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這是日本著名漫畫編輯、原作者、民俗學家大塚英志於2012年在加拿大康考迪亞大學的演講稿,由加拿大動畫學者 Thomas Lamarre 譯為英文。本人將由英文譯文將其全部轉譯。

讓我首先解決繪畫符號的問題。日本和西歐一樣,在20世紀20年代後期興起了一場先鋒派藝術運動。正如村山知義所說,它以構成主義的形式對繪畫領域產生了重大影響(圖1)。在構成主義的指導下,村山建構了1)美國特色,2)面向大眾的機械化的表現形式,3)對機械化本身的讚頌,4)使用幾何設計與素材的構成主義的表達形式。在圖2中,我們看到了一個當時日本年輕藝術家理解下的構成主義的例子。貨車的「構成」是通過使用諸如圓形和直線等幾何設計來呈現的。雖然這些作品顯然是從蘇聯先鋒派的「原創藝術家」作品那裡借用過來的,但很有意思的是,當時的日本對構成主義的理解有多麼樸素。和其他任何國家或時期一樣,20世紀20年代初的這些藝術家是無所畏懼的年輕人。圖3展示了一些參加20世紀20年代日本先鋒藝術運動的年輕人。高見澤仲太郎就列身其中。他們是現代日本藝術中第一次進行各種「演出」的人——如圖3一樣半裸跳起奇怪的舞蹈,或者推著手推車裡的畫作在城市中閑逛,稱之為「藝術展覽」,或者向正式的藝術展覽扔石頭後逃跑。

圖1 村山知義,現在の藝術と未來の藝術(1924)

圖2 柳瀬正夢,貨物自動車(みづゑ,1925年7月號)
圖3 1920年代日本展(1988)

然而,在20世紀30年代,斯大林開始批評蘇聯的構成主義藝術家。在蘇聯社會主義的影響下,日本大正時代的許多先鋒派藝術家從強調構成主義轉向強調社會現實主義。其中有一個年輕人,高見澤仲太郎,突然把他的名字改為田河水泡,並開始創作如圖4所示的作品——角色のらくろ。高見澤在1931年,十五年的亞太戰爭的第一年變成了漫畫藝術家田河水泡。誕生於十五年戰爭的第一年的のらくろ是時代的高度象徵。這就是日本漫畫和動畫作為戰爭條件下產生的媒體的命運。

圖4 田河水泡,のらくろ上等兵(1931)

田河在日本藝術史上被認為是叛徒,因為他放棄了20世紀20年代中期的先鋒派藝術運動,轉而忠於漫畫,一種大眾化的表達方式。田河真的拋棄了先鋒派藝術嗎?沒有。相反,他在構成主義的框架下,通過吸收迪士尼,為現代漫畫的創作奠定了基礎。

讓我們仔細看看這個過程。圖5展示了來自鳥獸戲畫(十二世紀的「動物擬人漫畫」畫卷)的兔子,它通常被當作日本漫畫的鼻祖。不過,如果你把這隻兔子和米老鼠(由於版權的原因,我們無法展示圖片)在心裡做個對比,你一定會發現のらくろ這個角色和米老鼠有更大的相似性。

圖5 鳥獸戲畫(十二世紀)

事實上,在20世紀30年代,從米老鼠開始,有大量的美國動畫湧入日本。因此,在很短的時間內,日本漫畫充滿了模仿米老鼠和菲力貓的角色(圖6)。20世紀30年代,針對兒童的漫畫數量急劇增加。突然,米老鼠的盜版出現了。圖7摘自一部名為《米老鼠忠助》的作品,該作的開頭是一隻嫉妒米老鼠的流行的日本老鼠變裝打扮成米老鼠。米老鼠故事的盜版也出現了。圖8展示了一部叫《小白水手》的作品,小白水手是一隻白熊,被章魚墨水浸透了(圖9)。這裡也非常清楚,它就是米老鼠。

圖6 田河水泡,のらくろ(1931-39)/島田啓三,冒険ダン吉(1934-38)/大城のぼる,しろちび水兵(1933)/島田啓三,ネコ七先生(1940)
圖7 広瀬しん平,ミッキー忠助(1934)
圖8 大城のぼる,しろちび水兵(1934)
圖9 大城のぼる,しろちび水兵(1934)

20世紀30年代登場的漫畫藝術家知道他們在剽竊米老鼠和其他角色。田河水泡通過採用在迪士尼和好萊塢動畫中繪製角色的技術創造了のらくろ。尤其重要的是,對於20世紀20年代美國動畫產業中產生的角色的「作畫技術」的採納。特別令人感興趣的是圖10中的例子,其中與田河的先鋒派圈子(即構成主義)相關的作品,在のらくろ中被引用。

圖10 田河水泡,のらくろ一等兵(1932)

首先,田河在漫畫的印刷媒介中,把迪斯尼角色的美國特色作為一種針對大眾的表現形式。田河在他的第一部作品《人造人》(圖11)中已經提到了「機器」這個主題。人造人是借用弗裏茨·朗的《大都會》和卡雷爾·恰佩克的《羅梭的萬能工人》等作品的概念。在日本先鋒派運動中,機器人是一個象徵性的主題。

圖11 田河水泡,人造人間(1929)

同樣,田河把迪士尼的特質主要理解為「構成」,對於其他漫畫藝術家來說也是如此。在日本經歷過先鋒派運動的年輕人將米老鼠理解為「基於幾何結構的繪畫」的形式。圖12展示了一個用於將米老鼠清楚地理解為基於「圓」的「構成」的指南。從而,這些人在「構成」的概念框架下,接近了好萊塢動畫的代表性人物,米老鼠的「形式」。正是因為這種迪士尼化,在20世紀30年代,日本的漫畫表現與傳統的表現方式形成了根本性的分裂。

圖12 大藤信郎,漫畫の描き方(1937)

將鳥獸戲畫作為日本漫畫始祖的說法開始於1924年細木原青起的《日本漫畫史》(圖13),在江戶時代,十二世紀的畫卷《鳥獸戲畫》的風格被稱為「鳥羽繪」,由鍬形蕙齋發揚為高度約定俗成的「略畫式」風格,鍬形的漫畫就是這種「略畫式」風格的延續,這種傳統一直持續到1920年代中期,就是大正時代。細木原的書是在我稱之為的「迪士尼化」剛剛興起之後出版的。然而,直到今天,因為日本漫畫歷史仍然參照他的書,他們繼續把鳥獸戲畫作為漫畫的起源。然而,這種傳統隨著先鋒派藝術家的出現而終結,日本漫畫的歷史實際上開始於日本漫畫的迪士尼化。

圖13 細木原青起,日本漫畫史(1924)

冒著言之過早的風險,將米老鼠與戰後日本漫畫先驅手塚治蟲的角色進行比較,就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這種迪士尼化(圖14)。手塚的角色繪畫風格表明他是15年亞太戰爭期間建立的迪士尼漫畫和動畫風格的直接繼承人。

圖14 手塚治蟲,鐵腕アトム,ジャングル大帝(1979)

回到我的討論,田河水泡的漫畫表現確實是大正先鋒派表現的延伸。然而,由於他不是一個理論家,他沒有太多的關於他的作品的表述。因此,他被視為放棄先鋒藝術運動的人。如果當代日本藝術家對將漫畫指明為藝術感到不舒服,那是因為他們仍然不知道漫畫表現的歷史是先鋒派運動的直接繼承者。而且,在日本,成就了這種藝術的風格是迪斯尼與先鋒藝術運動最初的聯合。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