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史三國志中,關於孟達之死有一段耐人尋味的記載,孟達的死因並不是因為司馬懿的猜忌,而是諸葛亮使用反間計時借刀殺人害死了他。那麼孟達如果當年在投蜀國時沒有被司馬懿殺死,諸葛亮的北伐成功勝算會不會多一些?

孟達之死

孟達的英魂去世,要歸結與孔明寫給他的一封信,那是關於他通姦外地的死證。孔明一生謹小慎微,向來很少受人以把柄,唯獨在這件事上有所疏忽,不得不讓人懷疑他真正的動因,他是否在借司馬懿之手除掉孟達這一猛將,讓曹魏自亂陣腳,增加他北伐成功的籌碼。而司馬懿和孔明算來也是宿敵,他一生多疑,向來小心提防孔明的算計,獨獨在這件事上,究竟是沒有懷疑孔明的動機,還是他也想親手除掉這個喫裡爬外的上庸鎮守?

上庸的重要性

上庸是魏蜀必爭之地。上庸扼守從漢中到襄陽的險要關口,易守難攻戰略意義不亞於後世的玉門關。諸葛亮北伐第一站,上庸首當其衝。孟達雖然是不得已投降於曹操,可曹操一直對他的待遇不錯,加官進爵毫不敷衍。孟達鎮守上庸幾年來積累了自己的勢力,這股力量既可以為曹操所用來對抗北伐,同樣也可以為諸葛亮所用作為對付曹操的跳板。

孟達對北伐的意義

如果孟達真的投靠了蜀國,關羽第一次北伐失利時,就可以得到及時的援助,甚至不僅可以成為漢中的屏障,同樣可以協助諸葛亮進攻襄陽,諸葛亮會在東線戰場上獲得支持,而曹操因為天險之故必救襄陽,在戰局中的地位急轉下降。退一步來講,即使孟達不願意出兵襄陽,孔明至少不用擔心東線戰場的安全。總之,如果孟達真的投降了蜀國,那麼諸葛亮北伐一定會取得更大的成就。


無法認同此觀點

首先,孟達個人能力並沒有達到逆天改命的地步,所以他的價值來源於他常年鎮守的上庸這一塊地方

為什麼孟達的上庸最後被魏國吞併而非蜀國吳國吞併呢?天時地利人和,先說天時,三國鼎立初期,曹魏政權國力據首。其次人和,在三國並未鼎立前期,劉表病逝之後,荊州尤其是荊州北部也就是上庸那一塊地方的士族大家早就主張投降曹魏,並且正是他們的主導下劉綜投降於曹魏。因此即使孟達能保住上庸等到諸葛亮或者陸遜來接收上庸,也難保這個地方的士大夫世家大族是真正歸順這兩個勢力,到時鬧出什麼亂子都很難說

再來我們說地利,也是上庸不會歸屬諸葛亮的最關鍵最關鍵原因,上庸的地理位置我們很容易看出來,雖然它靠近漢中,但它其實可以說是魏蜀吳三方交點處,如果諸葛亮佔領上庸,那麼上庸必將遭到魏國吳國的爭奪。

先打個岔,我們談談荊州的問題。

關羽為什麼得到走麥城的下場?為什麼諸葛亮在劉備去世後沒有依靠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漢中地形對魏國進行防禦,兵力沒有投入相對較弱的孫吳作戰?而是反而對東吳進行結盟防禦並重的策略,對北方曹魏進行北伐的戰略呢?

就是因為荊州地理位置在三國時期實在不利於蜀漢,荊州東面孫吳,北對曹魏,人口資源等非常豐富,東吳曹魏尤其是東吳不可能放著這麼大一塊肥肉不管。可偏偏由於地形問題,導致劉備主力在進入益州後無法有效支援面臨東北兩面夾擊的荊州。所以最後關羽把荊州丟了。諸葛亮在看到這個結局後也認識到隆中對的重大缺陷,轉而把兵力投向曹魏民心影響力度較低雍涼地區,意圖佔領雍涼甚至關中等產馬地,組織強大的騎兵力量,方能有可能進一步蠶食天下。

回到上庸的問題,上庸這一塊地方如果被諸葛亮佔領同樣面臨著兩個問題,上庸南北兩面面對著吳國魏國。地利上就不利於蜀漢,加上先前說的天時國力人和士族等問題。如果諸葛亮真的選擇上庸這一塊地方出征北伐,那蜀漢將面臨第二次走麥城。這種情勢下的這個地方,我想諸葛亮真的情願不要好過要。

對了,孟達這個人的能力在他失去上庸後對蜀漢毫無價值

對了。這是我最後一次在頭條問答回答


孟達並非真實要投降蜀漢。曹丕在位的時候,很看重孟達,給了很多待遇,封賞。曹叡上臺後對孟達就不是很滿意。孟達再投降蜀漢估計也沒有好果子喫,古今中外對叛徒和反覆無常的人都非常冷酷的。而且孟達殺害了諸葛亮的姐夫,間接害死了關羽和劉封,讓蜀漢的戰略佈局處於被動之中。

孟達實際想以投降蜀漢之名,做實武裝割據,有籌碼,進退有據小算盤打得不錯。利用諸葛亮北伐,曹魏無心他顧而在夾縫中生存。諸葛亮的反間計除掉了孟達,但是司馬懿的出兵神速是誰都意料不到的。


本人因才疏學淺,只能簡短的表白自己的觀點。當初要是孟達投降成功,諸葛亮也不會有太大的的成功。一是 蜀中兵力 將才已經枯竭。二是 魏國還是兵力強盛時期 後繼有人,何況還有當初的司馬家族。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