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書迷評價說:「天下霸唱最擅長的是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明明不著四六的講著民俗故事,卻偏偏要附上一個看似合理的解釋,完美詮釋了什麼叫你說的好有道理我竟無言以對。」而根據霸唱自己透露,他用了3年時間走街串巷,遍訪市井高人,原著中講述的故事都是年過古稀的老先生嘴裡「撬」來的。

   確實,在書中,霸唱的用心比比皆是,對天津衛的三教九流都做了詳盡的調查研究:裱糊、信馬、八大碗、撒紙錢,寫的生動有趣、細節到位,活脫脫一副津門風情長卷。書中三人捉拿「河妖」連化青的過程,也是一波三折、驚心動魄。在「五毛特效」充斥熒屏的當下,原著粉最害怕的就是好好一部作品,被上不得檯面的特效毀了。

  但在前兩集轉免播出後,不僅原著粉們鬆了口氣,沒看過原著的觀眾也紛紛「路轉粉」。服道化精美不用說,劇中的大場景和氛圍設置,也顯示出本劇劇組的走心與誠意。開場的重頭戲、大場面「拜河大典」上,意外的使用了儺戲作為表現方式,體現出民國時代感。除此以外,劇中郭得友的「大哥」神像,以及點煙辨冤進入的「太虛幻境」中,儺戲風格的神像都屢屢出現,若即若離,似有所指。

  走心之處還在於《河神》獨樹一幟的風格化。單看原著《河神鬼水怪談》,其中的天津場景並無太多新奇之處。然而在靈奇探案劇《河神》中,時而用上帝視角俯瞰天津衛,時而通過郭得友、丁卯、顧影等主要角色的穿著打扮、道具器物,對民國天津極盡描摹,更透露出一種獨具中國韻味的奇幻感。在類似的影視作品中,英美劇多愛用維多利亞風格,日漫喜歡用蒸汽朋克風,而河神則創造了全新的獨屬中國的視聽語言。

  更有一處神來之筆,是河神「點煙辨冤」的設定。這個在原著中沒有的神技能,被導演在劇中濃墨重彩的放大展現。而對於導演給人設加的這種buff,也是導演給原著粉們的小驚喜,這個大招何時何地以什麼形式展現,原著粉和新粉們一樣,只能靠推測。不過以這幾集的劇情走向來看,按原著或者劇情套路來推測都是不靠譜的,抓鬮的準確率可能更高。畢竟這劇的劇情走向和它所設定的世界一樣,怪誕卻終會用一種邏輯圓回來。就像書中曾有過對一陰一陽兩個世界的描寫,沒想到被用這樣一個極富創造性的方式展現出來,構建出一個光怪陸離又深沉濃厚的水下世界。

  近年來大部分熱門小說改編成影視劇之後,通常會收到原著粉的吐槽,直接影響口碑。而《河神》的改編在保持原著精氣神的前提下,儘可能地表達了創作者的自我想法。無論從津味評書、文化傳承,還是人物改編、視聽語言,《河神》都做到了誠意滿滿,用走心又有創意的方式,奉上了一本原著改編的「完美教科書」。


「郭師傅說抽煙時看不見鬼,卻真能看出有沒有冤情,怎麼回事兒呢,天津衛是九河入海之處,河岔坑窪交錯分佈,河道中出現的浮屍,不光是遊野泳淹死的人,各種死法都有,清末以來,世道荒亂,各路幫派林立,盜匪多如牛毛,殺人之後棄屍於河的事情屢見不鮮,撈屍隊整天不幹別的,只跟這些河漂子打交道,雖說不管破案,可見浮屍見得多了,總結出不少經驗,比如說這看煙辨冤,不一定非得用煙捲,當年也有燒黃紙符的,反正是能燒出灰的東西,或是煙灰,或是紙灰,或是香灰,拿這個灰撒到死人身上,看煙灰能附上多少,附的多陰氣就重,陰氣重說明有冤情。

