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套房空置的人最怕徵收房產稅,按香港公布的房產稅草案討論稿。二,三,四套房分別徵收百分2%,3%。4%,五套房以上5%。如果這樣徵收的結果,100套房子的人,按價值算一年被徵收的房產稅價值。就可能會達到四套房子。相當於4套房不在了,這些人一定是最擔心和反對房產稅的。

如果有大量的空置房,即使前幾套稅收較低,五套以上的房產為了減少稅收支出會選擇賣出或出租房子,因為空置房子損失太大。很多一線城市的房子按現估值都可以達到500萬,一年的房產稅就會達到20多萬 ,說富人不擔心房產稅,可能嗎?有多套空置房,不出賣,不出租,這些稅就必須全部自己承擔,房價上漲越多稅收越高,只要房子沒有賣出前,房子漲價的好處一點得不到,但稅收按現價估值每年會相應增加。

空置房子越多越擔心和反對房產稅,而對於只有一套普通自住房的人,國家應該會有免徵標準,可能很多人像個人所得稅一樣,上稅的資格都沒有,不會特別擔心房產稅。如果通過房產稅能夠使空置房進入市場,會降低房價房租,新的炒房客也不敢再大肆炒房,房價也就不容易大幅度上漲。


深圳從事房地產銷售行業5年,深莞惠商品房,小產權房(村委統建樓,軍產房)在此分享行業知識,歡迎大家諮詢探討,專註深莞惠樓市前沿,幫助更多人安家在深圳!

感謝邀請

如果房地產稅開徵,誰最著急害怕?

有不少人將房地產稅稱之為達摩克利斯之劍。那麼,哪些人最害怕房地產稅的開徵呢?

一是囤有大量住宅的囤房人,二是加槓桿、超承受能力買多套房的炒房客。按照「充分授權、分步推進」的原則,一線城市率先推出房地產稅的可能性很大。

對於在一線城市擁有幾十套或上百套住宅的囤房人來說,將是利空的開始。一旦房地產稅開徵,會讓房價進入一個平穩期,而且會加劇市場的僵持,房子很難套現。這對於加槓桿、負債率高的炒房客來說,「死扛現金流壓力」的期限就會加長,生活會變得比較痛苦。

房地產稅一旦開徵,房價會下降嗎?

不少人都盼望房地產稅推出後能降低房價。因為一旦房地產稅開徵,我們將從單純的「買買買」,上升到「買和賣」的大學問,不僅要關注買什麼房子的問題,更要關注如何拋售房產的問題。特別是囤房人、炒房客,思慮著何時賣房、如何將房產實現資產的最佳配置。

購房者可能會想,房產稅開徵,房子不值錢了,隨便買,根本就不是那麼回事,事實上,房價的漲跌最終是由供求關係來決定的。要區分城市去看待這個問題,比如說契稅漲了、房貸利率漲了,只是房產持有的成本漲了、收益降了,而房價並沒有太大的變化,這一點可以從上海及重慶試點房產稅的情況來加以論證。根據中國指數研究院發布的報告,這兩座城市在試點房產稅的前3個月,住宅成交量分別下降46%和26%,但成交均價並未明顯下跌;第二年,兩地成交量均呈現較大幅度的增長。房產稅試點對房價的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羊毛出在羊身上這個道理不僅僅是樓市,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不要表面看上去你認為你的到好處,實際上你的支出是更多的,這在我們旅遊行業,之前很多低價團,是一樣,你認為你這麼便宜就可以去這個地方旅遊了,可實際上呢?那麼這個房產稅的開徵是一樣,可以說這筆費用必然要轉移到買方身上,這點和現在中介費一樣的,中介費本身是一人一半,也就是買賣雙方各一半,可實際上呢?要麼就是買方全額承擔,只是是有少數情況下,業主也承擔,還沒有加價,但基本上是個例現象

房產稅開徵,起到主要僅僅遏制房價,遏制投資炒房,加速讓房子全面回到居住的屬性,理性看待這個問題,那就是城市綜合實力強的城市,房價是不會往下,只是漲幅力度會得到明顯的遏制,這點可以參考日本,美國,英國這些國家,這些國家就是有房產稅,但是房價呢?有跌有漲,從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這些城市房價從長線來看,基本都是上漲,只是上漲力度比較緩慢而已。

覺得不錯請關注+轉發幫助更多人,有問題歡迎評論區留言 或 私信房地產前沿發展趨勢分析,專註於房產領域創作者《安家在深圳》

當然是炒房客啦!不過,房產稅短期內是不會出台的哦。

最近,在懋源·璟岳舉辦的論壇上,著名經濟學家馬光遠直言,2017年我就說房產稅5年內不會出台,今天我仍然認為2022年前房產稅出台概率很低。任何國家的房產稅出台都以穩定市場為前提,不會引起特別大的市場波動。」

