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 共27字

不可以類推的簡化字:擔〔擔〕 膽〔膽〕 導〔導〕 燈〔燈〕 鄧〔鄧〕 敵〔敵〕糴〔糴〕 遞〔遞〕 點〔點〕 澱〔澱〕 電〔電〕 冬〔鼕〕鬥〔鬥〕 獨〔獨〕 噸〔噸〕 奪〔奪〕 墮〔墮〕可以類推的簡化字:達〔達〕帶〔帶〕單〔單〕當〔當、噹〕黨〔黨〕東〔東〕動〔動〕斷〔斷〕對〔對〕隊〔隊〕

我認為,其中失敗的簡化字有:導〔導〕 燈〔燈〕 鄧〔鄧〕 敵〔敵〕澱〔澱〕 電〔電〕冬〔鼕〕鬥〔鬥〕 獨〔獨〕墮〔墮〕當〔當、噹〕黨〔黨〕東〔東〕動〔動〕隊〔隊〕,共15字。

下面挨個說理由:

⒈鄧〔鄧〕

因為上面催得太緊,磚家們一時想不出怎麼簡化某個漢字的時候,就會選擇打個叉代替。於是——風→風趙→趙區→區

叉叉太多了不免讓人覺得敷衍了事,於是在上面加一橫。然後——

鳳→鳳鄧→鄧

艱難→艱難

嘆→嘆歡→歡勸→勸觀→觀權→權對→對僅→僅鷄→雞還有我最不能容忍的:

漢→漢

這種就是符號代替字。最常用的代替符號就是「乂」和「又」,此外還有「雲」「頭」「巳」等等代替符號

符號代替字主要有兩個問題。

①.這些符號只起佔位的作用,減弱了漢字的表義和表音的功能。艱難嘆都是壓an韻的,勸觀權都是壓uan韻的,「鄧」讀「登」,「鳳」從鳥凡聲,「風」從蟲凡聲,現在我們都不知道了

「鷄」從鳥奚聲,「雞」只是把「鷄」字的左邊打了個叉而已。「雞」字左邊的叉是沒有意義的,這個字所表達的意思是「我們最常見的一種鳥」。假如一百年後我們的飲食習慣發生了變化,「鴨」代替「鷄」成為了我們主要的肉食鳥類,到時候我們就可以用「雞」字來代替「鴨」字,而不是像現在這樣規定「雞」只能用來代替「鷄」

②.文化習慣的問題

我覺得這個字筆畫太多了,我就打個叉代替,這本質上是對這個字的不尊重,所以古人造簡化字是很有講究的,有些字可以簡化,有些字就不可以,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代表姓名的字不可以簡化。舉個例子,你可以不尊重「雞」「鳮」,但是你不能不尊重「趙」老太爺,「趙」是一個高貴的字,連阿Q是沒有資格姓「趙」的。趙、鄧、寧這種代表姓名的簡化字有辱斯文,誰會喜歡在自己的名字上打叉叉?聶耳如果活到現在肯定很不爽,因為他那個很有氣勢的名字沒有了——聶耳

「漢」簡化成「漢」,我們民族的名字可以打個叉代替嗎?

當然,這也不是說代替符號就完全不能用,「對」簡化成「對」就挺好的。但是代替符號不能多用,而且某些字不能用,典型的不能用代替符號的字有「鄧」「趙」「漢」等等。

⒉導〔導〕

不好的符號代替字,還不如像二簡那樣簡化成「刀寸」呢。

⒊燈〔燈〕

同屬不好的符號代替字,登瞪蹬凳的系統性就這樣被破壞了。

⒋敵〔敵〕

不好的符號代替字,容易和「故」混淆,「敵人」「故人」很難區分。

⒌澱〔澱〕冬〔鼕〕鬥〔鬥〕

莫名其妙的合併。

⒍獨〔獨〕

類似的簡化字還有「觸」「燭」「濁」。但並不是所有的「蜀」字旁都簡化了,比如「手鐲」還是保持原樣。這些簡化字的問題就在於:很明顯這些字不讀「蟲」,它們讀「蜀」,「蜀」是音符。就算你要簡化這些字,也應該像「屬」(屬)那樣簡化成「禹」,畢竟「蜀」「禹」讀音相近,「蟲」的讀音跟「蜀」相差十萬八千里,怎麼能夠代替「蜀」做聲符呢?

⒎墮〔墮〕

墮隨橢隋髓惰,我這個人有強迫症,我看著這一組簡化字真心難受。

⒏當〔當、噹〕

當黨黨裳嘗甞賞嘗當,最後兩個字亂入了。像「當」這樣的草書楷化字,在古代是個什麼地位呢?它就是個速記符號的作用,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

⒐東〔東〕

非常難看的草書楷化字。

⒑動〔動〕

「又」已經被「勸」字用了,「動」的左邊就簡化成「雲」字吧。這個「雲」既不表音也不表義,照這個邏輯「董」也可以簡化做「芸」。

⒒隊〔隊〕

「隊」簡化了,但是「隧」不變,「遂」也不變。「隊」字右邊那個是聲符。

⒓黨〔黨〕

合併簡化字

⒔電〔電〕

每次看到「雷電」的時候我都有一種違和感

E 共2字

兒〔兒〕爾〔爾〕

我認為,兒〔兒〕的簡化是失敗的,三個原因:

1.「兒」在漢字中是「人」字的變形,「見」「黨」中的「兒」皆如此。

2.「兒」並沒有被廢除:端倪。

3.「兒」容易和「幾」字混淆。

F 共13字

不可以類推的簡化字:

礬〔礬〕 範〔範〕 飛〔飛〕 墳〔墳〕 奮〔奮〕 糞〔糞〕鳳〔鳳〕 膚〔膚〕 婦〔婦〕 復〔復、複〕

可以類推的簡化字:

發〔發、髮〕豐〔豐〕風〔風〕

我認為,其中失敗的簡化字有:範〔範〕 飛〔飛〕 墳〔墳〕風〔風〕鳳〔鳳〕 婦〔婦〕復〔復、複〕發〔發、髮〕共8字

下面挨個說理由:

⒈範〔範〕「範」「範」古代是兩個字,「範」是一個姓,「範」也是一個姓,「范仲淹」的繁體還是「范仲淹」,至於「范冰冰」祖上是姓「範」還是姓「範」呢?我估計她自己都不知道。嚴格來說「範」應該是訛字,本字是「笵」,恢複本字纔是對的。

⒉ 飛〔飛〕

左下角太空,缺乏漢字美感。

⒊墳〔墳〕

繁體字:憤怒,上墳。簡體字:憤怒,上墳。

你讓「紋」「蚊」「汶」「紊」這些以「文」為聲符的漢字情何以堪?

