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來生,我還是敦煌人「常書鴻」。

常書鴻(1904.4.6~1994.6.23年)滿族,河北省頭田佐人,畫家,是敦煌學的奠基人之一。因一生致力於敦煌藝術研究保護等工作,被人稱作「敦煌的守護神」。

常書鴻在敦煌講解

常書鴻,1904年出生於杭州一個滿族駐防旗兵的騎尉之家。

他自幼學畫,8歲入書院讀書,高小畢業後,因父親信奉實業救國,1918年入浙江甲種工業學校,學習與繪畫有關的染織專業。期間參加了由名畫家豐子愷等人組織的西湖畫會。

1927年,赴法國留學,學習油畫。

常書鴻油畫作品

1936年回國,任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教授。

1938年抗戰爆發後,隨國立藝專遷校雲南,任代理校長之職。

1940年離開藝專,任教育部美術教育委員會常委,兼祕書。

常書鴻油畫作品

1942年9月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籌委會成立,任副主任。

莫高窟

1943年3月24日常書鴻來到荒涼的敦煌,一方面驚嘆於藝術藏品的豐富,一方面又深感物質條件的困苦。

1943年冬,敦煌研究所員工在河裡破冰取水

那時的敦煌滿目黃沙,住所的周圍被戈壁包圍,荒涼百里內不見一村一人,經常有狼羣出沒,出門靠走,說話靠吼,滴水成冰的屋裡沒有取暖設備。條件艱苦的讓常人難以想像,不僅缺衣少糧,連馬廄改造的房屋都是奢侈住所。妻子和女兒從重慶到敦煌走了整整一個月。面對徹骨的寒冷和無際的戈壁灘,走到敦煌,迎接她們的第一頓飯,只有一碗大粒鹽、一碗醋、一碗水切面。

常書鴻和太太以及女兒,妻子受不了這種條件簡陋和孤獨寂寞的環境

敦煌的水煮出來的粥飯都是鹹的,常年喫鹹韭菜,做飯要到沙漠裏挖「疙瘩根」,到城裡買肉食來回五十幾公里,買回來戈壁灘太陽一曬肉都酸臭了。

在莫高窟前面種樹防風沙

常書鴻在莫高窟剛開始做的都是體力活,修建圍牆,把洞窟近十萬立方的沙子清理出去,給數百個洞窟編號普查……

常書鴻在臨摹壁畫

對洞窟裏的壁畫進行臨摹,更不輕鬆,臨摹洞頂上的壁畫時,只能抬頭看一眼,低頭畫幾筆,才一會兒,脖子和手臂就十分痠麻。幽暗的洞窟中還需要點蠟燭,燭光搖曳忽明忽暗,眼睛特別酸。

常書鴻在指揮修棧道

「我那時候還小,到了那裡什麼都覺得新鮮。但大人們就不一樣了,那時候最怕的是生病,特別是怕生急病。莫高窟離縣城遠得很,頭一年只能靠一輛木輪老牛車進出,往返至少要一天一夜。我記得研究所有一位職工發高燒,父親準備用牛車拉他進城,動身前,他含著眼淚說:「所長,我看來不行了,我死了以後,千萬別把我扔在沙子裏,請你把我埋在土裡啊。」病癒後,他就堅決辭職回南方去了。」——女兒常沙娜

常書鴻後期已改善的辦公室

在敦煌和他們一起生活的日子裡,幾乎從來沒有看到他什麼時候睡覺,爸爸不是深夜伏在案頭的油燈下,就是天不亮時仍然在寫東西。更多的是,早晨往往被父母親在家裡討論工作的講話聲「叫醒」。——兒子常嘉煌

