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喉長尾山雀的前世今生

來自專欄鳥羽8 人贊了文章

在1982年出版的《中國動物志》(鳥綱:第十三卷)中,銀喉長尾山雀被分為19個亞種,國內可見的3個亞種分別為:

指名亞種Aegithalos caudatus caudatus

長江亞種A. c. galucogularie

華北亞種A. c. vinaceus

其中長江亞種華北亞種為中國特有[1, 2]。

我國有分佈的亞種:A. c. caudatus在國內分佈於我國東北地區;A. c. vinaceus分佈於北京、河北、內蒙古伊克昭盟和赤峯以及呼和浩特、山東、山西北部、甘肅、四川、雲南等地;A. c. glaucogularis分佈於安徽、河南、浙江、湖南、湖北、江蘇、上海、陝西南部等地(圖1)。

我國未見有分佈的亞種:A. c. magnus分佈於韓國;A. c. kiusiuensis分佈於日本南部;A. c. trivirgatus分佈於日本本州島;A. c. passekii分佈於伊朗西南部;A. c. alpinus分佈於伊朗北部;A. c. tephronotus分佈於小亞細亞;A. c. major分佈於高加索;A. c. tauricus分佈於俄羅斯南部;A. c. macedonicus分佈於希臘、阿爾巴尼亞;A. c. siculus分佈於地中海西西里島;A. c. italiae分佈於義大利;A. c. irbii分佈於伊利比亞半島南部和地中海科西嘉島;A. c. taiti分佈於伊比亞半島北部和法國南部;A. c. aremoricus分佈於法國西北部和中部;A. c. rosaceus分佈於英國等(圖2)。

圖1. 國內銀喉長尾山雀分佈圖

圖2. 銀喉長尾山雀19個亞種分佈圖(源於Wikimedia)

Harrap等在2008年依照形態差異和與其它亞種沒有雜交的情況,將銀喉長尾山雀的vinaceusglaucogularis這兩個亞種獨立出來作為一種,稱之為「銀喉長尾山雀Silver-throated tit,A. glaucogularis」,而將原銀喉長尾山雀其它所有亞種作為另一個種並稱之為「北長尾山雀Northern long-tailed Tit,A.caudatus」[3]。隨後在2010和2016年,P?ckert和Song等根據分子生物學證據,進一步支持了這一分類處理(圖3)[4, 5]。

其中Song等2016的研究認為,分佈於中國中部和南部的兩個譜系(C和D)在地理上是分離的,而橫跨歐亞大陸北部的兩個譜系(A和B)很大一部分是同域分佈的。這4個譜系在中更新世期間分離,平行分裂,在這一共同的時間段,不同譜系的種羣都發生了變化。在末次盛冰期之前的冰川旋迴中,銀喉長尾山雀(和北長尾山雀)的不同譜系間經歷了類似且同步的種羣動態變化。此外,該研究發現,北京地區的銀喉長尾山雀種羣存在遺傳混雜(genetic admixture),認為種羣的二次接觸是導致遺傳混雜的原因,而地質拓撲複雜性的差異可能是導致歐亞北部和東亞的二次混合變異的一個重要因素(圖4)[5]。

圖3. 北長尾山雀與銀喉長尾山雀分佈圖

圖4.北長尾山雀和銀喉長尾山雀四個地理譜系分佈圖

除以上研究外,在世界陸地動物地理區系的研究中,根據以往的區劃圖,北長尾山雀和銀喉長尾山雀都主要分佈於古北界(圖5)[6];而2013年,Holt等利用全球21037種陸生脊椎動物的分佈和親緣關係數據定量分析,提出了最新的世界陸地動物地理區劃圖;根據最新的區劃圖,北長尾山雀主要分佈於古北界,銀喉長尾山雀則主要分佈於中國-日本界(圖6)[7]。

圖5. 世界動物地理區系分佈圖(舊)

圖6. 世界動物地理區系分佈圖(新)

2017年出版的《中國鳥類分類與分佈名錄》(第三版),接受了相關學者對銀喉長尾山雀分類地位的修訂,在雀形目PASSERIFORMES長尾山雀科Aegithalidae長尾山雀屬Aegithalos下,原銀喉長尾山雀現分為銀喉長尾山雀A. glaucogularis和北長尾山雀A. caudatus。其中銀喉長尾山雀長江亞種A. g. galucogularie分佈於河南南部、山西南部、陝西南部、甘肅、湖北南部、湖南北部、安徽、江蘇、上海、浙江,華北亞種A. g. vinaceus分佈於北京、天津、河北、山東、山西、陝西、內蒙古、寧夏、甘肅、新疆北部、青海東部、雲南西北部、四川中部;北長尾山雀A. caudatus分佈於黑龍江、吉林、遼寧、北京、河北東北部、內蒙古東北部、新疆[8]。

感謝提供照片的老師和朋友

參考文獻

[1] 李桂垣, 鄭寶賚, 劉光佐.中國動物志.鳥綱:第十三卷, 雀形目(山雀科—綉眼鳥科)[M]. 科學出版社, 1982.

[2] 趙正階. 中國鳥類志[M]. 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1.

[3] Harrap S. Family Aegithalidae (long-tailed tits)[J]. Handbook of the birds of the world, 2008, 13: 76-101.

[4] P?ckert M, Martens J, Sun Y H. Phylogeny of long-tailed tits and allies inferred from mitochondrial and nuclear markers (Aves: Passeriformes, Aegithalidae)[J]. 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 2010, 55(3): 952-967.

[5] Song G, Zhang R, DuBay S G, et al. East Asian allopatry and north Eurasian sympatry in Long‐tailed Tit lineages despite similar population dynamics during the late Pleistocene[J]. Zoologica Scripta, 2016, 45(2): 115-126.

[6] Wallace A R.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Animals[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1876.

[7] Holt B G, Rahbek C. An update of Wallaces zoogeographic regions of the world.[J]. Science, 2013, 341(6144):74-78.

[8] 鄭光美. 中國鳥類分類與分佈名錄.第3版[M]. 科學出版社, 2017.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