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潔

  編輯/葉麗麗

  鋅財經獲悉,倉儲物流機器人公司Syrius炬星已於近日完成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本輪由真格基金領投、明勢資本跟投,此前,Syrius炬星曾於去年7月獲得由明勢資本領投的近千萬元天使輪融資。

  Syrius炬星聯合創始人羅璇在接受鋅財經專訪時介紹,Syrius炬星主要致力於設計和研發倉儲物流機器人,採取的是AMR(自主移動機器人)模式,相比較目前行業裏大多公司的AGV(自動導引運輸車,一般僅限於幾種固定路線,遇到障礙即停止)模式,更靈活、更智能。

  Syrius炬星機器人

  鋅財經去年年底,曾經對Syrius炬星有過詳細報道:《“雙十二”中國速度背後的英雄,進擊的倉儲機器人 | 鋅公司 炬星科技》。

  今日,Syrius炬星發佈其“24 小時整倉快速自動化”解決方案。據Syrius炬星創始人兼CEO蔣超介紹,新的解決方案只需客戶準備一個空倉庫,Syrius炬星可以在24小時之內完成貨架搭建、地圖繪製、業務邏輯設置、以及貨物上架,將空倉庫改造成自動化倉庫。

  這套方案可以在不大的空間內儲存大量 SKU,適用於電商、第三方物流、醫藥、電子等多個場景。

  作爲一個有多年技術背景的從業者,蔣超提到,創業的出發點就來自於物流行業的痛點。不管是新零售還是無界零售,消費形式日新月異,消費者越來越重視體驗,而與之相對的,支撐零售與消費的物流,卻依然是傳統的人力體系,智慧新物流的概念遠未普及。

  他認爲,新物流需要新的工具,沿用這個思路,通過新工具去撬動傳統物流市場,炬星AMR由此誕生。

  “在中國市場上,這樣的產品大體上只有我們一家。”蔣超說。

  Syrius炬星在LogiMAT China展會上

  炬星AMR機器人可作爲“自動傳送帶”,可以讓人、機器人、貨物的數據都接入網絡,實現倉庫數據的實時動態計算,找到最優的人力物力分配方案,優化倉儲系統效率。

  此外,Syrius炬星AMR機器人在技術創新、系統創新等方面都有着自己的優勢。產品用好的算法來彌補傳感器的不足,從而達到降低系統總成本的要求。

  據鋅財經瞭解,炬星 AMR機器人仍處於起步階段,整個市場的發展前景都具有不確定性。但值得期待的是,炬星AMR的試驗,是否能給國內傳統的物流行業帶來新的改變。

  炬星方面告訴鋅財經,炬星的研發,目的不是“炫技”,而是踏踏實實地提高性價比,爲客戶創造價值。目前,名爲“炬星AMR”的首款產品已經開始量產,預計將於今年6月開始向海外客戶發貨。

  炬星AMR將於6月量產交付

  據蔣超介紹,Syrius炬星目前的核心業務有三:

  1.機器人核心技術研發,包括傳感器、算法、集羣控制方案等;

  2.機器人生產和製造,已經具備量產能力;

  3.機器人管理和諮詢服務,幫助客戶用最低成本導入自動化解決方案,完成倉儲機器人落地的閉環。

  AMR方案的橫向對比上,Syrius炬星也面臨一些競爭。蔣超認爲,炬星的優勢有二:

  1. 量產:Syrius炬星已經自建組裝生產線併成功摸清楚了一套量產 SOP,又有90%零部件是自己設計和製造的優勢,經過長時間大量測試能保證出品質量和效率;

  2. 完整解決方案:“24小時整倉快速自動化”爲客戶提供了倉庫信息化、自動化的全套解決方案,無論是新建倉庫還是傳統倉庫升級改造,Syrius炬星都能爲客戶提供靈活、安全、可靠的一站式服務。

  炬星AMR投入使用不久,市場尚未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目前市場需求也尚未全面爆發,但趨勢向好。浙商證券發佈的研究報告《2018智能物流自動化行業專題報告》提到,智能倉儲的優勢正逐漸顯現:土地成本上升凸顯自動化立體庫優勢,預計2020 年自動化立庫市場規模將達325 億元;快遞行業高速發展,自動分揀系統需求旺盛,是提高快遞業分揀效率關鍵制約;叉車、自動引導車(AGV)、穿梭車(RGV)等智能輸送設備應用日益廣泛,成爲提升倉儲效率的關鍵紐帶。

  對於這片尚待開發的藍海,Syrius炬星拿到融資,並提供行業解決方案,可以說是不錯的開始。

  今日, Syrius炬星聯合創始人羅璇接受了鋅財經的專訪,以下爲部分問答,經鋅財經編輯整理:

  鋅財經

  是否可以詳細介紹下今天發佈的AMR解決方案?