這個陰氣,很難明說,沒法形容,也許能感覺到,但是看不見摸不著,撈屍隊說陰氣重,是指河漂子必然有冤,如果是死後拋屍下河,那死人氣息已絕,與在水中淹死的人絕不相同,不過河道里出現浮屍,大多是在天熱的時候,發現得早還好說,發現得晚那浮屍腫脹腐爛,面目都沒法辨認,清朝那會兒,官府不作為,撈出的浮屍,先讓巡河隊的人看一下,看出有冤再去報官,巡河隊的師傅們久而久之,摸索出一些經驗,也相當於半個仵作了,拿煙灰紙灰撒到浮屍身上,能看出是不是有冤,所謂有冤,就是說入水前人已經死了,當年沒有不迷信的人,直接說有冤沒冤,不會有人相信,非要說陰氣重,人們才肯信,民國以後,司法逐漸完善,這種土法子很少再用,至於其中的原理,郭師傅說不清楚,師傅也沒告訴過他,可這法子是真準。」

河神·鬼水怪談第十四章


《河神》是天下霸唱寫的《河神·鬼水怪談》中所改編搬上網劇平臺的熒屏神作。一經上映,俘獲了一大羣觀眾的心,而且在豆瓣評分居高不下,短短數日上了各大網劇排行榜的前幾名。

整個劇將天津衛的文化底蘊、古今風水玄學、中國傳統與封建、社會底層與高層的階級矛盾和社會風氣完美地由霸唱詮釋在了其中,再加上燒腦的推理情節,不得不說是「神來之作」。而小說和電視作品的轉型可大可小。小說的撲朔迷離與帶給讀者的酣暢淋漓如果不能用視覺完美地呈現,那麼電視作品本身就是一個失敗的投資。但是,《河神》網劇版在演員的情感表達、視聽語言的渲染、鏡頭的銜接剪輯都做得惟妙惟肖,甚至有的原著粉大聲疾呼「翻拍超越原著」的評價。

那麼裡面的點煙辯冤到底用的什麼原理呢?「點煙辨冤」在郭師傅的眼裡,在清末天津衛三教九流、教派林立,天津衛的子民又是由水生、傍水亡,世世代代靠水喫飯。河裡的漂子見得多了,而且撈屍隊不管別的,只管撈人。見的多了,也就知道怎麼死了。

在原著《河神·鬼水怪談》中,本沒有「點煙辨冤」這一說,而是拍攝時為了劇情渲染效果,而故神添一筆。「點煙辨冤」本沒有什麼原理,只不過是郭師傅一生都在撈漂子這一行當生活,以此為生。又成立了一個撈屍隊,培養後人。見的漂子多了,觀察仔細了癥狀,便能如當代的法醫一般熟能生巧,辨得死因罷了。


站在我個人的角度來說,點煙辯冤從實際體驗來說是一種感官體驗,在煙霧繚繞的迷濛裏,用這種延展的視覺體驗,從一而終的,立體的展示了一種似有似無 的,若即若離的突出體現,多方面的思維,縱觀了全局。


其實我對這個橋段是持有懷疑態度的。

我喜歡亂力亂神的神祕傳說,但是又做不到全盤接受,接受多年「唯物」教育已經是根深蒂固,所以對《河神》中點煙辯冤的橋段我看得有些尷尬。

就像丁卯說的「所有的一切都能用科學解釋」。比如喪屍,劇中的解釋是屍體體內植入了一種蟲卵,屍體是作為宿主而存在,人死之後血液乾涸,必須在水中才有蟲卵繁殖的條件,所以,連化青吹奏塤(不知道那個樂器是不是叫這個名字?)以模仿雌蟲振翅的頻率來達到操控屍體的目的。

然後劇中還頗為用心的聯繫了丁大少在德國留學時期的導師,通過這樣一個專家之口,來強化這件事的真實性。也是用心良苦。

為了讓這部劇「紮實,可靠」,劇組可謂是煞費苦心,這些在小細節上的精益求精讓我們看到了《河神》的態度。

也正是由於這些小細節上的打磨,才把《河神》從天馬行空,胡說八道的玄幻題材,拉回真實一些。比起「憑空捏造」,讓人相信劇中事情會真實發生在自己身邊,這種恐懼會更加記憶深刻,更加想一探究竟吧?