⒋風〔風〕鳳〔鳳〕

叉叉已經被「風」字用了,怎麼簡化「鳳」字呢?在叉叉上加一橫變成又就行了,無語。

⒌復〔復、複〕發〔發、髮〕

不合理的合併。「復」字沒有了,然而「覆」字還在。「發」這個字我覺得任何一個會打麻將的中國人都不會不認識的。

⒍婦〔婦〕

「婦」就是持「帚」的「女」子。

G 共20字

不可以類推的簡化字蓋〔蓋〕 幹〔乾 、 幹〕 趕〔趕〕 個〔個〕 鞏〔鞏〕 溝〔溝〕構〔構〕 購〔購〕 谷〔榖〕 顧〔顧〕 刮〔颳〕 關〔關〕觀〔觀〕 櫃〔櫃〕可以類推的簡化字岡〔岡〕廣〔廣〕歸〔歸〕龜〔龜〕國〔國〕過〔過〕我認為,其中失敗的簡化字有:蓋〔蓋〕 幹〔乾 、 幹〕谷〔榖〕顧〔顧〕 刮〔颳〕觀〔觀〕 櫃〔櫃〕廣〔廣〕歸〔歸〕龜〔龜〕過〔過〕,共11字。下面挨個說理由:

⒈蓋〔蓋〕

「蓋」是「蓋」的訛字。「蓋」是「葢」的訛字。「盇」是「葢」的本字。所以很明顯,「蓋」應該簡化成「盇」,多個聲符「太」不好嗎?

⒉幹〔乾 、 幹〕谷〔榖〕

無聊的合併。老子所謂的「穀神」到底是「山谷之神」還是「稻穀之神」呢?

⒊顧〔顧〕 觀〔觀〕

聲符不見了。

⒋刮〔颳〕

義符沒了。

⒌廣〔廣〕

右下角太空,缺乏漢字美感。覺得「黃」字太難寫可以學日本簡化成「広」,類推:拡砿昿。

⒍櫃〔櫃〕

「櫃」「櫃」古代本為兩個不同的字。「櫃」讀ju,是一種樹的名字。「櫃」有現成的簡化字「樻」,或者類推簡化貝字也可以。

⒎過〔過〕

割裂了和下面這些字的聯繫:鍋堝剮媧禍窩,鍋堝剮媧禍窩

⒏歸〔歸〕

歸婦掃帚→歸婦掃帚

⒐龜〔龜〕

「龜」有約定俗成的簡化字「亀」,「龜」是陳光堯自造字

H 共22字

不可以類推的簡化字

漢〔漢〕 號〔號〕 合〔閤〕 轟〔轟〕 後〔後〕 胡〔鬍〕壺〔壺〕 滬〔滬〕 護〔護〕 劃〔劃〕 懷〔懷〕 壞〔壞〕歡〔歡〕 環〔環〕 還〔還〕 回〔迴〕 夥〔夥〕獲〔獲、穫〕

可以類推的簡化字華〔華〕畫〔畫〕匯〔匯、彙〕會〔會〕我認為,其中失敗的簡化字有:漢〔漢〕 合〔閤〕轟〔轟〕後〔後〕劃〔劃〕 懷〔懷〕 壞〔壞〕歡〔歡〕 環〔環〕還〔還〕 回〔迴〕獲〔獲、穫〕華〔華〕匯〔匯、彙〕 ,共14字。下面挨個說理由:

⒈漢〔漢〕華〔華〕

身為中國人,不應該連這兩個字都懶的寫。

⒉ 合〔閤〕

無聊的合併簡化字。「閤」只用於「閤家歡樂」一詞,被簡化合併後,人們改用「闔家歡樂」。這說明大眾喜歡加上門字框,因為這樣可以更好地表達這個詞的意思。

⒊轟〔轟〕

被簡化後氣勢全無。「轟」字的確難寫,但是在手寫過程中,我們可以把下面的兩個「車」打叉代替。而在印刷體中,很明顯設計三個「車」字比設計一個「車」加兩個「又」要簡單。

⒋後〔後〕劃〔劃〕

無聊的合併簡化字。「後」「後」古代本為兩個不同的字,「後」表「皇后」,「後」表「後來」。「劃」「劃」古代也是兩個不同的字,就算要合併,讀huà的「劃」也應該合併到「畫」「畫」字。「計劃」,臺灣寫作「計畫」。

⒌懷〔懷〕 壞〔壞〕

不好的合併字,「懷」「壞」二字古已有之,但是不讀huai音,破壞了「懷」「壞」這兩個字的聲符。

⒍ 環〔環〕還〔還〕

不好的符號代替字,破壞了漢字的系統性。甄嬛,琅嬛,寰球,現在有人喜歡把「環球」(環球)寫成「寰球」,大概是覺得「寰」字更有氣勢吧。

⒎歡〔歡〕

不好的符號代替字。「觀歡權勸」被簡化成「觀歡權勸」我也是醉了,其實完全可以學日本簡化成「観歓権勧」。這四個字並不是日本首創的,而是我國古代早有的俗字,類似的還有灌→潅

⒏回〔迴〕匯〔匯、彙〕

不好的合併簡化字。「匯」和「江」容易混淆。

⒐ 獲〔獲、穫〕

獲穫字義相似,合併到也沒什麼。「獲」最大的問題是字義不好,兩隻狗是什麼意思?

J 共44字

不可以類推的簡化字:擊〔撃〕 雞〔鷄〕 積〔積〕 極〔極〕 際〔際〕 繼〔繼〕家〔傢〕 價〔價〕 艱〔艱〕 殲〔殲〕 繭〔繭〕 揀〔揀〕礆〔鹸〕 艦〔艦〕 姜〔薑〕 漿〔漿〕 槳〔槳〕 獎〔奬〕講〔講〕 醬〔醬〕 膠〔膠〕 階〔階〕 癤〔癤〕 潔〔潔〕借〔藉〕 僅〔僅〕 驚〔驚〕 競〔競〕 舊〔舊〕 劇〔劇〕據〔據〕 懼〔懼〕 卷〔捲〕可以類推的簡化字:幾〔幾〕夾〔夾〕戔〔戔〕監〔監〕見〔見〕薦〔薦〕將〔將〕 節〔節〕盡〔盡、儘〕 進〔進〕 舉〔舉〕我認為,其中失敗的簡化字有:雞〔鷄〕 積〔積〕極〔極〕際〔際〕家〔傢〕價〔價〕殲〔殲〕揀〔揀〕礆〔鹸〕 艦〔艦〕 姜〔薑〕 膠〔膠〕階〔階〕潔〔潔〕僅〔僅〕 驚〔驚〕 競〔競〕據〔據〕卷〔捲〕夾〔夾〕節〔節〕盡〔盡、儘〕 進〔進〕 ,共23字。下面挨個說理由:⒈雞〔鷄〕聲符沒了。日本把「鷄」簡化成「鶏」,「溪」簡化成「渓」,就是把中間的「幺」簡化成一橫,跟下面的「大」字連起來寫成「夫」字,可以參考。

