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邀請!「耳朵流膿」是一種耳鼻喉科最常見癥狀,但由於每個人對耳朵流出液體性質不是很瞭解,所以很多患者到醫院就診,只要耳道有液體流出,就認為耳朵流膿。當外耳道內不斷有異常液體積聚或流出,醫學上稱為「耳漏」,也就我們常說的耳朵流水(很多患者認為就是膿液)。當看到耳朵流水,很多患者或醫生第一反應,就認為中耳炎,尤其一些診所醫生,就給患者開一些抗生素滴耳液或口服抗生素治療。由於引起耳道流水原因很多,這些治療有時可以緩解一些癥狀,但有時反而加重癥狀及引起併發症!在醫學上可以造成耳漏的原因可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首先最常見就是油耳,每個人外耳道上皮細胞有一種特殊腺體叫耵聹腺,耵聹腺分泌物是一種淡黃色液體,它是保護耳道作用。大多數人分泌物蒸發乾燥,就形成耵聹,也就是耳屎。有很多人分泌過多,就流出耳道,多呈黃褐色或淡黃色黏膠性油狀,有的人油耳顏色比較深,很多人誤以為流血。油耳它是一種正常現象,不是疾病,這種現象大多和遺傳有關,也就是自己長輩都流這種耳屎吧!

其次就是膿液,引起耳道流膿,也不一定就是中耳炎,就是中耳炎,也不一定就流膿。流膿中耳炎有急性化膿性中耳炎及慢性化膿性中耳炎,化膿性中耳炎,鼓膜穿孔,中耳就可以通過耳道排出。分泌性中耳炎是不流膿,鼓膜完整,沒有穿孔。在就是耳道感染、癤腫,也可以引起耳道有膿性分泌物,但耳道感染一般伴有疼痛厲害,很多都有頻繁掏耳朵習慣。還有患者膿液不多而具惡臭,需要考慮會不會有膽脂瘤形成可能。

還有很多耳道流水,裡面有血液,液就是血性的,大多與外傷有關,還可考慮大皰性鼓膜炎、掏耳朵、耳外傷、部分中耳炎,但要警惕血管瘤或中耳癌。有的流水非常清澈,這種就要考慮有沒有腦脊液耳漏可能,尤其外傷後需要注意,以免引起腦膜炎。

還有很多流淡黃色、透明、稀薄的液體,多為中耳粘膜漿液腺分泌物或從血管中漏出的血清,可見於中耳炎好轉期;若此種性質的液體量較多,且持續不斷地溢出,多為變應性中耳炎。如果有分泌性中耳炎早期的穿刺及鼓膜置管,它們也是這種液體。

上面已經介紹耳道流膿由來,大家就問了,如果流膿怎麼辦?首先大家已經瞭解它的原因,所以就可以解除很多患者心理顧慮,流膿不一定就是中耳炎引起。如果有耳道流膿,建議最好到正規醫院耳鼻喉科檢查一下,吸乾淨耳道分泌物,明確液體原因,針對性處理就可以了,不要盲目治療及滴葯。


所謂耳朵流膿一般是指從外耳道口流出粘稠的液體,很多人(包括部分耳科醫生)看到這種情況都會認為是中耳炎造成的,其實未必,從外耳道口流出的液體有可能來自中耳,也有可能是外耳道。

區分流膿是否是中耳炎的方法並不複雜,只要能看清鼓膜的結構就可以。鼓膜完整,不管是否有充血,都說明流出的液體並非從中耳而來。如果鼓膜有穿孔,並可以看到從鼓室裏溢出液體才能確認耳朵流膿是原因是中耳炎。少數情況下,即便有鼓膜穿孔,但是通過耳內鏡發現鼓室裏是乾燥的,鼓室的粘膜也沒有炎症反應痕跡,這種情況也要考慮耳朵流膿是外耳道疾病造成。

為什麼一定要區分是外耳道疾病還是中耳疾病呢,因為兩種情況後續的治療方案不同。中耳炎導致流膿多是化膿性感染,需要使用抗生素(口服、靜脈、外用)。外耳道疾病導致的耳朵流膿多數是和過敏、真菌有關,使用抗生素並不能控制癥狀,反而有可能火上澆油。尤其是在真菌性外耳道炎的治療上,盲目使用抗生素而造成數月不愈的病例比比皆是。

外耳道疾病主要通過藥物來治療,使用方法得當多可在兩周內控制,如果超過兩周還沒有控制住說明治療方法需要更改。而對於反覆流膿的中耳炎,使用抗生素多數只能暫時控制癥狀而不能根除。因為中耳有廣闊的空間,裡面可以存留壞死組織及膽脂瘤,這些可以通過中耳CT來顯示,最終可能需要通過中耳手術來解決。


(耳科趙醫生頭條問答2017-08-15)所謂耳朵流膿一般是指從外耳道口流出粘稠的液體,很多人(包括部分耳科醫生)看到這種情況都會認為是中耳炎造成的,其實未必,從外耳道口流出的液體有可能來自中耳,也有可能是外耳道。

區分流膿是否是中耳炎的方法並不複雜,只要能看清鼓膜的結構就可以。鼓膜完整,不管是否有充血,都說明流出的液體並非從中耳而來。如果鼓膜有穿孔,並可以看到從鼓室裏溢出液體才能確認耳朵流膿是原因是中耳炎。少數情況下,即便有鼓膜穿孔,但是通過耳內鏡發現鼓室裏是乾燥的,鼓室的粘膜也沒有炎症反應痕跡,這種情況也要考慮耳朵流膿是外耳道疾病造成。