可是,劇中唯獨對變煙辯冤,這個「絕技」,未設置科學解釋,甚至一絲虛幻的猜測也沒有,不禁有些讓人疑惑。

其實從劇本整個設置上,我是這麼猜的。

首先,人設上要尋求「平衡」。人設上有傳統捍衛者郭得友,就得有科學新新人類丁大少;感情戲上給小河神配一個小神婆,也給丁大少配了個肖家千金;兩大陣營彼此都是勢均力敵,不分上下。

其次,劇情上呢,也要尋求「平衡」。作為科學陣營中的丁卯,他查案追蹤的手段是醫學解剖,那麼,傳統陣營這邊呢?要考慮到和郭得友style相配,還要在陣勢上不輸給丁卯,這纔有了點煙辯冤的橋段。

這個技能神乎其神,煙霧朦朧中可分辨死者冤情,可知案情前因後果,來龍去脈,聽起來比劃肚子解剖酷炫牛掰多了。

點煙辯冤的前世今生,劇中只給了我們一個信息,那就是,這是郭師傅的看家本領。郭師傅又是師承何人,沒人知道,只知道因為這一招,郭師傅纔有了河神這一名號。

《河神》開篇,祭河大典,雲霧繚繞,穿的花花綠綠的神婆嘴裡振振有詞,周圍看熱鬧的人,神情肅穆又虔誠,這時候丁會長的屍體被打撈上岸,老河神點煙辯冤,可是卻表情凝重,三緘其口,從人們向老河神投來的期盼的眼神中可以看得出來,他在天津衛地位不低,想來這點煙辯冤定是其傍身的絕技,可謂赫赫有名。整部劇開篇短短10分鐘,在前邊祭河大典的鋪墊下,老河神點煙辯冤的橋段令整部劇懸疑重生,氣氛詭異,奠定了整部劇神祕緊張的基調。

從這一點上來看,把點煙辯冤這一橋段的設置稱為《河神》的點睛之筆也不為過。

接下來的情節中,屢屢有警察,甚至是科學學霸丁卯也束手無策的案子,唯一能揭開謎團找到線索的只有郭得友,憑藉的就是這招「點煙辯冤」。

《河神》更新至今,播放量已經突破10億,讓大家買賬的原因離不開劇本的紮實,而劇本的打磨也是經歷2年之久,可謂是用心至深,面面俱到。只不過,天下霸唱在書中說過這麼一句:所謂鄉野怪談,年代久遠,事實實難考證,所謂信則有,不信則無,只當茶餘飯後一個消遣罷了。

想來,這點煙辯冤,也只能以此來「開脫」了,本來一心想等著丁卯用科學解釋一番的,看來也是無望,也只能把這看成是本劇唯一的「未解之謎」吧。

仔細想想,別說那個「半吊子」丁卯了,就是放眼全世界玄學大家,風水大師,易學專家,也不一定能解釋出個子醜寅卯來。

罷了,就當一樂,寥作談資。


我的理解是,點煙辯冤點的應該是一種能讓人精神得到提升的物質(可能是鴉片?),讓自己注意力、觀察力得到一定的提升,然後觀察細節憑藉多年的斷案經驗和自己的分析推理,得到最後的答案或使自己辦成一件事,而出現的場景只是影片需要呈現的劇情而已(人在注意觀察事物細節或者深入想問題的時候所持有的一種忘我一種旁若無人的狀態,影片呈現出來就是郭得友進去到案發現場和死人對話)


最早致幻劑就是靈媒們和神靈溝通服用的,希臘裏的諸神常借凡人之口降下神諭,就是祭祀們服用類似大麻的草藥後的胡說八道,點煙辯冤就是簡化版,至於原理,就好比一臺收音機,只能收fm波段的頻率,點煙可以把自己調試成接收短波的機器


我覺得的是點煙辯冤是抽了那煙後放大了身體的感官來感受一切,像郭得友身體不行受不了就是放大感官太多,身體失去些知覺通過感受到的產生了幻覺或者夢境來看到些之前沒發現的問題。放大感官太多身體免疫力啥的不行了,受不鳥了

這大概可以說從科學點的角度來說了,不知道你們扯那遠扯什麼淡。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