⒉積〔積〕極〔極〕膠〔膠〕據〔據〕

不好的合併簡化字。「積」是「枳」的異體字。「積」10筆,「積」按照規則簡化右下角的「貝」字就是13筆,差的不多不需要合併。「極」和「膠」是古已有之的字,合併容易引起混淆。

「拮据」的繁體字還是「拮据」。

⒊際〔際〕

跟「時」(時)一樣,破壞聲符,莫名其妙地和「標」拉上關係。

⒋家〔傢〕

「傢」只用於「傢俱」「傢俬」等字,人家喜歡多寫個人字旁,你管他呢?這就是漢語發展中很有意思的「繁化」現象,人們為了追求與眾不同,喜歡給原本簡單的字加無義偏旁。

⒌價〔價〕

破壞聲符。而且「價」在古代是另外一個字,音義都與「價」不同。

⒍殲〔殲〕揀〔揀〕

這兩個字上面說過了。

⒎礆〔鹸〕

「礆」是一個從來都不用的簡化字,因為一般都用「鹼」。那麼問題來了,既然從來都不用,你簡化它幹嘛?

⒏艦〔艦〕

「艦」是非常用字,用不著簡化。

⒐姜〔薑〕

「姜」是姓,「薑」是一種植物,二者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東西。

⒑階〔階〕

「階」是「解放字」,就是解放區發明的字。實際上「階」字不難寫,用不著簡化。

⒒潔〔潔〕

不好的合併簡化字。

⒓僅〔僅〕

不好的符號代替字。破壞了漢字的系統性:堇僅瑾謹。

⒔驚〔驚〕

「驚」在古代是「諒」的異體字,破壞了漢字的系統性:警驚。古代以「京」為聲符的字全都讀liang:涼晾諒。「鯨」字中的「京」不是聲符,是大的意思,「鯨」就是大魚的意思。

⒕競〔競〕

破壞了造字本義,因為必須要有兩個人才能「競」爭。而且「競」容易和「竟」混淆。

⒖卷〔捲〕

卷juàn,捲juǎn,讀音不同不應該合併。

⒗夾〔夾〕

這其實是個合併簡化字,我們來看「夾」的類推簡化字:郟〔郟〕俠〔俠〕陝〔陝〕浹〔浹〕挾〔挾〕莢〔莢〕峽〔峽〕狹〔狹〕愜〔愜〕硤〔硤〕鋏〔鋏〕頰〔頰〕蛺〔蛺〕瘞〔瘞〕篋〔篋〕注意「陝」字的右邊是兩個「入」字,不是兩個「人」字,「陝」的右邊不是「夾」。知道這個有什麼用呢?所以「陝」字的讀音完全不同於以「夾」做聲符的其他字。另外「夾」6筆,「夾」7筆,只節省了1筆,所以這個簡化是沒有必要的。

⒘節〔節〕

「節」應該是竹字頭,畢竟「竹節」嘛

⒙盡〔盡、儘〕

「儘」應該類推簡化成「儘」,減少一個多音字。

⒚進〔進〕

「進」讀jin,不讀jing(井)

K 共9字

不可以類推的簡化字開〔開〕 克〔剋〕 墾〔墾〕 懇〔懇〕 誇〔誇〕 塊〔塊〕虧〔虧〕 困〔睏〕可以類推的簡化字殼〔殻〕我認為,其中失敗的簡化字有:克〔剋〕誇〔誇〕塊〔塊〕困〔睏〕,共4字(不容易啊,終於降低到一半以下了)下面挨個說理由:⒈克〔剋〕「克」與「剋」在很多義項上是相通的,但是在有些義項上不通,不應該合併。

⒉塊〔塊〕

「塊」字古代有現成的簡化字「凷」,怎麼看都比「塊」這個文改會自造字強。

⒊困〔睏〕誇〔誇〕

無聊的合併字

L 共48字

不可以類推的簡化字

臘〔臘〕 蠟〔蠟〕 蘭〔蘭〕 攔〔攔〕 欄〔欄〕 爛〔爛〕累〔纍〕 壘〔壘〕 類〔類〕 裏〔裏〕 禮〔禮〕 隸〔隷〕簾〔簾〕 聯〔聯〕 憐〔憐〕 煉〔煉〕 練〔練〕 糧〔糧〕療〔療〕 遼〔遼〕 了〔瞭〕 獵〔獵〕 臨〔臨〕鄰〔鄰〕嶺〔嶺〕 廬〔廬〕 蘆〔蘆〕 爐〔爐〕 陸〔陸〕 驢〔驢〕亂〔亂〕

可以類推的簡化字來〔來〕樂〔樂〕離〔離〕歷〔歷、曆〕麗〔麗〕兩〔兩〕靈〔靈〕劉〔劉〕龍〔龍〕婁〔婁〕 盧〔盧〕虜〔虜〕鹵〔鹵、滷〕錄〔録〕慮〔慮〕侖〔侖〕羅〔羅〕

我認為,其中失敗的簡化字有:臘〔臘〕 蠟〔蠟〕 蘭〔蘭〕 攔〔攔〕 欄〔欄〕 爛〔爛〕類〔類〕 裏〔裏〕 憐〔憐〕 煉〔煉〕 練〔練〕療〔療〕 遼〔遼〕獵〔獵〕臨〔臨〕鄰〔鄰〕嶺〔嶺〕 廬〔廬〕 蘆〔蘆〕 爐〔爐〕 陸〔陸〕 驢〔驢〕樂〔樂〕歷〔歷、曆〕兩〔兩〕龍〔龍〕盧〔盧〕侖〔侖〕羅〔羅〕,共29字

下面挨個說理由:

⒈臘〔臘〕 蠟〔蠟〕獵〔獵〕

「臘」「蠟」「獵」三字古已有之,跟「臘」「蠟」「獵」音義都不同,這樣合併很容易出問題的。

⒉蘭〔蘭〕 攔〔攔〕 欄〔欄〕 爛〔爛〕

因為這個簡化,小時候的我看了700多集《名偵探柯南》都不知道「蘭」(蘭)原來是一種花的名字。「蘭」簡化成「蘭」,然而「闌」簡化成「闌」,亂七八糟的簡化方式。

⒊類〔類〕

《說文》有「頪」字,解釋為:「難曉也。從頁米。」很明顯「類」是「頪」的後起增緐字,所以正確的做法是恢複本字「頪」,而不是自造一個新字「類」。其實這個字根本用不著簡化,日本都在用「類」字。

