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是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主要內容就是講平日的衣食住行,待人接物等道德規範。主張孝悌謹信,也是為人的道德基礎。現在看來,也有其價值。但是把它神化或者魔化都是不正常的。沒事拿來讀讀也有嚴於律己的作用,因其朗朗上口又簡單易懂拿來當作啟蒙的兒歌也未為不可。但是以國學之名義大力推行,恐怕就不合時宜了,正所謂過猶不及。但是把它作為封建餘毒來對待,也未免帽子太大。對待古代的文學作品,欣賞便罷,因為畢竟是當時時代背景下的產物,不可以今人思想來評判,那也是不公平的。不喜歡大可以不讀,喜歡的則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讀,畢竟看看教導人行為規範的文章也不是什麼壞事。


不是··· 這是屬於中國的傳統文化 有很多的中國傳統文化都是精華 只是現在的年輕人不喜歡看書 沉不下心 當然也就不能去體會當中的思想 傳統文化之所以能存在這麼久 肯定有它存在的理由 如果是糟粕 早就被歷史遺棄了 我在網上看到過一些視頻 講的是一些叛逆的中學生 喝酒 打架 玩 。。。 各種讓父母操碎心的行為 後來學習 弟子規 在各大學校做演講 就講到 他從前在學校的種種劣跡 後來沒讀書了 也不理家裡人 自從他學弟子規後 收穫很多大 好像從一個魔鬼變成天使 弟子規 他能背 相信傳統文化 不知道你喜不喜歡讀書 我喜歡閱讀 我也相信書籍是能改變一個人 書中自有黃金屋 當我沉浸在書籍中 它帶我精神享受 它改變了我的思想 思維習慣 去年開始 我也開始做讀書筆記 自己有時候一個人散步 學著去感悟 道德經 論語 弟子規 都是老祖宗流傳下來的寶物 我們應該好好的去吸收它的營養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