它事務性工作。醫生想把更多精力放在臨牀、放在病人身上,這在公立醫院不可能實現。」

早在2011年12月6日的微博上,朱巖寫到:「今天又有個同事辭職,電話裏聽到了他重獲自由的興奮與期待。醫院小弟弟小妹妹四處打探著離職前輩的近況,躍躍欲試的樣子。但凡辭職的都有幾個特點:一年輕的;二優秀的;三有理想的。中國醫療事業的希望在哪裡?」

朱巖的職業理想也萌生改變,憧憬脫離體制,出去自由執業,嘗試另外一種工作模式。「希望有所改變,對自我價值的一種實現,或者說對原來工作狀態的一種不滿,能按自己的想法做事情。」

把公立醫院工作與自由執業對比,朱巖總結了他的切身感受:「公立醫院工作像是做一項職業,自由執業更像是做一項事業;前者可能有50%精力不是在臨牀,後者可以把100%精力用在如何服務病人身上;前者像是低技術工作的機械重複,後者在與患者充分交流後、病人的信任與感激更能體現自身的價值;前者要麼失去道德底線、要麼生活在貧困邊緣,後者依靠自己的醫療技術和服務質量,獲得應有的報酬,活的更有尊嚴。當然,自由執業也對醫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失去公立醫院這顆大樹的庇護,醫生必須注重自己的品牌服務,既要保證醫療技術的專業性,又要有高質量的服務。」

直到朱巖遇到王志遠和施翼,他的自由執業理想變現了。

創業三人行

王志遠和施翼是北京大學同學,經過朋友介紹,他倆與朱巖相熟。有了王志遠和施翼作為合夥人,朱巖的自由職業理想在商業運營上有了保障,因為他們二人給卓正醫療的創立帶來醫療專業之外的其他重要資源。

王志遠精於金融、投資,曾在花旗環球金融和摩根大通的投資銀行部門工作多年。憑藉個人關係,他為卓正醫療拉來一筆數目可觀的天使投資,確保公司未來幾年不需為資金擔憂。施翼則是商業運營、推廣的高手,並有創業經驗。施翼曾擔任騰訊科技的高級產品經理,負責在線保險、醫藥等生活服務電商領域的產品體驗和用戶運營。

儘管王志遠和施翼是首次進入醫療服務領域,二人卻以旁觀者的視角得出獨特認識,都認為醫療領域潛在一定商業機會。

在與朱巖等公立醫院醫生接觸後,王志遠慨嘆,「醫生像金融從業者一樣,也是專業人士,但國內醫生的收入水平、社會地位、社會認可度簡直太低了。一名醫生即使是協和畢業的,月收入可能只有幾千元、不到萬元,遠低於金融從業者。而在香港,醫生的收入是一般金融從業者沒法相比的。從宏觀來看,中國步入老齡化社會,醫療需求越來越多。而從醫療服務的質量來說,很多老百姓並不滿意,一些醫療需求並沒有被滿足。」

施翼也認為:「國內有很多人,包括我們自己去看病的時候,對中國的醫療現狀都挺不滿意。醫療是競爭不充分、提升空間很大的行業。診療過程由一系列體驗細節組成。可能我們在某個就醫體驗細節上做得稍微好一點,比如讓醫生與患者的溝通時間再長一點,補打一個隨訪電話,或許會產生比較好的口碑。對此,我們覺得應該有機會把這件事情變成現實。」

經過反覆溝通、相互影響,三人準備創業的思路漸漸清晰。2012年4月20日,卓正醫療成立。朱巖、王志遠和施翼成為卓正醫療的三位聯合創始人,現在分別擔任醫療運營總監、執行董事和商業運營總監,他們是卓正醫療的行政團隊核心,負責為醫生行醫提供專業的行政支撐。而投資方不干涉卓正醫療的運營管理,給予充分放權。

畢業於北京大學醫學部的卓正診所內科醫生潘濤對三位創始人團隊評價道:「三個創始人各有特長,滿足了創辦一個醫療機構多方面的需求。這也是吸引我加入卓正的一方面。出來辦診所,光靠醫生的能力是不可能完成的。」

佈局深圳

三位創始人都比較中意香港的社區診療模式,把創業地點選在毗鄰香港的深圳。

朱巖告訴中國健康界,「我多次到香港參觀,對香港的醫療體系比較瞭解,發現那裡基礎醫療特別發達,自由職業非常成熟,隨便一個醫生都可以自己開診所。我們想在基礎醫療領域做一些事情。與北上廣相比,深圳的經濟基礎也很雄厚,但醫療資源略顯薄弱,居民的消費能力比較強,對香港的就醫模式有一定認知度,所以我們選擇了深圳。」

在經營定位上,卓正醫療希望「借鑒香港的連鎖診所模式,為中國中上產家庭提供便捷、高品質、價格合理的疾病診療和健康管理的家庭醫生式服務,並建立起居民和專業醫護團隊之間的長期聯繫和信任。」

已經開業的三家卓正診所都選址在深圳中高檔小區附近,裝修考究,環境溫馨,同時具有專業性,最小面積有150平方米,最大的超過200平方米。卓正診所經常在社區裏舉行免費的公益健康講座,這也成為卓正診所向社區居民推廣自己的有力手段。