⒋裏〔裏〕

不好的合併字。這次參考臺灣做法,臺灣把「裏」簡化成「裡」,感覺不錯。

⒌臨〔臨〕

引入了一個漢字中沒有的部件,就是那個倒著寫的「日」字

⒍憐〔憐〕鄰〔鄰〕

糟糕的聲符。「令」是後鼻音,而「憐」「鄰」是前鼻音。

⒎嶺〔嶺〕

不好的合併字。「嶺」字古已有之,「嶺」的字面意思是「山之領」,不要以為「領」在這裡只是聲符。

⒏煉〔煉〕 練〔練〕

非常難看的草書楷化字。

⒐療〔療〕 遼〔遼〕

「了」這個字是不適合作為聲符使用的,因為它最常用的讀音是le,不是liao。再者也破壞漢字的系統性:撩燎嘹瞭潦療遼。最後由於「了」字形過於簡單的關係,「療」「遼」兩字比較難看。

⒑廬〔廬〕 蘆〔蘆〕 爐〔爐〕驢〔驢〕

破壞漢字的系統性:盧瀘顱爐蘆廬驢

⒒陸〔陸〕

破壞漢字的系統性:陸睦→陸睦。而且莫名其妙地和「擊」字拉上關係。

⒓樂〔樂〕侖〔侖〕

過度簡化。其中「樂」容易和「東」混淆,「侖」容易和「倉」混淆。「樂」字的簡化可以參考日本:楽

⒔歷〔歷、曆〕

不合理的合併。而且「歷」容易跟「厲」混淆。

⒕兩〔兩〕

「兩」8筆,「兩」7筆,減一筆有必要嗎?還不如簡化成「両」,6筆。

⒖盧〔盧〕

慮虜盧→慮虜盧,破壞漢字系統性

⒗羅〔羅〕

草書楷化丟失字義,「羅」是以「絲」織的「網」捕「鳥」的意思,跟「夕」有什麼關係?而且跟「歲」字形近易混淆。

⒘龍〔龍〕

這個字的問題是字義不好。在古代,「尤」是「犬」的異體字,「丿」代表毛髮,於是便有了這麼一個字:尨。這個字是多毛狗的意思。《說文解字》:「尨,犬之多毛者。從犬從彡。《詩》曰:「無使尨也吠。」」然後文改會把「尨」去掉兩撇,直接就當作「龍」的簡體字用了。所以我從來不說自己是「龍」的傳人。

嚴格來說,這個東西還真不能怪文改會,因為「龍」在古代是皇帝的象徵,用一個略含貶義的字去指代皇帝自然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那麼,中國人是何時才成為「龍」的傳人的呢?

答案是1988年,侯閩德閩健在春晚上演唱了《龍的傳人》之後,「龍」才正式成為中國人的圖騰。

也就是說,在1957年文改會簡化漢字的時候,中國人還不是「龍」的傳人呢!

儘管我知道這只是一個不那麼好笑的誤會,但每次看到「龍」這個字,我的心都依然在滴血。

M 共15字

不可以類推的簡化字:麼〔麼〕 黴〔黴〕 蒙〔矇、濛、懞〕 夢〔夢〕 面〔麵〕廟〔廟〕 滅〔滅〕 蔑〔衊〕 畝〔畝〕可以類推的簡化字:馬〔馬〕 買〔買〕賣〔賣〕 麥〔麥〕門〔門〕黽〔黽〕我認為,其中失敗的簡化字有:麼〔麼〕黴〔黴〕蒙〔矇、濛、懞〕 夢〔夢〕 面〔麵〕廟〔廟〕 滅〔滅〕 蔑〔衊〕馬〔馬〕 買〔買〕賣〔賣〕,共11字下面挨個說理由:⒈麼〔麼〕「麼」在古代是「幺」的異體字,而且兩個字的字形也很相近,容易混淆。我個人覺得認為「麼」字難寫的話可以簡化成「庅」。

⒉黴〔黴〕蔑〔衊〕面〔麵〕蒙〔矇、濛、懞〕

莫名其妙的合併。

⒊ 夢〔夢〕

「夢」11筆,「夢」13筆,費了這麼大功夫就為了省兩筆?而且「夢」字上面是聲符,同一個聲符的字還有「瞢」。

⒋廟〔廟〕

「廟」字古已有簡體字「庿」,我個人認為比「廟」好,因為能表音。

⒌ 滅〔滅〕

兩個原因:①「減滅」看起來很和諧,把「滅」字簡化了,那麼「減」(減)字是不是也要簡化呢?或者換種說法:「減」(減)字都不簡化,你為什麼要簡化「滅」字呢?

②「滅」和「火」形近易混淆,「消火」「消滅」。

⒍馬〔馬〕

「馬」容易跟簡化後的「鳥」混淆。看起來好像「鳥」字中間有一點,實際上手寫的時候那個點很容易跟前一筆橫折鉤連起來,然後「馬」「鳥」的中間就完全一樣了,只能靠上面的一撇來辨認。

⒎買〔買〕賣〔賣〕

「買賣」跟「頭」有什麼關係?這種草書楷化字只有「易寫」一個優點,缺點「難認」「難記」。

N 共10字

不可以類推的簡化字:惱〔惱〕 腦〔腦〕 擬〔擬〕 釀〔釀〕 瘧〔瘧〕可以類推的簡化字:難〔難〕鳥〔鳥〕 聶〔聶〕寧〔寜〕 農〔農〕我認為,其中失敗的簡化字有:擬〔擬〕瘧〔瘧〕鳥〔鳥〕 聶〔聶〕寧〔寜〕農〔農〕,共6字。下面挨個說理由:⒈擬〔擬〕瘧〔瘧〕聲符沒了。有人可能會說「以」「疑」不都讀yi嗎,來看看這一組字:擬凝。「瘧」在現代漢語中只有「瘧疾」這一個詞,很明顯「虐」是「瘧」的本字,「瘧」是「虐」的緐化,你覺得「瘧疾」難寫你也可以寫成「虐疾」啊,哪有義符把聲符擠掉的道理?

