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位性皮肤炎教战守则- 内服外用双管齐下      
前长庚纪念医院皮肤科/现任文山区邱成湦皮肤专科  邱成湦医师

也许是因为环境中各种污染源的关系,近年来有皮肤搔痒问题的人越来越多,有过敏体质、被诊断为异位性皮肤炎的患者也直线上升。在上一篇文章曾经谈到,异位性皮肤炎首重日常生活的注意与保养,从食、衣、住、洗、育乐各方面着手,当异位性皮肤炎恶化的时候则需使用口服或外用药物协助治疗。

皮肤炎急性发作的时候,患者身上常有很多抓破的伤口,可能合并细菌或病毒感染,甚至需要住院控制才行。以下分别在口服和外用药物方面作简单的介绍:

  1. 口服药的治疗:「止痒」是第一要素,目前只有口服抗组织胺具有止痒效果。抗组织胺会使部份的人有嗜睡的情形,但是服用一段时间后身体会渐渐适应,嗜睡的情形就会改善了。因为皮肤痒会让人躁动不安,口服抗组织胺也可以减轻这种感觉。基本上口服抗组织胺没有严重的副作用,有些患者需要长期服用稳定病情。另外在严重难以控制的病患,可能需要短期使用类固醇或免疫抑制剂来控制。

  2. 外用药膏的治疗:保湿产品其实是最重要的。异位性皮肤炎的患者皮肤的皮脂膜功能比较差,实在应该把保湿列为治疗的基本工作。类固醇药膏是很有效的治疗,但须注意的是病患可能需要长期使用,而身体各部位的吸收力不同,所需要的类固醇强度也不同,若在脸部或皮肤皱折、黏膜处用太强的类固醇药膏,会使皮肤萎缩,产生妊娠纹,局部皮肤易多毛,甚至增加感染的风险,长期涂抹在眼睛周围则会导致白内障机率增加。

    所以不要自己买成药长期涂抹,若大面积涂抹皮肤,类固醇吸收量大,甚至可能造成全身性的副作用如月亮脸、虚胖、水肿。如何在不同的病情、不同的部位使用最适当的类固醇药膏,以期获致良好的疗效,而避免副作用的发生,则需医师来判断。


近年来新发展出的非类固醇外用药普特皮(Protopic)和医立妥(Elidel),可以有效改善异位性皮肤炎,又可避免长期使用类固醇的副作用。但去年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对普特皮及医立妥二类药物加上「皮肤癌与淋巴癌」的警告标语,造成患者的疑虑。动物实验发现以大量口服这类药物可能造成老鼠的皮肤癌,但实验方法和直接涂抹的临床使用有很大的不同。

虽然FDA已接获数十件使用这两种药物的病患罹癌的报告,但无法确认是否因药物所致,不过FDA有义务要告知医师和民众他们接获的报告,所以在包装上加注警语。台湾卫生署表示,目前台湾尚未接获使用这两类药物的不良反应通报。原本这类药膏的使用方式就是间歇性的使用,也就是在皮肤病灶复原后,再持续使用一周,即可停药。若有复发的情形,则再涂抹药膏,如此能更加确保这类非类固醇外用药使用的安全性。

异位性皮肤炎是一种需要长期抗战的慢性病,希望大家都能更了解这个疾病,患者和家属都要有照顾皮肤的正确观念。对于任何药物的使用,医师会依据病人个别状况,选择最适合病人的处方。虽然药物都难免有副作用,大家不需有过分恐惧与疑虑,毕竟医师都很清楚可能的副作用,如果自己胡乱听信偏方,反而延误病情甚至破财又伤身。


邱成湦皮肤专科诊所
电话:(02)2938-2288
传真:(02)2938-5597
地址:116 台北市文山区兴隆路四段163号1楼

map  

文山区邱皮肤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