這句話簡單來說就是,房產稅短期內還不會出台,即使出台了,也不會引起房價大跌的。

聽到這話,估計炒房客能夠大鬆一口氣了,至少未來幾年內,還能接著炒房。

當前的樓市局勢,可以說表面上看起來對炒房客非常不利。

先是高層會議重申「房住不炒」,再次給樓市定了基調,接著,住建部又對一些房價和地價波動較大的城市進行了預警提示,雖然沒有說明是哪些城市,但也表明了,住建部不允許全國範圍內房價上漲。

今年以來,樓市經歷的波折挺多,開年遇冷,讓不少業內人士感到涼意透心。接著,樓市小陽春大規模出現,給業內人帶來了新的希望,但是希望不長久,很快高層就進行了打壓的政策。

這一系列操作,在普通大眾看來,那真的是極好的,因為房價可以不跌,但是不漲也不錯。

不過,在炒房客看來,這卻不是什麼好事情。因為,房價沒有漲幅,投資哪來的利益空間?

而房產稅歷來被稱為「能降房價」的利器,被剛需購房者寄予厚望,自然是希望早日出台的,在市場調節下的樓市,沒有降價希望的情況下,房產稅就成了很多剛需購房者的盼望。

但是,對於炒房客而言,房產稅出台得越晚卻是越好的,因為,房產稅的出台,會導致大量拋售,空置房進入樓市,房價要跌,而且房產稅也會加重炒房客的持有成本,投資成本加劇,還會面臨無人買房的風險。

不過,結合目前的情況來看,房產稅短期內確實是難以出台了,這讓剛需購房者再次對未來購房擔憂,但也讓炒房客鬆了一口氣,短期內不會面臨房價大跌的風險了。

更多房產信息請關注公眾號:三亞淘房網(搜索:sytaofang)


最著急的有兩種人

第一種:在二三線城市擁有多套房產的,二三線城市的房產,供大於求,徵收的房產稅無法以房租的形式轉嫁給租房客,房東必須承受房產稅。房東買房還要年年貼錢進去,最有可能的後果就是這些業主大量拋售手中的房產進軍北上廣深購買優質資產,因為北上廣深的租房市場,特別是內環線,供不應求,直接可以轉嫁給房客,毫無問題,你不高興租,請回老家去,沒人攔你。在供不應求的樓市,任何加稅措施,都是底層人民承擔的。供大於求,加稅才會觸及持有人。問題是,永遠不會出現上海房地產供大於求。所以,如果是京滬房主,儘管放心,在家喝喝酒就可以了。底層老百姓買不起房子,你作為有房族,社會地位更高了。以前是地主和農民,現在是產權人和租客,永遠不擔心。

第二種:屌絲大學生。幾年過去了了,現在別說買房子了,就是上海市區的一室戶都租不起了。但你老家縣城的房子,你家鄉下的農民房卻要開始交稅了,而且房租又漲了。


房地產稅如果全面徵稅,對所有有房子稅特別是一二線市場和有錢人,持有多套房子的是利好

很簡單,現在普通百姓買一套新房都將自己和父母多年積聚的財富搭進去了,到時候你發現,你在做房奴的同時還要繳納可能比每年支付給銀行利息還要多的錢支付房地產稅,看看國外就知道了,租房子住

實際上國家徵收放房地產稅的目的之一就是穩定房價

房價是受到供求關係影響到,李嘉誠不是說了嗎,內地建造那麼多房子,未來房子根本不值錢,假設國家不徵收房地產稅,而任由房子這麼建造下午餓,未來房地產市場有崩盤的可能

另外說房地產稅後,房主可以將稅轉嫁給普通租房客,呵呵,你想多了,一線二線市場的你們自己算算這個城市平均工資收入,再算算轉嫁後城市打工者和普通白領的承受力,自己就明白知道到底能不能轉嫁成功


【房產稅是「劫富濟貧」嗎?】作者:劉植榮

導讀:在世界各國和地區,房產稅的徵收目的一般都是為了提供社區日常公共服務,包括學區教育、公共衛生、社區治安。住房面積越大,消耗的人力、物力資源越多。所以擁有過多房產的人就應該通過繳納房產稅的方式支付更多的公共服務費。

針對某些城市決定開徵房產稅,有專家、教授公開表態,說徵收房產稅是「劫富濟貧」。這種觀點難免會誘發一些百姓對房產稅的恐懼心理,還會為政府推廣房產稅帶來阻力。本文略論房產稅是不是「劫富濟貧」,以正本清源。

房子作為商品,其使用價值是不變的,也就是說,不管房子在誰手中,在哪裡,在什麼時候,它的自然屬性就是為人們提供遮風避雨的地方,讓人們在舒適的環境中得到休息,充分享受家庭倫理關係帶來的快樂。