⒉聶〔聶〕

「聶耳」表示我很憂傷。

⒊寧〔寜〕

連環簡化字,這可能是最失敗的簡化字了吧。「寧」字古已有之,讀zhù。文改會把「寧」「甯」合併簡化做「寧」,再把原本的「寧」簡化做「宀一」。

⒋農〔農〕

這個字好像是草書楷化的。

缺點:容易跟「衣」混淆。

「農」字古代有一個比較形象的簡體字「莀」,我個人認為比「農」好。其實「農」字根本用不著簡化,日本都還在用「農」字。

⒌鳥〔鳥〕

兩個問題:①破壞漢字系統性,「鳥」下面是個「與」字,跟「焉」同源。

②容易跟「馬」混淆。

P 共7字

不可以類推的簡化字:盤〔盤〕 闢〔闢〕 蘋〔蘋〕 憑〔憑〕 撲〔撲〕 僕〔僕〕 樸〔樸〕

我認為,其中失敗的簡化字有:盤〔盤〕闢〔闢〕蘋〔蘋〕撲〔撲〕僕〔僕〕樸〔樸〕,共6字

下面挨個說理由:⒈盤〔盤〕聲符沒了。與「磐」「槃」等字的聯繫也沒了。

⒉闢〔闢〕蘋〔蘋〕

無聊的合併。「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是什麼意思?答:小鹿喫著野外的蘋果(誤)。

⒊撲〔撲〕僕〔僕〕樸〔樸〕

無聊的合併。「撲」變成了多義字,「僕」變成了多音多義字。至於「樸」,我都不知道這個字已經有多少個讀音和義項了。

Q 共24字

不可以類推的簡化字:啟〔啓〕 簽〔籤〕 千〔韆〕 牽〔牽〕 纖〔縴、纖〕 竅〔竅〕 竊〔竊〕 寢〔寢〕 慶〔慶〕 瓊〔瓊〕 秋〔鞦〕曲〔麯〕 權〔權〕 勸〔勸〕 確〔確〕可以類推的簡化字:

齊〔齊〕豈〔豈〕氣〔氣〕遷〔遷〕僉〔僉〕喬〔喬〕親〔親〕窮〔窮〕區〔區〕

我認為,其中失敗的簡化字有:簽〔籤〕纖〔縴、纖〕寢〔寢〕 慶〔慶〕曲〔麯〕 權〔權〕 勸〔勸〕確〔確〕豈〔豈〕氣〔氣〕僉〔僉〕喬〔喬〕窮〔窮〕,共13字下面挨個說理由:

⒈簽〔簽、籤〕纖〔縴、纖〕

這個上面說過了,不合理的合併。

⒉寢〔寢〕

「寑」是「寢」的古字,筆畫少,表音,我看不出任何理由不恢復「寑」字。

⒊慶〔慶〕

「慶」「愛」「憂」具有同樣的構造「心夊」,所以他們理應採用同樣的簡化方式。我覺得最簡單的做法就是把「夊」去掉,這個是冗餘義符,去掉不影響表音表義。

⒋確〔確〕

為什麼不能把商榷的「榷」也簡化成「桷」呢?

⒌曲〔麯〕

不合理的合併。

⒍權〔權〕 勸〔勸〕

這個上面說過了,過度簡化。

⒎氣〔氣〕

左下角太空了,影響漢字美感。如果一定要簡化可以學日本簡化成「気」。

⒏豈〔豈〕

「豈」不是常用字,根本不用簡化。以「豈」為聲符的也沒有一個是常用字。

⒐僉〔僉〕

符號代替字,代替符號是三點,用這個代替符號的常見字還有「興」「學」「覺」等等。一般來說,用無義符號代替是最後手段,不到萬不得已不應該這樣做。而「僉」字很明顯還沒有到最後一步,我們來看日本是怎麼簡化這個字的:儉→倹,劍→剣,險→険,檢→検,驗→験兩個「口」寫成一個「口」,兩個「人」寫成一個「人」,然後把「人」字那一撇拉長穿過去,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原字的輪廓,我覺得這個簡化是非常不錯的。

⒑窮〔窮〕

越「窮」越有力?

⒒喬〔喬〕

「喬」一看就是「高」的意思,「喬」是什麼意思?

R 共4字

不可以類推的簡化字:讓〔讓〕 擾〔擾〕 熱〔熱〕 認〔認〕我認為,其中失敗的簡化字有:擾〔擾〕 熱〔熱〕 認〔認〕,共3字下面挨個說理由:⒈認〔認〕「人」字在漢語中從來不做聲符。而且「認」字有約定俗成的簡化字「訒」(訒)。

⒉熱〔熱〕

莫名其妙地和「執」(執)拉上關係。

⒊擾〔擾〕

這裡牽扯到「憂」字的簡化方式。目前的簡化方案是這麼做的:把「憂」和「憂」合併,然後把所有做偏旁的「憂」字改成「尤」:優優,擾擾。

首先,「憂」「憂」合併就是不對的,明明是兩個字為什麼要合成一個字?

以「心夊」為偏旁的常用字有三個:愛13筆,慶15筆,憂15筆。其中「憂」字筆畫數最多,而且算上以它為偏旁的字(優優擾擾)使用頻率也最高,所以這三個字中,「憂」字簡化的需要最迫切。

但是既然這三個字的結構相似,那麼它們理應採用相同的簡化方式,最簡單的簡化方式就是把「心夊」改成「心」,把「夊」這個冗餘義符去掉。

去掉「夊」之後「憂」依然有12筆。沒關係,我們可以把「憂」上面寫成「頁」,上「頁」下「心」這個字在《說文解字》中就有,而且註為「憂」的本字(其實「憂」心字上面那個禿寶蓋就是「八」字的變形)。然後我們再把「頁」類推簡化成「頁」,那麼「憂」就只有10筆了。

「憂」7筆,多寫3筆,不用合併。

至於「優」「擾」這些字,「尤」並不適合做聲符,因為它字形過於簡單,容易跟其他的字混淆。「優」容易跟「伏」混淆,「擾」容易跟「攏」混淆,聲符並不是越簡單就越好的。

S 共36字

不可以類推的簡化字:灑〔灑〕 傘〔傘〕 喪〔喪〕 掃〔掃〕 澀〔澀〕 曬〔曬〕傷〔傷〕 舍〔捨〕 沈〔瀋〕 聲〔聲〕 勝〔勝〕 濕〔濕〕實〔實〕 適〔適〕 勢〔勢〕 獸〔獸〕 書〔書〕 術〔術〕 樹〔樹〕 帥〔帥〕 松〔鬆〕 蘇〔蘇、囌〕 雖〔雖〕 隨〔隨〕可以類推的簡化字:嗇〔嗇〕殺〔殺〕審〔審〕聖〔聖〕師〔師〕時〔時〕壽〔夀〕屬〔屬〕雙〔雙〕肅〔肅〕 歲〔嵗〕孫〔孫〕我認為,其中失敗的簡化字有:灑〔灑〕掃〔掃〕傷〔傷〕 舍〔捨〕 沈〔瀋〕勝〔勝〕實〔實〕 適〔適〕 勢〔勢〕 書〔書〕樹〔樹〕松〔鬆〕 蘇〔蘇、囌〕 雖〔雖〕 隨〔隨〕 嗇〔嗇〕審〔審〕聖〔聖〕時〔時〕肅〔肅〕孫〔孫〕,共21字。下面挨個說理由:

⒈灑〔灑〕

「灑」是「洗」的異體字。不對,確切地說是本字。

⒉傷〔傷〕

猜猜看「殤」的簡體字是什麼?是「殤」。猜猜看「飭」的繁體字是什麼?是「飭」。不管你亂不亂,反正我已經凌亂了。

⒊ 舍〔捨〕

舍shè,捨shě,讀音不同怎能合併?

