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凌晨張一鳴在朋友圈發文,慶祝抖音國際版「Tiktok」在2018第一季度獲得App

Store下載榜全球第一,並在評論區回復時提到騰訊,表示「微信的藉口封殺,微視的抄襲搬運擋不住抖音的步伐」。沒想到的是,馬化騰直接在評論區開懟,認為張一鳴的說法「可以理解為誹謗」。朋友圈截圖經過各種證實之後,隨即傳遍網路。

為了避免口水戰,張一鳴說要將公證材料私信發給馬化騰。不過馬化騰毫不示弱,立即回復「要公證你們的太多了」,讓人感覺到一陣殺氣。

這已經不是兩人在朋友圈第一次公開叫陣。4月份微信、QQ等社交平臺出現了屏蔽抖音視頻鏈接的情況。官方回應稱,同時被屏蔽的短視頻APP還包括微視、快手、西瓜視頻等。意思是並不是針對抖音而來。前兩天《騰訊沒有夢想》這一雄文轟動行業,張一鳴也轉發文章並評論道,「如果走近刻意收斂光芒的騰訊觀察,會發現這是唐吉坷德式的想像。」隨後張一鳴又回復稱,如果騰訊不隨便封殺應用和信息流動,就是更值得尊敬的公司了。四十分鐘之後馬化騰回復張一鳴,「平臺一視同仁,你過敏了」。騰訊和頭條的競爭已經公開化,很顯然矛盾難以調和。

去年以來,抖音爆發成為現象級產品。根據Sensor Tower的數據,今年一季度Tik Tok下載量達到4580萬次,超越了Facebook、YouTube、Instagram等應用,成為全球App Store中,免費下載量最高的應用。根據虎嗅公佈的數據,抖音4月份的月活用戶超過2億,而它的海外版全系產品已經覆蓋超過150多個國家,海外月活用戶超過1億。

騰訊復活微視,和騰訊投資的快手一起,戰略上對抖音形成了反攻,可是微視的數據差距很大。易觀數據顯示,截止到2018年2月,微視月活用戶只有340萬。

有媒體報道稱,早在2016年7月騰訊接觸張一鳴計劃收購今日頭條。隨後張一鳴高調拒絕,發內部公開信稱自己不想成為騰訊員工。在新生代獨角獸TMD當中,美團背後有騰訊,而滴滴背後有BAT三家的影子。唯獨今日頭條張一鳴拒絕站隊或被收編。現在的位元組跳動,已經脫不掉互聯網行業公敵的帽子了。

不管在飯否還是九九房,張一鳴畢業後持續研究的只有一個問題,信息分發效率。最初今日頭條被當成新聞客戶端,被所有人忽視。直到2015年行業才發現,今日頭條的「信息找人」首先打疼了百度搜索。接著微頭條對標微博,悟空問答和知乎、百度知道形成對峙,圖片工具Faceu直接挑戰美圖秀秀、美拍等拍照工具類產品。2017年11月頭條懂車帝上線,這是頭條版的易車和汽車之家,接入所有汽車相關信息,還開放了汽車導購體系。

早在去年4月份,我們就談到過頭條旗下的火山小視頻和抖音短視頻,抖音不是突然出現的,頭條系利用信息分發工具進軍短視頻的勝局,其實去年就已經鎖定了,只不過很少有人提到,也很難想到會有今天這個局面。抖音不僅秒殺了所有短視頻平臺,還引起了騰訊的正面圍堵。頭條系產品不僅有意挑戰百度信息分發入口的地位,對於騰訊和阿里同樣是重大威脅。張一鳴曾經公開講過,百度之搜索,騰訊之社交,阿里之電商,本質上都是一種信息分發方式。言外之意,一切需要信息流通的行業,都可以被頭條系改變。細看下來,頭條系已經成了互聯網行業的公敵。

騰訊封閉短視頻鏈接,是出於何種原因暫且不論,但背後反映出的問題是,騰訊在用流量思維來對抗頭條。頭條系的流量就像一條洶湧的大河,可是洪流的底下是信息分發效率,它既不靠社交關係,也不靠推薦位置。微博去年就曾經封殺頭條產品的鏈接,但是作用微乎其微。騰訊流量思維的另外一層意思是,對頭條系的圍堵不能停留在流量支持上,不論快手還是微視,都不可能僅靠流量就扭轉頹勢。目前QQ空間為微視提供了流量支持,這顯然是用年輕用戶為微視尋找話語權。可是短視頻真正的力量,還是源於演算法推薦的競爭力。這是一件久久為功的事,短期看不到效果,但持久戰最終的比拼一定是演算法。頭條系的演算法技術在行業是有領先優勢的,這也是頭條產品保持勝算的核心祕密。

最近幾個月張一鳴一直處於「水逆期」,被主流媒體點名,內涵段子下線,頭條暫停下載,抖音關閉評論。這不僅僅是頭條系管理不力的問題,也反映了行業對頭條系的態度,更有底層操作系統的問題。「演算法價值觀」當然是頭條系必須如履薄冰小心處理的一件事,頭條顯然要花大精力才能讓內容合規。但是一旦這關過去,在政策層面上頭條不出現大的失誤,那麼張一鳴未來實現「go bigger」的夢想,還是有希望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