房子是有壽命的,無論居住還是空置,到一定期限都會倒掉(中國住房的設計壽命為50~70年),其使用價值也就不復存在,房子的價值也就隨著使用價值這個載體的消亡而消失。

從商品二重性的辯證關係我們可以看出,要想讓房子保值、增值,就必須在使用壽命終結前賣出,當賣出價格高於購買價格及保有稅費總和時,就有了利潤,才能說這所房子帶來了財富。否則,房子在壽命到期時,使用價值和價值都蕩然無存,也就是說一分不值。因此,對渴望財富的人來說,關注的是房子的價值,用貨幣表達就是房價。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建築材料的價格在不同地區相差無幾,因為差價大了,市場的價格機制就開始發揮作用,就會有人把建築材料從價格低的地區運輸到價格高的地區並從中獲利。而房子屬於不動產,不像普通商品那樣可以運輸,不能說北京房價高了,可以從其他地區運輸一批房子到北京來銷售。由此可見,房價高低主要是由房子所在的地理位置決定的。北京房價高,不是因為北京的房子好,而是因為房子坐落在北京;貴州房價低,不是因為貴州的房子差,而是因為房子坐落在貴州。

大都市的房價遠遠高於一般城市的房價,就是因為前者的公共投入大,商業、交通、學校、文化、娛樂、醫院、公園、體育館、電影院等公共服務都是優良的、便捷的、充分的,這就給居民帶來生活的便利與發展的機會。在渺無人煙的沙漠上建房子,白送也沒人要,因為房子附近沒有公共投入,所以不會有人去居住、去炒房。

公共投入的錢從哪裡來?就是從稅收,不管是直接納稅(如個人所得稅),還是間接納稅(如消費稅),這錢都是「取之於民」的。為此,各國政府都在房產交易時徵收利潤稅,因為你買賣房產賺了錢,離不開公共投入和公共服務,所以當然要拿出點兒來「用之於民」。在住房保有期間,還要徵收房產稅,因為房子的價值與周圍的公共投入有關,如果房子周圍沒有街道,沒有路燈,沒有清潔工,甚至把整座城市的公共設施都遷走,那留下你的房子也就不值錢了。既然你的房子價值與公共投入密不可分,那麼交納房產稅也理所當然,你也不想公共服務差,導致房子貶值吧。

再有,房子需要政府提供保護,房子越多,空調、暖氣、照明等能耗就越大,失火和被盜的幾率就越大,因此,就需要更多的消防隊員和消防設施,需要更多的警察和保安裝備,消耗更多的資源,造成更大的環境污染。擁有房產過多的人就應該通過繳納房產稅的方式支付更多的公共服務費。所以,房產稅也叫「得利稅」,因為房屋價值是從公共投入獲得的,徵收房產稅的目的之一就是讓房屋所有人返還一部分因政府公共投入的得利。這絕對不能稱為「劫富」。

有專家說徵收房產稅是增加百姓的負擔,讓百姓更買不起房子。從中國徵收房產稅的試點城市看,徵收房產稅,絕不是針對所有居民,甚至不是針對把房子作為居所的人,而是針對炒房的人和擁有超面積住房的人,這對普通居民只有好處,沒有壞處,因為通過徵收房產稅,能逼迫房產投機者儘快釋放囤積的住房,減少炒房資本投入,擴大住房市場供給,房價必然下降,受益的還是絕大多數百姓。

不少古今中外的思想家認為,沒有通過勞動獲得財富就是盜竊,正如盧梭所說,「除了加入自己的勞動,還能加什麼能讓他有理由將非他創造的東西據為己有呢?」財富歸根結底歸全社會所有,「這是你的」、「那是我的」,只是由你我暫時保管、使用這些財富而已。「人人生而平等」難以實現,但「人人死而平等」絕對是真理,不管是富人還是窮人,是權貴還是草民,死後什麼也帶不走,生前沒有消費掉的財富還是會留給社會。

保羅六世說:「世界屬於所有人,而不只屬於富人。富人把本屬於全社會的財富給獨佔了,所以,富人不要把給窮人東西當作禮物,那隻不過是把本屬於窮人的東西歸還而已。」因此,政府對超面積住房徵收房產稅,更談不上「濟貧」。

通過以上論證可知,徵收房產稅並非「劫富濟貧」。讓擁有過多房產的「富人」繳納房產稅,能為社會提供更多公共設施,發展教育、衛生、環境保護等公共服務,改善人民生活,體現了我國「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稅收本質。


我雖然沒有房,但我也急,交70年稅呀 !!!


很簡單,1套兔征,二套三套征死它!看看誰還屯房!


有房的誰都著急


沒有房子,而計劃購房者最為著急!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