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鞍鋼:從政治制度看中國為什麼總會成功(4)

胡鞍鋼

  十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2009年1月,美國《時代》週刊幸災樂禍地預言:「中國已經開始經濟衰落,也許將比美國經濟還要惡化」,「中國難以繼續奇蹟」,它「只是個身陷囹圄的大國」。3月2日該雜誌還公開預言,2009年中國GDP增長率不會超過4%。但是這一預言很快(僅有10個月)就被事實所擊碎。中國在這次全球大考中,率先復甦,實現穩定增長,實現了主要宏觀經濟目標,交出了一份令世人矚目和驚奇的「答卷」,而真正經濟衰落的卻是美國自己。同時中國大大縮小了與美國GDP的相對差距,從危機前的4倍縮小為危機後的2.5倍左右。  為什麼中國能夠比較成功地應對金融危機呢?有哪些深刻的認識和重要的經驗呢?首先是我們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和社會主義制度政治優勢有充分的認識和深刻的把握。其次是正確處理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既堅持政府主導和引導,又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以投資為例,2009-2010年政府投資4萬億元,但是帶動了10倍以上的非政府投資,兩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達到50.3萬億元,保證了中國經濟高增長。  各國的發展能力和國家能力是不同的,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表現也大為不同。從中國情況來看,我們應對危機的能力主要來自於:第一,全體中國人的集體學習、靈活應變、善於競爭的發展能力;第二,高效率的國家決策能力;第三,強大的政治動員能力;第四,日益增強的國家財政能力;第五,充分發揮了中央和地方的「兩個積極性」。  由美國引發並出口到全世界的國際金融危機本質上是空前的資本主義危機,中國成功地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引起美國學者的廣泛關注,也引起他們對這一資本主義危機的自我反思。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美國學者弗蘭西斯·福山(FrancisFukuyama)最近發表文章稱讚:中國之所以成功地應對金融危機,是基於她的政治體制能力,能夠迅速作出重大的、複雜的決策,並有效地實施決策,至少在經濟政策領域是如此。相比較而言,美國卻不具有應對危機的體制能力,它變得更加剛性。在事實面前,這是他對20年前發表的《歷史的終結》的部分自我修正或自我否定。  總之,「中國道路」不僅是一條從未有過的新路,還是一條越來越成功的新路。最好的選擇就是: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作者為清華大學國情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作者註:本文系應人民日報社《人民論壇》雜誌之約撰寫,寫於2011年1月22日。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