  羅璇

  比如你給我一個空倉庫,24小時內,我們能提供一個完整自動化的倉儲體系,我們用的是三個東西,第一個是我們的AMR機器人,第二個是我們的整套的軟件系統,機械管理系統以及倉儲管理背後的系統,第三個就是我們自主研發的簡易便攜式的貨箱。

  鋅財經

  從上輪融資到這次,大概半年的時間,訂單量和合作客戶增長了多少?你認爲目前對於公司來說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羅璇

  國內大的KA、電商公司、第三方物流都有來和我們談過,不過to B的週期相對會比較長,第二,我們的主要客戶來自於海外,尤其是日本很多企業,對AMR有非常大的需求量,國外對於AMR是非常瞭解的,也知道它的價值和現有解決方案的區別,需求量也非常大,我們帶來的是非常柔性的一個解決方案。

  我們面臨的主要挑戰,第一個是量產問題,其實已經解決了,我們在今年6月份會交付100臺,第二個是我們售前的解決方案,因爲我們一直在做產品,做研發,佔了我們公司百分之九十的精力,之後我們會投入更多的資源來完善我們的解決方案,針對不同的領域、國家,推出不同的個性化方案。

  鋅財經

  從2015年左右,國內倉儲機器人行業的熱度就起來了,你之前說過,在這個階段,還是要看誰能夠先形成良好的業務模型,能夠拿到切實的數據,目前來看,炬星已經跑出了比較成熟的模型了嗎?

  羅璇

  我覺得首先要把技術變成產品,以前的很多都是在科研的階段,或者只是一個demo,我們是真正的把技術落地,研發出產品,並且量產的公司。關於數據測算,我們有一個公式以及方案,在官網上,客戶填寫一些資料,我們可以得出一個解決方案的建議。

  鋅財經

  如何定義國內AMR正處於的發展階段?目前的市場規模是什麼樣的?之前你說過,在北美市場,AMR代替AGV的趨勢已經出現,未來幾年的中國市場會有什麼樣的變化?

  羅璇

  我覺得在中國,AMR一定有市場,但是目前的現狀,中國的勞動力成本還是相對較低,AMR的趨勢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快,中國的公司去接觸AMR或者AGV,都有接受程度方面的問題,並沒有大規模的應用,95%的訂單還是人來搬運,一些公司考慮到投入產出比,不願意冒風險。

  我們現在不需要突破投入產出比,還是市場教育的問題。中國的物流佔GDP的13%-14%,國外是在6%-7%,國內目前還是主要靠人力,我們之後的重點也會放在全球化的物流解決方案。

  鋅財經

  AMR對於新物流提供了什麼樣的新動力?在後期的技術方面或者是場景方面有哪些發展和拓展的空間?

  羅璇

  第一個是可以優化倉儲效率,在撿貨環節,通過AMR,倉內的業務流可以很清楚地呈現,我可以知道人在哪裏,貨在哪裏,通過數據化的反向優化,這個模型就可以建立。業務流程在線上,可以實時獲取反饋,優化倉內的業務流程,信息化數字化的程度會越來越高。第二個是可以知道哪個貨品賣得更好,機器人不單是自主化工具,還是生產力工具,不但可以撿貨,還可以上架,可以反向優化你的儲位。

  後期的話,AMR不僅僅會應用在室內的倉儲物流,還可以應用在更多的場景,比如盒馬生鮮,是前店後倉的模式,AMR機器人可以完全多項工作。電商領域是一個最大的領域,可以完整體現AMR的優勢,其次是第三方物流等場景拓展。

  本文版權歸“鋅財經”所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