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你一個歷史小問題:首個與新中國建交的西方大國是……

答案是法國。中法建交與法蘭西第五共和國首任總統戴高樂分不開,他被毛澤東稱爲“反對法西斯侵略和維護法蘭西民族獨立的不屈戰士”。二戰爆發後,法軍一觸即潰,法政府宣佈停戰,而戴高樂則通過英國廣播公司宣告:“法國抵抗的烈火不能熄滅,也決不會熄滅!”

75年前的今天(1944年4月9日),戴高樂被任命爲自由法國軍隊的總司令。當年8月,戴高樂率領“自由法國”部隊隨盟軍向巴黎挺進,巴黎解放。他曾在演說中激動地表示,“巴黎憤怒了!巴黎被摧毀了!巴黎殉難了!但是巴黎被解放了!”

戴高樂

一戰期間,戴高樂就自稱“一根筋”。在戰場上,他曾3次負傷,最後一次還被戰友誤認爲已陣亡,隨後,敵軍將他帶到了德國戰俘營,在那裏,他先後6次“越獄”,直至停火協議簽訂後才獲得自由。

正是因他的推動,中法關係開創了新紀元。

二戰後,戴高樂對美蘇兩國左右世界事務感到不滿,開始謀求打開對華關係。他曾表示,“在亞洲,如果沒有中國的參加,任何協定、條約都將是無效的”。1963年,戴高樂寫了授權信,委託法國前總理、曾到訪中國的富爾同中方進行建交談判。

富爾在中國受到了高規格禮遇。11月2日,毛澤東在上海接見富爾時表示,“要把兩國正常關係建立起來”,富爾回答,“現在可以說已經成功了”。1964年1月27日,北京和巴黎同時發表了中法建交公報,這一消息被西方媒體稱爲“外交核爆炸”。

中法建交後,戴高樂預言,“目前還在觀望的某些國家政府遲早會覺得應當仿效法國”。中國首任駐法大使黃鎮抵達巴黎後,戴高樂致詞說:“大使先生,您可以確信,從我和法蘭西共和國政府那裏獲得一切便利,以利於完成您崇高的和偉大的使命。”

黃鎮(左一)與戴高樂(左二)合影

不過,未能到訪中國成了戴高樂的一大遺憾。

戴高樂的侄子回憶,戴高樂喜歡閱讀有關中國的書籍,愛和去過中國的人交流,並多次表達過訪華的願望。戴高樂原計劃1970年年底去中國,並表示將把“與毛澤東的會見”作爲自己回憶錄的最後一章,然而,因病猝然離世的他沒來得及實現這一願望。

戴高樂去世後,北京天安門廣場、新華門前和外交部三處降半旗致哀,這是中國首次給予一位外國元首如此禮遇。戴高樂的兒子菲利普·戴高樂也曾這樣記錄父親的中國情:“一天晚上,用畢晚餐,我父母全神貫注地觀看一本相冊,裏面有一幅長城的照片,一直延伸到天邊……”

戴高樂及歷屆法國總統的中國情結

自戴高樂開啓巴黎與北京之間交往的大門後,中法共同開創了大國關係史上的諸多先河:

編輯:李娟

綜合:微信公衆號“環球人物”、中國網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