常書鴻在工作中

1944年元旦,敦煌藝術研究所成立,任所長。

常書鴻在敦煌的繪畫

妻子出生在江南大戶人家,留法六年,愛打扮

他把全部心血都傾注在莫高窟,拚命去工作。妻子陳芝秀攜兒女到此地一年半以後,因忍受不了艱苦的生活條件,和趙某離家出走,丟下兩個孩子無人照管,一切落在他的肩上。妻子離去使他受到致命的打擊,但他從來沒有動搖過,仍然堅守在敦煌。

1947年,常書鴻與來敦煌工作的李承仙結為夫妻,李承仙還成為他工作上的得力助手。

比他小20歲的李承仙敬佩崇拜他,還是他工作上的得力助手

常書鴻在敦煌

1958年元月,「敦煌藝術展」在日本東京開幕。

文革期間工作停頓,常書鴻被劃為右派,紅衛兵讓他心疼的方法就是當著他的面,把他親手澆灌栽種在莫高窟周圍防風沙的樹砍掉。

敦煌院落前兩棵梨樹為常書鴻親手栽種

1982年3月,調任國家文物局顧問,舉家遷往北京。但搬到北京的常書鴻時常像個孩子一般喃喃自語:「為什麼讓我住在這裡?我要回敦煌,我還要住我那個土房子!」

退休在家中作畫,畫飛天

常書鴻的家中總掛著一串鈴鐺,他說在莫高窟生活,足足聽了50年窟裏大佛殿檐角搖曳的鐵馬鈴聲,現在「客寓京華」,掛上這串思鄉的鈴鐺。

1993年8月,完成《九十春秋——敦煌五十年》回憶錄。晚年的常書鴻以敦煌人自居,從北京給人寫信,總忘不了附字「客居京華」。

1994年去世,享年90歲,死後骨灰埋在與莫高窟遙遙相對的敦煌研究院的陵園。

常書鴻逝世,妻子李乘仙撰文懷念:

1982年,先生和我遷居北京。他人在京城,心在敦煌,家中掛了好幾個鈴鐺,風一吹,叮叮噹噹,他感到自個又像回到了敦煌,九層樓的鐵馬叮噹,不時呼喊著他。

常書鴻一生奉獻給了敦煌藝術。在他辛勤工作的幾十年中,組織大家修複壁畫,蒐集整理文物,撰寫了一批有較高學術價值的論文,臨摹了大量的壁畫精品,並多次舉辦大型展覽,出版畫冊,向更多的人介紹敦煌藝術,為保護和研究莫高窟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曾經有人問常書鴻:「如果來生再到人世,你將選擇什麼職業?」常書鴻答:「我不是佛教徒,不相信『轉世』;但如果真的再一次重新來到這個世界,我將還是『常書鴻』,去完成敦煌那些尚未完成的工作。」

常書鴻一生奉獻給了敦煌藝術。在他辛勤工作的幾十年中,組織大家修複壁畫,蒐集整理文物,撰寫了一批有較高學術價值的論文,臨摹了大量的壁畫精品,並多次舉辦大型展覽,出版畫冊,向更多的人介紹敦煌藝術,為保護和研究莫高窟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藝貫中外,名揚四海。

敦煌衛士,勛功永在。

一生苦鬥業,日人亦感懷:

苦衛數十載,珍貴文化財。

赤誠中心念,後繼有人來。

美術出寶洞,紅日升天中。

世界齊讚賞,萬民仰威容。

縱橫四萬五,壁畫安危佇。

畫郎黃沙築,空前絕後無。

塑像逾數千,華美似昔年。

山河興亡史,民族耀光時。

——日本創價學會會長池田大作對常書鴻的評價

瞭解更多名人傳記歷史事件內容,請關注我們微信公眾號「傳承ROOT」!

weixin.qq.com/r/Zzno8Nv (二維碼自動識別)

傳承碑,撰寫名人傳記,記錄社會歷史大事件,也是免費的網路個人傳記紀念平臺,平臺可邀請親朋好友一起每人一個章節記述下他們眼中的您。後續會推出家譜家祠功能,敬請期待!人生和人類歷史在於傳承!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