⒋審〔審〕

「審」的本字是「宷」,但是文改會嫌棄這個字不能表音,於是自造了一個「審」字。雖然「申」字表音還算準確,但是既然有現成的古字,你為什麼要自造新字呢?《說文》:「宷,悉也。知宷諦也。從宀從釆。審,篆文宷從番。式荏切」百度百科:釆讀作biàn,是象形字,模擬獸爪留下的印跡,引申為分辨。也讀作biǎn,指獸爪。釆極易與「採」弄混,「釆」是「撇」下面就是「米」,而「採」是由「爫」和「木」組成,需注意。釆也是一個重要意符,審、番、悉、釋、釉都是以釆為意符的漢字。「審」容易跟「宙」混淆。

⒌沈〔瀋〕

「沈」有兩個音,一個是shěn,姓氏;另一個是chén,後來這個音被簡化成「沉」。「瀋」是墨汁的意思:墨瀋。文改會把這倆字合一起了。按理說這種合併簡化字就不會再類推簡化了,可是「瀋」字偏偏就有類推簡化字「瀋」。不知道文改會到底咋想的。

⒍勝〔勝〕

破壞漢字的系統性:勝騰謄

⒎實〔實〕

跟「買賣」一樣,這是一個讓人無力吐槽的草書楷化字,「買賣實」跟人頭有什麼關係啊?

⒏適〔適〕

不好的合併簡化字。

⒐勢〔勢〕

莫名其妙地和「執」拉上關係。

⒑書〔書〕

非常難看的草書楷化字。

⒒樹〔樹〕

丟失聲符。使用同一聲符的字還有「廚」(廚),你看,磚家把「樹」放在《簡化字總表》中,把「廚」放在《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中,這樣你就看不見其中的詭異之処了。而且莫名其妙地跟「對」字拉上關係。

⒓松〔鬆〕

不好的合併。

⒔ 蘇〔蘇、囌〕

「協」的繁體字是「協」,「脅」的繁體字是「脇」,但是「蘇」的繁體字是「蘇」,不是「荔」。另外蘇州人很生氣:我們這兒是魚米之鄉,你給簡化成什麼了?

⒕ 雖〔雖〕

雖,從蟲唯聲。

⒖隨〔隨〕

如果能把「隋」也簡化成「陏」,我就接受這個簡化。

⒗嗇〔嗇〕

只省兩筆,用不著簡化。

⒘聖〔聖〕

猜猜看「怪」的繁體字是什麼?答案還是「怪」。「聖」字古已有之,是「怪」的聲符。

⒙時〔時〕孫〔孫〕

跟「際」(際)「標」(標)一樣的去掉聲符(「孫」是義符)一部分的做法。

⒚肅〔肅〕

為什麼「淵」簡化成「淵」,而「肅」不能簡化成「粛」?不繫統。

⒛掃〔掃〕

上面說過了。

T 共16字

不可以類推的簡化字:

臺〔臺、檯、颱〕 態〔態〕 壇〔壇、罎〕 嘆〔嘆〕 謄〔謄〕體〔體〕 糶〔糶〕 鐵〔鐵〕 聽〔聽〕 廳〔廳〕 頭〔頭〕圖〔圖〕 塗〔塗〕 團〔團、糰〕 橢〔橢〕

可以類推的簡化字:條〔條〕我認為,其中失敗的簡化字有:臺〔臺、檯、颱〕 壇〔壇、罎〕 嘆〔嘆〕 謄〔謄〕體〔體〕聽〔聽〕 廳〔廳〕 頭〔頭〕團〔團、糰〕 橢〔橢〕 ,共10字。下面挨個說理由:

⒈臺〔臺、檯、颱〕

文改會實在是太喜歡合併漢字了。

⒉壇〔壇、罎〕

不合理的合併。另外「罎」應為「罈」,「罎」字早就不用了,放在這裡只是為了讓你覺得繁體字難寫而已。

⒊嘆〔嘆〕

我深惡痛絕的「又」字代替。

⒋ 謄〔謄〕

破壞漢字的系統性:騰謄。破壞聲符。「謄」容易跟「譽」混淆。

⒌體〔體〕

容易跟「休」字混淆。其實「體」有很多簡體字,其中我比較喜歡的是「躰」。

⒍聽〔聽〕 廳〔廳〕

《總表》裡最奇葩的兩個簡化字是「聽」「葉」,說它們奇葩是因為他們和原字完全沒有關係。「聽」應該簡化成「耳壬」,左邊保留義符「耳」,右邊跟「廷」一個聲符。「廳」類推簡化。

⒎頭〔頭〕

據說這個字是草書楷化的成果。天哪,這要草到什麼程度才能把「頭」寫成「頭」啊?

⒏團〔團、糰〕

「團」應該簡化成「団」,而不是「團」。

⒐橢〔橢〕

前面說過了。

W 共12字

不可以類推的簡化字:

窪〔窪〕 襪〔襪〕 網〔網〕 衛〔衛〕 穩〔穩〕 務〔務〕霧〔霧〕

可以類推的簡化字:

萬〔萬〕為〔為〕韋〔韋〕烏〔烏〕 無〔無〕

我認為,其中失敗的簡化字有:衛〔衛〕 穩〔穩〕 務〔務〕霧〔霧〕為〔為〕烏〔烏〕 無〔無〕,共8字。下面挨個說理由:⒈衛〔衛〕「衛」這個字據說來自日本假名。

⒉穩〔穩〕

強行把「穩」和「急」拉上關係,不如日本簡化字「穏」

⒊務〔務〕霧〔霧〕

丟失聲符,「務」從力敄聲,跟「鶩」「婺」一個聲符。「霧」的本字是「霚」,應該回複本字而不是自造新字。

⒋為〔為〕

書寫的時候把「為」字底下那四點寫成一橫,兩個字就差不多了。用不著簡化。

「為」字為什麼要先寫撇,後寫橫折鉤呢?