在為診所選址、辦理營業執照、審批的過程中,施翼等人不斷與深圳政府多個部門打交道。他對政府公務的公開透明和對民營醫療機構的支持,表示肯定,「申辦過程相對比較順利」。政策環境讓他們慶幸當初選擇深圳。

萬事開頭難。施翼提到創業起步遇到的一些困難,露出幾許無奈。「在醫療機構選址上,行政規定,500米之內不能有兩家醫療機構。早期我們花了兩個月時間選址,一籌莫展,找不到好地方。但凡我們看中的地方都已經有醫療機構,其他沒有醫療機構的地方卻是荒郊。地方政府比較開明,慢慢把條款放開,變通為500米內不能有兩家同類醫療機構。樓下有一家牙科診所,還允許再開一家兒科診所。另外,我們還在摸索怎麼讓醫療機構快速建立口碑、形成用戶互動。我們也要一點一點地去改進完善整體就醫細節相關的一些操作性問題。比如,小孩來到卓正兒科診所,怎麼讓他不哭,怎麼讓他少受一點疼。還有,怎麼做到診所和診所之間的信息互通,採用哪種軟體支撐,都有很多麻煩,都需要去解決。我覺得解決這些困難的過程同樣很有意思。」現在施翼負責卓正醫療的商業推廣、對接商業保險、對外合作洽談、診所軟體適配等工作。

患者要接受卓正診所的家庭醫生服務,仍需要一個觀念更新和市場培育的過程。施翼傾向更多運用互聯網手段推介卓正的品牌,比如利用微博,與患者形成互動。現在每週會有一名卓正診所的醫生在微博上對網友做健康諮詢,擴大卓正醫療的品牌影響力。

以醫療團隊為核心

怎麼招到優秀醫生,這也是卓正醫療面臨的難關之一。施翼呼籲,國家對醫生自由執業的政策再寬鬆一些,讓高端醫療機構能夠吸收到公立醫院的優秀人力資源,醫療市場競爭充分以後,受益的是消費者。

卓正醫療的招聘廣告很有誘惑力——「如果你厭惡收受醫藥回扣、病人紅包,堅持道德底線,但是希望醫生的價值能夠被社會認可,希望過上應有的富足生活。加入卓正醫療,代表一種不同的行醫生活方式。卓正提供較高的基本薪資,醫生的獎金與工作量和診療質量掛鉤,與創造的收入無關;醫生提升為合夥醫生後享有分紅權。」朱巖他們希望,招聘的醫生都和他們具有共同價值觀和職業追求。三位創始人都強調尊重醫生的價值。

加上朱巖,卓正醫療現在共有5名醫生,其他4名醫生同樣出自大型公立醫院。4名醫生加入卓正的方式各不相同,有的是通過朋友介紹,有的是通過微博搭橋,有的是通過網路自薦。

畢業於北京協和醫學院的卓正診所內科醫生李陶說,「我們剛起步,運營團隊知道我們的病人比較少,從來沒有跟我們施加銷售壓力。他們說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不要因為沒有病人,或覺著收入不高,改變以前的初衷。他們不介入我們的醫療過程。這點是我近幾個月感受最深的。運營團隊對患者體驗方面扣的特別細,考慮的細緻入微。我們能在很多地方提高患者對醫療機構的滿意度和舒適度。只不過,我以前在公立醫院沒有接觸過這方面的教育,現在要學習的地方有很多。至於薪酬,我不是很看重。現在我的職業滿足感還是比較高的。」

卓正診所目前的收費制度借鑒香港診所,實行包葯模式,所有診療打包統一收費380元。醫生的收入與所開藥品、檢查無關,只與工作量、服務質量、患者滿意度有關。

朱巖說,「我們希望在卓正工作的醫生,是想做臨牀、想接觸病人的醫生。我們也能給醫生提供這種支撐。醫生什麼都不用考慮,直接考慮臨牀,直接考慮和病人溝通交流、幫助病人。」

施翼也指出,「我們整個團隊,包括護理團隊,是醫生的一個支撐平臺。我們的一個核心理念就是,讓醫生能夠不受其他事務的束縛,把絕大部分精力放在臨牀上,讓優秀的醫生髮揮專業水平,最終提升患者的就醫體驗。我們的醫生像星巴克的咖啡豆一樣珍貴,帶來獨一無二的價值。」

和睦家是先有醫院,然後又建立許多診所。而卓正醫療現在走的路子與和睦家相反。朱巖介紹,卓正醫療今年將會籌建一家規模相對較大的中心診所,購置一部分大型設備,提供更高層次的醫療服務。

醫療投資的回報週期和客戶積累都比較漫長,忌諱急功近利。「我們前期把規章制度、整個體驗流程等基礎打好以後,剩下發展應該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施翼對未來表示謹慎樂觀。

朱巖已經把創業當做一種生活態度。他現在把主要精力用於醫療服務質量的提高,尤其是病人就醫體驗,還有接診病人。對於醫療服務的可持續性,他堅信,一定要長期用心投入醫療行業,保證長期的醫療質量,才能成功。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