為什麼一定要區分是外耳道疾病還是中耳疾病呢,因為兩種情況後續的治療方案不同。中耳炎導致流膿多是化膿性感染,需要使用抗生素(口服、靜脈、外用)。外耳道疾病導致的耳朵流膿多數是和過敏、真菌有關,使用抗生素並不能控制癥狀,反而有可能火上澆油。尤其是在真菌性外耳道炎的治療上,盲目使用抗生素而造成數月不愈的病例比比皆是。

外耳道疾病主要通過藥物來治療,使用方法得當多可在兩周內控制,如果超過兩周還沒有控制住說明治療方法需要更改。而對於反覆流膿的中耳炎,使用抗生素多數只能暫時控制癥狀而不能根除。因為中耳有廣闊的空間,裡面可以存留壞死組織及膽脂瘤,這些可以通過中耳CT來顯示,最終可能需要通過中耳手術來解決。


一般看到耳朵流膿都會下意識地以為是中耳炎,但其實還有其他原因,如油性耵聹、外耳道癤腫破潰等,也會導致耳朵流出分泌物。

昨天門診上剛好接診了一個8歲的小男孩,因為右耳朵流膿來就診,不伴發燒。他前兩天去游泳,第二天起牀後發現耳朵流膿了,伴有耳朵疼痛。為了明確診斷,讓他去做了耳鏡檢查。最後結果還算是挺好的,只是因為游泳後耵聹泡發,所以出現耳朵疼痛,流出來的「膿」也是耵聹。沖洗耳朵後,發現外耳道粘膜出現充血癥狀,所以囑其口服消炎藥。

上述的例子就是油性耵聹流出外耳道以至於我們誤認為那是膿液,耳鏡檢查能一目瞭然地區分二者。當然,油性耵聹並不是耳朵進水例如游泳後才會流出,在平常時,油性耵聹也是一不小心就跑到了外耳道,影響美觀。避免這種尷尬情況發生的辦法就是平時經常使用棉簽輕輕地在外耳道口擦拭擦拭,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把棉簽過度伸入耳內,否則有棉花脫落在內的風險,還常常把外耳道外端的耵聹推入鼓膜近端,造成耵聹在耳內的堆積。

外耳道癤腫破潰經常伴有耳朵劇痛、耳廓牽拉痛,此時如果肉眼無法窺及癤腫,可在耳鏡下探查。可使用碘伏擦拭外耳道消毒,可口服消炎藥消炎。

如果檢查發現是中耳炎導致流膿,需要積極控制感染,通暢引流。若化膿性中耳炎遷延不愈,容易造成乳突炎及聽力下降。

歡迎關注杏花島,獲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識。

(耳科鄭醫生回答)耳朵流膿大部分是感染病菌了,這種感染包括外耳道感染和中耳炎。

外耳道感染在廣東這種天氣炎熱的地區是非常常見的,大部分是由於耳朵進水、掏耳朵引起的。

中耳炎,耳膜是穿孔的,這樣外面的髒東西容易進去,導致中耳的感染、流膿。

對於出現耳朵流膿的朋友,鄭醫生還是建議你盡量及時去醫院做個耳內鏡清理,這樣就會有所好轉。而且日常生活要注意盡量不要掏耳朵,不要讓耳朵進水。


耳朵裡面流膿,一般考慮是急性化膿性中耳炎所導致的,或者是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急性發作。常見的病因是外耳道進水導致了外耳道炎或者中耳炎,還有就是患者著急上火,感冒之後出現了這樣的情況。所以出現耳朵流膿的情況是需要及時到醫院進行確診的。


耳朵流膿主要考慮外耳道炎和化膿性中耳炎,臨牀上比較常見的是化膿性中耳炎,清除膿液後可以見患者鼓膜穿孔,急性期可以出現嚴重的耳痛癥狀,但牽拉耳廓無明顯的疼痛,還可以看見鼓膜充血明顯,有膿液從小孔內流出來,部分患者因為流膿時間長或膿液較多堵在外耳道可以並發外耳道炎,可見外耳道皮膚充血。單純的外耳道炎也會有耳朵流膿的癥狀,檢查外耳道皮膚充血,鼓膜無穿孔。


耳流膿也稱為耳漏,為耳病常見癥狀。大多數的耳流膿,由中耳病變引起。耳內流膿多為中耳炎的表現。可伴有全身不適、煩躁不安、內耳劇烈疼痛、聽力衰退;耳痛在咀嚼、張口或打呵欠時疼痛加重、耳嗚等癥狀。


您好,您的問題是耳朵流膿是怎麼回事。

耳朵流膿主要考慮外耳道炎和化膿性中耳炎,臨牀上比較常見的是化膿性中耳炎,清除膿液後可以見患者鼓膜穿孔,急性期可以出現嚴重的耳痛癥狀,但牽拉耳廓無明顯的疼痛,還可以看見鼓膜充血明顯,有膿液從小孔內流出來,部分患者因為流膿時間長或膿液較多堵在外耳道可以並發外耳道炎,可見外耳道皮膚充血。單純的外耳道炎也會有耳朵流膿的癥狀,檢查外耳道皮膚充血,鼓膜無穿孔。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上面已經介紹耳道流膿由來,大家就問了,如果流膿怎麼辦?首先大家已經瞭解它的原因,所以就可以解除很多患者心理顧慮,流膿不一定就是中耳炎引起。如果有耳道流膿,建議最好到正規醫院耳鼻喉科檢查一下,吸乾淨耳道分泌物,明確液體原因,針對性處理就可以了,不要盲目治療及滴葯。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