⒌烏〔烏〕

容易和「馬」「鳥」混淆,割裂了與「焉」字的關係

⒍無〔無〕

容易和「天」混淆,割裂了與「舞」字的關係

X 共25字

不可以類推的簡化字犧〔犧〕 習〔習〕 系〔係、繫〕 戲〔戲〕 蝦〔蝦〕嚇〔嚇〕 鹹〔鹹〕 顯〔顯〕 憲〔憲〕 縣〔縣〕 響〔響〕向〔嚮〕 協〔協〕 脅〔脅〕 褻〔褻〕 釁〔釁〕 興〔興〕須〔鬚〕 懸〔懸〕 選〔選〕 旋〔鏇〕可以類推的簡化字:獻〔獻〕鄉〔鄉〕寫〔寫〕尋〔尋〕我認為,其中失敗的簡化字有:習〔習〕系〔係、繫〕戲〔戲〕 蝦〔蝦〕嚇〔嚇〕鹹〔鹹〕 憲〔憲〕協〔協〕 脅〔脅〕褻〔褻〕興〔興〕旋〔鏇〕鄉〔鄉〕,共13字。下面挨個說理由:⒈習〔習〕鄉〔鄉〕過度簡化的代表。

⒉系〔係、繫〕鹹〔鹹〕旋〔鏇〕

不合理的合併。

⒊戲〔戲〕

「戲」有現成簡化字「戱」。

⒋蝦〔蝦〕嚇〔嚇〕

「蝦」這個字沒有歷史,是文改會自造的。如果「蝦」可以簡化成「蝦」,那麼「霞」是不是也可以簡化成「雫」?

「威嚇」讀weihe,這是知識點,高考要考的。

⒌ 憲〔憲〕

兩個問題:①「憲」字是音從「害」省,中間網字部代表法網。簡化成「憲」之後你怎麼解釋上面那個寶蓋頭呢?②以「先」字做聲符的字讀xi(洗),不讀xian。一個字讀什麼和以它做聲符的字讀什麼是兩個概念,丬讀pan,但是狀壯妝都讀zhuang。

⒍協〔協〕 脅〔脅〕

就省了兩筆,然後莫名其妙地和「辦」字拉上關係。「劦」是「協」的本字,齊心合力的意思,你看三個「力」字多形象。然後「脅」是形聲字,從月劦聲,腋下的意思,也可以寫成「脇」

⒎褻〔褻〕

還是那句話,莫名其妙地和「執」拉上關係。

⒏興〔興〕

莫名其妙地和「譽」「舉」等字拉上關係。

Y 共47字

不可以類推的簡化字

壓〔壓〕鹽〔鹽〕 陽〔陽〕 養〔養〕 癢〔癢〕 樣〔様〕鑰〔鑰〕 葯〔藥〕 爺〔爺〕 葉〔葉〕醫〔醫〕 億〔億〕憶〔憶〕 應〔應〕 癰〔癰〕 擁〔擁〕 傭〔傭〕 踴〔踴〕憂〔憂〕 優〔優〕 郵〔郵〕 餘〔餘〕御〔禦〕 籲〔籲〕鬱〔鬱〕 譽〔譽〕 淵〔淵〕 園〔園〕 遠〔遠〕 願〔願〕躍〔躍〕 運〔運〕 醞〔醞〕

可以類推的簡化字:

亞〔亞〕嚴〔嚴〕厭〔厭〕堯〔堯〕 業〔業〕頁〔頁〕義〔義〕 藝〔兿〕陰〔陰〕隱〔隱〕猶〔猶〕魚〔魚〕與〔與〕雲〔雲〕

我認為,其中失敗的簡化字有:壓〔壓〕鹽〔鹽〕 陽〔陽〕 養〔養〕樣〔様〕葯〔藥〕葉〔葉〕 億〔億〕憶〔憶〕應〔應〕 癰〔癰〕擁〔擁〕 傭〔傭〕憂〔憂〕 優〔優〕 郵〔郵〕餘〔餘〕御〔禦〕鬱〔鬱〕 淵〔淵〕 園〔園〕遠〔遠〕願〔願 〕運〔運〕 醞〔醞〕亞〔亞〕嚴〔嚴〕堯〔堯〕義〔義〕 陰〔陰〕隱〔隱〕猶〔猶〕雲〔雲〕,共33字。下面挨個說理由:

⒈壓〔壓〕

土字右邊莫名其妙多一點,跟日本一樣簡化成「圧」多好。

⒉鹽〔鹽〕

「鹽」字古代已有簡化字「塩」,陳光堯覺得這個字不夠簡單,改成「鹽」。你憑什麼把右上改成「卜」,這個「卜」在這裡是什麼意思?

⒊養〔養〕

丟失義符。

⒋葯〔藥〕

「葯」字古已有之,是另外一個意思。「樂」簡化成「樂」是不好的,應該簡化成「楽」,相應地「藥」應該簡化成「薬」。

⒌葉〔葉〕

莫名其妙的簡化字。「枼」是聲符,蝶諜喋都在用,也不是什麼複雜難寫的字。「葉」字古已有之,自從「葉」被簡化成「葉」之後,大陸人就把「葉(shè)公好龍」讀成「葉(yè)公好龍」了。

⒍億〔億〕憶〔憶〕

過於簡單。簡單有什麼不好?太簡單了容易跟其他字混淆,而且也不好看。不繫統,以「意」做聲符的字還有:噫臆癔。

無歷史,億憶都是陳光堯自造字。

⒎應〔應〕

符號代替字。代替符號是三點,使用同樣代替符號的還有「學」「覺」「舉」等字。不好看兼喪失義符聲符,不如日本的簡化字「応」。

⒏癰〔癰〕擁〔擁〕 傭〔傭〕

「癰」有約定俗成的簡化字「癕」,「癰」是文改會自造字。「傭」「傭」屬於合併字。「擁」字不難寫不需要簡化,日本用的也是「擁」字。

⒐憂〔憂〕 優〔優〕

這兩個字上面說過了。

⒑ 郵〔郵〕餘〔餘〕御〔禦〕鬱〔鬱〕 園〔園〕願〔願〕猶〔猶〕雲〔雲〕樣〔樣〕

不合理的合併。其中「鬱」可以簡化成「欎」,「樣」可以簡化成「様」。

⒒ 淵〔淵〕

淵→淵,肅→肅,而不是肅→粛,不繫統

⒓運〔運〕 醞〔醞〕

先聲明我認為把「會」簡化成「會」很好,因為日本也是這麼簡化的,這樣跟日本保持一致可以減少我們之間的交流成本。然後我認為:如果把「會」簡化成「會」,那麼就不應該把「運」簡化成「運」。為什麼呢?因為「會」字中的「雲」字很明顯是個佔位符,它不具備任何含義,既不表音也不表義,那麼連帶著就會使「運」字中的「雲」字也無法表音。舉個例子,「運動會」三個字你敢讀半邊嗎?常用漢字中,只有「運」這一個字中的「雲」是表音的。「會」字那一大堆衍生字劊(劊)鄶(鄶)儈(儈)澮(澮)薈(薈)噲(噲)獪(獪)繪(繪)燴(燴)檜(檜)膾(膾)鱠(鱠)中的「雲」字全都是無意義的佔位字元。當「雲」字被大量用於做佔位字元之後,表音能力就被削弱了。另外「雲」字過於簡單(廢話不簡單就不會用它做佔位字元了),導致容易跟其他字混淆,比如「運」容易跟「遠」混淆。「遠」字使用頻率比「運」高,而且歷史比「運」悠久:「遠」出自《宋元以來俗字譜》,「運」是解放字,所以要改的話也只能是改「運」。「醞」是非常用字,根本用不著簡化。

⒔嚴〔嚴〕

右下角太空了,缺乏漢字美感。

⒕義〔義〕

這個簡化字純粹就是來找罵的。

⒖遠〔遠〕

破壞聲符。以「元」為聲符的字全都讀wan:玩、完、頑,一個字讀什麼和以它為聲符的字讀什麼是兩個概念。

⒗隱〔隱〕

跟「穩」一樣,莫名奇妙地和「急」拉上關係,不如日本簡化字「隠」

⒘亞〔亞〕

「普」的繁體字依然是「普」,「晉」的繁體字是「晉」。「亞」是漢字古已有之的構字元號,不應該和「亞」合併,「亞」有現成的簡化字「亜」。

⒙堯〔堯〕

這種品字形加一個襯底的結構在漢字中多了去了,如:喿噪燥躁澡,桑嗓搡,沒必要簡化。

⒚陰陽(陰陽)

作者:圖騰子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5697938/answer/31605007來源:知乎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1. 導致部件「昜」的簡化不可類推,多了一個要額外記憶的例外。(對比「楊(楊)」、「揚(揚)」、「湯(湯)」等)

2. 導致「陽」從能提示讀音的形聲字變成無法提示讀音的會意字。而且,——

(1)這個會意字構字不像「從」、「眾」、「滅」、「塵」之類那麼明確,要和「陰」對比著來看或者要想到「昜」和「日」的關係纔有意義。

可是,「陰」本身也簡化得不好。因為,「陰天」並不是月亮出來了(那是「夜」),只不過是雲把光遮住了(「陰」就有「雲」)。「樹陰/蔭」也只是有影子,並不是天黑了。

「陰」、「陽」古體是「侌」、「昜」,是因為山北、山南的意義和山聯繫在一起,才加上的「阜(阝)」(土山的意思)。從中原人的角度來看,山曬得到太陽那一面是南面,被陰影擋住曬不到太陽那一面是北面。簡化成「陰」、「陽」之後,在山上看月亮和在山上看太陽,這是黑夜和白天的區別,跟南北有什麼關係?「嶽陽」、「華陰」就莫名其妙了。

(2)「陽」這個會意字還可能讓初學者誤以為是「日」作聲旁的形聲字,因為沒有別的會意字用部件「阝」來構字。(像「休」就有「伐」、「付」等字同樣用「亻」作會意字部件。)

3. 導致「陽」和「陰」這對意義相反的字形體太過接近,無論手寫體還是印刷體都容易造成混淆,而且是緊要信息的混淆。大陸有的醫院開化驗結果報告會不厭其「繁」寫「陰」或「陽」,就是這個原因。這說明簡化字「陽」和「陰」是不孚社會應用的。

Z 共40字

不可以類推的簡化字:雜〔雜〕 贓〔臓〕 臟〔贜、髒〕 鑿〔鑿〕 棗〔棗〕 竈〔竈〕齋〔齋〕 氈〔氈〕 戰〔戰〕 趙〔趙〕 折〔摺〕 這〔這〕徵〔徵〕 症〔癥〕 證〔證〕 只〔隻、祗、衹〕 致〔緻〕制〔製〕 鍾〔鐘、鍾〕 腫〔腫〕 種〔種〕 眾〔衆〕 晝〔晝〕朱〔硃〕 燭〔燭〕 築〔築〕 莊〔莊〕樁〔樁〕 妝〔妝〕裝〔裝〕 壯〔壯〕 狀〔狀〕 準〔凖〕 濁〔濁〕 總〔總〕鑽〔鑽〕

可以類推的簡化字:

鄭〔鄭〕執〔執〕質〔質〕專〔專〕

我認為,其中失敗的簡化字有:

雜〔雜〕贓〔臓〕 臟〔贜、髒〕棗〔棗〕 戰〔戰〕 趙〔趙〕 折〔摺〕徵〔徵〕 症〔癥〕只〔隻、祗、衹〕致〔緻〕制〔製〕 鍾〔鐘、鍾〕種〔種〕眾〔衆〕朱〔硃〕燭〔燭〕莊〔莊〕樁〔樁〕準〔凖〕 濁〔濁〕總〔總〕執〔執〕專〔專〕,共24字。

下面挨個說理由:

⒈贓〔臓〕 臟〔贜、髒〕莊〔莊〕樁〔樁〕「莊」在古代是另外一個字,不應當作為「莊」的簡體字。「莊」與「壓」「圧」的字形過於接近,容易混淆。「莊」的日本簡化字是「荘」,我認為這個簡化比「莊」好。「贓」「臟」「樁」這些字就更不應該簡化了。

⒉棗〔棗〕

「冬」「寒」下面那兩點是冰的意思,「棗」跟冰毫無關係。

⒊戰〔戰〕

「單」是「彈」的本字,是「彈弓」或者「子彈」的意思,「戰」的字面意思就是遠程武器加近戰武器,應該按規律簡化「單」上面那兩個「口」。

⒋趙〔趙〕

不「肖」子孫?

⒌折〔摺〕徵〔徵〕 症〔癥〕只〔隻、祗、衹〕致〔緻〕制〔製〕 鍾〔鐘、鍾〕種〔種〕朱〔硃〕準〔凖〕

不合理的合併,幫助勾踐滅吳國的那個人到底是「文種zhòng」還是「文種chóng」?

⒍燭〔燭〕濁〔濁〕總〔總〕執〔執〕

這四個字上面說過了。

⒎專〔專〕

創造了一個新的筆畫:豎折折(第三筆)

⒏雜〔雜〕

容易跟「朵」混淆,不如日本簡化字「雑」

⒐ 眾〔衆〕

「眾」字結構上不夠飽滿,不如簡化成「眾」字

《簡化字總表》中那些糟糕的簡化字1(A-C)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